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脆弱的力量
我相信,每一本書來到生命里,都有姻緣。
如同那些走進生命里的人一樣,給你幸福,賜予你一些疼痛,要你學會人生里的一些重要課程,把你推向新的地平線,讓你每一天都必須成為新的自己。
橫跨一個農曆新年,我用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結束這本書的閱讀。看完封底,前半部分大多數概念都已忘記。那正是這本書在閱讀中的最大難點——了解那些生活中異常熟悉卻又陌生的概念,從這些概念中縱深進去,探究脆弱背後的推手:愛,歸屬感,羞恥感,恐懼,麻木,比較,聯結,勇氣,喜悅,感恩,完美主義……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實踐愛與歸屬感?……
愛——
當我們把自己最脆弱、最強大的一面袒露給別人時;當我們懷著信任,尊重,好感和喜愛與人交往並珍視彼此精神的聯結時,我們就擁有了愛。
愛不是我們付出或得到,它是存在於一個人心裡的一粒種子,然後在兩人之間慢慢培育、生長而形成的聯結——我們只有愛自己,才能愛他人。
於是一整天里安靜坐著,我很有耐心的從最開始的序言重新讀了起來。我想,這是一本每經挫折與傷痛都值得也需要經常翻看的生活指導。直到,我在布琳布朗的Ted18分鐘演講里再次潸然淚下,直到我對她邁向中年從脆弱中獲取重生的力量,我大哭不止——那正是我打開這本書的所有理由——如果脆弱不可避免,要如何去正面迎接它?
在過去十天里,我經歷了山峰谷底的自我認知的摧毀,像被徹底封掉了呼吸的窗口。我沉默,一個人墜下去。而後吶喊。而後求助。而後,我慢慢抓著山崖旁的樹藤,摩擦著手腕,帶著表皮和內心的雙重疼痛,慢慢從谷底爬了上來……原來,我和這本書一樣,正在經歷如此真切真實不帶絲毫掩飾的現實世界。
「等待乳腺科醫生檢查之後回訪的電話……
提出邀請被拒絕……
被裁員……
裁掉人……
我生病了,可我和丈夫剛剛新婚……」
當真實的生活如此襲來的時候,通常我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扛下去!逃避,讓脆弱以更加強大的生命力生長。避而不談,讓脆弱在黑暗的角落裡更加恣意橫行。
當我同時告訴幾個朋友我內心的掙扎,求救,呼喊,我得到了回應。我當然會羞於啟齒,可是每次,在短暫的糾結之後,我還是會敞開內心告訴他們我的脆弱,我正在經歷的所有。摘掉了美好的面紗,在他們面前,我不再是那個「看上去很美」的完美主義,而是一個偶爾會漏洞的瓶子,缺乏機油潤滑生了銹的鎖頭。那不是簡單的求得好話的「安慰」,我稀有的看到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那背後,就是他們對於坎坷、挫折,生活與人生的態度。
「 記得Kelly Clarkson的那首歌嗎?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我從未意識到,大哭是一種能力,求助是一種能力,暴露自己的強大與軟弱是一種能力,甚至,這背後,放下羞恥感,也是一種能力——直到我看到這本書。布琳是首個通過羞恥感研究愛與歸屬感的學者,也是透過羞恥感的阻礙倡導通過全身心投入生活來面對脆弱從中獲取力量的學者。那些脆弱的人,和真正能脆弱中獲取力量的人到底有什麼差別?其實僅僅是,他們愛自己,他們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愛與歸屬感,僅此而已。
——
「全心投入生活的真正核心就在於:當下這一刻的價值感,既沒有先決條件,也不是 「當……時」。我們「現在」就值得擁有愛和歸屬感,此時此刻,如此而已。」
正是這本書,我讀到了「聯結」(Connection)這個概念,也開始明白,那些看起來好像祥林嫂式的重複性傾訴與大膽的「暴露」帶給了自己復原力。如果我愛面子,我就會用沉默來把自己徹底淹沒。我第一次那麼清晰的感受到,其實,我做了多麼有勇氣的一件事!
那就是布琳有關」脆弱復原力」的核心所在——放下羞恥感,找到真正擁有強大力量的人作為你的傾訴和求助對象(他不僅有同理心也能真正從你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創造和他人真正的聯結。
「存在於人們之間的能量——當人們覺得自己被關注、傾聽和重視時;當人們的付出與收穫沒有受到任何評判時;當人們從關係中獲得支持和力量時。」
在系統性講述了阻礙人們實踐愛與歸屬感的強大推手——恐懼,羞恥感,布琳送出了人生的十個禮物。這是真正幫助人們走出困境的小小計策,幫助人與脆弱相處,走出來,不是徹底打敗它,而是學會從中獲取力量——
「跳舞,像沒有人注視一樣;
唱歌,像無人聆聽一樣。
熱戀,像從未受過傷;
活著,即把人間當做天堂。」 ——馬克吐溫
鼓勵人們從玩樂中獲得沉浸的自己;唱歌跳舞,重新開啟有創造力的愛好或者生活;感受喜悅,感恩;讓自己冷靜下來,獲得內心平靜。
這些小小的鑰匙,有一些,我拿到了。只是,我不知道它們就是那把鑰匙……當我在回應中獲得了新的視角,當我在放縱自己沉在脆弱和無力里大哭之後,我走出門,去拜訪朋友,在她的沙發上蜷著腿懶散的享受陽光與友情的聲援,我默默的感慨,或許這一次,我不會再讓脆弱持續太久,或許我可以很快的回復到原有的軌道……
而真正感動我的是,布琳並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成功者。29歲,在修了兩個大專文憑足夠的學分之後,她才拿到社會學的本科學位,之後十年攻讀博士學位。在本打算一年就結束的課題,延長到了6年。研究「羞恥感」這個話題,如此明顯的讓人直觀可以想像,如何撕開那些生活的傷痛與裂縫,不是簡單的灌輸雞血,而是在數據背後發現一些有跡可循的策略,確確實實給人的生活帶來實際的幫助。
她說:
數據,是有靈魂的故事。
我無比熱愛這句話。在早年閱讀《選擇的藝術》以來,歐美研究者一貫的理論和研究邏輯,讓人折服。但我真正熱愛的,是這本書里沒有一字一句的雞血,卻又讓人心悅誠服。布琳把這種基於定量研究的觀察提煉方法總結為「紮根理論」。
「別人是告訴大家,接納自己,迎上前去把它擊敗;可我卻是,告訴大家生活的確一團糟,打開它,處理它,然後把它放進便當盒」。
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很多似曾相識的面孔。如同《反脆弱》、《異類》里的一些看起來非主流的觀點一樣,布琳在演講里幾次熱淚盈眶。在經歷長達一年的心理深度治療之後,她成功的梳理出基於羞恥感——復原力——人生禮物的研究邏輯。而今天,有機會打開這本書,閱讀所有人共同的經歷,你也許會清晰的看到——
你不是一個人。做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擁抱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那已經足夠!
「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 a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 are」
推薦閱讀:
※怎樣克服玻璃心?
※你怎樣定義脆弱?什麼讓你感到脆弱?
※感覺自己被全世界拋棄,孤獨失敗,怎麼辦?
※一頭「速食麵」引發的綠帽案,簡直殘忍!《脆弱地帶》
※嫉妒心太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