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古代漢語之中的「渠」字是什麼意思?
在閱讀古漢語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經常遇到「渠」這個字,「渠」字除了作水渠之外,經常還作為人稱代詞,如果不明白這一點,恐怕很難理解文意,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一、渠,第三人稱代詞「它」
先來看看朱熹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很多朋友對這裡的「渠」字有誤解,認為這個「渠」是指某條「水渠」,其實不然,這裡的「渠」字是第三人稱代詞「它」的意思,指的是本詩第一句中的「半畝方塘」。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又如,寒山的詩:「蚊子叮鐵牛,無渠下觜處」,意思是說,蚊子叮咬鐵牛,沒有它的下嘴之處。
燒香請佛力,禮拜求僧助。蚊子叮鐵牛,無渠下觜處。——《詩三百三首》
二、渠,第三人稱代詞「他」
著名的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寫道:「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說話的主體是劉蘭芝,話中的「府吏」是廬江府小吏焦仲卿,意思是說,「雖然和府吏(焦仲卿)已有約定,但是永遠沒有緣分和他(焦仲卿)再相會了」,這裡的「渠」是第三人稱代詞「他」,指焦仲卿。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孔雀東南飛》
「渠」字作為人稱代詞「他」,也經常出現在古詩當中,比如唐代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寫道:「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步屟隨春風,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見有。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前日放營農,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則已,誓不舉家走。——《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在清代至民國的文獻中,「渠」字出現的頻率尤高,比如,在袁枚的《子不語》中,「渠」字作為第三人稱代詞,可謂俯拾皆是,隨便舉個例子:
陳秀才夜宿肅愍(于謙謚號)廟中,夢見肅愍告知說,將來他會是肅愍的門生,此時,恰巧城隍來求見。肅愍命陳秀才與城隍抗禮,說:「渠屬吏,汝門生,汝宜上」,意思是說:「他(城隍)是我的下屬,你是我的門生,你應當坐在上座」。
海昌陳秀才某,禱夢於肅愍廟。夢肅愍開正門延之,秀才逡巡。肅愍曰:「汝異日我門生也,禮應正門入。」坐未定,侍者啟:「湯溪縣城隍稟見。」隨見一神峨冠來。肅愍命陳與抗禮,曰:「渠屬吏,汝門生,汝宜上」。——《南山頑石》
三、渠儂,第三人稱代詞「他們」
吳語素稱「吳儂軟語」,保留了許多古漢語的用詞和發音,比如,吳語中自稱乃是「吾儂我儂」,稱他人便說「渠儂你儂」;「渠儂」的「渠」字,便是「他」的意思,「渠儂」,便是「他們」之意。
其並海去處,號三儂之地,蓋以鄉人自稱曰吾儂我儂,稱他人曰渠儂你儂,問人曰誰儂。夜晚之間閉門之後,有人叩門,主人問曰:「誰儂?外面答曰:我儂。主人不知何人,開門視之,認其人矣,乃曰:卻是你儂。——《平江記事》
「渠儂」也常出現在詩詞當中,比如辛棄疾的詞《賀新郎·老大猶堪說》中寫道:「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老大猶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喚嗚瑟。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老大猶堪說》
又如,龔定庵的《已亥雜詩》中寫道,「卿家滄桑卿命短,渠儂不關關我儂」。
一十三度溪花紅,一百八下西溪鍾。卿家滄桑卿命短,渠儂不關關我儂。——《已亥雜詩》
如此可見,在古代漢語中,「渠」常常作為第三人稱代詞出現,指「它」,或「他」,而「渠儂」則是指「他們」。
推薦閱讀:
※【嚴重提醒】謹防國學傳銷
※這5種房子千萬不要住,越住越窮
※逍遙遊4-以藝進道
※什麼是《道德經》的德?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幾千年前創立的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