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分析人的8種體質,來更好的了解自己。
作者:《原知胃美顏棗/長壽果》
體質是指身體基本的素質,由先天遺傳和後天養護決定。先天我們無法選擇,但後天能通過悉心調養和努力去改變。體質好,身體就健康,就不容易生病。體質差,病就多。所以,體質平和乃健康之源,體質偏頗為百病之因。知道自己的體質問題,提前改善,才能「治未病」,及時防範疾病的入侵。
1、平和體質:機能協調,七情適度(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開朗,社會和自然適應能力強,情緒平穩,典型的平和體質,此體質的人不愛得病。)
平和體質是一種身體和諧、自穩能力強的體質。擁有這種體質的人,身體不一定結實強壯,甚至個別人可能還有些氣血不足、血壓偏低,脈搏也不是很有力(只是在外人看來這樣,其實對於自己來講正合適),但是臟腑、氣血很和諧,七情適度。
這種體質的人,多數生在長壽家族,比如五世同堂的大家族,而平常的人家四世同堂就不容易了,當然也有例外。平和體質通常表現為情緒穩定,生活規律,體重波動小等;得病少,對於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比較強;生病以後,對治療的反應敏感,好治,自我康復能力強。擁有這種體質,一方面可以說是上天的厚愛,另一方面說明後天個人的修為好。
但是平和體質在人群裡邊不是太多,因為長壽的人畢竟是少數,在中國這麼大的地方,實際上也只有幾個長壽地區,比如新疆的維吾爾族地區、廣西的巴馬和廣州市的東山區,因此我們就不能太奢望執著於自己得到平和體質,保持一顆平常心去儘力做到平和,有一天你會有意外的驚喜。
有的人經常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渾身毛病,但是到醫院之後,照了X光,做了核磁共振,也抽了血,結果一切正常,這就是所謂的亞健康狀態,即體質出現明顯的偏頗,但是又沒達到疾病的程度。凡是經常出現這些情況的人,相對於平和體質來說,有一個很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出現明顯偏頗的體質,就像一隻總是搖搖擺擺不穩的船,雖然不出大事,但是船上的人總是不舒服。總之,每個人的體質都有相對不足的薄弱環節和軟肋,當然也有優勢和強項。
調養方法:吃得不要過飽,也不能過飢,不吃冷也不吃得過熱。多吃五穀雜糧、鮮棗(可選購原知胃美顏棗)、核桃(可選購原知胃長壽果)、蔬菜瓜果,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之物。多運動,可選擇瑜伽,太極,跑步,打球,戶外活動等。
2、陽虛體質:火力不足,畏寒怕冷(總是手腳發涼,不敢吃涼的東西。性格多沉靜、內向,這些屬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四季手都冷,夏天大家都喜歡吹空調,他不敢,一吹空調就手腳冰涼,還要加一件毛衣。但是如果冬天只有手冷,那不算真正的陽虛, 「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才是貨真價實的陽虛。明代醫家張介賓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陽虛體質就是紅日不那麼燦爛,真陽不那麼溫暖,生命力不那麼旺盛。真陽在哪裡?藏在腎臟,因此陽虛體質的人是腎陽相對不足。
陽氣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呢?《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意思是說,陽氣的鼓舞使人精神煥發,陽氣的溫煦使人關節筋脈柔韌。陽氣盛衰還決定了人的生殖、繁衍能力。人體運行不息的津液、血脈得寒則凝,遇溫則行。陽氣作為動力、火力,能保證體溫,產生能量,促進廢物排泄,鼓舞生機,使生命的河流清澈、暢通。
因此,陽氣不足容易使人精神不振、消沉,容易筋骨關節疼痛僵硬、痛經、月經推後、不育不孕、水腫、畏寒怕冷以及得各種痛證等,也會使生命的河流壅滯、混濁,新陳代謝不暢通,出現肥胖、多囊卵巢、糖脂代謝紊亂等一系列代謝性疾病。
很多女性,月經前後不能受涼,稍微受涼,就會比別人敏感,出現月經推後或者痛經。有的人不能吃涼東西,一吃涼東西就會拉肚子,拉得很厲害。還有的人,一得病就是寒證,比如說同樣是感冒,別人感冒時是喉嚨疼,流黃鼻涕,吐黃痰,扁桃腺發炎化膿;陽虛體質的人感冒,就會流清水鼻涕,打噴嚏,喉嚨發癢,吐痰吐的是清稀白痰,反映出寒象。陽虛體質的人,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火力勁不夠。
調養方法:可多吃甘溫益氣的食物,比如蔥、姜、蒜、花椒、韭菜、胡椒、鮮棗、核桃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等。自行按摩氣海、足三里、湧泉等穴位,或經常灸足三里、關元。
