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進階之路:用模型化思維解決問題

本文結構如下:

1、用「5W2H」和「Why-What-How」這兩個基礎模型解決初階產品經理最苦惱的一個問題;

2、保安常問的三個終極問題,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3、想清楚,你是產品經理還是產品功能經理;

4、決議前充分討論,決議後忠實執行。定期通過數據來複盤和檢視。

不少產品經理在從業之初,或是重新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時,遇到的最大一個痛點,就是連問題都不知道該怎麼提。

這種痛苦的呼聲聽得多了,我就嘗試為這樣的初階產品經理提供一些基本的問題解決工具。其中,提得最多的,是5W2H。

一、術:兩個基礎模型的應用

1、5W2H模型

當接到老闆提的一個新要求時,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思考:

  • What:老闆交給我的任務是什麼?如果沒聽懂,就坦白承認,請對方再幫忙解說一遍。事先做傻X,強過事後做二X
  • Why:老闆為什麼把任務交給我?老闆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通過前一個問題,能幫你過濾掉本不屬於你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產能;後一個問題能幫你快速建立起對這個需求的認知框架,起碼確保大方向上跟老闆是一致的
  • Who:這個任務是想解決誰的問題?我熟悉他們嗎?
  • Where:任務中,碰到問題的用戶在哪裡?發生問題的場景是什麼?
  • How:如何才能完成這個任務?老闆能給我什麼資源?我可能調動哪些資源?
  • When:老闆希望任務在什麼時候完成?我能夠完成的時間大概是什麼時候?
  • How much:我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需要投入的設計和開發資源有多大?

如果問清楚這幾個問題,那麼就算你是一個技能和行業知識儲備都不足的新手,也能在正確理解老闆意圖和解決問題的道路上邁進。

2、Why-What-How模型

不過,大多數時候你的老闆並沒有那麼大耐心做那麼詳細的確認,最可能的情況,可能是說「小王,我們的理財模塊需要一個鬧鐘提醒的功能,這已經是理財app的標配了,你在下個版本里把這個功能做了吧」。

這時,你的頭頂一群烏鴉緩緩飛過,昨天才剛剛想盡辦法把運營提的同一個需求摁了回去……

所以,你需要一個更精簡的工具——Why-What-How,其核心為What。

操作上,可以分三步走:

  • 第一步,定義問題,確保你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和老闆一致;
  • 第二步,區分事實和觀點,最好有數據;
  • 第三步,以此為跳板,升高一個維度逆推原因(Why),重新定義問題,進而在原有的範疇之外,找到可能更加有效的方法(How)。

所以,問題可以這樣解決:

  • 第一步:定義問題。老闆看起來是想做一個鬧鐘提醒新產品上線的功能,再問一下,他說新產品上線得及時讓用戶知道,如果有別的更好方法,不做鬧鐘其實也可以
  • 第二步:區分事實和觀點。事實是京X金融做了鬧鐘功能,而恰好老闆特別喜歡這個應用,但你知道鬧鐘提醒功能並不是行業標配,而且做了這個功能的應用,對交易量的拉動效果不到1%,投入產出比極其不划算
  • 第三步,老闆背的KPI是活躍度和交易量, 他要求做新產品上線提醒,其實是希望提升活躍度和交易量,昨天周會上他也跟大家強調了KPI的重要性(逆推原因)。了解到這一點後,你提出(How):

(1)被動獲知

做「簡訊+PUSH」功能。從提醒觸達效果的角度,「簡訊+PUSH」會比鬧鐘明顯更強。因為新產品基本是在早上10點左右上線,用戶基本都在上班時間。這時如果在會議中忽然響起了鬧鐘,會讓用戶很尷尬;如果用戶怕打擾關閉了鬧鐘,那麼就算設置了鬧鐘提醒也不會有效果。相反,簡訊和PUSH提醒的強度比較適中,從而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作為補充,還可以在用戶已購產品到期後,發送收益發放通知時,把新品信息放到文案中,提醒用戶可以購買。

(2)主動獲知

當用戶登錄app時,在理財首頁的banner中放置新品廣告;同時,把即將上線的產品也放到產品列表中,標明開售時間,顯示倒計時。這樣所有登錄用戶基本都會看到。

(3)交易獎勵

在用戶完成綁卡或進行過交易後,發放一組卡券,包括加息券、滿減券、抵用券等,並且過一段時間就簡訊通知用戶還有沒使用的卡券,促進用戶交易。

其實,你還有沒說出來的理由:做鬧鐘提醒功能,需要iOS 和Android開發團隊分別做定製化的需求,還需要針對不同的機型反覆調試。如果一定要做這個功能,極有可能耽誤其他重點功能的實現。

基本上這麼溝通一輪下來,老闆的目標就算達成了,你幫助團隊也避免了額外的工作,確保了重點項目的時間保障。

老闆要A,你給了他A+。

就如經典的九點連線圖(上圖),只有跳脫原來的框架,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九個點的連接。

二、道:先升維思考終極問題,再降維解決具體問題

以上兩個場景的推演,其實還有一點理想化,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總會與很多意外的因素。就算你用盡最牛X的模型,依舊無法改變結局。

這個時候,你可以從問題本身跳脫出來,站在更高維度的上帝視角來審視這三個問題:

1、你是誰

(1)你是一名產品經理還是產品功能經理?

