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越膚淺:歷史正劇的未來是「網紅路線」?

文|楊文山

為什麼精英向的網劇只能深耕歷史正劇?首先現實主義題材壁壘太多。在中國電影都沒拍出像樣的科幻片之前,科幻劇還是別碰。魔幻題材也得和歷史正劇結合,才能打造出「中國氣象」,如《海上牧雲記》。其實中國式大片也是從中國電影固有優良傳統做起來的:一支是武俠片,如《英雄》《十面埋伏》;一支是宮闈歷史片,如《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

在昨日頭條文章中,筆者寫道:歷史正劇作為一種「挑選受眾」的類型,已經開始從愈加娛樂化的電視平台解脫出來,從B端轉向C端。歷史正劇的未來是「網紅路線」:「網」指的是傳播渠道轉向分眾化的視頻網站;「網紅」指的是營銷方式要接地氣,要有互動,要「與民同樂」。

不破不立,要為「歷史正劇的網紅路線」立論,首先就要破一個已然深入人心「神話」:靠C端付費會員拉動的中國網劇必須以「美劇模式」為發展方向。在《為什麼說「國劇升級換代要靠美劇模式」實乃謬論》一文中,筆者已經破論,此篇為立論。

需要補充的是:美劇製作經驗對於中國電視劇仍然有參照價值。中國電視劇向C端轉型一定要堅持「文化自覺」,分清「器」和「道」關係,用劉和平的話講,「用他們的器來表現我們的道——用他們的手法展示中國人所處的歷史環境、人情世故、情韻態度」。

歷史正劇的「網紅路線」只是中國電視劇轉向C端最具想像力的一個子集,但不是全部。存在即合理,各種「食洋不化」「網感」「IP劇」,乃至於《鄉村愛情故事9》各有所愛,映照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社會的轉型以及文化消費的多樣性。

但國產網劇真正要在質量上升級換代,必須是根植於本國優質影視文化傳統的「揚棄」,這其中最能實現突破的當然是歷史正劇。筆者主要探討的問題是:在由B端轉向C端的大趨勢之下,中國電視劇「超越膚淺」的可能性。

《大秦帝國》啟示錄:

理想主義也要提升商業能力

一般來說,央視播出的劇都「不屑」用衛視大劇的花式推廣手段,但是《大秦帝國之崛起》(以下簡稱《大秦3》)卻完全是另外一種玩法。除了央視之外,《大秦3》在10家視頻網站「全網覆蓋」。這意味著,只要一位觀眾對這部劇有興趣,觀看渠道十分通暢。可以想像,為了實現全網「鋪貨」,劇方在交易價格上是做了不少讓步的。

豆瓣和B站,歷來是高口碑歷史正劇的兩大人群集散地。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大秦3》在B站有官方版本,供年輕觀眾彈幕觀看。在豆瓣上,《大秦3》的宣傳物料也經過了升級,不管是海報還是劇照,不僅比同類作品豐富精美,也不必只會做營銷的IP劇差。事實上,《大秦3》做的這些推廣已經沒有多大經濟價值,甚至為了傳播和到達率,犧牲了一定的收益,那它到底圖個啥?

高中語文課本選用過一篇《戰國策》的文章,叫「觸龍說趙太后」,裡面有一句話十分經典:「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筆者看來,《大秦3》超常規的宣發模式其實是為《大秦4》預熱。據悉,《大秦帝國之東出》的劇本已於2017年2月14日通過廣電總局重大辦的審查,有望今年10月開機。

事實上,《琅琊榜》剛開始在衛視收視也一般,平均收視率0.8左右。但是它在互聯網上的傳播確是另外一番圖景,成功躋身「百億劇樂部」(全網點擊過100億)。這個成績不僅讓《琅琊榜2》的進展十分順利,而且商業回報也超前,從運作上來看,《琅琊榜2》已經可以算的是是愛奇藝的自製網劇了。

2月9日,《大秦3》突擊開播,該劇官微留言區點贊最多的一條竟然是「趕緊買熱搜」。在整個行業鼓吹大數據、IP等時髦辭彙的當下,「買熱搜」幾乎跟「買收視率」一樣成為行業慣例。粉絲們都開始操心該劇不懂這些時髦的「遊戲規則」而吃虧。事實上,從《大秦3》在互聯網上的輿情來看,這個正劇班底對於新媒體傳播技巧掌握得十分嫻熟,每個點都踩得「穩准狠」。

當正劇變成了「網紅」,其實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羅永浩在演講中曾經多次標榜,「如果我們成功,很大程度上,這是正派、體面、原則性和理想主義的成功,因為價值觀方面的原因;如果我們失敗,可以肯定這是商業能力上的不成熟,談不上理想主義的失敗。」或許,羅永浩這種偏執狂多少會讓《大秦帝國》團隊心有戚戚焉,「當我們的商業能力和那些巨頭沒有任何多少差異的時候,理想主義將所向皆靡」。

《大明王朝》十周年:

給「軍師」內測,為「海牧」壯行

其實,中國影視圈低估了年輕人的欣賞能力。在《大明王朝》10年沉寂期間,它最活躍的地方可能B站,他們用新一代獨特的「語法」來表達喜愛之情:鬼畜視頻。儘管《大明王朝》在重慶衛視延播,但優酷卻後來居上,以付費會員形式上線。那優酷究竟下的是什麼樣一盤棋?

