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我們微薄卻珍貴的希望-"優基會「開篇詞
本文為我的微信公眾號「優基會」開篇詞,原文鏈接:
獻給我們微薄卻珍貴的希望http://weixin.qq.com/r/YkjC2sDEk53srYS59x1w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按語:按過去數十年來全世界各種跨文化研究得出的3-5%的男性人口為同性戀的公認比例,我國進入青春期的男性若約略計為6億,其中男同性戀者總人口應在兩千萬至三千萬範圍上下,這接近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這樣的西方中等國家的一國人口,也堪與國內一個小省或直轄市人口比肩。性取向並無對錯,也非絕大多數人可以自行選擇。散布各個角落的數千萬國民,若普遍情感缺失、性壓抑、人際關係與家庭關係脆弱、心理與生理健康脆弱,受損的不僅僅是其個人、家庭與工作單位,更會間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與全體國民的生活體驗。而另一方面,如果這幾千萬的「少數派」可以形成具有高度相互信任和良好內部行為規範的群體,充分激發其內部的創造力,則可以成為聯繫和帶動整個社會前進的獨特力量。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雙城記》,查爾斯·狄更斯, 1859年
問世逾一個半世紀來,這段針對工業革命時代的今日腐國、被無數次引用於各種社會與時代的開篇詞,用來形容今日中國基友(男性性少數者)群體的處境,再貼切不過。
時代
我們慶幸生活在當今。數千年來,在地球的各個文明區域,無數同志壓抑地度過或長或短的人生,卻不知世上還有同樣性向者存在。不過20年前,在我國同性戀尚是罪名與精神疾病,認識同類的渠道稀少陰暗,大多數同志人有意識甚至無意識地壓抑自己的性取向結婚生子,青春年華里卻與愛情與性愛的真正滋味絕緣。二十年前,互聯網時代在中國的到來和同性戀的非罪化、去病化,讓同性戀者可以開始稍微大膽地探索同類的世界,釋放自己的荷爾蒙、追求真愛。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在過去不到十年時間裡給了男同志們貌似無盡的便捷,交友小軟體讓基友們足不出戶就可接觸天下同類,各種基友社交活動比往昔豐富與公開了不知多少倍,社會大環境也日趨包容接納。
但是, 當今年代的大多數基友,又倍感無奈、苦悶甚至恐懼。貌似便捷的交友渠道,迅速讓只有性別和性取向這唯二共同點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匯聚在同樣的平台上,過多、過雜的選項讓絕大多數人陷入選擇的迷茫和畏懼當中。過於容易實現的性體驗和快餐式的情感關係的泛濫,讓很多人開始質疑「圈子」,甚至質疑自己做一名同性戀是否是正確的選項。很多人的寶貴青春浪費在缺乏回味與成長意義的無奈的聊、約、玩循環中,卻感到難以尋覓到靠譜的朋友與安穩的感情,備受寂寞的煎熬。而艾滋病這一世紀瘟疫在我國男同中的加速傳播,更是令其成為懸在無數男同志心中難去的陰影;群體內的性放縱與性壓抑都在持續釋放出毒素,破壞著無數個人的身心健康、惡化了男同群體的人際生態。
直到今天,大部分的中國男同,還是生活在外部壓力和群體內部混亂共同形成的陰影與迷霧裡,常人不難實現的踏實小日子,比如在上大學的時候和情侶騎著一輛自行車去上自習、工作後有個伴侶一起逛街看電影、到年歲組建自己的家庭、養育自己的孩子,對於男同群體內的絕大多數人都可望不可及。
癥結
為什麼會這樣?很多同志包括性少數領域的公益組織,都習慣歸咎於外部因素:官方、媒體、社會、家庭、傳統。但客觀講,今日中國對同性戀並無像某些穆斯林國家或者俄羅斯那樣的制度性、社會性壓迫,而中國的社會傳統對於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已回到基本不管閑事的歷史常態,絕少有西方社會裡屢見不鮮的公開暴力與干涉行為;至於中國家庭,也並沒有太多家庭會因為得知孩子的真實性取向而切斷親子關係(相比之下,美國基督徒父母拋棄性少數取向的未成年子女的現象不少),瞎操心的遠多過不操心的,父母很少覺得同性戀的孩子有罪孽,普遍擔憂的還是這樣咋有人和自家孩子白頭偕老、咋有第三代給自家孩子養老送終。
形成今天中國男同群體內有目共睹的污濁大環境的主要直接原因,還是在群體自身。哪些問題呢?
