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世名筆,唐,韓滉《五牛圖》欣賞
《五牛圖》卷,麻紙本,設色,縱20.8cm,橫139.8cm,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無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紙上有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畫中五頭不同形態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五牛圖》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國之寶",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循著中國捲軸畫從右到左的習慣展開觀賞,五頭牛列為一行,似乎緩步行走于田壟之上。右邊的第一頭牛,把路旁一叢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側著頭得意地瞧著觀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態。第二頭牛則昂起頭向前瞻望,並加快步伐往前趕,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夥伴。第三頭牛卻端端正正地站在畫卷的中央不動,它面向觀眾,張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喚前後面的同伴,又像是對前面的路途和方向發出疑問。第四頭牛正舉步踟躕,回首顧盼,它半伸著舌頭舐著下嘴喘息著,猶豫著,眼裡露出驚奇的神色。最後的第五頭牛,穿上鼻環,帶著纓絡,神色異常嚴肅莊重,緩緩地向畫外的天地走去。
整幅畫面,用筆流暢,富有變化。牛頭、牛角及牛蹄等緊要處,以中鋒濃黑強調;牛腹、牛身及牛脖頸的褶皺,用淺淡粗線條流利勾勒,表現出了黃牛粗糙的皮質。著色上,畫面濃淡適宜,頭部、牛身用濃顏色,到牛腹逐漸化淺,具有很好的塊面感。整個畫面的顏色以黃色為基調,同時又富於變化。 在技術表現上,韓滉選擇了粗壯有力,具有塊面感的線條去表現牛的強健、有力、沉穩而行動遲緩。其線條排比裝飾卻又不落俗套,而是筆力千鈞。比起曹霸、韓干畫馬、周昉、張萱畫仕女,似乎在線條獨立性展現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於其線條茁壯如此,故爾五牛姿態雖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審美趣味上是同樣的厚重與生拙。
圖中五頭牛每一頭既可獨立成圖,而相互間又能首尾連貫,前呼後應,彼此顧盼,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整幅作品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無背景襯托,造型準確生動,設色清淡古樸,濃淡渲染有別,畫面層次豐富,達到了形神兼備之境界,不愧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神品。
《五牛圖》最成功之處,在於以牛不同的眼神、姿勢、牛角的形態畫出了牛的情感。畫家通過對眼白、眼眶皺紋和睫毛的細微描寫,表現牛的不同眼神,配上不同姿勢,分別把五頭牛或自由活潑,或倔強沉悶的各種神態刻畫得栩栩如生。
韓滉(723~787年),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畫家、宰相,太子少師韓休之子。韓滉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村風俗景物,摹寫牛、羊、驢等動物尤佳。所作《五牛圖》,元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於為您呈現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謝謝!
推薦閱讀:
※「寫意中國畫家聯盟」迎新春·人物誌——盧加德山水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孫清峰寫生山水欣賞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的男朋友@謝稚柳
※浙派之祖,明代,戴進作品欣賞(花鳥人物篇)
※畫家唐光前 境由心造 以形寫神
TAG: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