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羅斯大分裂(上)

本帖原是2012年時本人在騎砍站俄史組之拙作《基輔羅斯》-古羅斯人的故事

由於時過境遷已被遺忘,現截選當中較重要的段落,單獨成文。

共同作者卡西努斯之矛,轉載請註明作者看來如此&卡西努斯之矛。

早期基輔羅斯只有基輔大公可以稱為大公,其他各公都低一等。由於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死後,基輔大公作為共主的權威失墜,基輔羅斯開始分裂。大分裂時期中期則進一步先後分裂成十六個主要公國和三十七個獨立政治實體,各王公之間兼并戰爭加劇。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在1169年聯合其他公國一同攻陷基輔,基輔羅斯失去名義上的共主。

弗拉基米爾在史學上被認為是基輔的承繼,但需要注意在當時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並沒有獲得各王公承認共主地位。在大窩弗謝沃洛德時期,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曾直接或間接控制基輔羅斯2/3的土地,是本時期權力最大的一位王公。

大窩弗謝沃洛德死後,諸子內鬥引發內戰,基輔羅斯復亂。

1223年,蒙古人入侵,各公國共同抵抗不果,而基輔羅斯也來到了尾聲。

有關基輔羅斯大分裂時間,史學家一直存在各種爭議,普遍共有5種說法:

1. 1054年,智者雅羅斯拉夫分封諸子,之後未再長期統一。

2. 1097年,柳別奇王公會議(Любечский съезд),標誌基輔大公權威失墜。

3. 1125年,莫洛馬赫去世,基輔羅斯再統一分裂,

其子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勉強維持共主地位。

4. 1132年,姆斯季斯拉夫去世,基輔大公權力一落千丈,本章節采此一說法。

5. 1146年,弗謝沃洛德二世·奧利戈維奇去世,長手尤里發動遺囑內戰。

基輔羅斯大分裂是一個俄羅斯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該事件導致基輔羅斯陷入全面內戰。

大分裂期間,各公國包括內戰發生了最少33場戰爭,180多場可考的戰役,在封建割據最混亂時期(1167-1180)達到三十多國並存。

大國如諾夫哥羅德丶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丶加里奇等有幾十座城池,小國如普龍斯克丶托爾若克和戈羅傑茨,只是統治一兩座小木堡或一兩個村莊。部分公國有獨立地位,部分公國為其他公國的附庸,篇幅所限,本章節主要提及主要公國。

由於過度混亂,俄國史先賢們分別對大公國撰寫編年史,增補往年紀事。其中十二國記事丶諾夫哥羅德編年全史丶古基輔編年史稿等編年史最詳實。但由於本文篇幅有限,不能盡錄,格列科夫(Б.Д.格列科夫,1882-1953)團隊在蘇聯社科院的人力物力支援下,用了9年才得以完成以十二國為主軸的編年史。兩位筆者自問能力有限,未曾閱畢十二公國全套編年史。

因此主要採用來自基輔丶弗拉基米爾丶諾夫哥羅德三卷內容為主,另外增補斯摩棱斯克丶切爾尼戈夫丶波羅茲克丶梁贊四卷。本文中文版採用姜椿芳教授彙整的十二國記事編年史,部分是縮譯的精簡版,以便從此鴻篇巨著中尋章摘句。兩位筆者三周內已經儘力去整理各公國間的脈絡,耗費全部的課餘丶工餘時間甚至是睡覺時間,整理出此時期中,影響較大的事件。

鑒於編年史篇幅巨大(18本書都1000多頁),難免有所疏漏,可是兩位筆者已經儘力,請各位組員和看倌見諒。

本章采格列科夫的論點,以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之死作為基輔羅斯大分裂的開始,原因有四:

1. 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在世時,基輔羅斯基本處於穩定狀態,各公國尚未進行兼并戰爭。

2. 當年南北幾位王公為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之子,直屬於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本人,而旁支各系亦擁戴姆斯季斯拉夫。

3. 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本人同時領有基輔丶諾夫哥羅德和斯犘棱斯克三公國,控制瓦良格-希臘商路的兩端,在各王公中擁有絕對實力。

4. 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人為地將羅斯分為南北兩部,使基輔和諾夫哥羅德各有一位大公,為日後封建混戰埋下隱憂。

俄國史提綱 147頁 Б.Д.格列科夫撰 蘇聯社會科學院出版(1932)

本章探討問題有三:

1. 為何均分繼承屢出問題仍然均分?