3、氣虛體質:氣力不足,容易過敏(說話沒勁,經常出虛汗,容易呼吸短促,經常疲乏無力,這就是氣虛體質。這種人容易感冒,生病後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癒,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氣」令我們提勁,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出入有序,營養精微向上向外布散,糟粕廢物向下向外排泄。
這股氣,由空氣、谷氣、元氣組成。空氣由肺吸入,谷氣從脾產生,元氣自腎提供。因此,氣虛體質是由於肺、脾、腎三臟功能相對不足,尤其是肺、脾不足造成的。肺司呼吸,主皮毛,和氣息、呼吸、汗出有關;脾主運化,升清,和營養輸送、提升血壓、固定臟器有關;腎司二便和前後二陰,和二便、經帶正常適度排泄有關。俗語道:「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氣」好像很玄,不好理解,但是我們可以感知到人體之「氣」的存在,比如呼吸、心跳、胃腸蠕動、正常血壓的維持、臟器位置的固定、營養向上輸送到頭面五官等。所以氣虛的人,主要表現為不夠氣,不夠力,氣息輕淺,語聲低怯,肌肉鬆弛,四肢乏力,慵懶疲勞,排便無力,內臟下垂,血壓偏低,頭暈,白帶偏多,月經淋漓不暢,經血色淡等。
另外,氣還調節全身各個通外管竅的適度開閉,如五官、皮膚汗孔、前後二陰等,使分泌物、二便、月經、白帶等正常排泄於體外,既不過多也不太少;使人體不受外邪侵襲,適應環境。因此,氣虛體質的人還常見多汗、容易感冒、皮膚容易過敏、經常打噴嚏等現象,比如一進空調室就打噴嚏,春天春暖花開也打噴嚏。有的氣虛的人對溫度非常敏感,冬天很冷,晚上睡覺時,剛開始被窩是冷的,就在他鑽進去暖被窩的那幾分鐘,身上會起風團,被窩暖熱了風團就消下去了;早上起來穿棉衣,棉衣是涼的,一穿到身上又起風團,等到活動活動,棉衣熱了,風團又落了。
調養方法:多吃具有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香菇、鮮棗(可選購原知胃美顏棗)、核桃(可選購原知胃長壽果)、桂圓、蜂蜜等。以柔緩運動,散步、打太極拳等為主,平時可按摩足三里穴。
4、痰濕體質:下肢沉重,容易發胖(體胖是最大特點,腹部鬆軟肥胖,皮膚出油,汗多,眼睛浮腫,容易睏倦。)
痰濕體質是水太多了或者生命的河流不那麼暢通,導致不是這裡堵塞就是那裡泛濫。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和脾臟功能相對不足有關。人體中70%左右是水分,在嬰幼兒或者年輕女性身上這個比例可能會更高些。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臟腑器官、細胞組織是泡在水裡的。這個水是活水,出出進進暢流不息,像一條河流。河流的上游歸肺臟管理,中游歸脾臟管理,下游歸腎臟管理,三臟配合,使水液代謝暢通無阻。
其中最為關鍵的水利樞紐就是脾臟,中醫謂之「脾主運化」。一旦脾臟長期相對不足,就會呈現出所謂的痰濕體質。
水太多或者進出不暢、分布不勻就是痰濕。痰濕可不是好東西,會隨著氣到處流竄,一旦流竄到關鍵部位,就會產生許多疾病,所以中醫說「百病皆由痰作祟」。腰痛、脂肪瘤、眩暈、頸椎病、高血壓、糖尿病、單純性肥胖、帶下症、不孕症、月經不調等疾病有一部分就屬於中醫的痰濕作祟,所以中醫還有一句話:「頑痰生怪病。」
脾主肌肉、主肌膚、主四肢,脾虛痰濕就容易泛溢肌膚、肌肉,因此痰濕體質很容易發胖,這叫「瘦人多火,肥人多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以濕氣重的人下肢特別沉重,上樓梯的時候,腿像灌了鉛一樣,重得不得了;還有白帶多、下肢經常腫脹等。鑒於陰陽的相互制衡關係,既然痰濕重,濕氣多,屬於陰重,因此痰濕體質本質上源於陽虛,是一個本虛標實的體質。
調養方法:飲食清淡,多食蔥、蒜、海藻、海帶、冬瓜、蘿蔔、金橘、芥末、鮮棗、核桃等食物,少食肥肉及黏、油膩食物。
5、濕熱體質:又濕又熱,排泄不暢(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還容易生粉刺、瘡癤,一開口就能聞到異味,屬於濕熱體質。這種人還容易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發黃。)
大家都知道「桑拿天」空氣又濕又熱,使人感覺非常不舒服,濕熱體質體內就像桑拿天,內環境不清潔,又濕又熱,濕熱氤氳,排泄不暢。內外皆顯得「濁」。
在濕熱的環境中,東西非常容易腐敗,產生很難聞的味道。對應到人體,濕熱體質會表現為口臭、汗臭味大,汗液發黃,皮膚油膩,容易感染化膿,小便黃、味道大,大便很臭,下體外陰異味較大,白帶色黃,口苦,煩躁易怒等等。
