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新聞的力量:一張地圖推動英國從伊拉克撤軍

當傳統媒體向數字化領域進軍,在媒體融合戰略中不斷調整組織架構、創新傳播體系的時候,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BBC廣播公司在媒體數字化方面可謂是積極探索、各出奇招,爭當媒體數字領域的領頭羊。為數字化大潮下的媒體融合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衛報》

作為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齊名的三大英國主流報紙之一,英國《衛報》可謂是傳統報紙轉型數字報紙的先驅者。也因其強力推行的改革和創新而受到傳媒界矚目。

於1821年成立的《衛報》原名《曼徹斯特衛報》,因注重報道國際新聞,擅長發表評論和分析性專題文章而著名。

沒有哪一份報紙能夠一成不變。你手中的報紙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希望你加入到我們的革新過程中來。我們有股東和經營者,但你們才是我們的決定者。

——《衛報》主編艾倫-羅斯布里奇

《衛報》不論是現在還是創刊初期,一直緊跟時代潮流。儘管媒體數字化已進行多年,但俗話說「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值得敬佩。 《衛報》的優勢在於先人一步看到了媒體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

1995年,《衛報》建立了新媒體實驗室,Go2網站作為《衛報》的電腦版、科技版線上增刊投入使用,成為媒體數字化探索的領頭羊。

2006年,「數字優先」一詞最先出現在《衛報》報道策略中,規定任何稿件在刊登紙質版之前要先放在網路上發布。同時《衛報》在網路新聞中設置新鮮議題,開放給受眾評論。將博客、專欄和新聞評論的技術平台整合在一起,實現新聞報道與用戶評論共享。這一策略的實施,標誌著《衛報》在適應移動網路方面的改變。

2009年《衛報》開設了「數據博客」,這可謂是數據新聞發展的里程碑。

2010年10月23日,一篇刊登在《衛報》上的文章讓數據新聞一鳴驚人。《衛報》藉助維基解密的數據,利用製圖軟體製作了一張在伊拉克戰爭中傷亡人數的分布圖,圖中標記的每一個紅點都代表一次傷亡事件。點擊紅點可以顯示詳細的傷亡人數、時間、地點以及傷亡原因。這張數據圖間接地推動了英國政府做出從伊拉克撤軍的決定。

伊拉克戰爭中傷亡人數圖,來源《衛報》

數據哥特意找來了傷亡地圖的鏈接,確實非常震撼,需要扶梯才能打開:

theguardian.com/world/d

《衛報》的數字營收達到了11700萬美元,相較於2012年的9200萬美元增長25%。 目前,《衛報》的電子版受眾量已經達到了其紙質版受眾量的15倍之多。

現在人們正在以一種不易被察覺的方式接收通知。目前許多新聞機構都在研究通知的語氣和內容,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推送策略,包括發布多少條通知,怎樣根據特定事件進行推送,他們很少考慮。

——移動創新實驗室編輯Sasha Koren

2015年6月,《衛報》撥款260萬美元給移動創新實驗室進行研究,並成功研發出通過推送通知、視頻、直播報道、文本交互、連接移動端讀者的新方式。在厭倦了各種APP的新聞推送通知的時候,衛報的創新為其贏得了更多的閱讀量和更穩定的收入。

《衛報》網站在2015年9月超過了《紐約時報》,一躍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第二大英文網站。它的成功離不開公司決策層對未來形式的分析與把關,不斷創新與探索是《衛報》屹立不倒的原因。

《紐約時報》

與《衛報》並肩的《紐約時報》在媒體數字轉型道路上的探索也是可圈可點。

60多篇文字報道、20多條視頻播報、十幾篇圖表分析報道、24小時實時更新,這是《紐約時報》在馬航MH370客機失事事件中所做的相關報道量。相對於CNN和ABC在視頻報道和大型直播方面的絕對優勢,《紐約時報》的這次播報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也讓人們意識到以傳統報紙發家的公司正在悄然向數字化方向轉型。

1996年,《紐約時報》推出了網路版,不多時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上報紙品牌。

2011年,《紐約時報》開始全面實施數字發行,開啟了網路付費閱讀的新模式。

2012年,《紐約時報》網路訂閱收入首次超過其廣告收入。

2013年,數字訂閱付費用戶高達76萬,同比增長19個百分點。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周一至周五的發行量中,有122萬的數字訂戶,周日發行量239萬中數字訂戶佔116.8萬。

