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什麼是「人類幸福」的標準答案
幸福與幸福指數及苦難與苦難指數
——實踐人類幸福的具體操作模型
幸福定義:脫離困境的穩定生存。苦難定義:陷入困境而無法擺脫。
困境定義:缺乏人權要素保障的生存(人權定義:本能之上的訴求)。
一、動物的幸福與苦難
動物有三項本能的訴求,一是溫飽:「溫」指氣候適宜,「飽」指食能果腹;其次是穩定的棲息地:沒有穩定的駐足之地,四處遊盪、在途奔波…既消耗體力又不安全;再次就是交配訴求:紓解本能以滿足性慾並繁衍後代。滿足了上述三項訴求,動物的幸福就實現了。所以我們看到:在現實世界中只要人們能滿足動物的這三項(尤其是前兩項)訴求,基本上任何動物都可以飼養、家養——與人共處!雖然也會發生一些飼養、家養動物傷人、死人的事件,但人與人之間也有此類事情發生:關鍵是偶發還是普發以及人們能不能因此而承受。
動物的幸福標準確定了以後,其是否苦難就一目了然了。身處溫度不宜之地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得不到獵物或半飢半飽而食不果腹;沒有穩定的棲身地到處流浪;發情期找不到或競爭不到交配對象使之焦躁、不安。——凡處上述「困境」(尤其是第一、第二項)而不得改變,動物就在苦難當中了。我們可以將其得不到滿足的基本訴求項越多,確定為它們的苦難指數越高:那麼交配訴求得不到滿足,苦難指數一級;沒有穩定的棲身地,苦難指數二級;溫飽不能解決苦難指數三級——兩者或三者兼而有之,那它們就快「級」死了。至於動物沒有沒幸福指數?應該沒有:因為動物沒有創造文化的能力,為此也就不會「刺激出」本能以外的需求。所以它們「只能有」基於生存——活在哪兒的訴求,不會進化(發展、改變)出超越此外的其他「追求①」!則一切非文化動物,都只能享有「脫離困境」的幸福,不會擁有幸福之上的指數幸福。
動物的幸福與苦難之標準的確定,是為與之生理構造和生存本能最為靠近的人類提供一個參照系;以此建立起「人類」之幸福與苦難及其指數的指標體系。
二、人的基本幸福
動物的三項訴求是動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權利,而作為「動物人」的我們其「賴以生存的」基本權利和其它動物一樣,也是溫飽、穩定的棲息地和交配訴求;滿足了這三項訴求、「動物人」的幸福也就達到了——因為這三項訴求是一切動物賴以生存的「本能要求」。但作為「人動物」我們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擁有了「創造文化」的能力,由此進化(發展、改變)出的基本訴求就脫離了動物,形成了「人的」基本權利訴求:那就是人居、醫療、教育無憂——從而超越了其它動物的基本訴求使之與其區別開來而成為人類!
第一個區別是「人居」,目的是防禦侵害、抵擋寒暑、私密衛生。防禦侵害即房屋要有一定的堅固度,不能來點兒洪水就垮一堆,六、七級地震就塌一片,以及阻擋他人或野獸的入侵。抵擋寒暑即房屋要有一定的保溫性,不能冬天風一吹就吹透了,夏天一曬就成蒸籠了。私密衛生是指人居不能像動物那樣,不分間隔的窩兒著住!以四口之家為例:夫婦與孩子、孩子與孩子要分室,這樣個人需要自由獨處時便可在各自的房間私密②;而客廳(或含餐廳)是家人、友客聚集的「家庭公共空間」;衛生間應分設兩處,以避免時點上的使用緊張或病患者的交叉感染;——這樣四口之家的人居基礎標準應該是三室一廳兩衛(使用面積人均至少不低於12平;下同)。 第二個區別是醫療,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存機率和生存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的生理疾苦:若染病、受傷而得不到醫治,人就會像野生動物一樣——任憑傷病的擺布、折磨,毫無抵禦或減輕痛苦的可能,以致終身受難或痛苦而亡。第三個區別是教育,學習文化、創造文化、傳承文化是人類社會延續發展之所必須:沒有文化就沒有人類,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所以人類的定義是「有文化的動物」——而文化傳承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人們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承擔一定責任時所必要的素質準備。以當代(信息社會)人類發展的總體水平而言、人們受教育的程度宏觀上應當普遍地達到大學程度,以便能夠比較順利地參與到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進程當中去。當上述人居、醫療、教育無憂,加之周末逛逛公園、集市、賣場,博物館、運動場,看看電影——現代社會③(工業時期)人們的基本幸福就達到了!其重大意義在於:它實現了超越「一般動物」本能訴求(溫飽、穩定的棲息地、性需求)之上的「人的」基本訴求(人居、醫療、教育無憂);從而實現了超越「一般動物」幸福之上的「人的」基本幸福。所以:一切國家之各級議會、政府,都應以使最廣大的民眾家庭之生活標準,達到此一基本幸福為「根本的」執政考核目標——因為你們是「人的」政府:對此負有不可推卸地「保底」之責!(即宏觀地講:每一屆政府都應使達到基本幸福標準的家庭之數量逐步增加,而不是不變、更不能減少,作為任內工作的基本點!)
