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負氣少年楊過|金庸人物點評第六彈

文|霍真布魯茲老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武俠到了郭靖,已經達到了一個極致,在儒家的傳統範疇內,是無人可以超越的。

接下來,武俠怎麼寫?武俠怎麼發展?武俠人物怎麼塑造?都到了一個瓶頸期。可喜地是,金庸沒有重複自己,他創作了《神鵰俠侶》,創造了楊過這個人物。

金先生寫這個書的年份是1959年,1959年對金庸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金庸離開了長城影視,夏夢當時為長城公司拍電影,眾所周知,夏夢是金庸多年苦戀的女神,金庸此舉等於斬斷了情絲,也是這一年,金庸創立了《明報》,自《明報》創刊之日起《神鵰俠侶》開始連載,金庸辦報紙的原因主要是對香港《大公報》政治傾向左轉不滿。

這是金庸最艱難的時期,香港當時有句話,「假若和你有仇,最好勸你拍電影,假若和你有三世仇,最好勸你辦報紙」,金庸當時投資了八萬港幣,是《明報》大股東,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冒險,很多老朋友都說:「小查這次非傾家蕩產不可。」

《明報》初創是一份什麼報紙呢?看看它當時的頭條就知道了,《穿睡衣裸下體 少婦神奇斃命》,《赤裸男女艷窟做愛 慘遭炸藥定時爆殺 兩人下體同被炸碎》,這是《明報》當時頭條標題主要風格,污就一個字。

相比較而言,《神鵰俠侶》這種在別的報紙只是消遣的反倒成了《明報》的節操擔當。金庸的壓力非常大,《明報》能不能辦下去,可以說完全取決於《神鵰俠侶》能否成功。

《神鵰俠侶》是一部不容失敗的小說,金庸選擇寫楊過很大原因是出於商業考慮,因為《射鵰英雄傳》是他最成功的小說,藉助於郭靖的人氣,才可以把報紙維持下去。

金庸是文化人,他的志向是成為外交官,作為報人他是有自己追求的,但是為了生存,必須有商業化的考慮。

大概在他心底,也在暗暗較勁,非要把《明報》辦成給人看看。這種情緒形之於筆下,就成了楊過這個人。

《神鵰俠侶》中,也初步確立了金庸的兩個風格,悲劇人物和悲劇愛情。

楊過這個人是有原罪的,原罪來自於他的父親,他與父親楊康一樣,都經歷過一個「我是誰」的身份迷失期,這個迷失期,郭靖是沒有的,郭靖的人生很簡單,好人對他好,壞人對他壞,他向好人感恩,向壞人復仇即可。

楊過不是,楊過一直在迷失。楊過自小父母雙亡,他是沒有善惡的,楊過的原則也很簡單,誰對他好,他就加倍的對人好,誰對他壞,他立刻就反抗,他是非常敏感的。歐陽鋒是大壞人,但歐陽鋒真心對楊過好,楊過就稱他為義父,終身以父親相待,對於江湖的邪派人物,只要跟他交往,他都是可以做朋友的,之所以這樣,與他缺乏安全感分不開。

楊過的根本悲劇就是缺乏安全感。自小父母雙亡造成他極度自卑,卻又極度自尊的性格,他似乎是在反抗社會的傳統觀念,根本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其實他是最在乎世人的眼光了,只要給他一分溫暖,他就恨不得把心窩都掏出來。他內心始終住著一個負氣的少年,巴不得讓世界認同他。

因為缺乏安全感,楊過對於認同他的長輩男性,很容易把他們看做父親。比如他對歐陽鋒,對郭靖,內心是很崇敬的,而對於自己的生父楊康,也是一個他不能觸碰的禁忌。

也因為缺乏安全感,楊過對於所有女性都是討好的姿態。母親中是他生命中僅有的能給他安全感的人,所有在楊過的潛意識裡,所有女性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討好的,所以,無論是對程英也好,公孫綠萼也好,陸無雙也好,郭襄也好,楊過是都願意花心思的,一見楊過誤終生,與其說是楊過多情,不如說是楊過缺愛。女性的愛對楊過來說是多多益善的,這些愛既是楊過安全感的來源,也是楊過向世界證明自己的方式,在斷臂以前,楊過以其他方式證明自己的方式總是遭到挫敗,但在程英這些女性這裡,他卻從未失手。這些女孩子的愛是他的戰利品,是他的勳章,這種心態在對完顏萍時最為明顯,「她好生感激那耶律齊以禮相待,難道我就不如他了?哼,我偏要處處都勝過他」,對楊過而言,喜歡不喜歡完顏萍不重要,勝過耶律齊比較重要。

這些女孩子真要跟楊過在一起,楊過立刻又自卑起來,他的心底是害怕的,害怕這些美好的女子傷害他。她們越美好,越深情,就越不能給楊過安全感,楊過對小龍女也不是愛,在小龍女這裡,他的安全感最強烈,他的存在感也最強烈。小龍女對世事一無所知,一出活死人墓,處處依賴楊過,小龍女絕對不會拋棄楊過,而楊過這裡,在活死人墓的幾年,也是他心裡最安全的幾年。

楊過時隔十六年再見小龍女時,高興得像小孩子一樣翻跟頭,大概在他心底,小龍女是母親穆念慈的替代品吧。

情感需求對於楊過是非常重要的,在楊過這個人身上,金庸實現了突破,不再像以前一樣追求事功的突破,過去的武俠,武藝的成長是隨著擊敗一個個強敵來實現的,在《神鵰俠侶》里,武學伴隨著的更多的是人物心境的成長,這一點,在楊過斷臂之後,機緣巧合,入劍冢之時,最能體現。

劍魔獨孤求敗的四柄劍,第一把利劍,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

紫薇軟劍, 「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乃棄之深谷」。

玄鐵重劍,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四十歲後的劍魔,已經是「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這與其說是一個武者武功和內力的進步,不如說是一個人心境的成長,楊過也正是經過海潮中的一番磨鍊和十六年的煎熬,心智才有了幾分成熟。

應該說十六年後的楊過終於知道了自己要的是什麼,他要的大概是自由,他到了鐵槍廟,解答了「我是誰」的疑問,刺殺了蒙哥汗,回歸了正道,剩下的他要的只是平靜的日子。

如果說郭靖是儒家俠的極致,那麼從楊過開始,金庸開始嘗試另一種俠,道家之俠,這種俠客,並不注重現實世界的成功,而開始注重內心的解放,郭靖尚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楊過要的卻不過是逍遙自在。


推薦閱讀:

草蛇灰線與冰山原則
連城訣,寫盡人性的黑暗
金庸筆下真正擁有純正「俠客血統」的人
如何進行武俠小說的創新
看你骨骼清奇,想不想知道自己來自哪個武林門派?

TAG:武俠 | 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