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隨筆:談談關於學習的一些體會

今天想談一下自己在學習方法論的道路上的一些體會。我的感受是學習是一個過程,每過一段時間都會產生新的突破,認識是不斷深入的(所以拖稿是有益的,我們要辯證的來看問題,逃

每次寫文,不論寫多少,都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可以推動自己的認識達到一定的較明確的邊界,哪怕是碰見難題了,起碼也能夠明確自己的思維到了哪裡,這就是一種認識深化的過程。即使是對著原來的記錄寫講義,也能發現自己對概念理解不夠和不對的地方,甚至是激發大腦的機能,使自己的認識更進一步。

我們運用方法論,不是說非要寫文,也不要勉強去寫。然而,從實際來說,只用腦子想,動嘴說,在思維強度、深度、廣度,一般是比不上寫文的。我們平時在討論中的語句往往會帶有一定的模糊性,這些問題根據語境大概理解也無所謂,但是這些放到文章里,就會很明顯了。從思維到口語,再到文字發言,最後到文章,每一個都是大層次的突破。應該說,還是需要盡量推動自己去突破,推動自己去感受。開始寫文的話,可以認為是輸入了一個很大的正反饋,讓自己脫離當前的狀態,當系統認識了山外青山樓外樓,那麼突變也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語言的內核是思維,我們通過輸出,既可以反應思維水平,又可以用輸出的結論來反作用于思維。把文章和思維兩個系統的關係協同起來,也是增加開放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思考的話,就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思維的開放性,而只有主動的有意識的選擇性控制思維的開放性,才能夠得到最佳的效果。只是擴大開放性的關鍵有一個選擇性的問題,開放性和目的性(反饋)要結合,目的性就是要結合需要,這方面能展開的就太多了,先這樣吧。

繼續思考,我們如果把文章、自己、其他人聯繫起來,那麼就更好了。如何根據系統的原理優化學習方式,也是很系統的問題。

提高一個層次來看,如何認識新的狀態,並引導自己突變,是個重要課題。教育,實際上就是這個內容,只不過是要引導其他人突變,教育學就是要研究人思維與知識的狀態與質變途徑,然後引導人有序自組織。

我之前說過:從三層思維一文出發,人的思維總的來看是三層的複合,而哪一種佔主導就是該層的思維者,而三層思維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思維方法的差異,而思維方法運用的過程又是通過各種具體方法進行的。思維是現實中整體的存在,而思維方法、具體方法是通過對思維與認識的具體過程抽象歸納而來的,也就是說思維——思維方法——具體方法組成了一個層次性的系統。

現在我們知道三層思維之間是大層次的差異,三層思維是三種質。雖然說三層思維每個人都有,但是在統計上的掌握明顯是有質的劃分的,對於這種質的突變,我們已經有針對性的發展了學習途徑,通過學習各種方法來提高。我們要搞方法論和知識傳播,要做到更加的有效,以後肯定是需要對思維方法的質變過程研究的更加深入才行,我想這方面的內容就是思維科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根據現實的情況,我想到,以後的工作應該將會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進行從具體方法提煉上升到思維方法的過程,需要將其他方法與系統方法的關係研究清楚,需要對方法系統的模型有組織的進行研究。這個,一般來說是自然辯證法、科學哲學方面的東西,我們了解的還不多,這種很深入的研究,也還需要等待未來,現在也只是一個設想罷了。


其實這篇文章,也是我根據群里的討論記錄加以改造的產物,看見山羊發了一篇隨筆討論學習,我就寫了這篇東西,壓在電腦里積灰很久了,今天稍作編輯發出來吧。

實際上將討論記錄與文章對比,就很明顯的看到差距了,這就是一個思維與認識自組織過程的實例。

最後附帶山羊的文章地址:【隨筆】談談學習

推薦閱讀:

如何在網上寫文章賺錢
如何寫好文章開頭?如何寫一篇10萬+的爆文?
【三行情書】系列
讀吳曉波《大敗局》引發的思考
寫文章如何寫抓住痛點,如果寫打動人的文案

TAG:學習 | 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