被忽視的常識 景深預覽
往往在學習攝影的初級階段,大多數教程會告訴你ISO/光圈/快門是決定一張攝影作品的重點三要素,ISO決定感光度,光圈決定進光量和景深,快門決定一定光圈值條件下的進光量。如果你已經熟練掌握這些知識,剛好用的是單鏡頭反光相機,那麼有一個關鍵性操作,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景深預覽
其實單反目鏡里看到的在某種情況下,並不是所見即所得,這一點反而無反相機有先天優勢,因為沒有反光鏡,影像直接可以反映在監測屏上,半按快門時,鏡頭就會調整相應光圈,監測屏就會直接反映最終成像,光圈太小的時候直接可以觀測到成像曝光偏暗,所見即所得,快門釋放結束,又會回歸至最大光圈。(在這一點上,無反和單反各有千秋。無反雖然實時取景反映透視關係,但有可能畫面昏暗導致無法對焦正確。)
為什麼單反就不行?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單反相機在調整光圈值得時候,鏡頭的光圈即使是在快門半按鎖定曝光和對焦的時候仍是按照最大光圈保持不動,無論是F2.0還是F16,鏡頭裡都是按照最大光圈呈現。
(光圈全開)
所以在快門釋放之前你在目鏡里觀察到的成像透視關係以及曝光量,也是按照最大光圈的情況來的。
舉個例子
當前你設置的光圈為F14,其他數值固定,在目鏡里,你看到的可能是這樣的
但是實際出片的時候則是這樣的
剛才看到的大光圈背景完全虛化的感覺那裡去了?
追根溯源還是單反相機的成像原理,單反相機的目鏡通常都比較小,沒有像無反相機的背屏還有燈光補償,如果在設置光圈F14的時候單反光圈縮小到14,光圈小了,進光量不足,直接導致你在目鏡里看到的成像昏暗,無法判斷對焦是否正確等其他因素。
怎麼才能保證構圖的時候取景器明亮呢?
廠家想了一個辦法,無論你在釋放快門前設置了多少的光圈,相機在釋放快門的一瞬間之前都是按照光圈全開的狀態,保證進光量讓你爽朗的對焦構圖,然後!然後!然後!在反光板抬起的一瞬間,光圈調整至設置的數值。
如果你剛好調整的是小光圈,看到回放就會立刻懵逼,我的背景虛化呢?
為了彌補這個差異,廠商在相機的正面,鏡頭的左側,做了一個按鍵,即Preview,景深預覽。
正確打開方式是:
調整光圈,大光圈背景虛化程度強,小光圈背景虛化程度弱。
根據目鏡調整構圖。
按下景深預覽,觀察在實際光圈值作用下的成像透視和曝光程度。
滿意了之後,鬆開景深預覽。
按下快門,成像結束。
養成這個習慣的好處是,在一定光圈值的前提下,及時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仍然可以從目鏡中以光線相對最好的狀態下對焦構圖,然後按下景深預覽,從目鏡中即可以看到最近接最終成像的透視和曝光關係,滿意了之後鬆開預覽,又恢復至最大光圈,再釋放快門,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實話說,我在絕大部分的攝影教程中都沒有發現這個功能的詳細說明,究竟是什麼原因,搞不清楚。但實際上,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初學者在使用單反相機的時候,大多還是按照目鏡所見的圖像按下快門,至於三要素,遠沒有之間看到的來的直接,然後就會發現。
怎麼拍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樣?
可見這個功能按鍵的重要性。
簡單總結一下,單鏡頭反光相機為了目鏡光線充裕,所在在釋放快門前都保持光圈全開的狀態,所以取景器中看到的也是按照光圈全開狀態的透視關係,如果不用景深預覽這個功能,則在光圈值很小的時候,出片和目視的透視關係無法保持一致。
歡迎關注飲冰映畫,這裡不賣教程,只教真的。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CaW0xclZ6RWxnSHByUmpPOTN3V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用單反拍出無景深的圖片?
※佳能600D+EF 35mm f2和松下G3+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兩套組合中那套更能營造淺景深、那套畸變更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