2. 為何基輔羅斯難以再統一?

3. 為何大分裂時期封建混戰如此嚴重?

5.1 十二公國

基輔羅斯分裂時期,俄國先後出現過十二個力量較大的公國:

1基輔大公國>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吞併>基輔大公國>加里奇-沃里尼亞王國吞併

2諾夫哥羅德大公國>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

3第一羅斯托夫公國>組合成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後分出第二羅斯托夫公國丶雅羅斯拉夫爾公國

4梁贊公國>穆羅姆-梁贊公國>梁贊大公國

5斯摩棱斯克公國>斯摩棱斯克大公國

6切爾尼戈夫公國

7普斯科夫公國>諾夫哥羅德大公國吞併>普斯科夫主教區>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吞併>普斯科夫共和國

8圖羅夫公國>圖羅夫-平斯克公國

9佩列亞斯拉夫爾公國>後分出第一羅斯托夫公國及蘇茲達爾公國

11波洛茨克公國>波洛茨克-維捷布斯克公國/維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公國>立陶宛大公國兼并

12加利奇公國>加利奇大公國>加里奇-沃里尼亞王國>加利奇與普熱梅希爾王國(魯塞尼亞王國)

蒙古征服基輔羅斯後,十二公國各自被後繼者取代,或被立陶宛大公國,波蘭王國分別吞併。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丶梁贊丶加利奇丶斯摩棱斯克四家為先後僭稱大公(加利奇後來甚至稱王國),代表他們與基輔大公平起平坐。基輔大公無力征伐,只得聽之任之。十二公國只有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在蒙古征服後保留了獨立地位。

5.2 基輔羅斯大分裂

俄國歷史地圖, 17頁,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2012年

大分裂相對小分裂時代顯得更為複雜,也更為混亂和暴力。

大分裂時代的最大特點為現實和利益導向的思想,傳統東正教道德觀崩潰。各王公之間彼此不篡殺丶不兼并的底線不再被各王公遵守,互相進行兼并戰爭(Пристановка Войны)。在俄國歷史上,兼并戰爭的進行使羅斯文明呈現出多樣性。

因為戰爭不僅對內,也要抵抗外敵如波蘭丶匈牙利丶立陶宛丶騎士團丶各游牧民等等。長年的兼并戰爭雖然使俄國陷入了混亂,但也促進了與周邊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當中以弗拉基米爾丶加利奇丶梁贊和諾夫哥羅德等公國的文化最為突出,他們發展出與古基輔羅斯完全不同的文化。

羅斯地區在這段時間內亦同時開始了全面封建化的進程,構建以王公-波耶-自由民-奴隸四等的基礎社會結構。由王公將土地作為采邑賜予波耶貴族,波耶貴族再向王公提供兵役及邑稅,而掌控莊園內的自由民和奴隸。德沃希納(Дружина,意為扈從武士丶亦有夥伴之含意)軍事貴族則提供兵役,伴隨王公出戰,是各羅斯公國的職業軍人。羅斯人採用均分繼承製,因此土地常常在王公換代時再度分裂,且彼此之間通常難以保持和平,通常會再進行兼并戰爭。

部分王公曾作出各種嘗試改變均分繼承方式,但往往不是諸子自行分割,就是其他王公扶植新王公分割或奪取公國,真正做到和平繼承的只有少數公國,大部分公國的繼承法為武力繼承法(笑)。

1132年,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在死前沿習其父莫諾馬赫的策略,先行安排最年長的繼承人,也就是其弟亞羅波爾克二世共治。並為了制衡具有野心的七弟長手尤里,將最年長之子弗謝沃洛德封為諾夫哥羅德大公,作為他諸子的領袖。這種安排在姆斯季斯拉夫死後,令基輔羅斯陷入了雙頭政治之中。亞羅波爾克二世以基輔大公身份命令弗謝沃洛德到佩列亞斯拉夫爾擔任王公,交還諾夫哥羅德大公國。聖弗謝沃洛德起初同意,但是在其他王公和諾夫哥羅德人的挑撥下,不遵守且對抗基輔大公命令。

在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死後約兩個月的時間,基輔羅斯大分裂開始。

5.3 尤里·多爾戈魯基

尤里·多爾戈魯基,人稱長手尤里,他有這個稱號並不是因為他手很長,而是指他熱衷干涉其他公國事務。

尤里·多爾戈魯基 出自俄國君主肖像集(1672年)

