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F80 使用體驗 ~世紀末的流行色~
因為本人水平有限,可能會有些錯誤,圖拍的不是很好,有些地方可能過於主觀,請不要嫌棄,多多指教orz
本文同時發佈於:CnVintage、知乎專欄「窮人攝影」
0x00 前言
相機領域裡,玩所謂「情懷」的玩家大有人在,特別是傳統的膠片機。讓我們拋開那些中大畫幅的膠片機,只說135畫幅的機器——從布列松的徠卡M3到日系旁軸七劍;到單鏡反光的一代經典F3到「或許將來,全世界的相機都與此一樣,但目前卻僅此一家」的第一台自動聚焦單反美能達7000;從寬幅機經典的XPAN到森山大道的GR1V;從自動機的集大成者F100/EOS 3到Ultimate F和EOS 1VHS……無數有名無名的廠家,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印記。
現在的135膠片機身早已跌下神壇,即使是各大廠家的末代旗艦機,也只是一台甜品級或中端全畫幅單反機身的價格而已。至於那些普及型號,也就一兩頓飯錢,甚至一兩卷反轉片的價格就能拿到。這次使用體驗的,就是這麼一台當年服務於「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玩家」,現在又極其具有性價比的機器——尼康F80。F80不算是最強大的機器——當時尼康產品線在其之上有完全性能壓制的旗艦F5與修改了很多旗艦痛點的准旗艦F100,還有部分做工壓制的上代旗艦F4和上代准旗艦F90X; 也不算是有情懷的機器——相比手動機的至高無上者F3,F80作為一台電子測光自動聚焦機器,沒有什麼情懷。這也導致了其在國內二手市場上極其低廉的價格,但是作為甚至可以列印拍攝參數(限F80S)的准專業級機身,它又足夠可靠,即使是作為專業用戶的備機,也是完全合格的。即使拿到今天,它也可以作為攝影入門和提高的可靠助手。
它的英文宣傳語"Experience the passion of photography.",也就是所謂「體驗攝影的激情」,也是對這種甜點機身最好的描述了。
在這裡提供一本F80的英文宣傳冊下載: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3CsAoCavqhETBwtz548dVw 密碼: neko
0x01 基本信息與參數
發布時間:2000年1月25日(一說27日)
相機類型:35mm膠片單鏡反光相機
片幅:24x36mm (標準35mm膠捲規格)
最高連拍速度:2.5fps
ISO感光度:DX 或手動選擇;感光度範圍:DX:ISO 25-5000,手動設定:ISO 6-6400 ,1/3檔設定
取景器覆蓋率:92%
取景器放大倍率:約0.71x-0.75x (50mm鏡頭調在∞)
快門速度:1/4000s - 30s
對焦:5點Multi-CAM 900對焦模塊,弱光-1EV
尺寸:141.5mm x 98.5mm x 71mm/71.5mm(F80D)/73.5mm(F80S)
重量(無電池):F80約515g ;F80D約520g ;F80S約525g
0x02 外觀
其正面就是尼康當時標準的紅線臉(紅褲衩要到D2、F6的時代才有了),整體就是長方形小小一隻。和現代尼康單反相機類似,在鏡頭邊上分別是對焦模式切換撥桿,鏡頭釋放按鈕,景深預覽按鈕。主波輪的附近是AF輔助燈,快門、肩屏等布置在輔助燈上方。
頂部也是標準的尼康准專業機器風格,左側是只有PASM和設置檔的模式轉盤和下方的驅動轉盤和鎖定按鈕;右側是開關、快門兼機械快門線插座、曝光補償按鈕、閃光補償按鈕、背光兼中途回卷按鈕。
不得不說F80隻有PASM四個檔位,看上去十分Professional(就是定位不Professional,也不是三/四葉草)。下面的轉盤,讓我想到了後來的D7K之類的機器了。機器也在這裡設置多重曝光。和現代機器不同,這台機器的設置專門有個CSM檔,通過選擇不同的設置項的開關進行設置。
