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拒絕知識付費(上)
此文是對「翻轉電台」春節特別節目的整理,純是搬運,而裡面的內容我覺得可以引起很多人的思考,當然我也傾向承認,李厚辰在這裡面表述的一些觀點不會引起有些個體的自我思考,更不用說反思了。從上次那隻青蛙,「不對自己的平庸感到噁心」,底下的評論全都是對他的人身攻擊就可以看出來了。但我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樣的好內容,整理參照,讓更多的人去聽翻轉電台節目,以此點出發,引發興趣,引起思考。
整個表述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1、知識付費的問題在哪?
2、為何捍衛知識付費以及為何反對知識付費?
3、如果不知識付費,會怎麼樣?
此文整理只涉及問題1,以此篇整理為文本去喜馬拉雅、荔枝、網易雲、Podcast上聽李老師的節目「翻轉電台」內容,會對你的理解有幫助。李厚辰在闡述他的觀點時,舉了很多非常形象的例子,便於大家理解,我這裡由於篇幅有限,所梳理的不夠詳盡。再次強調,此文只是一個整理參照,且希望引起更多的人興趣去聽翻轉電台節目。
知識付費是個老現象,其邏輯與版稅行業類似,以最後的成交量/訂閱量來計算(作者/傳授者)收益。從而可以從版稅行業如何影響出版行業來看知識付費是如何影響教育行業的。
在18世紀前,出版行業是不存在版稅的,那麼從18世紀以來,出版的書是越來越好呢,還是越來越壞?當然這裡書不包括,那些銷量在1000冊以下的好的學術書籍,而是針對銷量在萬冊以上甚至幾十萬冊的暢銷書。暢銷書真的是好書嗎?在這個版稅體系下,我們是擁有更有價值的好書,還是使最重要的書賣得更好,還是讓更多的垃圾書充斥了我們的生活?可以看看各大書店的暢銷書上排行榜的書籍,真的是好書嗎?
當量作為一個重要刺激,作為信息供應者,並沒有任何幫助他寫出更好的作品,而是寫出了那些迎合市場的沒有價值的書。
(1)知識付費如何異化了傳播者
市場上的知識付費產品,是從何種程度上迎合了收聽者以及為何這種迎合本質上是壞的?
- 目的表述的異化
傳播者想要把他的東西賣得好,多半會明確關聯他的講述與實際目的的關係。以吳聲在得到上第二期專欄為例,《怎樣白賺一輛特斯拉》《蘋果成功的秘密配方》《最佳資源使用方法》,這幾個標題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講述與目的之間的關係,而咪蒙是更直接的代表者。那麼要問目的表述的異化問題在哪呢?
1、做目的表述,這個方式不體面,不美,很醜陋
可以引申出的「知識與善」的思考,將知識轉化為實指、實用目的,從美道德角度進行批判。
2、做目的表述,誇大了事實。讀了以上的文章,你真的可以白賺一輛特斯拉,真的可以月薪5萬?
目的的表述,將知識中的善與美德部分全部剔除。
- 單一的異化
公眾對知識結構的認知,認為知識是分科的,學科是單一化的。以登山者為例,一個登山者的知識是內化到自己的行為與目的中的。而知識付費的單一化傳述,很難在用戶身體上內化和整合到知識接受者的目的之上。也就是說,單一的異化,學科內部的頭頭是道,很難讓知識接受者內化到生活實踐中。
- 簡化的異化
為什麼極簡有問題?哲學的書籍術語,難道不能用日常生活語言來表達嗎?使用一個概念時,概念對於所要描述對象幾乎都是片面的,特別是日常生活概念。因為從語言學角度來說,語詞背後有一套語用、詞源、隱喻的支持,使用生活辭彙來把握學科概念,很大程度上會導致誤用。以「沉默成本」和「看爛片離開電影院」為例,一個是理論範疇的概念,另一個是實證、應然範疇。但實際生活中的一個行為是無法用單一因素來考慮的,背後涉及的問題很複雜。(仔細聽李老師對此的解釋)
簡化就是將學科構建的理論範疇直接簡單地、機械地、粗暴地應用到實際領域。沒有展現完整的與生活概念、目的相關聯的關係,如果要展示,本身就很複雜,理解一個理論範疇應在一個體系之中,術語在一個體系里才會有價值,單一結合無意義。(coo註:對此段不甚理解或者存在疑惑,推薦看溫奇那本小書《社會科學的觀念及其與哲學的關係》)
- know-how的異化
在知識付費中,知識傳述者將他所傳述的知識轉換成一個know-how的充足率,充足地滿足於他承諾的目的部分。一旦求知時,感到充足了,就會停止求知。乾貨就是簡單滿足於目的的東西,不需要論證過程,而好奇與驚異感也就喪失了。
(2)這樣的知識該不該交授?
知識付費領域所交授的知識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 人生攻略的交授題材
人生攻略的交授都涵蓋了考試、溝通技巧、如何買房、如何升職加薪等等。而這些人生攻略的交授都忽略了一個環節:1、這些都是不加審視的目的?到底應不應該獲得?僅僅因為我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需要。。。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就不需要去思考目的了嗎?在很多人看來,錢是最終的目的,那麼賺更多的錢是為了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消費,那又有什麼意義呢?2、零和博弈。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當成零和博弈遊戲,在這個社會的生活目的就是要讓自己如何贏,那麼這樣會整個社會會是一個好事情嗎?你願意工作一個人人都是勾心鬥角的環境中?
- 親子題材
很多父母本身對知識毫無興趣,卻認為自己的子女應當多讀書
- 我是受害者題材
「knowyourself」是中國最大的一個「我是受害者」平台,因為中國人普遍存在我受害,我道德心理,這種心態真的正常嗎?心理修複課程就是將聽課者置於受害者地位,讓其獲得爽,讓其對外釋放責任的過程。
當然還有單一學科的極簡入門、最火的是加薪題材、資產階級消費品位題材等。
而上述所有的題材都對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沒有極大的幫助,沒有一個是重要到人們必須知道的。
能否認可一個前提:一個社會裡每個人都自私地謀求自己的利益,這個社會是否會變得更好?當然極端自由主義是認可的,當前的知識付費題材都關於一個人如何在一個法治框架下最大地自私地謀求自己的利益,那麼如果這樣,我們真的活在一個好的社會裡嗎?
(3)該不該交授入門與極簡?
公眾認知中存在求知階段論問題,認為求知過程是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以現代社會最有名的兩位哲學大師陳嘉映與鄧曉芒為例。社會中的入門的量變不會引起質變,個體求知不需要階段入門。又從劉蘇里的得到專欄「名家大課」中批判,即便對於入門,實在是太入門了,也根本沒有用。所謂入門學,就是基礎修辭、概念、邏輯,而這些在高中階段就已完成。
而如果真的存在求職階段論,那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沒有繼續求知呢?
當然李厚辰也強調了,對於知識付費的批判角度有很多,汪丁丁老師批判的角度是另外一個方面。
未完待續,過幾天再來梳理下半部分內容,如果有時間精力,翻轉電台的其他節目也都會詳盡梳理,由於第一次做這項工作,不免會有表述不清,概念整理不準確等錯誤,希望大家諒解。
推薦閱讀:
※平台批發用戶零售 秒啊卡位知識付費風口
※我是一個小白,跪求能被大神們收割智商稅....
※喜歡新世相喜歡咪蒙,這又有什麼錯?
※看「乾貨」文章的時候,你到底在看什麼
※Scalers:你的學習,是不是已經被營銷搞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