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

內容太多,就不一一解讀,就文章中(中醫的特點)給大家說說,

二,中醫藥特點

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藥不斷吸收和融合各個時期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不斷創新發展,理論體系日趨完善,技術方法更加豐富,形成了鮮明的特點。】

  • 中醫的特點,這個特點是相對西醫而言,說得直白點就是西醫的不足,

【第一,重視整體。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重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認為精神與形體密不可分,強調生理和心理的協同關係,重視生理與心理在健康與疾病中的相互影響。】

  • 西醫沒有整體觀念,哪裡有問題就治哪裡,切除哪裡,西醫片面的認識人體的各種功能,隨著診療技術的提高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一個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比如患者同時診斷有胃下垂,眩暈,竇性心跳過緩,胃腸功能紊亂,貧血,失眠等疾病,伴有食欲不振,食後腹脹,聲低,氣短,倦怠乏力,便溏,西醫的角度上這些病都是分門別類的,因為他們各自的發病機制並不相同,並各自予以不同的治療。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上判斷,就是宗氣不足,過分重視形態學及病理的西醫只能較為孤立的看待各個系統的疾病難以將其同一發現其中聯繫。因此治療繁雜,用藥量大,不良反應多。

【第二,注重「平」與「和」。中醫強調和諧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認為人的健康在於各臟腑功能和諧協調,情志表達適度中和,並能順應不同環境的變化,其根本在於陰陽的動態平衡。疾病的發生,其根本是在內、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體功能失去動態平衡。維護健康就是維護人的整體功能動態平衡,治療疾病就是使失去動態平衡的整體功能恢復到協調與和諧狀態。】

  • 西醫的平與和就是長期控制癥狀,患者無明顯痛苦就行,根本沒到養生層面上來。

  • 中醫的平與和應該以健康人作為標準,很多中醫以患者自身平與和為準,上火就清熱,很多中醫就處於這個階段,有療效但就是容易複發,

【三,強調個體化。中醫診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體現為「辨證論治」。「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採集的癥狀、體征等個體信息,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證候。「論治」,就是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治療方法。中醫診療著眼於「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著眼於調整致病因子作用於人體後整體功能失調的狀態。】

  • 西醫只知道病,不知道得病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出了問題,同一種疾病因為患者體質不同,外在體征,不適癥狀也會各有不同,其治療方案就應該有所區別,西醫的大數據隨機雙盲測試怎麼來的,就是萬人一方,萬人一葯,所以部分有效,部分沒有效果,還有部分因為毒副作用病情加重。部分中醫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求中醫這樣那樣,我也是醉了,
  • 中醫和西醫的診斷方式(西醫是辯病,中醫是辯證),治療方法截然不同(西醫是治病,中醫是治得病的人),按照西醫的標準去規範中醫,我只能用四個字形容:「削足適履」

【四,突出「治未病」。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或狀態給予適當干預,以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 很多人認為中醫提出的 「治未病」 就是無稽之談,找些噱頭出來騙人。

  • 很多人認為自己很健康,認為沒病就是健康,體檢合格就是健康;其實,健康的標準比正常人的標準高很多的,

《中醫對健康的認識》來源:贛鄱老幹部

中醫評價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就是從精、氣、神三個方面考慮的。中醫對人體健康用精、氣、神做了概括:

形體壯實,比例恰當;眼睛有神,柔亮有光;

面色紅潤,表情舒展;眼睛有神,靈氣蕩漾;

呼吸從容,不急不慢;食慾旺盛,美食三餐;

牙齒堅固,不蛀不傷;聽覺靈敏,耳內不響;

聲音洪亮,氣息悠長;腰腿靈敏,不痛不酸;

二便便利,排放正常;舌紅苔薄,脈象勻緩。

  • 良好的生理機能搭配合理的營養就是最好的保健醫生,
  • 人出了問題,就治不了自己的病,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分析正常人的薄弱環節,通過食療葯療或其他方法,恢復已經下降的生理機能,身體健康了,就不容易得病。
  • 人民日報:航天員服用中藥全面解決健康問題_網易新聞中心

  • 西醫也有預防醫學,但缺乏亞健康人群的調理方式,

【第五,使用簡便。中醫診斷主要由醫生自主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資料,不依賴於各種複雜的儀器設備。中醫干預既有藥物,也有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藥物療法。許多非藥物療法不需要複雜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夾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於推廣使用。】

  • 部分人認為中醫不通過化驗,B超,CT等儀器檢查,不了解病毒,細菌,細胞等基本知識治病就不科學,
  • 過去條件受限,所以中醫只能通過望聞問切獲取患者資料,就通過四診判斷患者的生理機能和病理情況。(有諸內必形諸於外)經過歷代醫者大量收集分析總結,將四診發揮到了極致,
  • 中醫很多時候不是治病,是治人,通過恢復患者的生理機能後,患者自己治癒自己的疾病。所以中醫可以不需要了解這些,當然,如果能全面詳實的了解患者的生理病理狀態,對於治療肯定會有更好的幫助。
  • 但是,中醫存在年老成醫的現象,為什麼,缺乏標準,望聞問切沒有標準,絕大多數是文字描述,需要大家慢慢去摸索,望聞問切萬人以上才有體會,不是扯蛋嗎?有那麼多患者讓你嘗試嗎?為什麼不同的中醫專家教授診斷不一,就是因為缺乏標準,中醫應該藉助現代科技技術發展推廣標準,制定標準圖譜,標準視頻,問診標準,脈象儀標準,讓大家少彎路,少走迷宮,
  • 不明白,比較一下航天員,他們會一天這樣病那樣病嗎?身體健康自然百病不生,諸邪不侵。

推薦閱讀:

如何補腎氣滋養秀髮?
野生麻黃去節後直接使用效果顯著
獨活寄生湯
《我看過的一百五十本中醫書》 ——黃石市中心醫院 副主任醫師
知乎中醫板塊提問指南

TAG:中醫 | 中藥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