可以看到機器用的是機械快門線。很多現代機器,例如Df,富士X100係為了復古也使用這種快門線。當然F80就不能用老機器的快門裝飾了,看上去很違和不是么2333
肩屏顯示的內容不是很多,也就是光圈快門DX對焦點各種補償閃光模式之類的顯示。設置模式也是在這裡查看各個CSM選項並且用波輪調整。
另外,在拍完卷進行回卷的時候,可以看到肩屏的動畫提示和倒數的卷數:
機器是額定讀DX碼決定拍多少張的,但是可以通過最後一張拍攝完畢準備回卷的間隙連續按快門的時候再拿一張。
背面也是很標準的尼康風,左側是自動曝光保衛按鈕和閃光燈模式兼中途回卷按鈕。後者單獨做了出來,這種雙鍵回卷延續到現在,變成了雙鍵格式化。測光選擇轉盤和AE/AF鎖做在了一起。作為準專業機器象徵之一的副波輪也有部署。在後背上有著對焦點選擇與具體對焦模式選擇。本台機器是具有時間水印功能的F80D,所以後背上也有時鐘調節和時間水印選項。在能列印膠片拍攝參數的F80S的後背上,還會有參數列印開關。
打開後背。這裡剛拍完一卷100業務卷,打開它:
可以看到膠片倉內有識別膠片格式的DX編碼觸點;
我們熟悉的精密的快門帘,不能用手或者膠片片頭去碰。
卷片機構:
後背上可以看到日期列印窗口,F80S還有額外的數據列印窗口。
後背的臭名昭著的塑料片倉卡扣,菜的不行,很愛斷,幸虧我這個沒斷,但是我之前的F80S斷了兩次。
電池倉和機身編碼。可以看到這台機器使用的是兩節3V CR123A電池。機器可以裝上手柄使用4節5號電池,但是手柄非常笨重,沒有握感,甚至沒有豎拍快門,完完全全是一個電池手柄。
往取景器里看去【由於實在是拍不到emmm不會拍,這裡我們使用英文版介紹海報的畫面進行說明,圖是我很喜歡的一張用人精+RVP50的大佬的圖】,這裡已經實裝上了綠色字的LED屏用來顯示各種信息,這個配色一直用到D7100的時代才換成了白色字。網格線內是五點對焦區域和偏重中央測光參考圓。在F80上也實裝了紅光照明的對焦點顯示,本功能是由F100下放而旗艦機F5沒有的。但是可惜的是,F80的對焦系統是只有中心點十字感應器的Multi-CAM 900而不是F5/F100的三點十字的Multi-CAM 1300,導致有時候對焦會比較猶豫,比起近10年來的相機對焦系統來說還是偏弱了一些(即使是佳能的祖傳9點全十字對焦都沒有這麼猶豫)。
0x03 使用體驗
這裡涉及到筆者的主觀印象,根據實際使用器材、人物、環境的不同而各異。
膠片機比起數碼機,成像質量和機身的關係不大,影響成片質量更多的是膠片的選擇和鏡頭的選擇了。當然,作為135畫幅機,景深與現代FF DSLR是一致的,只要對焦準確,構圖優美,配上優秀的鏡頭和細膩的膠片,真的可以說是「毒德大學刀銳奶化」。
那麼來說說我使用和磨合機器的體驗。我以前用過一陣子F80S用來練習攝影,可惜那時候啥都不懂,也不是很珍惜。在拿到這台成色堪稱完美的F80D之後,我自然是要帶出去磨合一次的。於是,趁著踏青的機會,試著拍了卷RDP3,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拍反轉片。我其實不會拍反轉片,沒有上色溫濾鏡(daylight卷拍室外應該不需要上濾鏡的吧……小萌新表示不懂誒),測光對焦基本靠機器,在拿到沖掃結果之前,都感覺一切隨緣。
這台機器很輕巧,配上人精之類的定焦頭,攜帶起來十分輕鬆。就是機器是塑料機身,沒有什麼手感可言,比起現在的中端殘幅機來說都差遠了(除了有個肩屏)。這台機器也是屬於為什麼泥坑被叫鞋廠的原因——這玩意就是用塑料拖鞋做的嘛!【大誤】
用的時候還挺忐忑的,一個是怕機身沒摸透不知道會有啥毛病,一個是怕自己的技術不夠成像都會糊。不過一切都在這台機身的把握之中,全程沒出任何問題,比我以前練手用的F80S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原來那台F80S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拍個幾卷就報ERR,有一次漫展的時候去拍,中間卡殼爆ERR,只能重啟機器,擺好姿勢的小姐姐一臉懵地看扳開關拔電池一臉懵看肩屏跳ERR的我……=。=不過至少重啟還能用,全塑料機身也是很耐操的【