他作為一位歷史人物,至少做了2+1件對羅斯歷史影響深遠的事。

1.他是第一個公然摧毀古羅斯貴族傳統的王公,不可逆的摧毀了古羅斯的律法和傳統。

2.他發動了遺囑內戰,是基輔羅斯全面內戰的開端。

+1.他建立了莫斯科,這是後來統一羅斯國家的前身。

長手尤里是莫洛馬赫的幼子,1096年從父親處受封蘇茲達爾公國,1108年受封羅斯托夫公國,1113年合併為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1125年莫洛馬赫去世,長手尤里遷移首都至蘇茲達爾,並施行政策鼓勵移民移居公國。

有關移民問題,由於本文重點討論長手尤里本人,請詳閱以下補充資料:

俄國史教程第九版 283~285頁 克柳切夫斯基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

長手尤里注重軍事,他創立了前矛軍(Армия фронтального Копья)

長手尤里模彷拜占庭軍隊的軍事風格,圖為貝利撒留時期的拜占庭軍隊。

前矛軍模彷拜占庭名將貝利撒留(Belisarius) 的軍隊,以扎甲為主要防具,裝配一支長矛和五支投矛。少部分有配劍和弓箭,這是羅斯地區少有的全職軍隊,但是質量仍然比不上南方拜占庭帝國的常備軍。長手尤里想建立一套拜占庭式的軍隊,可能甚至兵農分離,但他失敗了,原因是成本過高。

長手尤里另一個著名的行為是大量運用海軍,由於他的領地不臨海,因此屬於內陸海軍(Landlocked Navy)。

長手尤里也創立了一套軍國主義的制度,建立了封邑制的雛型,他分封土地給親屬王公和波耶貴族。波耶貴族向上級王公效忠,而王公向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公效忠,軍隊的管理職也由這些貴族擔任。平民及奴隸的日常產出是為了供養以王公為首的軍事集團,這支軍隊的上層就是軍事貴族們。

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公,可以誅殺不聽從號令的僧侶丶波耶甚至王公,這在羅斯傳統觀念是難以接受的。貴族和僧侶從此失去自弗拉基米爾大帝以來的神聖保護,可以用刑,也可以處決。但因為此改革,大幅度削弱了既得利益階級,令階級流動性增加,招攬更多軍事人才。與梁贊大規模任用親屬王公不同的是,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軍大規模任用「外人」。

後來大窩弗謝沃洛德的大將斯普武斯基出身甚至連貴族也不是,是一個諾夫哥羅德商人之子。這種重能力不重血統出身的制度是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軍開放性的體現,也是其戰力之本。

長手尤里從日丹諾夫山戰役中開始他的擴張之路,最早的對手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國。並且在基輔大公弗謝沃洛德二世死後挑動基輔羅斯全面內戰。長手尤里在1149年和1155年先後取得基輔大公之位,但因為嚴重遺反《羅斯法典》,旁支不得以武力強行取代宗支丶不可強行篡奪頭銜等法規。長手尤里並不被所有王公擁戴為大公,斯摩棱斯克王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更是堅定的反對者。1157年長手尤里暴斃於基輔,遺囑分割領土予諸子,他的兒子安德烈也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5.4 日丹諾夫山戰役(Сражение у Жданой горы)

長手尤里在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死後,回到他在北方的封國,但受到兄長們的制衡。長手尤里在大分裂起初幾年不能有任何行動,各王公聯合一致監管著他。但是在大公之位該是採取順序制的兄終弟及呢?還是公平地讓諸子都有繼承權呢?這一事上導致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宗系和別的莫洛馬霍維奇支系的大公不和。而奧利戈維奇支系的各王公丶波羅茲克的瓦西里科一世也加入了紛爭。各方自有一套理論表明自已才是留里克的宗系,這造成了他們的分裂。

1135年,長手尤里限制南方的糧食進入諾夫哥羅德,導致糧價急升。由於諾夫哥羅德的商人利益受損,決定請求征伐長手尤里。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之子弗謝沃洛德派了使者前去會見長手尤里,打算以談判解決問題。長手尤里粗暴地侮辱了該使節,指責使節不懂得會見上位王公的禮儀,理由是他是諾夫哥羅德公的叔父。並稱諾夫哥羅德物價上升是商人的事與他無關,大可從斯摩棱斯克丶波羅茲克等地進口糧食。使者返回諾夫哥羅德報告長手尤里的回答,這對諾夫哥羅德人是一種侮辱,他們高呼戰爭,以懲戒長手尤里。