人類有沒有幸福指數呢?——有!因為人類不僅具有創造文化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是邏輯而持續的…為此它就可以邏輯且持續地引導著人們「逐級增長」的訴求延展——從而進化出「滿足了人類基本幸福訴求之上的」新的需求滿足:即人類幸福的指數滿足。
三、人的幸福指數
在上述基本幸福之上的物質文化滿足、就是幸福的指數滿足;我大致把它分為如下五級:以期涵蓋現代工業社會的各個階段(階段越發達,基礎標準相應提高)。
一級:事業進步、收入提高:負擔得起租金較高住房,或自有經濟型房產(人均15平);一台經適型或中檔私家車。著裝、飲食明顯改觀;周末常到餐館換換口味,以及節假日郊外、景區的旅遊。
二級:自有商品房,舒適、寬敞(人均20平);醫療、教育有一定的選擇的空間,私家車兩台中檔;周末時有郊遊、聚會,或觀看一些文藝演出、體育賽事;每年2—3次境內、外遠遊。
三級:高檔或獨棟自有住房、及一至二處境內、外景區或大都會房產;就醫和子女教育均可選擇自費;私家車2台高檔、穿飾講究、聚會就餐多為高檔場所;每年兩次以上境內、外景區度假。
四級:購置或有能力購置私人飛機、遊艇,自我享用基本隨心所欲。經常參與一些慈善拍賣,以及捐資或集資組建各類慈善組織。
頂級:以自有財富、或可以以自有財富獨資組建大型基金會(2013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凈資產10億美元以上的1426位)。
——幫助同類以致它類(動物等)或生態環境擺脫困境,此乃人之所以為萬靈之長的責任所在:至善之至·幸莫大焉④!
上述只是個大致的劃分,實情可以此為參考有個浮動區間。重點是要釐清什麼叫做「幸福」及其指數,而不是漫無邊際地滿大街逮著誰問誰:你幸福了嗎?——莫名其妙! 此外上述各級幸福指標也可以摺合成貨幣計算,因為不是所有收入達到標準的人都是按照我所描繪的那樣去物質的生活,可能就有那麼一些收入不錯的人、由於職業、性格等原因而一天到晚的宅在家裡悠悠,或者滿世界的遊走——你能因此說他(她)不達標嗎?但是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幣值不同、購買力各異,所以以實物和享受服務的次數作為標準:更易於在全球的範圍內通行此一指標體系;以貨幣計算更適合於貨幣一體化的地區。
精神幸福:主要是指愛情、親情、友情,職業、興趣、追求是否無礙;以免因此陷入精神困境。當人們在物質上已經擺脫困境,尤其是進入了指數級別,那麼精神困境宏觀上亦不復存在(絕症、災禍、服刑等另當別論)⑤。——因為在此物質基礎上誰還找不到個情人、組建不了個家庭以實現愛情?!或者關愛不起父母、養不了個孩子以滿足親情?!還是沒有幾個好友或閨蜜以獲得友情呢?!而且有此等收入的職業一般你不太滿意也接受了,沒大興趣也不煩了;若是沒有更吸引你的追求使你在所不惜,你可以安身立命了。——責任你的職業、愛護你的家庭、公益你的社區,繼而慈善困境中的人們:如此你就是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對人類文化傳承盡了職責的人——無愧你「人的」一生的人!
環境幸福:應由獨立、專業的環評機構制定相應於人體的、人類可為的、公共環境實施標準,以及對實施環境標準的檢查、監督。當我們置身於碧草、藍天,青山、綠水之間:你就擺脫了環境危害,滿足於生態的美好——實現了人生的全面幸福⑥。
四、人的苦難及苦難指數
在基本幸福的基礎上,如果經濟收入下降,不但最基本的休閑、娛樂均以無力承擔,連每天必要的基本營養飲食都要計算——財務於拮据之態,精神焦慮、心情壓抑,甚至時而需要借錢敷衍幾日…你已經步入了「為繼不易」之困境切近的狀態。如果收入狀況繼續惡化下去,任何一項「基本需求」的支付發生了問題:又缺少或斷掉了社保的支撐,你就陷入了困境——置身於苦難之中。
比如一、因經濟困難無法就學;或者二、醫保匱乏而小疾不免,擔心大病;以及三、所居因陋就簡,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或房租艱難承受與擁擠不堪。三者居其一,苦難指數一級;兩項疊加、苦難指數二級;三項滿貫、苦難指數三級⑦——至此人就達至了動物的幸福狀態:只求溫飽,有個棲身之所,偶有性交。再往下…人就步入了動物的苦難指數:顛沛流離、四處覓食,饑寒交迫、朝不保夕——以致尊嚴難保、人格盡失⑧。上述群體數量的增加而且得不到遏制,就是社會倒退的明顯標誌!