在使用中能感受到很強的一點是,這個機器雖然對焦系統不是很先進,但是只要對上焦且用機身馬達驅動,感覺會非常厲害。我就不說這個機身馬達能旋下來我的一個鏡頭前組的事情了=。=懷念我天國的AF Nikkor 70-210 f/4-5.6
拍攝好送去沖洗,幾天後我拿到X5掃描之後的文件就已經很激動了,自己拿到片子之後感覺即使不用觀片器或者幻燈機,直接對著光看,都非常震撼,感覺是很美好的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呢。
這裡倒是可以看看經典的反轉片RDP3和現代數碼機之間的成像差異。在上周末的踏青隨拍中,我分別使用了F80D w/ AF Nikkor 28-80mm f/3.3-5.6G @ 28mm, RDP3(ISO 100), f/8, 哈蘇X5掃描 和 EOS 60D w/ Sigma 17-50mm f/2.8 EX DC OS HSM @ 27.2mm(35mm eqv.), ISO 100, f/8, ss. 1/500分別拍了一張湖畔。經過一定校色和後期後(60D的直出真的可以看么【大誤】)的100%局部放大如圖所示:
(左F80,右60D)
可以看雖然天氣不好,霧蒙蒙的,但是RDP3也沒有帶來一般膠片在我們的認知里所帶來的強烈的顆粒感。【我不會後期,這個60D的圖是不是修的有點過了emmm】
試試另一張早櫻的圖,100%放大:
還是很細膩的顆粒感,看上去很舒服,比C200+SP3000直出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說到掃描,哈蘇的這個掃描儀,也很exciting,16bit色深對於後期來說就很方便。就是要自己後期修一下掃描瑕疵或者偶爾膠片沒壓緊有些變形需要自己調整。我也是用過哈蘇的人了!【大誤】就是哈蘇自己的FlexColor十分難用,界面宛如ACDSee 3.2,RAW輸出16位tiff檔的操作都很迷,也不支持批量分割……
另外還需要提一下這個F80S的拍攝數據列印。這個類似於數碼相機的EXIF的功能,在早期各家的旗艦機里也有類似的實現,或者是把拍攝數據直接通過通訊埠傳給PDA或者讀卡器。F80S選擇兩張膠片之間的空隙進行數據的列印,列印的數據就是光圈、快門和曝光補償。這個甚至可以通過調整設置實現列印出字體的濃度(F80S專有,CSM19)。由於我沒有專門的微距頭,所以拍不出來數據列印的效果,這裡直接引用說明書的圖。
膠片機嘛,一個很重要的體驗叫做「儀式感」。這次重拾F80+AF 50mm f/1.8的組合,感覺拍每一張都是歷史的進程,要好好對待才行。雖然是第一次拍反轉片,啥都不懂,但是把這卷RDP裝進F80機身,合上後背的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在F6里裝最後一卷Kodachrome 64的Steve McCurry。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Last Roll of Kodachrome最後沖掃的結果,除了兩張膠片沒有對上焦(這個不是機器的問題,是我太菜了),其他的居然都還不錯,感到開心,也說明F80雖然只是個准專業甚至有些甜點級的機身,但是測光和對焦的性能已經很可以滿足大部分拍攝的需要了。
0x04 樣張
我不會拍照,和蘭拓啊鬍子哥啊他們做測評拍的很明顯不是一個水平,這也只是我的隨拍,給自己留下回憶什麼的,大家看看就好,希望大家不要嫌棄 > <
CICF2016 Day4, F80S w/ AF Nikkor 50mm f/1.8 D, C200(ISO 200)+SP3000, f/1.8, ss. 1/60
CICF2016 Day4, F80S w/ AF Nikkor 50mm f/1.8 D, C200(ISO 200)+SP3000, f/1.8, ss. 1/45
CICF2016 Day4, F80S w/ AF Nikkor 50mm f/1.8 D, C200(ISO 200)+SP3000, f/1.8, ss. 1/125