諾夫哥羅德維徹(城鎮大會)因此通過出兵的議案,由王公弗謝沃洛德率兵南下攻打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長手尤里的挑釁起到了效果,由於是諾夫哥羅德主動出兵,其他王公失去了出兵干涉的名份。長手尤里率領大軍北上攔截,並在1月26日抵達扎達納山,也就是後世的日丹諾夫山。諾夫哥羅德軍佔領了山上,並在高處攻擊前來的羅斯托夫軍,而羅斯托夫軍則繞山前進。

弗謝沃洛德按傳統,派人向叔父長手尤里請戰,約定作戰之地。長手尤里卻不按傳統,乘機伏擊對方出陣的士兵,並且兵分三路突入陣地。諾夫哥羅德軍怒斥長手尤里卑鄙,長手尤里以雅羅波爾克一世大公中伏致死之事反駁,指責他們愚蠢。諾夫哥羅德攻向長手尤里所在處,砍倒他的旗幟,但羅斯托夫軍的分隊從後包抄,諾夫哥羅德軍只得撤退。

初上戰場的弗謝沃洛德逃離現場,留下父親姆斯季斯拉夫的舊部代領指揮權。長手尤里最後攻陷扎達納山,並下令在山上建一所修道院,長手尤里也帶著戰利品回軍。塞薩洛尼基大主教約瑟夫(Иосиф Исповедник,教名普羅里烏斯)亦在現場,他記述了此次戰役。此戰後羅斯托夫公國開始了擴張,引入拜占庭文明及典章制度強化公國,也同時引入了史官。使他治下的公國有完整延續的編年史,記述了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崛起的過程。

5.5 軍事技術的革新

12世紀時期的基輔羅斯軍隊 162頁 出自俄國軍事史集 紅星出版社編纂及出版(1996)

大分裂時代是基輔羅斯軍事科技革新最快速的時期,本時期各公國混戰不休,令軍事科技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引領這一波軍事革新的便是梁贊和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公國,兩國都建立了獨特的常備兵制度。傳統基輔羅斯軍隊,也就是以德沃希納軍事貴族為核心,動員徵召兵作戰的國家。而梁贊則是以梁贊公族為首的一支軍隊,軍隊指揮者與大公有血緣關係,是一支以血緣為基礎的軍隊。大公如同士兵們的父親,而士兵如同大公之子孫,按照傳統的千人隊和百人隊組建指揮鏈,萬人獨立成一軍。

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軍則由大公一人指揮下屬的波耶,依封邑制的層級來指揮波耶貴族們。一般而言有四層,大公-親屬王公-封地波耶-無地波耶,大公對軍隊具有最高指揮權。一般而言,供養職業常備軍需要有足夠的經濟支撐,越多脫產軍人代表國家經濟實力越強。梁贊丶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丶加利奇丶諾夫哥羅德都先後出現過職業軍隊。由於一支職業軍隊最少也有500人,最多的加利奇甚至破萬人,一直被史學界質疑並非全軍兵農分離。

由於基輔羅斯經濟並不發達,勞動力缺乏,這些軍隊可能真正脫產的只有指揮官層級。

13世紀時期的基輔羅斯軍隊 177頁 出自俄國軍事史集 紅星出版社編纂及出版(1996)

這個時代投矛兵的地位逐漸被弩兵取代,11世紀的弩機在米蘭和熱那亞的工匠改進下,成為一種殺傷力高而射程相對較遠的兵器,基輔羅斯沒有天主教廷阻礙的因素,更能夠自由靈活使用這種弩機。另一個兵器的改進是長矛變得更長了,換算成現代單位,長矛從一般0.8~1.4公尺加長至1.8~2.2公尺。長矛為何加長的原因史學界沒有定論,而在老加利奇古城發現各時期形制相近的長矛朽餘,可以觀察到已經有制式化製造的痕迹。

