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家族中獲得自我 | 海靈格與家庭系統排列

曾在「二戰」中被俘

海靈格於1925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的雷門,他是父母阿爾伯特·海靈格和安娜·海靈格的第二個孩子。兩年後,他們舉家遷往斯圖加特,三年後去了科隆,在科隆,伯特·海靈格上了小學。

10歲那年,海靈格被送往洛爾的寄宿學校。在那裡,他度過了五年時光。當寄宿學校在戰爭期間被轉為軍隊醫院後,伯特·海靈格上了在卡塞爾的初中。伯特·海靈格將這段時期描述為自己童年和青年時期最美好的時光。

海靈格曾說,他的父母和他童年的家庭對他後來的工作和事業影響很大。父母特殊的信仰讓他的家庭沒有相信德國納粹主義的扭曲價值觀。由於海靈格一再缺席希特勒的組織,最終被蓋世太保分類為「有可能成為人民公敵的嫌疑分子」。

海靈格17歲時被迫入伍,成為一名德國軍人,經歷了血腥的戰鬥、被捕和戰敗,1944年11月,他成為戰俘,被美軍俘虜後送到比利時的戰俘營。一年後,從監獄逃脫,想辦法回到了德國。

成為歐洲心理治療的頂尖人士

海靈格5歲時就立志成為一名神父,逃回德國2年後,20歲時進入一所學校,學習哲學、神學和教育學。1953年,他取得了博士學位。

畢業後,海靈格被派到南非德班附近,在那裡,他完成了一項為期兩年的南非高等教育課程。在此之後,他成為一名教師,不久後他升任為學院院長。

在一次火災後,他被轉移到一個傳教站,學會了祖魯人的語言,並獲得了南非的公民權,並計劃在那裡度過一生。

在南非居住了18年後,海靈格回到德國,在維爾茨堡的神學院擔任院長。同時,他開始學習精神分析,並參加維爾茨堡大學的心理學課程。他也教授團體動力學課程,並成為德國工作小組的團體動力學和團體心理學培訓師。後來他在維也納精神分析師工作小組開始接受精神分析師培訓。

1971年,也就是他從非洲回來的兩年之後,海靈格不顧所有反對的聲音,開始作為心理治療師從事獨立工作。在最短的時期內,他成為歐洲心理治療業內的頂尖人士。

創造出「家族系統排列」

1974年,海靈格去了美國9個月,並在洛杉磯和丹佛參加原始療法培訓。同時,他致力於深入完型療法,並參加了交換療法和劇本分析的培訓。

海靈格學習過家庭心理療法,後來又與埃里克森等人一起工作過。他從聖公會和南非祖魯人那裡學到人類支持大自然的力量的基本需求,還從維也納學到精神分析方法、從美國學到身體工作療法,他將所有這些心理療法的不同元素深入整合,逐漸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心理治療新方法——「家族系統排列」。

所謂「家族系統排列」,是一種用來揭示家庭中真實人際關係的方法。

它的形式是一組人扮演家庭成員,大家站在一起;排列師會根據人們的面部朝向,相對距離解讀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兄弟關係、祖孫關係……

它的作用在於找出家庭中潛藏的問題,化解家庭矛盾,有時親人之間的羈絆很深,會影響當事人的命運,這家種情況可以改變命運走向。另外,如果你熟悉了相關的知識,你更容易組建和維護一個幸福的家庭,處理好婆媳矛盾等。

「家族系統排列」的價值

「家族系統排列」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種家庭治療理念,如今已發展成為歐美臨床心理學界一個熱門課題。

海靈格認為,作為社會性的生命,每個人都隸屬於某些系統:他會是一個家庭的成員、某個社區的居民、某個組織的一員……而且他本人就是一個系統,一個身心各要素構成的系統。這些大大小小的系統相互聯繫,結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系統。社會中的每個人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系統中孕育、出生、成長起來的。

「家族系統排列」幫助人們去獲取系統里隱藏的資料,從而對事情獲得更清晰的了解。如果將「系統排列」的方法用在企業管理、人事糾紛、未來選擇等方面,則稱為「組織系統排列」;用在心理治療方面,則稱為「家族系統排列」,它能夠幫助人們把一些深層的家族困擾因素找出來並化解掉。