如果你是產品經理,那麼你考慮問題的核心,將是「我通過公司的XX資源解決了XX類用戶在XX場景下的XX問題」,嘗試做一下填空題,看看能否把這句話填滿。如果不能,那麼你極有可能做了一名假的產品經理,並且往產品功能經理的路子上又邁進了一步。

你可能做了無數的功能,來自老闆、來自同事建議、甚至來自用戶反饋,你學會了畫原型、學會了跟進開發、學會了配合運營提供素材,但是你依舊只是一個做功能的。一堆需求扔過來,還是很難排出個優先順序;競品對同一個功能的實現方式不一致,也說不出個因為所以——這就是一名產品功能經理。

面對老闆給過來的任務,從產品經理的角度思考,你就是一名平等的對話者;從產品功能經理的角度思考,你就是一名執行者。

(2)你的所屬的行業是什麼?

同樣是做支付功能,如果你在電商行業,那麼央行新規要求的三類賬戶限額20萬對你就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電商基本都是客單價小的用戶,而且還有信用卡可用;如果你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那麼央行的這條新規對你的影響就會很大,因為用戶的投資金額動輒幾萬到幾十萬,幾次交易可能就把全年的額度全部用完,這時候就要考慮補救措施。

(3)你的公司是誰?

以如何面對公司主營業務為例,如果你是BATJ,那麼在做互聯網金融業務時,就主要考慮如何結合現有的場景為用戶提供金融增值服務,京東的白條、螞蟻金服的運費險都屬於這種範疇;如果你是平安或是招行,那麼就要考慮在從主營業務導流的同時,如何不給主營業務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你是草根互聯網金融公司,互金就是你的主營業務,這時要堅持的原則是「守住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在合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積極嘗試新的業務增長點和獲客方式。在保住腦袋的前提下,就算業務有所冒進,也不會有太大負面影響。

對應到投資領域,這三種情況就分別是穩健型、保守型和進取型策略。

2、你從哪來

(1)產品現有的功能是什麼?

任何新的需求或是功能,都是從現有產品的這棵大樹上長出來的。接到一個新需求時,分析一下,是否能夠用現有的功能解決?如果不能,那麼新做的功能是否會影響現有的業務或系統?

(2)你當前所服務的用戶群體是誰,有沒有數據支撐?

如果老闆讓你做一個「我的資產」列表頁中的排序功能,你是立刻就找設計師考慮實現方案,還是去拉一下用戶持倉數據?如果你拉數據看到所有用戶人均持有產品數量為2.3隻,且持有產品數量超過3隻的用戶佔比不到10%的時候,是否會跟老闆說「排序功能很贊!不過咱們的用戶當前持有產品數量平均2.3隻,而我的資產列表頁第一屏可以顯示5條記錄。是不是可以等3個月後,我們的業務規模更大了再根據數據決定是否加排序功能」 ?

3、你要到哪去

(1)公司全年規劃和目標是什麼?

我會把公司的年度規劃和母公司的年度規劃列印出來放在手邊,有空的時候時時查看,這樣無論是在思考還是在溝通時,我都會記得自己要去哪裡。比如,如果今年公司的目標是「連續1個月日活躍用戶數超過200萬」,那麼當爭執的雙方都在爭奪同一塊開發資源時,主張「完善PUSH推送新產品和優惠券功能」的一方,就應該比「在交易結束後的結果頁中,增加廣告位展示新產品和優惠券」的一方獲得更大的支持。

(2)產品今年規劃是什麼?

如果公司從整體戰略考慮,發力現金管理類產品、固定收益產品和結構化產品,不碰P2P,那麼當BD同學說有一家P2P公司產品不錯,很想接入我們平台時,最好的反應可能就是拒絕。

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到哪去,這是每一個保安每天都會問的三個問題。你如何回答這三個問題,直接決定了你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有效性,而且還定義了你的段位和未來所能到達的高度。

三、不可避免的另外

如果碰到(道+術)全套模型都無法解決的情況,那就照著老闆的要求來做吧,記住這句話:

決議前充分討論,決議後忠實執行。

產品上線運作一段時間後,再用數據來複盤和檢視,你會發現,最大的提升,其實來自這裡。

作者:張德春,微信公眾號:道是無。原Wind資訊移動產品負責人、平安付產品總監,現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與技術負責人。專研(互聯網+金融)10年+。

推薦閱讀:

創做一個App,憑什麼要100萬?
關於遊戲開發末期項目組成員積極性下降的思考
NLP基本功-文本相似度 | AI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AI技術通識
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怎麼樣的?
10分鐘,用產品思維幫你成為知乎大V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 | 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