首先,作為一部陳年老劇,《大明王朝》的費用在優酷一年上百億的內容採購預算中根本不值一提。其次,優酷2017年主打的兩部自製劇:一部是范冰冰的《贏天下》,一部是李晨的《軍師聯盟》。《贏天下》是收視點擊都有保障的女性傳奇劇,而《軍師聯盟》則明顯偏向歷史正劇風格。

《琅琊榜》儘管收視表現一般,但是卻成了「網紅」。那麼《軍師聯盟》網路播出效果如何?沒有人可以精準評估。歷經10年風雨不倒的歷史正劇《大明王朝》,或許是優酷提前對《軍師聯盟》做的一次試播評測。儘管《大秦3》已經躋身「網紅」,但從某種程度上講,《軍師聯盟》的播出效果才是直接影響《大秦4》商業運作的風向標。

也許是命中注定,《大明王朝》播出10周年,又有一部投資巨大、但看起來不符合平台調性的大劇將再度登陸湖南衛視——《九州·海上牧雲記》。其實,不管是《軍師聯盟》,還是《九州·海上牧雲記》,他們都是對歷史正劇這個中國電視劇優良傳統的「揚棄」。如果它們能夠「走紅」,那麼中國電視劇有望「超越膚淺」。

高品質網劇困局:

制度建設缺失,社會轉型緩慢

視頻網站付費會員興起對中國電視劇創作影響深遠。但可悲的是,目前為止,它只是將「膚淺」「娛樂」發揚光大,美劇式的「深度」「人文」不見蹤影,甚至擠掉了尚存的一絲「清流」。編劇余飛曾經痛陳:中國的精英階層對國產電視劇徹底拋棄。這是一個慘痛的現狀和事實。一個國家的文化產品對於社會精英沒有吸引力,那真成了「庸眾的狂歡」了。

打著美劇的旗號,乾的卻是各種不相干的事。為什麼中國電視劇無法生產出精英趣味的網劇?第一是制度建設,中國既沒有英國BBC、日本NHK那樣純粹的公共電視台,也沒有美國HBO那樣成熟的商業付費頻道。公共電視台不太關注收視率,只提供精品,所以BBC的名著改編、NHK的「大河劇」長盛不衰;而付費頻道卻是一種分眾化傳播,他只針對特定人群,沒必要像大部分國產劇,非要調成春晚式的「最大公約數」。

事實上,網站付費頻道做的就是付費電視台的事情,但網劇也沒帶來多大驚喜——比起HBO,比起Netflix。說到底這跟中國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中國社會的中產階層所佔比例有限,不足以撐起高端消費。還有一點很明顯,就是中國新生中產階層的文化消費和審美趣味受西方影響特別大,所以直接「捨近求遠」「數典忘祖」。

但事物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中國社會在轉型中,中產階層的民族認同感也在加強。本土體驗是英美劇所無法給予中國人的,中國喜劇電影能超過好萊塢大片的根本原因在此。此外,隨著視頻網站的競爭加劇,分眾化是很明顯的趨向,「抓住了中產階層,就抓住了錢袋子」,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

季播網劇《曾國藩》:

一場等待中的歷史劇試驗

為什麼精英向的網劇只能深耕歷史正劇?首先現實主義題材壁壘太多,幾無可能性。在中國電影都沒拍出像樣的科幻片之前,科幻劇還是歇一歇吧。而魔幻題材也得和歷史正劇結合,才能打造出「中國氣象」,如《海上牧雲記》。其實中國式大片也是從中國電影固有優良傳統做起來的:一支是武俠片,如《英雄》《十面埋伏》;一支是宮闈歷史片,如《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

關於社會轉型對中國文化消費的影響,編劇劉和平曾經談論到,「西方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經歷了四百年,我們才短短四十年。要完成從農業文明的傳統到工業文明乃至後工業時期信息化時代的現代人,怎麼變?最快的途徑就是讓人瘋狂的填鴨式的去接受西方那種娛樂信息」。

儘管《大明王朝》在湖南衛視播出不理想,劉和平卻保持了「同情之理解」。「一群剛剛還在山溝溝里的人,只要看了湖南衛視,他走到城裡來,不過半年就分不出他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從穿著、打扮、唱歌、言談、舉止。當然,他的骨子裡還是農民。這種催生的辦法,把一個人變成真正的現代人是不可能,但這是我們轉型期無法迴避的一個階段。等到我們把娛樂的這種程度適當的降低、步伐放慢,再去多追求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的時候,可能我們就開始回歸到成熟和理性」。

事實上,作為中國歷史正劇的旗手,劉和平早就留意了視頻網站平台的發展動向。早在《北平無戰事》播出時,在媒體採訪中,他就表示「如果下一回我做季播劇,門檻是1塊錢一集,如果有3000多萬的點擊,那我就滿足了」。根據相關報道,劉和平談到未來的創作計劃時,曾表示,有計劃創作拍攝一部關於《曾國藩》的季播劇,在網上以付費點撥的模式播出。

「使傳統人變為現代人,最快的辦法莫過於娛樂,只是這種現代化是淺表的,沒有了精神和理想對於一個民族是很可怕的,所以我相信這種狀況只是暫時的」。創造者都已經想得這麼開了,視頻網站難道就沒一家有勇氣克服一下「商業保守性」,來完成這樣一次創作試驗?

歌德說,「我曾經領略過一種高尚的情懷,我至今不能忘卻,這是我的煩惱」。


推薦閱讀:

教你如何顯得自己很懂歷史劇
《大秦帝國之崛起》之「謬讚」

TAG:歷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