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中國的工業化
關於中國的工業化道路,這幾年一直有點想法,但一直又沒寫。因為這個題目相當專業,沒點經濟學的基礎怎麼能奢談這個大問題。我對經濟學基本上是一知半解是誇張,一竅不通是事實。但是每一個關心中國崛起的都會關心中國的工業進步,都有點工業黨的潛力。看著中國工業的突飛猛進,每每心生自豪之情。記得前幾年讀過《大目標》,典型的工業黨風格。最近在博客上讀了幾篇關於中國工業化的文章,文一的,李曉鵬的等等,終於忍不住想寫一篇了。
在上篇文章里,我把三農比做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把工業比作一個人的能力天賦,我覺得還是挺有啟發的。按照這種比喻,地球上大多數工業化不好的國家,其實就相當於一個人在社會上沒有依靠自己的能力或者天賦來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創業,只能幹點辛苦活糊口,極端點的那就只能不走尋常路了,比如靠賣資源(就像妓女賣肉,沙特是代表),當狗腿子(以前的菲律賓是代表),混黑社會(俄羅斯是代表),不過有時想想這也是一種天賦的表現。當然很多國家不是靠一種方法生存的,像俄羅斯,憑著身手不錯活也好,也兼干點床上伺候歐洲這個老富婆的工作,同時這個綠林猛漢也越來越有被中國招安的跡象,看過三俠五義的都知道。
地球上,有那麼幾家超級的文明集團,美國,歐盟,中國,印度,還有幾家不那麼正規的沒啥正經號召力和戰鬥力的組織,有點像搞傳銷的以四蘭,青春期迷茫的青少年團伙拉美,一群熊孩子和野孩子的南非洲。其他零散的國家都是給大集團打工的,區別只是有的是打工仔,有的是管家,車間主任啥的。中國是個典型的創業型組織,勤勞致富,篳路藍縷,前途光明,道路崎嶇。中國的天賦很厲害,這點從中國的工業化速度就能看出來。你別反駁說中國付出了多大代價,客觀結果就是中國的工業化速度和能量全球第一。話說回來,有不用付出代價的工業化嗎?沒有。有創業不辛苦的嗎?沒有。特別是咱家底薄,雖不是一窮二白,但也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靠祖宗留下的天賦和一顆努力的心。中國的天賦從哪裡來的?比南非洲優秀在哪裡?就是幾千年的成熟農業文明鍛鍊出來的。這就好比民國以來的中國是一個大學畢業的窮小子,拿什麼創業?靠什麼創業?他有兩個外部資本:一個是這個身體,三農。還有一個就是他接受了完整的十幾年的教育,就是中國完整經歷了原始社會、部落社會(小學),封建社會(初中)、帝國社會(高中)、發達手工業商品社會(大學)這樣一套訓練。就是在這兩個基礎上,中國才有可能崛起,才有可能迅速創業、趕超發達國家。這兩個是最重要的外部條件,這個就比較難得了,畢竟這樣的國家只會出現在歷史底蘊豐富的地區,也就是亞歐大陸這片地方。南非洲,南北美洲、澳洲都被排除了。但在人類歷史的主舞台亞歐大陸和北非這大片區域內,為什麼又單單是中國有這個天命。那就要說中國的內部條件,就是中國的基因了。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出身、受教育的大學生很多,為什麼只有他倆最突出?肯定和基因有點關係。中國的基因是什麼?文明的基因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漢字可能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個就不展開討論了。總之,清朝滅亡後的中國就是一個身體還算健康,家境非常一般,但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有點天賦的屌絲大學生。總體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不要以為那時候中國落後挨打東亞病夫差點亡國就覺得我這個比喻太扯淡,這是從文明的角度看中國。從這個角度,南非洲還是個學齡前兒童,歐美髮達國家也不過是個抓住歷史機遇靠打家劫舍拐賣人口發家的暴發戶而已,學歷根本比不上中國,那點海洋商業文明比起博大精深的中國農業文明就是個大專。雖然歐美學歷不是正規全日制本科,但是還有有點絕活的,又膽大敢闖,所以就率先闖出了一條路子,混發達了。然後回過頭,開始看不起中國這個全日制本科窮小子了。中國可是有心氣有志氣的,根本不服,但確實現階段比不上人家,於是就憋著一口氣追趕和學習人家唄。整個世界史就是這麼點事,說簡單也簡單。再說詳細點,中國創業怎麼干也試錯了很多次,北洋軍閥、國民黨、都不行。最後還是走了供闡當的道路,才定了主營業務。然後建國後辛苦了三十年,覺得小有所成了,可以和那些歐美髮達國家過過招了,誰知人家也不傻,有錢有勢,直接給自己弄個研究生的學歷玩玩,說你不是研究生學歷(市場經濟),不帶你玩。