騎兵方面,人馬具裝騎兵的大量出現使騎兵戰鬥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騎槍的形制多變,槍尖也不再以尖錐為主。重騎兵的出現也令戰術出現巨大變化,騎馬衝擊敵軍陣線成為了可能,在這時期的編年史常見騎兵衝鋒的記錄。全身披甲的巨斧兵這個時代逐漸退出了戰場,改用較為輕便的單手斧,衝鋒的主力轉移到了騎兵身上。盾牌則出現了以金屬邊框加固的箏形盾,部分軍隊也會在盾上蒙上獸皮,最早大規模使用的也是加利奇公國。而羅斯托夫(弗拉基米爾)公國丶梁贊和切爾尼戈夫等國則沿用方便格鬥的圓盾,不過將其縮小至可以套上手臂的大小。斯摩棱斯克丶波羅茲克等以步兵為主的國家則改用長身闊盾,將傳統闊盾加厚和加寬。

部分公國甚至出土了圖1的騎兵鋼盾,由於非常稀有,我們可以視為特例看待。考古時出現超時代的產物並不奇怪,但是我們應以平均的技術水平看待。那就是基輔羅斯大部分公國軍事科技仍然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於後來的蒙古軍。

這一點將會在其後的文章慢慢細說,我們可以從中得知,蒙古征服基輔羅斯絕非偶然。

5.7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治世

羅斯季斯拉夫在位時期開始修建的彼得保羅教堂(1146)

大分裂時代早期,斯摩棱斯克公國是一個強力的公國,由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的三子羅斯季斯拉夫一世鎮守。他從父親在世時就為了制衡長手尤里而鎮守斯摩棱斯克,對三代基輔大公盡忠。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自命為基輔羅斯秩序的守護者,非常反對長手尤里和加利奇的弗拉基米爾科一世發動戰爭的行為。

斯摩棱斯克編年史指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為人重仁義,好善行。戰爭不虐待俘虜,治軍嚴明,在基督的名下作戰。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在1137年檢量全國的土地,斯摩棱斯克國內推行一套新的度量衡制度,規定實物稅和金錢稅的稅率。針對工匠和貿易商,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採取優待政策,集中了商店和工匠,賦予他們土地,振興產業。

斯摩棱斯克的維徹(城鎮大會)也是相對公平的,波耶丶僧侶丶工匠丶商人顯貴丶民眾各選出七位代表。王公會出席維徹,聽取訴求,相比其他公國由波耶貴族以及北方由商業寡頭主導的維徹,斯摩棱斯克議會有一定的公平性。維徹有立法和司法權,而司法權通常會授予王公及臣下代行,代表都是一人一票選出的。而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亦著重收集和複製書籍和手稿,捐獻給修院僧侶使他們傳承拜占庭和羅斯的文化。

斯摩棱斯克的行政由波耶貴族主導,非常依賴貴族的忠誠和能力,在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時期,斯摩棱斯克的行政是高效率的。奴隸制在斯摩棱斯克也是大量使用,奴隸由被掠奪者丶債務人和破產者轉化而成,他們沒有市民權。1130-1140年代斯摩棱斯克從「城邦君主制」過渡至「維徹君主制」,由斯摩棱斯克開始對各城進行管治。

斯摩棱斯克的傳位方式並非其他城邦的分封繼承製,而是兄終弟及的年長者順序制。與傳統順序制不同的是,是按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諸子的輩分從高至低排序,其他留里克王公不具有宣稱權。除了弗拉基米爾二世和強者斯維亞托斯拉夫以武力強行奪位外,斯摩棱斯克的公位傳承十分穩定。1150年9月30日,斯摩棱斯克成為羅斯第三個大主教區(前兩為基輔丶諾夫哥羅德),管轄中部諸國教務。

早期的斯摩棱斯克軍隊組織構成複雜也缺乏足夠的規範化,基本就是一堆雜兵。斯摩棱斯克軍隊的主體仍然是軍事貴族德沃希納,以及一些大波耶貴族。斯摩棱斯克軍隊的階級以資歷劃分,大公親自調動德沃希納衛隊,這是最有經驗的軍隊。而波耶貴族則按戰場經驗分成兩個梯隊,掌控封臣和農兵作戰。斯摩棱斯克波耶貴族間的階級如何劃分在2012年的今日,史學界仍無定論,但斯摩棱斯克公國沒有常備兵,軍隊主體是徵召兵,即便是高級的德沃希納亦不是脫產武士。斯摩棱斯克公國通常是依靠廣闊領土和充足人力,以國力差壓垮敵人。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與長手尤里一向不和,兩人的領土邊境線綿延七百多公里以上。因此邊境衝突偶爾有之,長手尤里多次挑釁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最終導致1146年遺囑內戰爆發。雙方進行了全面戰爭,斯摩棱斯克攻陷切爾尼戈夫和梁贊,更先後入主諾夫哥羅德和基輔。

