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做作業時的磨蹭?
如何面對孩子做作業時的磨蹭?
-----見花思根,思考孩子行為的原因
2016.03.22
有一位10歲男孩,每次寫作業都磨磨蹭蹭,一會要查下字典,一會要上個廁所,一會又盯著一個地方發獃,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作業只做了一點點,父母為此十分著急。
有一段時間,孩子有機會在我們這做作業,剛開始我和孩子約定好一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孩子痛快的答應了,等到了作業時間,便開始和我撒嬌、耍賴,希望我們減少時間,不斷的討價還價過程中,時間已去了一大半,時間談妥後,隔兩分鐘就拿著作業本過來說某某題不會,如果給孩子講解這道題,孩子就聽得很認真,講完後也懂了,但時間又去了一大半,不講解的話,孩子就開始搖搖晃晃,嘴裡還念叨著,做都不會做,怎麼寫嘛,於是時間又去了一大半,途中喝水、上廁所、偷聽我們說話、時不時跟其他孩子扔東西調皮一會,一個小時過去了,作業幾乎沒做幾道。
孩子的天性是需要快樂的,凡是得不到快樂的事情,都有可能讓孩子心不在焉並痛苦萬分,成人由於各方面的壓力,強迫自己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或者是有方法從做的事情中去體會成就感,但孩子做不到,他們會本能的抗拒一些枯燥乏味的事情。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孩子做作業拖延而怒火衝天,如果生氣有效,我相信父母早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反而在不生氣的情況下,我們能更冷靜和理性的思考,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調整。
接著針對這個孩子做作業的情況,我做了一點調整,首先,我和他針對作業的問題進行了一次溝通,重點強調了三個事情:
1、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是在幫助你更好的完成;
2、我理解你做作業很難受,但是人不可能只做喜歡的事情,所以我希望你能堅持;
3、做完作業後,我們就可以完全放鬆,開開心心的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然後我做了一些規則上的調整,先和孩子約定今天要完成的數量,同時告訴孩子,你總共有兩個小時的作業和遊戲時間,你的作業我幫你定的量大約是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如果你作業半小時就做完了,你可以玩一個半小時的電腦或者手機,如果你一個半小時才完成作業量,那你就只有半小時的遊戲時間了,我希望你能快點完成作業,多玩一會手機和電腦。
其次,我幫孩子整理了一個房間,裡面的東西,我都拿出來了,幾乎沒有孩子可以玩的東西,並且房間裡面也比較安靜,所有需要的文具和物品,我提前提醒孩子全部準備好,同時準備了一杯熱水在旁邊,再問他需不需要上廁所,如果不需要我就要開始計時了。
最後我提醒孩子,有比較難的作業可以留著最後做,實在不會的可以等其他作業全做完了來問我,但是我每講解一道題,會多出三道類似的題目讓他做,時間也算到這兩個小時裡面,有不會寫或者寫錯的字或做錯的題目,也需要在草稿本上再寫三遍。
說完這些,我就開始計時了,孩子這時開始按照慣例和我討價還價,我也不回應,只是看著手錶告訴他:耽誤的越久,玩的時間越少,而且我一定說到做到。前幾次孩子還不依不撓,結果發現我真的說到做到,而且不管多晚,我也會陪他把作業做完。孩子發現這招沒用了,後面每次看到我已經開始計時了,便急急忙忙的開始做作業了。後幾次做作業的過程就非常順利,孩子40多分鐘就完成了作業,痛痛快快的完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腦,接下來幾天,中途雖然有小反覆的過程,但稍作調整,孩子都能很好的堅持。
當孩子堅持做完作業後,我幾乎見到一個老師就會誇孩子:「他今天可努力了,只花了40分鐘就做完作業了。」老師們都對孩子豎起大拇指,孩子臉上自豪的表情,能讓他對做作業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後面也能更好的堅持積極的完成作業。
許多家長都為孩子做作業的事情而頭疼,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是什麼讓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快馬加鞭」。
我們很提倡在生活中各個細節使用「見花思根」,看到孩子某種行為,去分析孩子這種行為的內在原因。
就拿做作業磨蹭來說,大多數孩子做作業磨蹭可能有這樣一些原因:
1、作業難度較高,孩子很多題不會,基於對痛苦的規避,採用磨蹭的方式進行緩解;
2、意志力不堅定,想要做好,也知道該做好,但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3、環境的影響過多,孩子無法集中精力;
4、逃避心理,做作業磨蹭就能少做一些,甚至是某些作業可以不做;
5、沒有驅動力,提升學業對孩子而言沒有實際吸引力;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每個孩子生長環境和教育環境都不一樣,我們可以根據我們對孩子的了解去分析孩子行為的內在原因。