中國長嘆一聲,好吧,我考研(入世),然後中國就考上了,混的還不錯。這下歐美有點傻眼了,直接耍賴(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不過隨著美國這個最大的暴發戶入不敷出,想轉行去做土匪,德國開始想和中國一起玩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來,中國的創業分幾個階段,而每個階段中國的能力(工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成長。其實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嚴格來說不能算中國的創業,這兩個就是別人的打工仔,也沒那個心思去自己創業。有心思去創業的,是供闡當。所以說,說中國的自主工業化道路,要從供闡當開始說。供闡當之前,都是附庸工業化,也是失敗的工業化。
中國的工業化成績很大,為什麼能成功,以及英國的工業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和成功,那答案可以說五花八門,每個經濟學流派都有自己的解釋。叫我看來,單從經濟學角度去解釋,永遠爭論不休。原因很簡單,社會是複雜又統一的,學科是人為分出來的,從任何一個學科去解釋都永遠是管中窺豹的。但分科去研究一個整體又是必須的,只是我們要記住既要分析,也要綜合。工業是社會的一部分,是文明的一部分,工業成功的原因永遠是一個文明的現代化成功了,有一個社會只在經濟上工業化了其他政治文化方面一點沒變的嗎?永遠沒有。文明的升級肯定是整體的升級,文明升級了這個文明的一切都會發生改變。但這個答案又是廢話,文明為什麼能升級,還是因為文明的各個部分都升級了,整體和部分互為答案,這是循環解釋。
所以我不討論中國的工業化為什麼能成功的各種流派的解釋。那是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的事,我還是從整體看中國文明的升級,也就是供闡當的創業這件事。從我前面的類比,可以知道,建國後的30年,供闡當已經創業一輪了,相當於中國文明已經升級了一次。這次創業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成功是創建了獨立齊全的工業體系,有了主心骨了。失敗是沒能為自己帶來好生活,創業還沒有盈利。所以總體來看,是成功了一半,比民國的工業化失敗好點。
建國後第一輪工業化,又包含幾波。最大的一波是沿海和東北的主體工業,這個歷史書一般都從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講起。但這樣講是有誤導性的,好像中國的主體工業化起點是外援,建國前的工業化努力被忽視了。其實這個起點,起碼應該是延安時期。自從供闡當認識到革命要靠槍杆子那天起,武裝割據的現實和鬥爭需要就迫使供闡當重視軍事工業的建設。當然很長時間裡根據地的工業建設都是小打小鬧,零零散散,處在手工業階段。畢竟工業是個系統活,既要工廠,也要學校教育等這些配套設施,而這套系統是需要穩定的根據地的。供闡當的地盤一直到長征後才算穩定下來,延安時期才開始有點像樣的系統建設。所以延安就有了很多學校,也開始穩定吸收中國的人才。當然,我不是歷史學家,供闡當的早期工業歷史研究似乎還很欠缺。後來供闡當又接收了東北,那工業實力就嗖的一下增長了很多,已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
所以蘇聯的援助只是雪中送炭,不能說是新中國主體工業的起點。也正因為中國早就有了自己的工業建設種子和底子,才能在蘇聯老師的指導下這麼快成長,甚至青出於藍。蘇聯援助了很多國家,有幾個像中國這樣的好學生呢。這也啟發一個道理,就是什麼樣的學生會最有出息,不是老師從頭灌輸知識的那個,那只是老師的翻版,而是自己先有了種子,老師的幫助只是雨露陽光,這個種子就會茁壯成長。因此,常常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最有潛力。既有自己的野路子,又能學習老師的路子的學生才是最好的學生。中國的前三十年的學蘇聯,後三十年的學美國,就是這樣的綜合路子,才能既成長,又不掉溝里,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道路,所以我一直佩服和相信這條路是好路,不是執政黨的信仰忽悠。當然,我相信歷史的發展必然會出現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但你要問是不是裡面沒有一點信仰忽悠,全是邏輯推理,那也不可能。信仰這個東西,本來就摻雜了非理性的東西在裡面,而且馬克思的理論也不是真理,有其歷史局限性。
