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的孤兒
04-19
這幾天在讀《亞細亞的孤兒》,這裡摘錄一段主角祖父的想法:「老人對西洋文化感到一種驚奇,但並不心服。何況是對日本文化呢,認為只不過其亞流罷了。老人的腦袋裡,充滿了對春秋的歷史、孔孟的教化、漢唐的文章、宋明的理學等,光耀的中國古代的憧憬。他認為好歹要把這些還給子孫。」真是一記暴擊,我的想法竟然和一個年紀大我差不多一百歲的人如出一轍。稍「好」一些的是,西洋文化胳膊大腿粗,日本文化深邃變態,這點我還是認的。
可能是我和老人的處境相似吧,我們都是作為劣等文化(當然文化沒有優劣之分,劣等還是因為經濟等其他原因)在主流文化下苟且偷生的第一代。一邊希望子孫在新時代里可以快樂的融入,一邊又抱著一群不值錢的老古董當寶貝。
曾經和男閨蜜討論過很多次中國的文化,講到後來,我們兩個人都有了種loser被妹子欺騙後惺惺相惜的感覺了。我們從小被教育中國文化怎麼強大怎麼好,看了很多也學了不少,可是中國文化要真是那麼強大,為什麼史書上充滿了各種吹出來的牛逼?為什麼外族一來就是逃逃逃,外族搶了東西回家了,我們這邊開始慶祝勝利起來了?為什麼到了近代中國的這些所謂千年傳承的老想法竟一無是處起來了?到最後,我也不得不把重心移到詩文上去了,刨開老古董里的歷史和教化,翻出點文學出來讀一讀,還是愛不釋手地喜歡。可一邊又是北風蕭瑟的悲涼,這些沒用的破玩意,不要說別人,恐怕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也不會願意費心思看一眼。沒有理念支持的文化就好像沒有靈魂的木偶人,隨風飄動而已。不過也難說吧,新時代來臨的時候,什麼東西背後的理念還能活下來呢?可能到時候文字那優美的身姿,和有力的擊節之聲會再次脫穎而出,木偶會得到人文的靈氣,再次翩翩起舞?我願之,我願之。
推薦閱讀:
※2016之尾,2017之初
※和Migg的最後一天
※平等的迷思
※無可救藥
TAG:隨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