(詳情請參閱下一章節,下一章節將有詳述。)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在遺囑內戰的中後期甚至取代了兄長伊賈斯拉夫地位,與長手尤里多場鏖戰。1155年,長手尤里攻入基輔,稱基輔大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戰敗,同意和談。

1157年,長手尤里暴斃,羅斯季斯拉夫一世重新整合軍隊,與奧利戈維奇諸公爭奪基輔,雙方進行加利奇公位承繼戰爭。

(詳情請參閱加利奇公位承繼戰爭章節。)

1159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接受侄子讓賢,依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之子身份就任大公,獲得南方諸公的承認。同年新一代的王公,弗拉基米爾的安德烈一世,梁贊的格列布一世從東方入侵斯摩棱斯克。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向東回軍抵禦,敗於梁贊軍,因此與梁贊軍和談,專註對抗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

1161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打敗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軍,安德烈一世承認他的基輔大公之位。羅斯季斯拉夫一世開始了對羅斯全土的統一。1162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率軍抵抗波洛維茨人的入侵。

1165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降服波羅茲克王公弗謝斯拉夫三世,弗謝斯拉夫三世獻上維捷布斯克,成為封臣。但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晚年無法制衡切爾尼戈夫丶梁贊丶加利奇等公國,而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亦陽奉陰違不守命令。

1167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去世,他死前命令諸子在床前,指弗拉基米爾-梁贊同盟將摧毀國家,諸子應團結對抗。他去世不到2年,1169年,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攻陷基輔並焚城。

5.8 遺囑內戰(Завершает гражданскую войну)

遺囑內戰時的各公國

遺囑內戰是基輔羅斯大分裂前最後一件標誌性事件,在此後無論以何種定義,基輔羅斯都已經進入大分裂時代。事件起因是基輔大公弗謝沃洛德二世·奧利戈維奇,選擇了弟弟伊戈爾二世·奧利戈維奇繼承大公位,而不是傳給他的兒子。

以尤里·戈爾多魯基為首的王公組成聯軍,對抗以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為首的軍隊。

因基輔羅斯全土皆捲入此戰,此一動亂因此被稱為大分裂時代全面內戰的開端。而本文在本次戰爭及以後的戰爭,都不再使用基輔羅斯內戰命名,而是以該戰爭的專有名詞或以次數命名。

其中尤里·戈爾多魯基的軍隊因以北方王公為主,簡稱為北軍。

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軍隊因以南方王公為主,簡稱為南軍。

而兩軍之中,梁贊與波羅茲克陷入內戰中,各屬一方。梁贊宗支的格列布王公沒有參戰,但兩支系均有參戰,後來穆羅姆系執掌公國大權。波羅茲克王公羅格沃洛德一世圍困宗支弗謝斯拉夫三世於維捷布斯克。南軍動員姻親參戰,分別有匈牙利丶波蘭和波希米亞的同盟軍參戰。

以下為雙方參戰名單:

北軍

羅斯托夫-蘇茲達爾王公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戈爾多魯基

基輔大公伊戈爾二世·奧利戈維奇(1146-1147)

圖羅夫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博戈柳布斯基的意譯為神所愛的人)

切爾尼戈夫王公弗拉基米爾二世·達維多維奇(1146-1151)

加利奇王公弗拉基米爾一世·沃洛達列維奇(1146-1153)

加利奇王公雅羅斯拉夫一世·奧斯莫梅斯爾(1153-1154)

沃里尼亞與別爾哥羅德王公弗拉基米爾·安德烈耶維奇

梁贊及穆羅姆王公(穆羅姆系)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1146-1151,1154)

波羅茲克王公(德魯茨克支系)羅格沃洛德一世·羅格沃洛德維奇

及其他附庸王公

南軍

基輔大公與沃里尼亞王公伊賈斯拉夫二世

諾夫哥羅德大公弗謝沃洛德一世

普斯科夫丶沃里尼亞和比列斯提王公斯維亞托波爾克·姆斯季斯拉維奇

斯摩棱斯克王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

佩列亞斯拉夫爾王公維亞切斯拉夫二世

切爾尼戈夫王公伊賈斯拉夫一世·達維多維奇(1151-1154)