濕熱體質通常是由於各種先後天因素導致的肝膽、脾胃功能相對不暢通,肝膽鬱結化熱,脾胃積滯化濕,濕熱熏蒸而形成的。
調養方法:飲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鮮棗、核桃等。少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戒除煙酒。不要熬夜、過於勞累。適合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運動。
6、陰虛體質:煩熱躁動,口乾口苦(如果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或偏紅,皮膚乾燥,口乾舌燥,容易失眠,經常大便乾結,那就是陰虛體質。)
一陰一陽謂之道,人體也是由陰陽組成,陽氣就是各種功能活動,陰就是有形的物質,包括陰液、津液。在人體,陰陽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約的。健康狀態下,陰陽平衡互涵,應該既感覺不到陰盛也感覺不到陽盛,否則不是寒證就是熱證。陽氣溫煦和暖,《黃帝內經》中謂之「少火」,好像風調雨順的年份里溫暖和煦的太陽。因此說「少火生氣」,就是「少火」令人生機盎然、充滿活力,不上火,不內熱。而人體陰液津液(水)就像秤砣牢牢控制住陽氣,使其不卑不亢,溫煦怡人。
陰虛體質可以大致理解為缺水少水。陰液(水)一可濡潤滋養,二可制衡陽熱。因此陰虛體質會常見不潤燥澀、內熱上火之象:形體瘦削、皮膚乾燥,如果有內熱也可以見到油性皮膚、官竅失養或乾澀(比如耳鳴、眼睛乾澀、咽喉乾燥、陰道乾澀等)、五心煩熱(常手心腳心心口發熱而令人心躁不寧,但是體溫則完全正常)、興奮亢奮煩躁、口乾、尿少尿黃,或者大便乾結,像羊糞一樣,一粒一粒的。水不足,自然就容易上火,產生熱氣,無熱不生煩,煩惱躁動總是圍繞著陰虛體質的人。
現在人的物質生活和娛樂生活都很豐富,但是我們的生命體驗是不是都很快樂呢?我看未必。前幾天我看中央電視台的一檔節目,有人去我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採訪。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巴馬有80歲到99歲老人3160位,百歲以上壽星74位,其中年齡最大的116歲。巴馬每萬人中有百歲老人達到3.1人,這一數據居世界5個長壽區域之首。
巴馬的很多長壽老人一輩子沒有去過縣城,見識少,慾望少,不會有現代人這麼多的想法、煩惱,可以說封閉也帶來了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的性格。採訪的時候,剛好碰到兩個老人結婚,老公公90多歲,老婆婆也有80多歲,伴娘伴郎都八九十歲了,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每個老人臉上的表情都非常安詳、純樸,笑容燦爛。他們思想簡單,生命體驗卻是好的。
很多陰虛內熱的人經常煩惱、躁動,生命體驗不好,我們就要想辦法讓他們靜下來。陰虛的人特別適合練靜功,比如瑜伽,瑜珈講究調息調神,動作緩慢、舒展,很安靜。練靜功,人的心會慢慢安靜下來,體內就會生水,就能少生內熱。中醫認為「靜能生水,動能生陽」,因此,陰虛的人要靜養心神,陽虛的人要運動形體。陰虛體質的調養和陽虛、氣虛體質調養有大不同。
調養方法: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綠豆、冬瓜、芝麻、百合、鮮棗、核桃等。少食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劇烈運動,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
7、瘀血體質:面色晦暗,易生腫瘤、癌症(刷牙時牙齦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皮膚常乾燥、粗糙,常常出現疼痛,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
瘀血體質就是血脈相對不那麼暢通,有點緩慢瘀滯,但是又達不到疾病的程度。「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因此瘀血體質很容易產生各種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而且疼痛較為持久、位置固定,是刺痛、憋痛,比如偏頭痛、痛經、胃痛、胸痹、痹證等,而且疼痛聚集、瘀滯時間久了還會生腫瘤包塊,比如全身各種良性及惡性腫瘤。
如果一個人體內的血液循環不好,還會帶來很多外形的變化,比如說面色口唇比較晦暗,容易生色斑、留疤印、生黑眼圈等。
瘀血體質一旦得病,不及時正確治療很容易轉化成難治的慢性病,中醫有句話叫「久病入絡」,基於瘀血體質的各種慢性病尤其如此。所謂「入絡」,就是病位很深,藥力不太容易達到。
