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程還是結果?
既然是過程決定了結果,那好的結果必然產生於好的過程,壞的或者質量堪憂的過程一定不得最好的結果甚至於無法實現它。但這顯然是與社會文化相悖的,因為在當今的文化體系里或者說在一個強調成就和結果的經濟文化體系里,過程是毫無價值的,它只被當做是實現結果的一種手段,不值得重視。在多數人看來,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的潛意思就是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去實現同一個結果。但只要我們稍加審視這句話,就會發現它只是說明了實現一個結果的方法的多樣性,在科學的層面來講,稱之為保證了解的存在性。而如果要去實現這個解,你仍需要去做,去執行這個過程。你當然可以從北京坐飛機經過漫長的飛行到達羅馬,你也可以進入俄羅斯坐上跨越整個歐亞大陸的傳奇鐵路到達羅馬。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方式,你必然的都要去行,必然地需要其中每一米的積累。因而,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僅不能說明過程毫無價值,反倒告訴我們要想實現結果,方法一定要正確。正如登山一樣,你必須要踏實地去走,去躬行。而且要保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否則永遠到不了山頂。當然,多數的事不如去羅馬那樣具有多樣的實現方法,往往就那麼幾種,且不同的結果都有自己的實現邏輯。找到這個邏輯倒不是太難,最困難的在於對實施過程質量的把控上。
試想一下,當一個學生迫切地希望考上大學加之學校不斷地強調成績是何等重要時,她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她是否會因此而更加勤奮?因為承擔著改變整個家庭命運的重任?還是會變得更加浮躁從而喪失了更多的耐心?很遺憾,答案會是後者。因為當學校過於強調結果是如何重要的情況下,一旦她接收了這樣的信息她自己會變得非常在意結果。這會導致一個問題,即她很難投入到解答一道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也不再覺得閱讀一篇散文有趣。當她把學習過程最大化的壓縮,不僅知識不能得到鞏固與發展,還更可能因為長期的焦慮讓她痛恨學習。當一個人過於在乎結果時,他(她)就很難再投入到產生這些結果的事情本身當中。重視結果的矛盾之處就在於,越是在乎它就越是浮躁,越是急切地想要實現它,就越不能投入到過程中,離預期中的結果就越遠。正如游泳,越是怕淹死就越用力,越用力沉的越快,反倒是肌肉放鬆時能輕易地漂浮在水面上。我可吃過不少虧!
重視結果沒有錯,畢竟我們做事都是以結果為導向,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給我們指引。可因太過重視它而做不到專註於決定結果的過程之中就事與願違了。在這樣一個功利的時代,怎能教人不浮躁?滿大街都是誘惑,滿手機都是月入過萬的過氣網紅,彷彿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繁華都能唾手可得一般。人人都有自己的願望,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在表達,我甘願為此付出長久的專註與耐心且樂在其中,而不是我希望不付出一點努力就可以馬上實現它?這種人放在如今,那還真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感。可這種不驕不躁的品性不正是命運所要考驗的嗎,貪婪的人都死在了幻想的破滅里,而唯有那些把金石雕穿心無旁騖的人才終有資格獲得它的饋贈。所以,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專註於過程,從結果中解脫出來?我想正如先生所講,只管栽培灌溉,怕沒有枝葉花實?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