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和在行到底值不值1個億美金?
最近「分答」很火,火到什麼程度呢?融資了1個億,美金!
其實,「在行」剛出來的時候,就有友人介紹我入會,但是被我拒絕了。不是不想分享,無奈有3個原因:
第一,需要寫一大堆介紹自己的東西,但是我懶;
第二,實在木有心思見網友(主要是長相問題,咳咳);
第三,真心木有時間出去見網友,工作忙,還要更新自媒體!
於是,最後沒有成功進駐「在行」,眼看著過了1年多,果殼又弄了一個「分答」。再然後,「分答」就火了。
放假期間,我看到姬十三說「分答」和「在行」估值一個億美金,一個億哦!不是四捨五入,是真的一個億!於是乎,我靈機一動,想看看分答的數據,同時也可以為自己創造一下「睡」後收入,分一杯羹也好嘛,誰都不嫌錢多。
誰成想,分析過後,我深深感覺,中國的投資還是好騙滴。為什麼這麼講?請耐心往下看。
首先,來看一個概念——產品生命周期。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雷蒙德·弗農(Raymond Vernon)提出的,通俗點說,就是產品的市場壽命,無論什麼產品,都一定會經歷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自從科技進步以及人類接觸的產品越來越多,對比在通訊落後的時期,產品生命周期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也就是說,一個產品可以快速進入成長期,同時也意味著一個產品可以快速進入衰退期。
(產品生命周期曲線示意圖)
那麼問題來了,是否每一個產品,都適合以上的生命周期概念?或者說,會不會有特例呢?
既然說到了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個企業必須得時時刻刻在想變化。因為,某個單一的產品最終一定會給市場淘汰。那些百年老店,都是不停在新舊產品迭代的過程走過來的,毫無例外。
果殼在這一方面還是做得很好的,首先,有果殼,然後出了「在行」,現在弄了「分答」。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我只是說沒有新產品一定會結束,並沒有說有新產品就一定能活下來,二者沒有邏輯關係(所以「分答」的未來,現在還不明朗)。
可能有人會說,「分答」只是一個平台,他真正的產品是那些答主。嗯,有那麼一些道理,那我們就先從答主開始分析。
以下是「分答」自上線以來網紅們每天回答問題的數量曲線(我只是把分答顯示在推薦頁的網紅統計了一下),那些木有被「分答」歸到網紅類別的答住們,不好意思,沒有統計進去。
(數據截止到6月12日中午)
很明顯,從整體回答問題數字看得出來,熱潮在減退,昨天的量甚至降到了峰值的接近三分之一。答主回答問題的總數在下降,難道意味著「分答」的生命周期可以在1個月內就經歷了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從而開始進入了衰退期?別急,我們往下看看其他數據。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回答問題數最多的20位網紅都是誰?
(哎呀呀,一不小心把網紅們的收入都曝光了)
以上這些網紅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草根網紅,有幾位是體育記者出身,但是也挺接地氣的。因為真正的明星(比如「分答」拿來做廣告的章子怡、汪峰等)都不會答太多的題目,畢竟大明星沒必要總泡在網上。很多人覺得「分答」是個追星的平台,但最積極的並不是傳統娛樂明星,而是互聯網的草根星。
接著,讓我們看看回答問題數最多的9位網紅,看看他們回答問題數量的詳細統計(坐標:問題數和日期)。
從以上數據來看,答主會在加入的前幾天到達回答問題的頂峰,隨之答主回答問題的意向開始下跌,波動曲線和上面所列的總體回答量基本一致。
那麼「分答」還能火多久?帶著問題,讓我們繼續往下看,下面就是討論的重點了。
問題:「分答」到底是否體現了用戶對知識付費的意願?