除了這個主體工業,中國還有其他波次的系統工業建設,最出名的是大三線,這是在主體工業的基礎上,中國人又一次的體系建設,自己既是老師,也是學生。有人說大三線都是浪費,擠壓民生,這個肯定有,網上有爭論,好處也一堆,比如地區平衡啥的。但我關心的不是普通的這些缺點和優點,而是大三線絕對不是主體工業系統的簡單縮小翻版,而是中國人自己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設計和建設了一套工業體系。這個經驗和能力是了不得的,相當於中國人突破了一個新的大領域。主體工業雖然更加完善和龐大,也偉大,但畢竟有很多東西是別人幫你弄得,總還差了點什麼。
地球上有一套工業體系的國家已經是屈指可數,有兩套的那更是鳳毛麟角了。但你以為中國人的工業潛力就這樣了嗎,偉大的中國人絕不滿足於此,我們還有小三線。這是更小的一個工業體系,但一樣脫胎於主體工業系統,一樣是地球上很多國家可望不可求的工業利器。三套工業體系,舉世無雙。中國人可以停下追逐的腳步了嗎?不行,中國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中國人還有第四套工業體系,就是各省自己的工業建設。中國的一個省就是歐洲的一個國家大小了,當然要有自己的省屬、市縣屬、鄉鎮屬、乃至村莊屬工業,以便美蘇入侵大陸時各個省都能依靠自己的工業打擊敵人。這套工業體系雖然比較零散,水平不高,但歷史淵源可比主體工業還早,那是清朝洋務運動和民國乃至兩千年手工業遺留下來的家底,經過中國人的薪火相傳,到達八十年代終於催生了紅遍全國的鄉鎮企業。我的乖乖,四套工業體系,銀河系絕無僅有。這就是中國人的工業天賦迸發的力量,這就是王者歸來的氣度,一個文明浴火重生的輝煌。
這就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比民族型國家厲害的地方,這也是中國能趕超整個西方文明的底氣所在。整個西方文明,美國比較齊全的工業能力相當於中國的主體工業,英法德等西歐小一號的工業體系相當於中國的大三線(美國這個主體工業通過馬歇爾計劃扶持的),日韓台這些只在一些部門和產業有獨門絕技的工業相當於中國的小三線(美國主體工業通過朝鮮戰爭等扶持的),其他加拿大澳洲以及歐洲一眾小國就相當於中國的省屬工業(也有幾千年的海洋商業文明的家底)。整個西方文明可以湊出和中國相當的四套工業(西方的四套更大,但中國的四套勝在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針尖對麥芒,王八看綠豆。實力的不相上下決定了鬥爭的艱苦和持久,西方這個大專生是先行者,先下手為強,中國這個本科生是大器晚成,步步為營,現在雙方都是研究生文憑了,就看誰的潛力大,誰的後勁足。現在這個階段,拼的還是工業實力和潛力,所以西方有工業4.0,中國也有中國製造2025,西方還有個TTIP,中國有一帶一路,其他金融,軍工啥的,基本上就是你有,我就要有,誰都不服誰。所以在工業上,我的看法是雙方半斤八兩,誰都不能幹倒對方。
那為什麼我還認為中國一定會君臨天下呢?就好像兩家人,新石器時代的爺爺奶奶這一輩基本上雙方差不多。父母這一輩中國學生時代(農業社會)比較好,但西方大專畢業先混好了(工業時代),中國慢慢趕上,基本上後邊這幾十年雙方在工業上也是勢均力敵。那怎麼判斷這兩家未來誰勝利誰失敗呢?看兩個東西,一是誰能在工業後開闢全新的產業革命,就像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一樣。二是看孫子這一輩,誰家的孩子更厲害。
先來看第一條,比工業社會更高級的社會是什麼社會?科幻電影里都是星際航行的社會,目前能想到的也就是這樣了,就叫太空業社會吧。可是人類目前的技術和工程水平差得遠呢,沒有一次新的科學革命是不可能開啟這個社會的。當年西方的科學革命是怎麼出現的?是先有文藝復興,再有啟蒙運動,還有宗教改革這樣一系列運動才有的科學革命。那麼東西方現在誰還能開啟新的文藝復興呢?我覺得中國比西方更有可能。
再看第二條?如果把西方的資產階級政黨和中國的供闡當看做是父母這一輩,那麼他們的孩子都是誰呢?這個不好說,畢竟雙方的下一代可能才剛出生不久或者還沒出生。
總之以上兩點短期都看不到結果。那我們就回頭還是看雙方的四套工業體系。為什麼在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前面的文章我還說不遠的將來中西文明的大決戰就能分出勝負呢?這是因為雙方的競爭可不是只這幾十年,而是從清朝滅亡就開始了。通常的世界歷史是說世界的現代史是從哥倫布地理大發現開始的,那是西方的視角。從中國的視角,或者從新的世界史的視角,應該是從中華民國成立開始。因為西方的先行一步是大專畢業,而正統的演算法那得是全日制本科畢業。中國才是老老實實上完本科的好學生。如果發現美洲算近代史的開端,那鄭和下西洋也能算開端。如果文藝復興算世界歷史開端,那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次數更多,諸子百家,漢唐的文藝不興盛嗎?宋朝的文藝不興盛嗎?要說人文的興起,人性的復甦,中國周朝最先革了夏商巫術和神權的命,世界近代史應該從周朝算起。說了這麼多,還是說這個劃分的標準,誰強勢誰就是標準。
