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有三次暴富機會,最近的一次在2018年?

無論你是才華橫溢的理財達人,還是初出茅廬的理財小白,只有把自己放對的地方,你才會有真正的作為。從經濟學角度看,生產要素主要有資本因素和人力因素。增加資本因素的本質是財務投資,產生的是被動收入;增加人力因素的本質是自我投資,產生的是主動收入。

大多數小夥伴在學習投資理財時,主要精力都放在提高財務投資的收益率上。

然而,投資思維對自我投資一樣適用。你可以把投資思維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投資自己、理性決策。

不少年輕人被問到人生目標是什麼,他們的答案都是「財務自由」。背後的原因很簡單,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標,所以希望先積累金錢。希望等到人生目標被確定時,再用金錢去置換。這樣的邏輯類似拖延症——反正我先把錢掙了,之後再想想我要幹什麼。我自然是不推崇這種「金錢至上」的人生目標。

但錢確實有個吸引人的特性——它是社會認可的一般等價物,可以用來置換或接近我們的人生目標。

金錢作為一般等價物,除了可以跨越價值觀,還可以跨越時間。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舉個例子,二三十幾歲去旅行與五六十歲去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這時候去旅遊我有多30年時間,去把經歷、體驗慢慢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我經歷過的人事物,每過一年,都會有更深層的感悟。就像複利,利滾利,滾個30年,想想會有怎樣的沉澱。

沒錯,自我投資與財務投資是共通的,都有複利效應,越早投資越好。


推薦閱讀:

消費升級背景下:「理財記賬」模式該如何「聞風起舞」?
關於互聯網理財,你應該額外知道的10個小知識
2018年2月27日證券市場要聞
【眾源理財】:有哪些比餘額寶更好的理財方式?
2018開年春季投資技巧解析

TAG:投資 | 互聯網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