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仗打廣告 盧溝橋事變後的中國

天朝營銷人的夏天從京東618開始,在民國時則以「夏令廣告戰」為標誌。所謂「夏令廣告戰」,就是蚊香、蚊帳、香皂等夏季商品的促銷季。1937年7月,「夏令廣告戰」如期打響,借勢主題是:盧溝橋事變。這個也能借?必須的,民國時商家借起勢來比咱們瘋狂多了。

「我們的熱血,要為救亡抗敵流血,不能任聽蚊蟲吮吸。」——這是五洲蚊香。

「敵人將升堂入室矣!夏天晚上,蚊蟲紛紛入室侵擾。如不撲滅則通宵難安。」——這是嫦娥蚊香。

三星蚊香盧溝橋事變借勢廣告,原載《申報

愛國借勢話題,自然少不了一貫高調的三友實業社。

三友是那一代國貨品牌野蠻生長的縮影:在五四反日潮里憑藉「國貨」定位站穩腳跟,在國民政府「黃金十年」里成為行業巨頭。

他們不遺餘力地學習洋品牌的技術,也很會用「國貨」去搏出位,有時也無所不用其極。遇到重大事件必表態愛國,是那一代國貨品牌耐人尋味的共性。

三友是其中最善於打愛國牌的一個。九一八事變之後,三友的老闆陳萬運就組了一支抗日義勇軍要打鬼子,還在工廠門口貼了巨幅反日宣傳畫。如此鮮明的姿態吸引了日本僧人的挑釁,最終引發了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在這場戰爭中,三友實業社上海工廠被燒毀,但三友愛國的聲譽也已如日中天。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三友實業社很快找到了切入點,為透涼羅帳子(類似蚊帳)打出一則廣告,標題為「加緊戒備」,內文大意是,倭寇小蟲來啦,來頂羅帳子「抗戰到底」吧!

四行倉庫保衛戰後,三友實業社又火速推出借勢產品「四十一號西湖手帕」來紀念向四行倉庫守軍獻國旗的四十一號女童子軍楊慧敏。

「買高射炮當然是防空,備真馬寶為的是防痰。」這一回是三友實業社賣中藥。

三友實業社抗戰初期系列借勢廣告,原載《申報》

如無意外,三友實業社似乎可以把抗戰這張牌一直打下去。但,這是戰爭。

1937年12月,杭州淪陷,三友實業社杭州工廠被日軍侵佔。日方找到三友的老闆陳萬運談合資經營,陳老闆斷然拒絕,從此改行做起了代銷。

在戰爭中,毀掉一個品牌只需要五分鐘。

至於那些和三友實業社一起借勢盧溝橋事變的商家們,下落如下:

生產嫦娥蚊香的永和實業,在淞滬抗戰中被日軍炮火炸毀工廠,之後轉移到租界勉強維持。

生產五洲蚊香的五洲大藥房準備內遷,但裝滿製藥機器的船被日機炸沉,隨後其上海工廠又被日方強行接管,用於生產冒牌五洲固本皂。

華成煙草盧溝橋事變借勢廣告,原載《申報》

盧溝橋事變可不是什麼借勢題材,它是中國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的導火索,也是摧毀中國廣告業的大魔王。

在1930年代,廣告行業已發展到相當細分的程度:有專營播音廣告的,有專做戲院海報的,有做櫥窗布展的,有經營電車廣告的,有做郵遞廣告的,有做影院廣告的……但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媒體倒了,商家跑了,廣告公司少了,那個廣告摩登年代,也就告一段落了。

抗戰初期的逃難百姓,圖片源自網路

摩登年代的廣告,是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戰爭年代的廣告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日本人的廣告戰場,在淪陷區。盧溝橋事變之後,小半個中國都陸續為日軍所侵佔。日軍打到哪裡,日商廣告就做到哪裡。

走在天津這樣的淪陷區城市街頭,你會發現牆上刷滿了中將湯、仁丹的廣告。打開收音機,你會發現電台里循環播送著日貨廣告。翻開報紙雜誌,你會發現很多廣告都以「株式會社」落款。

除了落款外,這些廣告看起來都特別接地氣:女人們穿著旗袍賣著日本葯,男人們穿著坎肩苦惱著花柳病。甚至於,日商知道中國人愛看廣告月份牌,就派漢奸去上海找月份牌名家作畫。