先來看看偷聽數最高的前20條問題,也就是大家給錢最多的問題。
2016-06-11數據:偷聽數最高的前20條問題
從以上偷聽次數最多的幾條問題可以看出,大家還是願意對八卦的內容付費,怪不得無論是在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上,娛樂版塊永遠是最火的。
我們再根據分答自己的分類,看看不同類型博主的情況,他們回答問題的數量和所獲得的總體收入又呈現什麼樣的態勢。
鋼針,這個統計結果讓我有一點吃驚,因為醫生竟然可以排到第二。其實仔細想想看,也合理。畢竟看醫生要花錢是大家都認可的,而且現在看病難,一個專家號不但貴,還不一定掛得到(說到這個我自己一把辛酸淚),那麼能夠在網路上得到權威醫生的專業醫療意見,付費是很合理的。所以,醫生們,尤其是網紅醫生們,趕緊註冊分答啊!
同理,法律類的專業諮詢也應該會很受歡迎,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技術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提問的字數限制和回答的語音時長限制。畢竟法律諮詢講起來就是很長的一個故事了,不過這都是後話,」分答「的產品經理也應該想到這個問題了吧。
相信通過上面的解釋,大家對用戶為什麼付費收聽答案,應該很清晰了吧。
好了,言歸正傳,回到最初的問題——「分答」是否也會經歷上述的產品生命周期?而「分答」現時到底處於哪一個周期?
我們看看線以來,每天回答問題的收入數字曲線(僅統計網紅,不含偷聽的收入)。
從以上數據大體可以看出來,倘若」分答「僅僅靠第一批網紅的答主,估計是要走一段下坡路的,因為這些網紅已經被壓榨得差不多了。不過話說回來,延續這個總體收入估計問題不會太大,至於價值1個億美金嘛,就現有的這些動作來看,我只能呵呵了。
下面讓我們接著探討——「分答」對於網紅的意義在哪?
還是老規矩,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好多人都想當網紅。當網紅,被人追捧,自然很爽,但是網紅們追求的不僅僅是那點名氣,更重要的,是賺錢。
(粉絲兩千多萬的網紅狗和網紅貓)
目前來看,網紅和自媒體變現的途徑有三種:
第一,原創內容的廣告收入;
第二,平台的打賞功能;
第三,社群電商。
實話實說,我覺得,如今的新媒體和網紅經濟就如同「黑箱」,大家都在摸黑搗騰、摸黑估值:「誰比誰更值錢?誰的推廣轉化率更高?誰的粉絲更有消費力?」這些答案很難有一個標準,說到底,這是一個自說自話的遊戲,自己跟自己玩。而且有的時候,看網紅們為了爭影響力而撕來撕去,也挺好玩的。
現在好了,不用撕了,有網紅評估參考標準了,這就是「分答」。「分答」作為「網紅變現能力」的測試,無疑在遊戲規則設定上非常到位,所以網紅們才這麼積極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
作為網紅,你可以看到到底有多少粉絲願意為你付費,而且你到底值多少錢(看付費金額的平均值即可);作為粉絲,你也可以看到你粉或挑選的網紅,有多少人願意為「偷聽」付費,從而測試自己的眼力。
好了先不說這些八卦,讓我們從賺錢的角度,看看「分答」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關於提問和回答,有兩條規律是一定不變的:
1. 同一個網紅的粉絲,問題的價格和願意付費的粉絲成負相關,意思是,問題價格越高,願意問問題的粉絲越少,問題價格越低,答主收到的問題數越多;
2. 同一個網紅,問題的價格和願意回答問題成正相關,就是問題價格越高,願意回答的問題就越多,問題價格越低,願意回答的問題就越少。
那麼下面就讓我用數據說話。
首先來看看,有哪些答主是可以幫粉絲賺錢的。
這個表格裡面,最後一欄「粉絲平均問題成本」的數值都是負的,說明粉絲在賺錢。錢從哪裡賺?偷聽呀,偷聽的人越多,提問的粉絲就越賺錢。所以造福粉絲的第一名是王思聰,不奇怪吧,畢竟大家都想知道他回答的內容,包括我自己。所以,想賺錢的話,提個思聰能回答的問題,你的錢包一定能鼓起來!