首先,整個男同群體內缺乏合理的分層、分類。每個人一進"圈子「就要在各色人等中游泳,這無論對於個人而言還是對於群體而言,都非常沒效率,很多人感到遇到太多談不來、難溝通的人,而能盡興交流的人卻難覓。想想異性戀男女的世界,一般人談戀愛、結婚也好乃至普通交友也罷,由於現實生活中存在種種可資利用的人際關係,都會在社會階層、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等方面有所挑選和設限,避免過於分散地「撒網」,因為一般人的精力和時間不允許,得不償失。而青年同志不比青年異性戀者時間更多價值更低空閑時間更多,卻往往不得不將大量時間消耗在缺乏建設性意義的膚淺庸俗或者過於功利的基友關係中。這輕則讓有追求的人感到失望產生迴避心態,重則讓看不到機會的人放棄原則、近墨者黑,陷入性放縱、過度享樂主義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狀態之中,輕則虛度年華,重則身染惡疾追悔莫及。
上述局面多少促成了一種現象,就是大量中國基友,很多頗為優秀,卻幾乎沒有基友朋友,所謂「不混圈」,如同身處大洋中的孤島——而「混圈」在很多基友眼中反而成了人格弱點。大量優秀青年指望著在孤獨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同時期待著幸福能不期而至,這毫無邏輯,害人害己——每個這樣的人耽誤了自己,也讓本來可以和自己交朋友談戀愛的人們失去了一個選項。另一方面,很多本來在「圈子」里的男同,在遇到滿意的伴侶後也會「退出圈子」,這就導致圈子就像一個貧瘠的村莊,一旦有人過得好一點就搬走了,只剩下沒脫貧的人。好的榜樣缺失,膚淺的人倒四處張揚,只能加重群體內營養貧瘠、劣幣驅逐良幣、好孩子要麼學壞要麼退出的狀況,怎能促成群體內形成優秀的文化和良好的行為準則呢?
其次,中國基友的群體文化長期以來被性壓抑和性放縱這兩種力量綁架,對性的關注過度侵佔了基友們的社交空間。在健康有節制的前提下,性活動本是人類表達情感、滋養心靈、促進健康、實現深度人際聯繫的最佳方式之一,應被尊重。但是當代中國男同志群體的一大問題,就是太多基友在壓抑導致的猥瑣和自由帶來的放縱支配下,把基友間社交完全當成發泄荷爾蒙的途徑,把他人工具化、對象化,把社交平台當成自己發洩慾望和無聊的場所;這種行為的普遍存在導致今日中國絕大多數基友微信群、QQ群里充斥著黃圖、黃文、激情視頻、葷段子、打情罵俏聊騷這些無聊內容。
絕大多數基友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交友需要在一個更為寬廣的意義空間里進行,需要基於雙方的內在和雙方眼中的廣大世界來進行。只有過約炮、聊騷、斗圖這種共同經歷的人,和老一輩人說的「酒肉朋友」並無二致,是無法判斷是否具有交往價值的;如果一個人在基友交友平台上除了展現出他對男人的愛好外體現不出來任何內在特質,又會有哪個明白人願意和他深交做朋友呢?