綜上:這一「人類幸福的具體操作模型」雖然是靜態的、人生是動態的,但你動態的人生再起伏、也脫離不了我靜態模型的涵蓋。當絕大多數人(95%強。因為宏觀地講:在公正之民主、法制的環境中,絕大多數個體都能獲得與其自身社會定位相宜的文化財富)生活在基本幸福至指數頂級之間,應是一個比較符合理想(邏輯推測)的社會狀態。這樣極少數由各種原因導致生活拮据或因病症、以及各種災禍受困的個體,就有條件受到來自政府及社會廣泛而有力的物質救助。另外有必要進行一些相關的立法,以制約、甚至禁止那些無度與虛耗的消費行徑。因為人的慾望可以無限,但資源和生態是相對不變的;所以即使你有財力買一排名車、置數棟豪宅,又或是壘一個故宮、砌一座白宮…對不起:要麼課以重稅,直至法律杜絕——繳多少稅也不行!嗜貪富貴、浪擲奢華,是對自身無節的墮落、對財富肆意的揮霍、對資源可恥的糟蹋:愧對哺育我們的大自然!
作為一個人,我們對物質財富的享用應該是有限度的、恰當的、適可而止的;但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對文化發展的探索與追求應該是無限的、永不停止的——這是我們人類存在的目的與對宇宙「可能的」意義(即被客觀世界所需要)。
註解:
①追求的定義:進取性慾望(進取:升級的要求。而訴求只是「陳述」需要——陳述:舊的沿襲)。
②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文化源於發展,發展源於創新,創新源於個體自由——所以「自由獨處的空間」是人們放飛想像,凝聚思考…以產生創造性文化成果的必要條件。
③現代工業社會本指「目前」社會是個工業社會,則現代就是指當代!但由於IT產業的興起,引發了「本來是」現代社會的工業社會向信息時代「全面轉進」的歷程:所以以現代、當代區別兩者。轉變完成後,「當初的」現代工業社會將被「當代的」信息社會全面取代而成為傳統社會——讓位於現代信息社會。
④至善之至·幸莫大焉:博愛全面與徹底乃至善之至;解脫所有苦難即幸莫大焉。
⑤由於精神的定義是「內在意志*與生理狀態的外顯」。所以人的精神是受意志與生理狀態支配的;而構成意志與生理狀態的基礎是物質。所以宏觀的說「擺脫了物質困境、同時也就擺脫了精神困境」。為此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講:生存在基本幸福及以上的人口數量越多,其陷於精神困境的人口就越少,從而引發社會動亂的概率就越小;反之,生存於基本幸福及以上的人口越少、其陷於精神困境的人口就越多,從而引發的社會動亂的概率就越大——「幸福人口與社會穩定反比定理」——因為人的行為是受精神支配的。(意志的定義:心愿所向)
⑥實現了全面幸福、尤其是退休之後人們應該怎樣的生活?因為人的定義是「文化動物」,所以只要你活著、你的生活就離不開文化。一,享受文化之吃、喝、玩、樂以拉動文化消費;二,傳播文化經驗以惠教與醒世後人;三,出財、出力支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四,繼續探索、發揮餘熱,創造新的文化。
⑦這三個苦難指數級別是以沒有身患重大疾病為基礎條件的;如果身患重大疾病又無錢醫治而等死,那就什麼都談不上了。
⑧尊嚴的定義:獨立、自主;——「倉實衣足」獨立,「不受驅使」自主!沒有了基本的「人生」保障,人之尊嚴難免不受殃及。人格的定義:同類的標準;——喪失了人居、醫療、教育的人類標準,「像動物一樣」訴求的活著,人就喪失了人格。
推薦閱讀:
※有小虎牙怎麼辦?
※這個東西穿根繩,再也不擔心家裡下水道堵了
※喝水有什麼講究嗎?
※如何選購一款靠譜的空氣炸鍋?
※龍井的採制過程是怎樣的?
TAG: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