既然說到了能幫粉絲賺錢的答主,那就要看看相反方向——讓粉絲花錢多的答主,都有哪些。
結論是:章子怡和汪峰這兩口子最貴!心疼一下汪峰又沒能上頭條,哈哈。
從以上兩個表格可知,目前在「分答」這個平台上,不僅答主可以賺錢,提問的粉絲也可以有收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假設:
假設一個粉絲問的問題不會付出太多金錢,或者能略微賺錢(被偷聽次數多),那這個粉絲就會有持續問問題的動力,也就是說,起碼不會把這個粉絲給完全消費掉,還有可持續消費的動力。
這裡就涉及到投資回報率(ROI)的問題了,那麼讓我們從ROI的角度來提取數據,看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答主都有哪些。需要說明一下,偷聽人數少於10的沒有放進來。
好了, 下面是總結:
在「分答」這個遊戲規則下面(忽略問題質量這個因素),是印證了前面所述的兩條規律的。網紅粉絲很多,願意付費的人數也很多,當定價低的時候,粉絲收益會很高,同時也會導致另外一個問題出現,就是答主收到的問題也會很多。相反,當定價過高的時候,收到問題的數量自然相應減少,當答主不自量力定一個天價,例如在表2當中排名前列的答主,自然當把自己粉絲消費掉後,也就不會有人問問題了,到那個時候,這個也就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結合上篇中講到的目前提問總量和回答總量都在下降的情況,現在讓我來給「分答」把把脈。
如何延長「分答」的產品生命周期?
從以上的榜單和數據,大家可以發現,每一個網紅都有一個快速迭代的生命周期,當王思聰被消費完了,必須要需要有另一個周思聰、陳思聰接上頂上,才能維持「分答」的高活躍度。
我不清楚「在行」/「分答」團隊花了多少營銷費用為融資發布造勢,繼續尋找市場上有號召力的網紅來站台,事實上這一個可以拖延生命周期的簡便方法。但是僅僅靠網紅來維持熱度,並不是長遠之計。
綜上所述,分答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有:
「分答」是不是有持續生產優(Ba)質(Gua)內容的能力?這個取決於「分答」需要找到更多有娛樂基因的網紅,所以,前赴後繼地網紅拉動是必須動作。
用戶的信任x用戶的數量= 價值本源!而在「分答」,網紅的答案值不值錢,決定了後續網友的信任是持續提升還是持續下降。所以,牆裂建議網紅們給自己定價前先看看積分先生上述總結的投入產出比,讓你的鐵杆粉絲有持續支持你的激情和動力;
因為醫療的問題粉絲還是蠻願意花錢的,所以,建議「分答」也可以多找醫療行業的網紅,同理,我相信粉絲也會願意對法律的網紅付費(但法律的專家是否願意,看看果殼有什麼吸引了);
解決如何篩選高質量問題和高質量回答的演算法,高質量的問題,為答主提供方便,避免給一些垃圾問題影響心情,高質量的回答,對粉絲形成進一步的吸引;
利用演算法對不同的答主建議不同的問題價格,這個避免了問題價格過低,問題數上升,也避免了價格過高,降低活躍量,這個得拿捏平衡,如果不會,積分先生願意提供收費諮詢。
如果網紅們希望可以獲得更多定價策略、變現技巧等等,也可以關注積分先生,我願意貢獻自己的大數據分析經驗,為網紅經濟的蓬勃發展貢獻一分微薄之力!
當然,我也非常想當網紅,積分先生的粉絲們,你們在哪裡?請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好嗎?
推薦閱讀:
※精準營銷的兩階段預測模型-客戶響應模型+代碼
※轉戰Python,數據分析入門
※李強「大數據分析社群」學習旅途計劃
※Apache Kylin在鏈家的實踐
※kylin 同步原理及加入重試邏輯
TAG:在行北京我最在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大數據 | 大數據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