生日踏青,F80D w/ AF-S Nikkor 50mm f/1.8 G , RDP3(ISO 100)+Hasselblad X5 //這張是我人生中第一張反轉片 感覺自己的儀式感還蠻重的……
生日踏青,F80D w/ AF Nikkor 28-80mm f/3.3-5.6G @ 28mm, RDP3(ISO 100)+Hasselblad X5, f/8
生日踏青,F80D w/ AF-S Nikkor 50mm f/1.8 G , RDP3(ISO 100)+Hasselblad X5
生日踏青,F80D w/ AF-S Nikkor 50mm f/1.8 G , RDP3(ISO 100)+Hasselblad X5, f/1.8
生日踏青,F80D w/ AF-S Nikkor 50mm f/1.8 G , RDP3(ISO 100)+Hasselblad X5, f/1.8
0x05 總結
- 優點
機身輕巧,配定焦頭掃街一流
修正了F100的一些痛點
F80S可以列印膠片拍攝參數
自動對焦和測光的精度高度可用
- 缺點
膠片倉後背掛鉤容易掛
流傳到現在的機器,穩定性有待商榷(部分放到現在的機身在高負荷或極端環境工作中會報ERR)
對焦系統只有中間點是十字點,雖然周圍的一字點又不是不能用
對焦系統和測光系統是F100下(閹)放(割),沒有採用同代最先進的技術(甜點機還你想要啥啊23333)
曝光補償和閃光補償均為1/2檔起跳(這也怪不得機身,當年的很多中端機器為了和高端機拉開區別,補償是半檔起步的)
- 爭議點
機身拍攝模式只有PASM檔,看上去更專業了,但是作為兼顧一般用戶的機身,沒有場景模式,與機器的定位略有不符
0x06 後記
世紀末的尼康機身布局,也在我們的時代發生著——偏科高感旗艦D5,頗有昭和下克上風範的高速高感高寬容度高像素准旗艦D850,上代寶刀不老D810,和准專業甜點備機D750。F80,就和現在的D750一樣,有著類似的定位,相似的用戶群,甚至都有機身做工問題(塑料膠片倉蓋掛鉤有時候會崩,是個通病,筆者也遇見過一次=。=)。即使這樣,它在國內的用戶也是相當多,帶給人的回憶也是相當的多。機身雖然塑料,很甜點,但是已經很符合發燒愛好者甚至專業人士的需要了,可以看到尼康官方和富士甚至專門出了數碼版的F80——分別是D100這個尼康DSLR初代准旗艦和被稱作當年影樓神機的FinePix S2 Pro及其大改S3 Pro。
現在的話,一套F80加上一個全幅狗頭,一個50定,加起來也就出去吃幾頓飯的錢。膠片的話,入門口糧卷加上SP3K店掃也就30塊,算下來一張一塊錢;不過我生日那麼玩的話,算下來一張要4塊錢,所以也只是偶爾才捨得拍。【但是我也是用過哈蘇的人了【大誤】】兼顧文青和幹活屬性的它,極其實惠,全畫幅還能賺景深拍糖水,加上SP3K的色彩玄學加成,按照一些老法師的話來說,如果這套裝備出不了片子,那麼肯定是鏡頭後面的頭的問題了。所以還是我菜
筆者的入門機身就是此機(F80S),留下了很多跌宕起伏的回憶。在器材的以販養吸中,甚是懷念,於是在今年年初重新收回一台成色很好的F80D,配上一隻成色不怎麼樣的人精,隨著發車的鈴聲,在負片和反轉片的世界裡流轉;紫色貓瞳一般的鍍膜與光圈、銳利的成像,載著美好的回憶和好友們的照顧與厚愛,把時光定格在銀鹽中,作為唯一的存在。
雖然說的有點矯情,但是無論是入門的DC還是飛思IQ3數碼後背,相機們帶著一代代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裝載著一卷卷的膠片或者是存儲原件,在機身的幫助下,充滿感情和回憶的作品映在感光元件上,展現在我們眼前,流傳於世,永垂不朽。
那麼,在最後,再次感謝各位小夥伴對於我的愛好的支持和拍攝期間溫柔的照顧和厚愛,和看到最後的您。
本文特别致謝: @大叔臉的凌夏 對於機身的技術支持 @gygigi khgjkbj 提供50.8G和2880G @張文婷 對於本文的審稿 和各位在旅拍過程中提供支持的小夥伴們~
-完-
橘貓丘丘
Mar. 17th, 18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