總之,中西的競爭,真正中國這邊開始進入社會,打拚自己的事業,那得從民國建立算起。清末的洋務運動啥的還是學生沒畢業的實習。民國一建立,那就代表著再也回不去單純的學生時光了,再也回不去曾經的天朝上國的校園裡的玩耍了,社會再黑暗,也得拚命往前走。
從民國元年,追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雙方各自擁有了四套工業體系,接下來就看誰能把這四套工業體系玩轉,整合配合利用的好,產生更大的力量,獲得更大的回報。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自不待言,還弄出了一個蘇聯客串一個亦正亦邪的第三者角色。
說實話,七八十年代,如果中國和西方能一直握手言和,把這八套工業體系全部用於造福於地球和人類,而不是用於對抗,那真是人類的福分。可惜歷史總是在悲劇中前進。隨著信息革命,WTO的建立,中國入世,雙方又在更高的平台上競爭了,就是研究生了,可惜蘇聯沒能考上研究生,還身體透支過度一病不起了。
在新的平台上,雙方的四套工業體系繼續發展,只不過有些更加強壯了,有些衰敗了。中國的小三線幾乎完全放棄了,大三線也調整了很多,省屬地方工業集中到開發區。四套工業體系變成了現在的國企、民企、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等新的格局。西方的工業體系也變了,美國工業外遷嚴重,就剩高科技和能賺大錢的一些金融服務業了。英法德這個大三線也還可以,日韓台小三線輝煌一時,眼見開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小國也是日子越來越難過,歐豬四國都出來了。但縱觀這幾十年,中國的工業格局變化很大,而西方的格局似乎還是那四套的模式。沒辦法,這已經是西方世界發展幾百年後的穩定格局了。而中國不知道為什麼,從民國成立後的60年就追趕上了西方几百年的發展格局。西方的工業格局沒有大變化和發展,那就意味著社會的進步也沒有大發展,至少速度遠遠慢於中國。中國能在形成四套工業體系後依然能調轉船頭,實行改革開放,西方怎麼就沒有改革開放這一說。我不相信西方就是完美的,不需要改革開放。西方的政治制度很多年沒變了,依然對社會主義的思想抱有敵視態度,整天抹黑、顛覆、制裁、打壓供闡當國家,這就是對內不改革,對外不開放。
應該說即使美國製造業空心化,但整個西方文明,依然有四套強大的工業體系,根本不必怕中國。但西方有個不好的地方,西方文明是許多國家組成的,而中國文明基本上就中國一個國家,這就造成了中國文明的轉折性和整合性都比較大,一個大人說掉頭就掉頭,說前進也能一心前進。一個大人和一堆小孩們捆在一起,犯大錯誤的機率比一個人少點,但絕對沒有一個人齊心合力那樣整合的好。最麻煩的是,不僅美國開始出現本土派和國際派的分裂,其他西方國家也會出現這種分裂。也就是說,整個西方文明開始出現分裂了。這幾天沙特等幾個國家集體和卡達斷絕外交關係,說明這種分裂已蔓延到美國的盟友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城門失火,總會殃及池魚。神仙打架,小鬼通常遭殃,世界更混亂了。
以上兩個問題,一是西方變化的慢,二是西方分裂,是我認為中國能戰勝西方的原因。中國未來的工業化道路怎麼走,其實我已經不關心了。我關心的是中國的太空業怎麼開啟?人類的工業經過了蒸汽,電力、核電三個層次,應該還缺少一個層次,也許是引力工業,引力工業應該是升級到太空業的必須的過渡階段。這個引力工業革命需要中國的文藝哲學復興、科學革命去啟動,而幾百年後的真正的太空業社會,就交給偉大的阿三哥去引領吧。
雖然我對中國的勝利有信心,但我覺得中國也有自己的分裂。中國的思想界,是分裂的。政府的意識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英的思想主體是普世價值,還有其他傳統思想和宗教思想,而老百姓的思想是有奶便是娘。在未來的二十年里,普世價值觀和中特理論也會發生激烈的爭鬥,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自己的新的三觀也會慢慢建立起來,這個三觀就是中國可以向世界輸出的三觀,中國的文化和信仰也得以復興,並引領世界。
2017年6月8日
推薦閱讀:
※#每日讀報60秒#2018.2.6每日讀報
※櫻鈴莉例行吐槽發布會【1】
※#每日讀報60秒#2017.4.9每日讀報
※美國既是WTO規則的制定者也是違反者
※中國力量盤點: 硬實力與軟實力
TAG:國際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