再者,就是基友群體中比普通國民中更甚的尊重與信任的缺位。二三十年來,國人對社會公德缺失的慨嘆與加強公德建設的呼籲略見效果,無論是一般商家的信用還是日常陌生人交往的禮節,在中國的大多數地方已今昔非比。但在基友群體中,對陌生人的不尊重與不信任依經常令人感到刺目。這大概是因為基友世界中的陌生人是更徹底的陌生人,破壞信任、傷害他人的做法看似對當事人沒有損害。但是,只要這種惡習不消退,就會一方面讓許多人對「圈子」保留負面印象,另一方面讓很多不能明辨是非的人有樣學樣; 被刺激產生的負面情緒是會被不斷傳遞甚至放大的, 圈子也就愈發污濁了。
這些癥結不改變,外部給予基友群體再多的寬容與善意,也不能讓基友們大面積幸福起來,更改變不了外界關於男同的一些基於事實的負面看法。天助自助者,只有我們群體自己覺醒、改變,才能扭轉我們群體中每個人都可以感知到的困境。只是,散布全國的幾千萬形形色色的人,改變起來得有多難
改變
好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一個廣大人群要改變,必需其內部有智慧、有能力、有遠見、能自律、能行動的優秀分子先實現整合,然後形成話語力量、逐步影響更大的群體。其實在過去二十年里,小範圍里優秀基友形成小圈子影響更多人的事發生過若干次,從「愛百網」到「博亞網」和「飛贊網」等第一代同志文化網站平台,到北美留學生中的CRN和一些21世紀最初十年基於QQ群形成的交友平台,乃至各類高校BBS上的彩虹版,都積極影響乃至塑造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基友,為中國基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可敬的貢獻。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這些舊有的網路普遍遭到新興小軟體+微信交友模式的衝擊。小軟體讓更廣泛的基友得以建立嘈雜稀薄的聯繫,其本身卻不能夠形成優秀基友的網路。
這個階段,我卻無心做了件「無心插柳」的事情。在過去六年里,從一個毫無野心的32人好基友群開始,我建立起了今天具有一定秩序的近百個幫助大家生活與事業學業發展的微信群,覆蓋了各種渠道加入的近萬名優秀基友,併產生了一些振奮人心、意料之外的成果:群里基友有人相互結識創辦了頗為成功的企業,有人思想上相互啟發甚至影響到了博士論文寫作,有人將多位青年精英俊傑納入自己的團隊;更多的人在群里通過朋友找到了如意的工作、滿意的住房、畏難時刻救急的醫生,和甜蜜的愛情。不過我最開心的,還是很多認識我之前處於深櫃中或者迷茫狀態的朋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建立了自己的基友圈,甚至有些朋友告訴我他們的基友朋友圈幾乎都是我的群里的朋友,我當玩笑話聽聽就好。這些優秀的朋友日後會在這個公號上發出他們的聲音,讓大家感受到他們人格、思想和行動的魅力;當然其中帥哥很多,我也希望他們能賞光露露臉!
當然,我深知這些群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相當比例的群組不夠活躍、高質量話題不夠多,群成員的參與比例和深度以及行業群所達到的專業化程度依然差強人意,這些我都希望通過本公眾號以後的「班媽的話」欄目文章啟發群成員、讓群變得更高效、活躍、有趣。同時,我也在思考通過本公眾號有選擇吸納優秀基友才俊的途徑。另外,關於我匯聚好基友和辦群的心路歷程和心得,我也會在今後另外發文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敬請期待。
另外,我的若干好基友開闢了自己各具特色的優質基友群,從花草種植到英語學習到環球地理知識到行業資源分享,他們在各自的興趣或專業領域引導大家,做得比我還要投入、精彩。我很榮幸能認知這些優秀的組織者,也希望以後請他們來講講他們的心得, 看看能否啟發更多潛在的優秀組織者和內容生產者。
發心與願景
從我最初辦群至今已經六年,早期加入的大學生不少已成各行業達人,而當年的研究生和職場新人現在已經在分享生養下一代的經驗了。群里新老朋友多年的思想碰撞也讓我受益匪淺,甚至改變了我的一些立場和觀念。經常有些群聊之精彩,讓我慨嘆僅僅每個群里幾百人看到實在可惜,如果能讓這些妙語與洞見讓更多人聽到該多好!我無法忽視太多的基友同胞仍被困在迷茫與無助的孤島上,或望洋興嘆,或鎖閉心靈。
唯有以信任與尊重、智慧與愛心,才能搭建聯通這些孤島的橋樑。我希望以此公眾號為立足點,讓優秀的基友進一步匯聚,讓我們的光和熱輻射四海,讓更多基友和願意理解我們的善良普通人看到我們的所思、所感、所為、所愛,讓自我開拓、自尊自信、友愛互助的基友社交文化在祖國大地上生根發芽。
註:本公號集中關注男性性少數群體,對女性性少數群體無任何歧視與排斥,只是在這一領域未做資源積累,故不妄言。本文和本公眾號中如無特別指出,「同志」指所有性少數人群,「基友」則指其中男性,主要是男同性戀和男雙性戀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