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我們仨」

不知「我們仨」在書架上靜靜倚靠了許久。

每次在書架前彷徨挑選待讀之書時,總會不經意地觸到那矮小而不起眼的書脊——「我們仨」這三個字,莫名地透露著一絲祥和的親切感。我下意識地將書捧起過數次,卻總是在撫了兩個來回柔軟的封面之後,又把它送回了原先的寧謐之中。我對自己說,緣分未至。

而千萬個沒想到,這緣這分,竟是因為作者楊絳的逝世。我抱著書,覺著它比起以往像是重了——大概是有了靈魂。

對於這一家子,我十分愛喜。除了各自在事業上的成就,他們對於「家」的概念的極致演繹,讓人肅然起敬——一輩子互相扶持,和睦團結,風雨同舟,心繫彼此,直至各自生命的最後一刻。我是無法站在楊絳的角度去切身體會幾乎是同時失去兩位至親時的滋味的,哪怕只是代入過一秒,我都會晃著腦袋搖醒自己。錢鍾書與錢媛,都是多麼可愛的人兒,連一個初次了解情形的旁觀之人,都會被他們的謙遜、誠懇、勤懇、務實、幽默而打動,何況是日夜心念著彼此的當事人呢?

人的體內裝著的不僅僅是內臟器官,還有充斥著全身的情感。情感因為對象的存在而存在,而一旦具體的對象帶著某人的牽掛突然消失了,那被留下的人,自然會因滿腔的情感無處傳遞與寄託而陷於自毀。這種由空虛造成的精神上的痛,才配得上「絕望」二字。

我無法想像楊先生是如何渡過她所習以為常的陪伴突然被時光抽離之後的日子的。她原本柔軟的心,因為至親的永遠離去而成了四處是疙瘩的硬塊。難道就帶著這樣無法透氣的心靈去繼續沒有眷戀的人間生活?每一個夜晚,要如何保護自己而不被那深入骨髓的孤獨所咬噬?我是凡人,我沒辦法憑空去了解。猜著,也許是逝水流年早已帶給她應對黑暗的平靜的心靈,也許是不忍丈夫錢鍾書遺留的瑰寶被當做棄置的廢品而執著地要賦予它們於後世有益的新生,又或許僅僅是時間,已經魯莽地帶走了兩個可敬可愛的靈魂,不忍再讓楊先生離我們而去。但無論是因為哪一種,現在都已成為了過去——不斷不斷地,成為過去。

2016年5月28日星期六23點17分,除了鋪墊下一分鐘,它沒有任何意義。我們執著地要成為地球上某一個國家某一個省某一座城裡的某一種人,然而,成為了之後呢?我們永遠都沒有資格跟時間簽訂任何契約,它的私人服務,唯有不帶提醒地替你按下人生終止鍵,宣告你從此要活在別人的心裡。此時 ,我的心裡,就住下了錢先生一家子。

我很感動,卻也有些惶惑,因為我總是在別人的一生里看盡了生命的尺度,進而覺得現實里太多的事情都沒有執行的意義。我不清楚處在這樣一個物質變革時代,自己的行為是否太脫離潮流,而我確確實實還未發現那個我該去歸屬的圈子。我只能,先將一個一個像錢鍾書,像楊絳,像錢媛這樣的可愛的人兒,默默地裝進自己的心裡,在延續他們的生命之餘,也讓自己暫住在那片不願逐流的孤島之中。

夜深了,世界,楊先生,都晚安吧。


推薦閱讀:

620.讀書39~《台北人》
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究竟差在哪?
閱讀《安娜·卡列尼娜》後帶給你哪些感悟?
《現實不似你所見》:一本毀「三觀」的極簡量子物理史!

TAG:讀後感 | 閱讀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