日葯廣告,原載日偽《新民報》

日商來中國的目的當然不是打打廣告而已。在沒有硝煙的經濟戰場上,他們向來與日軍配合默契,就連廣告也可以成為傳遞情報的道具。仁丹是民國時影響力最大的日商品牌之一,仁丹商標中留八字鬍的紳士也是無人不曉。於是,日本間諜就借著給仁丹打廣告的名義,深入各地勘測地形。怎樣破解廣告中的情報?據說廣告里鬍子上翹,則代表道路通暢,鬍子左角下垂,則表示左轉彎不通;鬍子右角下垂,則表示右轉彎不通;鬍子兩邊都下垂則代表此路不通。日商刷廣告傳遞路況情報,中國人塗抹廣告以阻止,「仁丹廣告」也就成了中日情報戰線的一大較量。經濟從來都是日本發動那場戰爭的終極目的。

民國時城牆上的仁丹廣告,圖片源自網路

日本人要經濟實利,中國人只求勝利。想打仗先花錢,所以中國人的廣告戰場在全民動員。

全民募捐成了抗戰初期(1937-1938年)的廣告主旋律,幾乎每天都有募捐信息見報。上海市商會打出廣告鼓勵各大商店購買救國公債發股息,《玫瑰玫瑰我愛你》的作曲者陳歌辛發表新歌《勸買救國公債》,雖然歌詞有點雷。有眾籌捐飛機的,有各大藥房認捐藥包的,也有慈善組織募集棺木收殮死難者的,梅蘭芳博士則是上電台唱曲求戲迷捐棉背心。

梅蘭芳抗戰勸募廣告,原載《申報》

和戰前的廣告相比,戰時的募捐廣告都很粗糙,通常只是簡短的文字條,但背後的故事往往意義非凡:

在上海,有五歲的小女孩將省下的零花錢捐出,她留下一張字條:「這兩塊錢貢給我爸爸的戰友們」。

在南京,有108名犯人在九一八紀念日絕食一天,捐出應得口糧十元八角。

在緬甸,有華僑葉秋蓮變賣所有家產捐助抗戰,自己則出家為尼。

抗戰期間最大規模的募捐活動,發生在盧溝橋事變一周年,地點為武漢。

1938年的武漢是一座難民營,衣衫襤褸的難民擠在火車頂上逃到武漢,街頭到處都是乞討的難童。日機不分晝夜地轟炸,霍亂亦有發生,報紙上最常出現的口號是「保衛大武漢」。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漢口拍下一張經典照片:一個女人蹲在已成廢墟的家門口哭泣。

《蹲著的女人》,羅伯特·卡帕攝影作品

1938年的武漢已岌岌可危,但仍充滿著不可救藥的樂觀。在國共兩黨的組織下,,難民救濟開始有條不紊,每周都有不同的抗戰宣傳活動在街頭舉行。葉淺予和張樂平又聚在一起畫抗戰漫畫,剛出道的時候他們都在三友實業社畫廣告插圖。

當時任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提議紀念盧溝橋事變時,整座城市都激動了:有個賣唱的盲人趕了四十里路,捐了五塊錢;有個賣煙的九歲男童,掏出了身上僅有的一個鎳幣;有個從河北逃難來的老人,一天捐了三次錢,他的親人都被日軍殺害……由於參與人數過多,原定三天結束的獻金運動延期了兩天。這些難民、乞丐、人力車夫、商人、小販,五天籌款百餘萬,與杜月笙的籌款額不相上下。

武漢民眾捐資抗日,圖片源自網路

武漢的局勢並沒有好轉。獻金運動結束後第二天,武漢又一次遭遇大轟炸。

但那五天里發生的事留在很多人心中。類似的獻金活動在四川、香港等地陸續展開,名頭都是紀念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事變紀念日被造成了一個節日:抗戰全民募捐日。

1945年7月7日,也就是盧溝橋事變八周年這天,國民政府宣布對日軍全面反攻。39天後,日本宣布投降,抗戰勝利結束。

三友實業社的陳老闆做回了老本行;由於三友愛國名聲在外,他所生產的毛巾很快又打開了全國市場。

五洲大藥房的總經理項繩武從日本人手裡收回了工廠,計劃重振實業,卻匆匆病倒,英年早逝,年僅47歲。

不少民族工業倒在抗戰勝利前後,躲過了日機轟炸,卻沒挺過法幣通貨膨脹,他們沒能捱得到新天地。


推薦閱讀:

日本人自己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記錄都有哪些?
【轉載】美軍「鐵路殺手」記憶中的國共與華北抗戰
最值得看的抗日戰爭片?
日本人最怕此人,張學良評價:有他在,日本就不敢入侵中國。知道他是誰嗎?
南京大屠殺將舉行國家公祭有什麼意義?

TAG:抗日戰爭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