海靈格的「家族系統排列」療法以他個人為主導,在團體代表的幫助下對諮詢者進行治療,以其個人的感悟力抓住諮詢者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牽絆,指出解決之道,幫助諮詢者擺脫牽絆而獲得新生。

通過排列制定生活法則

通過「家族系統排列」,海靈格發現並制定了一些簡單的生活法則,他稱之為「愛與幫助的序位」,而「家族系統排列」的核心就是序位。

海靈格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永遠都是女人以及母親。只有當孩子出生幾年之後,男人才變得重要,海靈格說:「一個拒絕母親的人,是在拒絕生命。因為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抗拒母親就是在抗拒自己,因為我們是母親生命的延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愛。而愛自己的源頭,就是接受母親,感謝母親。一個與父親斷開鏈接的男人,永遠不會尊重女性,也得不到女人的愛。男人帶著愛來到女人的身邊,才能有機會獲得女性的接受和尊重。」

家庭序位中,除了男人、女人,還有孩子,正如海靈格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演示助手索菲所說:「孩子,只是身體上是孩子,家長們沒有能力向孩子隱瞞任何事情。在更高的層面里,他們知道一切。如果孩子愛惹麻煩的話,這已經展示出了在這個家庭中有很大的失序。系統排列是在一個系統當中建立秩序,一旦序位被重新建立起來了,幸福的大門就敞開了,成功的大門也敞開了,健康的大門也敞開了。」

受到《道德經》的引導

海靈格很推崇中國老子的思想,他曾說:他的「家族系統排列」是藉助「道的力量」,遵從了「中國老子的智慧」,當運用這門學問來幫助諮詢者時,我們所有心理學家必須關注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智慧,去整合洞見與發現問題。

海靈格說:「沒有人知道《道德經》,或者說沒有人了解《道德經》,《道德經》是移動的,沒有人知道它將帶領我們走得多遠。因此,我經常閱讀《道德經》,我可能讀了一百遍了,但是我仍然不理解它。這個維度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真的跨過去的,如果我們在這裡展示家族系統排列,我的靈魂當中永遠都有著《道德經》。因此,在中國人當中,他們每個人的靈魂當中都了解《道德經》,而我了解的比他們每個人都少。以這樣的方式,和索菲一起,我們一起,到那個維度去。因此,像家族系統排列,就可以帶領我們到另一個維度,不斷地繼續、繼續、繼續。我們是被《道德經》所引導的,以謙卑的方式。」

海靈格認為,「家族系統排列」不需要任何語言,它像《道德經》一樣,永遠沒有結束。

洞悉人生的智者

91歲的海靈格最讓人欽佩之處,在於他對生命透徹的理解。

比如自由,海靈格說「人有一點點自由,每個人都有資格決定他自己的人生」。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他接著反問:「人有一點點什麼自由呢?」他說:「改變的自由而已。」接著,他拐彎了:「但是,對於改變之後的結果呢,人們是不自由的。」

最終,海靈格得出他的結論:「所謂的自由只不過是臣服而已,——一個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運,那會是最大的自由。很多人喜歡去追求,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但到頭來結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結果是什麼交給比你大的那個整體去做。」

對於生命和死亡,海靈格的議論充滿詩意:「每一個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死亡是我們的朋友。死亡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我們每天都向著死亡走去。」

海靈格有兩次婚姻,對於家庭,他有透徹的理解:「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比他們(伴侶)之間的愛重要得多,愛的法則就會被擾亂,家庭就會面臨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的危險。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夫妻之間的愛要享有優先權。」

「承認世界的本來面貌,沒有意圖去改變它;這樣才有可能形成泰然鎮定的心態和清晰的洞察力。」海靈格似乎是在說他自己,但他的話能給所有人啟迪:「如果人們在原生家庭中曾經被傷害過,那麼他會不知不覺地把這個傷害和疑惑帶進新的關係里。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飄向終點,為接踵而至的一切騰出空間。」

文章來源自北京晨報網

作者/陳輝

推薦閱讀:

養成男神心態,不怕妹子追不到(泡妞心態和心理學)
現在打114可以讓別人挪車了嗎?
一虎一席談是綵排過還是臨場發揮?
你對《薛定諤的貓》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有的小孩一緊張就尿褲子?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