所以,瘀血體質是所有體質裡面最不好調理的,它是長年累月不好的習慣、情緒或久病纏身、未愈複發的綜合結果,已在身體內留下病根兒,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後果非常嚴重,在這兒就不明說了,大家可以想到的最壞結果。
調養方法:可多食黑豆、海帶、紫菜、蘿蔔、胡蘿蔔、山楂、醋、綠茶、鮮棗、核桃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豬肉等,並保持足夠的睡眠。
8、氣鬱體質:氣機不順,情緒鬱悶(多愁善感、憂鬱脆弱的氣鬱體質,一般比較瘦,經常悶悶不樂,無緣無故地嘆氣,容易心慌失眠。)
怎麼理解「氣鬱」呢?大家試著體會一下,在「理不通,氣不順」、「這口氣實在咽不下去」、「好憋屈啊」、「真鬱悶」、「堵心」、「添堵」等狀態下,身心是什麼感覺。
「氣」是力量、是動力,要夠力,同時氣在發揮作用時還一定要暢通無阻,無掛礙、無阻滯。在人體,氣的基本運行形式是升降出入,就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陽氣發散,陰精收藏。這個過程一定要順,人才能周身通泰。
如果氣鬱結在體內,人就會鬱悶、嘆息。「善太息」就是本能地通過嘆氣來調氣,讓氣順一些。善於治療婦科雜病、內科雜病的中醫是很重視這個癥狀的,因為經常不由自主地嘆氣,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患者氣行不暢。
氣行暢通無阻,人才能七情適度、情緒平穩。所以氣鬱的人有一個特點,總是鬱悶、不高興、生悶氣,而且可能會這兒疼那兒疼,這兒脹那兒脹的,最常見的就是胃脘、胸腹、脅肋、乳房等部位的脹滿疼痛。
氣鬱體質是肝臟的疏泄條達功能相對不足造成的。肝臟為將軍之官,指揮全身的氣暢通無阻,無拘無束,這叫「疏泄條達」。肝臟相對不足,就比較容易氣阻滯。
調養方法:多吃小麥、蔥、蒜、海帶、海藻、蘿蔔、金橘、山楂、鮮棗、核桃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飲茶、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
正常人群裡邊,一般分這八種體質。就個人體質來說,不大可能是單純的陽虛體質、瘀血體質或痰濕體質等,更為常見的是各種體質間夾、混合,比如瘀血兼痰濕和氣虛、陽虛兼濕熱、陰虛兼濕熱和瘀血等。小孩子的體質可能會簡單些,所以古代醫家說「小兒臟氣清靈」。但是,隨著環境、年齡等後天因素的變化,體質一定會發生變化,青少年以後間夾、混合體質逐漸增多,到了中老年就基本上沒有單純體質,都是比較複雜的間夾混合體質。
將體質進行基本分類,是為了方便大家學習、理解體質。人的學習過程是先有規矩,再有方圓;先有框架,再有圓活;先進門,後修行;先記住,後感悟。 把體質劃分為八種,可以說是不得已。中醫學院見習實習回來的學生常說,到臨床上見到的病人和課堂上學的有很大差別,有時甚至抱怨老師。學生的怨言有道理,而老師也有苦衷。病人不可能照著書本得病,疾病千差萬別、千變萬化,老師不可能一個病人一個病人講解,只能講些原則的、基本的、最重要的、方向性的。而實際生活中,情況要複雜得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凡是說「百病皆治」、「百命皆養」的,恰恰是皆不治皆不養。
體質雖然複雜、間夾、混合的居多,但是每個人的體質總是以主線、主旋律、主色調、主背景終其一生,少有變化。
前面八種體質裡面,除了平和體質,其他七種體質就像在風平浪靜時尚可平穩前進,但是稍有一點風浪就搖晃顛簸、偏離航向的航船一樣,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引起明顯的體質偏頗,而表現為亞健康狀態。如果還不能引起你的高度重視,接下來就會罹患現代醫學能夠明確診斷的疾病。
事實上,亞健康和疾病是一回事,只是程度不同,都是生命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中醫沒有亞健康的概念,只要不舒服,就是病人。
我們當下擁有的體質,是怎樣一步一步形成的呢?是父母賦予的,環境塑造的,個人修來的。體質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但更是開放的、動態的、變化的,年齡、環境、生活習慣、疾病、治療等因素都時刻影響著體質。體質向好還是向壞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修為。
~~~~~~~~~~~~~~~~~~本文內容均來自原知胃,轉載需註明來源&鏈接~~~~~~~~~~~~~~~~~~
~~~~~~~~~~~~~~~~~~~~~~原知胃,讓美顏長壽成為一種常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