當原因分析出來後,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原因制定解決方案了:
1、畏難情緒: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當想到作業還有那麼多,很多題都不會,自然沒辦法靜下心來迅速完成,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拆分目標,如何制定簡單的計劃,這些生活中教孩子難度較高,在我們的課程有專門的主題,但是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孩子使用,比如每五題一組,一組一組的關注,再比如先易後難等等,實在不會的題目,我們可以手把手的教他,為了避免孩子出現故意說不會這樣的情況,也可採用案例中的辦法,不會的題目,教會後要再完成三道類似的題目等等;
2、自制力:有研究表明,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孩子控制不好自己的行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時我們可以用他律幫助孩子培養自律,當孩子習慣養成時,自律也就形成了,要求孩子自製,還不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監督、提醒,甚至時間允許的話,我們陪著孩子都是不錯的辦法,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讓孩子有足夠的動力,也能讓孩子用更強大的自制力來控制自己;
3、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巨大,一個想要減肥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將家中所有多餘的食物扔掉,刪掉手機中外賣的電話和軟體,再認識一群熱愛運動的朋友。幫孩子整理一個安靜的環境,一個獨立的空間,沒有噪音的打擾,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
4、逃避心理:不要讓孩子的磨蹭達到他想要的目的,當孩子發現他的磨蹭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磨蹭的動力就降低了,雖然由於心理因素孩子的磨蹭依然能滿足心理逃避的需求,導致孩子有可能依然會磨蹭,但是再結合其他方法,增加孩子的驅動力,讓孩子體驗到認真完成作業後的快樂感受,能有效避免孩子磨蹭;
5、驅動力: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分為兩類,一類是內在驅動力,比如快樂、滿足感、成就感、價值感等等,另一類是外在驅動力,比如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等。往往我們希望孩子能擁有對學習的內驅力,但並沒有想辦法讓孩子從學習中真正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價值感,更不要提快樂的氛圍了。對於內在驅動力,我們可以通過將作業時間變得好玩,比如增加競賽,父母和孩子比賽,父母做三題,孩子做一題,讓孩子「驚險的贏得比賽」,或者根據作業內容,設置一些簡單的遊戲進行結合,也能讓孩子做得不亦樂乎,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樣很難,但長久下來,孩子能自行創造遊戲與學業相結合,當孩子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後,家長省下的時間和精力絕對會讓人覺得前期的努力超值。還有當孩子主動、積極的完成作業後,對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和鼓勵,也能讓孩子從做作業中感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至於外在驅動力這個方面,很多家長其實有著誤區,外在驅動力並不是不好,只是看如何使用和規避其不好的影響,同時要做到能收放自如,比如案例中的使用方式,對孩子而言並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前期讓孩子做作業,完成後可以玩手機或者電腦等吸引力較強的東西,慢慢的將內驅力引入,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再慢慢減少獎勵,這樣便能讓孩子從外驅力轉化為內驅力。
孩子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其客觀存在的行為動機和行為原因,當我們只看到表面行為時容易因為行為引起各種不良情緒反應,並且在不良情緒的影響下產生非理性行為,這些行為往往對孩子的幫助不大,反而是我們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再根據這些動機和原因調整我們的對策對孩子而言更有幫助。
天府大道環球中心1700號
E2棟1-3-702(7樓)
聯繫電話:028-65278310推薦閱讀:
※這一年你都是怎麼當媽的?看完自己已經淚流滿面
※孩子最好的教育
※為什麼說PBL教育能帶給孩子更多成功的機會?
※媽媽,你再不鬆手,我這輩子的幸福都毀了!
※你的脾氣里,藏著你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