紐約時報這樣的傳統媒體,應該在受眾拓展、編輯部職能調整、社交媒體推廣、跨部門協作、數字人才招聘等方面採取更為有力的措施,以更好地融合紙媒的傳統業務和數字業務,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

——紐約時報《創新報告》

組建數據分析團隊,鼓勵跨部門合作。優先招聘數字人才,助力「數字優先」戰略,這些字眼出現在《紐約時報》的《創新報告》中。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帶有短時的鎮痛,《紐約時報》也不例外,在各大報紙、廣播巨頭紛紛嘗試轉型數字化的時候,《紐約時報》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是緊跟市場。受眾拓展、社會參與、頁面優化、用戶體驗和內容管理系統這些詞語正逐漸成為《紐約時報》媒體編輯部最常用的術語。

在《紐約時報》的網站中,設立了一個「特別策劃」的開拓性板塊,作為該部門研發媒介融合新技術的演練場。2012年,《紐約時報》推出了60個互動信息圖,每一張都有大量數據作支撐。目前,紐約時報技術團隊有445人,產品團隊120人,數字媒體設計團隊30人,消費者洞察分析團隊30人,研發團隊8人。這些團隊的組建無不顯示著《紐約時報》對於媒體數字轉型的決心。

2014世界各大日報發行量,來源於世界報業與新聞出版者協會

BBC

與傳統的報紙期刊媒體轉型不同的是,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媒體數字化轉型更為引人注目。如果說報紙轉型到互聯網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那麼老牌BBC廣播公司的媒體轉型則是勢在必行。

數據哥剛截的BBC首頁,剛勝選就爆發「抗川」遊行,心疼川普

創新服務理念,力求打造一個在線平台,並利用這個平台展現BBC以及全國諸多文化機構的精彩內容。

——Tony Hall

在去年的倫敦科學博物館內,BBC總裁Tony Hall 公布了BBC 的新舉措,讓BBC成為「讓英國創意揮灑的開發平台」。 BBC的戰略口號是只做唯一的品牌;研發10種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即新聞、體育、天氣、兒童節目、青少年節目、學習、網路電視播放器、線上數字廣播、BBC首頁、搜索,以及四個以電腦、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為首的終端。旨在打造媒體數字化新平台。

面對變幻莫測的科技浪潮,BBC 怎能袖手旁觀,不在其中分一杯羹? Tony Hall 表示:「在未來十年間,互聯網和移動端業務完全有可能成為BBC的主要業務。」在確保從傳統渠道獲取信息的客戶群能繼續享受服務的同時,開發互聯網與移動媒體的新客戶群。調查顯示,在去年的英國大選期間,有近20%的人通過手機等移動端設備從BBC獲取大選的實時信息。這顯示著人們觀看新聞方式的改變。

有需求就有市場,媒體之所以可以進行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是技術支撐。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媒體直播/轉播是人們觀看奧運會的最大途徑,BBC建立超過500個網站、40個內容管理系統以及140個內嵌的媒體播放器,為的就是能更完美的實時轉播奧運會的精彩瞬間。據了解,在奧運會期間,BBC提供了所有國家的賽事數據,用戶可以在任何設備上點播視頻,不限時間和地點,這一技術滿足了用戶對移動性設備的社交需求,這次技術嘗試為日後媒體數字化的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數字化探索方面BBC不止於奧運會,而是更多融入到生活中來,像新聞網站和天氣預報APP以及BCC I Player都在進行數字化嘗試。據報道,BBC移動端的訪問量已超過了桌面端,這一數據表明人們更加傾向於使用較為便捷的移動設備。更具個性化的新聞服務、提供相關數據和背景、音頻、視頻、圖像、文本,加大改善新聞網站,這些都是BBC在數字媒體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嘗試,為的是以多種方式滿足用戶需求。未來,BBC將為本地和區域新聞機構提供可直接使用的音頻、視頻,通過資源共享謀求雙贏。

媒體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各媒體都在不斷探索創新中,《衛報》、《紐約時報》、BBC在媒體數字轉型中所做的嘗試為其他媒體樹立了標杆、引領了發展方向。

本文為《大數據周刊》原創,轉載請申請

推薦閱讀:

note7發生了哪些爭議的事件?
Health Care Reform----A Hard Yet Encouraging Step Forward That We Expect
侃侃高人侃新聞——我不減肥是為了能有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寶寶
你覺得今日頭條能做下去嗎?
楊禹是是誰,怎麼什麼都評論?

TAG:大數據 | 新聞 | 媒體從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