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江湖網事》話句社的第1封信——胖胡斐談小米
(本文由胖胡斐、子柳、聶風參與撰寫)
曾經我是超級手機數碼控,很早就使用小米手機,但小米手機最初落後時代的做工和不穩定的品質,讓我一個月就放棄了。我還會跟人推薦,因為便宜。後來的鎚子、華為、魅族起來,產品做的像樣了,我又搞過幾台小米,很快也放棄了,總覺得炫技成分更多。當然,也不光小米如此。
創辦賣好車之後,公司買的第一個大件,就是一台55寸的小米電視,拿來當投影儀用。半年之內,屏幕換過兩次,一次半邊雪花一次只有紅色。後來買了樂視,除了掉鏈子之外還強迫看廣告。從此想起第一份工作在A.O.史密斯的時候,產品經理跟我說家電一分錢一分貨。於是後來兩倍價格買夏普,再沒出狀況。
電視機,難道不該用個十年二十年的再壞么?幾次體驗,讓我對小米系列產品印象一般,但談不上不喜歡。
後來我買過好幾個小米對講機送人,把對講機這麼工業化的產品,套在初代iPod
mini的殼子里,80年前的產品放到15年前的外殼就好賣了,也真想得出來,儘管真到野外信號很一般,但好看啊,有MicroUSB口充電啊,所以還是我現在出遊首選對講機。退一萬步說,不是小米做得有多好,是做對講機的太不了解客戶太不努力了。
現在我長期還在用的是小米螺絲刀、小米充電線。因為好看+實惠。哦對了還因為好看小巧,我買了一個剃鬚刀出差用,刮個鬍子要半個鐘頭,除了好看,刮不下來和夾鬍子,一樣都不少。
小米玩生態,輸出產品設計和標準,很多小廠因此活了,這特別好。反正小米就是可以把普通的一個玩意兒,設計的還很像樣子,價格呢還不高。
有一個分析產品的古老模型叫科諾模型,把產品分四類屬性(必備屬性、魅力屬性、可有可無屬性、不可接受屬性),解釋數碼家電產品的產品屬性,我用了多年,很有用。
——必備屬性,比如電視機要有顏色,不能做到就趕緊滾蛋。
——可有可無屬性,比如路由器有彩殼,本來就不用刷存在感的設備,炫彩閃光也沒人看嘛,就可有可無。
——不可接受屬性,比如手機三天刷機可以折騰,電視機三天兩頭壞就沒法搞了。
——最有意思的是魅力屬性,客戶會因為這個屬性購買產品,甚至因為別的產品沒有這個屬性就覺得不應該。比如「好看且能usb充電的對講機」。
小米成,成在對魅力屬性的不斷放大。如果有問題,就在對必備屬性的忽略。
不同產品類型,對這些屬性的要求強度就很不同,家電一定要耐用好用,數碼一定要好看要幫客戶刷存在感,小工具一定要好看好用幫客戶刷存在感。過於放大產品好看、可以炫耀、可以刷存在感,產品也常常會落下華而不實的印象。而真正打動人的,是品牌本身的特質,打到客戶內心的特質。這方面,小米要走的路還很長。
這回光從產品本身逼逼了一點。有機會我們說說供應鏈和零售效率,這個會好玩。
——胖胡斐
胖胡斐文風犀利,嬉笑怒罵皆文章。就我自己而言,小米家電的質量並非是我用的最好品質的家電,但家裡的小米電器計算了一下,居然有四十多個,那是什麼因素促使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買小米的家電?並且忍受它的一些瑕疵?
我認為小米家電的產品質量相對比較均衡是很大的一個原因,無論是大到空調,電視,還是小到開關,插座,簡約設計的背後折射出材質選擇和製作工藝質量的均衡。這從市場的角度來講,是在潛移默化用戶心中的品質錨點,從第三第四個購買開始,用戶內心深處已經默認這個品質標尺,這個標尺反覆提醒用戶的均衡的品質。這背後折射出一個道理——均值本身是產品質量的重要體現,而均衡的質量,是用戶往往會忽略,卻不會被潛意識忽略且佔據重要購物動機影響的一種重要錨點。
買的第三小米電視機,打開包裝的時候,屏幕居然有裂痕。作為一個資深網購用戶,當時的感受不是退貨,而是換貨。於是我打了京東的客服電話,第二天立馬給我換了新的電視機。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小米儘管有能力把電視機的品質做的更好,比如用防撞擊的電視機屏幕材質,卻依然保持當前的品質?
喝酒之餘,和朋友探討了一下這個問題,發現這依然是均值本身是產品質量的重要體現的另一個邏輯。首先,小米電器的材質,很多材質是通用材質,比如空氣凈化器外殼材質和凈水器,路由器等大小電器的材質是相同的,這確保了材質的一致性。這樣的材質標準,既能能滿足90%的用戶對產品品質的滿意度,又確保了材料供應商的穩定和可控性。小米的產品策略,不是追求產品品質的一個標準最大化,而是追求邊際的平衡,即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平衡。這解釋了為何同等品質的產品,小米價格更低,卻盈利效率更高的一個原因。
——聶風
講到這裡,子柳校長忍不住想補充兩句……讓我們來聽聽校長怎麼說小米:
胡斐和聶風談了很多對小米的獨到見解。我曾經被小米的粉絲傷害過,不敢亂說話,自己回去翻翻發現也用了不少小米生態的產品,手環、行車記錄儀、空氣質量檢測儀、簽字筆、太陽鏡、甚至還有茶葉。我買這些的初衷就是便宜、夠用、好看、舒適、不會被坑(茶葉坑貨太多)。聶風提到的「品質的均衡」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另外從「好看」、「舒適」這兩個屬性來說,小米在工業設計和用戶交互方面確實很有功底,給產品增加了很大的「魅力屬性」。
手機對我來說是一個「生產力工具」,我半數以上的工作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有時候手機上做一半的事情,要無縫切換到電腦上操作,這方面蘋果的「產品閉環」實在是太有魅力,做的讓我無法離開。所以我一直不太適應安卓的體系,對小米手機不具有發言權,不過從周邊朋友們的使用情況來看,這些年國產手機總體都做的很棒了。至於電視機這樣的大件電器,我也是遵循保守原則。總體來說,我認為對於一年一換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小米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聶風家用了大量的物聯網設備,對於這些技術相對成熟,但其他企業都還在用80年代的設計風格的產品來說,小米殺進來真的就是高維打低維了。
另外針對胡斐講的「魅力屬性」,我認為這應該是很多產品形成「粉絲」的主要原因,米粉、花粉、果粉、軟粉、索尼粉,這些企業的產品都把其中一點做到極致,形成了極強的魅力,「卧槽這就是我想要的哇」,於是用戶像宗教信徒一樣,產生了心靈相通的認同感。這給我們做互聯網產品的人很多啟示。
——子柳校長
歡迎有趣的你也一起參與我們的話題積極投稿,我們的觀點,無論對錯,只問初心。
——《江湖網事》話句社
作者介紹:
子柳校長——淘寶技術大學校長、《淘寶技術這十年》作者,現天使投資人;
胖胡斐——淘寶早期員工,現賣好車CEO;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黎萬強放手小米去矽谷閉關?
※淺談小米『粉絲經濟』(一)
※小米推出插線板的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篇你會看不懂的文章,講透了小米如何錘鍊MIUI9閃電系統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