匈牙利國王蓋薩二世(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妹夫)

波蘭國王波列斯瓦夫四世(丈人是弗謝沃洛德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波希米亞公爵弗拉迪斯拉夫二世(長女嫁與伊賈斯拉夫二世次子雅羅斯拉夫)

波羅茲克王公(維捷布斯克宗系)弗謝斯拉夫三世·瓦西里耶維奇

梁贊丶穆羅姆及普龍斯克王公(普龍斯克系)羅斯季斯拉夫·雅羅斯拉維奇(1146-1149)

梁贊及穆羅姆王公(穆羅姆系)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1151-1153)

及其他附庸王公

大約將上圖填了色彩,紅色為南軍,藍色為北軍。

戰前基輔羅斯三足鼎立,分別是基輔大公國丶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丶斯摩棱斯克三個強大的公國。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之子伊賈斯拉夫二世因尤里·戈爾多魯基扶植伊戈爾二世宣稱大公位而不滿。而伊賈斯拉夫二世尋求二弟斯摩棱斯克王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求援。另外為了抗衡尤里·戈爾多魯基在莫洛馬霍維奇支系的輩份,請出其兄佩列亞斯拉夫爾王公維亞切斯拉夫二世支援。而三位大公聯合諾夫哥羅德大公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四位大公更同時向外國姻親借兵。而尤里·戈爾多魯基這邊有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丶切爾尼戈夫公國丶加利奇公國丶加上基輔公國北部及其他附屬公國。

梁贊和波羅茲克陷入了內戰,因此各自分屬陣營。

波羅茲克由維捷布斯克宗系弗謝斯拉夫三世·瓦西里耶維奇陣營對戰德魯茨克支系的羅格沃洛德一世·羅格沃洛德維奇全基輔羅斯有兩公國在開戰時獨立,梁贊公國王公格列布·羅斯季斯拉維奇因年幼,無法參戰。戈米利(гомий)王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一世·格列布維奇舉棋不定,夾在兩大勢力中間。

兩公國後來都被迫參戰,弗拉基米爾一世奪得梁贊大權後,在兩軍之間先後倒戈。

戈米利公國在1149年被南軍強行攻陷戈米利後,加入了南軍。

自莫洛馬赫確立他作為宗系的地位,並傳給長子開始,

按《羅斯法典》留里克宗系已經屬於姆斯季斯拉夫一脈。

而尤里·戈爾多魯基名義上只能協助伊戈爾二世宣稱基輔大公位,因此這是一場宣稱戰爭。

尤里·戈爾多魯基與前代大公沒有直系血親關係,他本人已經失去對公位的宣稱。

(如此:可能大家已經有點混亂,協助大家整理一下宗系傳承:

智者雅羅斯拉夫-伊賈斯拉夫一世-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莫洛馬赫-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

伊賈斯拉夫二世)

此次戰爭的導火線有五,才導致全國混戰:

1 基輔大公的繼承問題

2 斯摩棱斯克和諾夫哥羅德對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不可調和的邊境矛盾

3 奧利戈維奇系的切爾尼戈夫諸王公對基輔大公位和奪回莫洛馬赫時代領土的盼望

4 順序制的殘餘和分封繼承製導致王公之間因頭銜宣稱權互相對戰

5 大型公國脅迫小公國參戰

5.8.1 梁贊戰局

由於此戰非常複雜,因此將切入點放在先前就在進行內戰的兩國。

由於梁贊的局勢簡單而容易理解,先陳述梁贊,波羅茲克另開一章節說明。梁贊公系是智者雅羅斯拉夫次子斯維亞托斯拉夫的支系,鎮守基輔羅斯的最東南方。在遺囑內戰開戰之時,梁贊也只是有八座城鎮的小國,國力衰弱不堪。

雅羅斯拉夫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死後,他死前按諸子均分制分封了此地給二位幼子斯維亞托斯拉夫(1代)和羅斯季斯拉夫(2代),斯維亞托斯拉夫死根據順序制指定弟弟羅斯季斯拉夫成為繼任人。斯維亞托斯拉夫的兩個兒子弗拉基米爾(5代)及達維德(4代)分別鎮守穆羅姆和普龍斯克。兩人皆針對羅斯季斯拉夫之子格列布(3代)的攝政權利發動內戰,因為他才是斯維亞托斯拉夫公的指定繼承人。因此兩人以私人領地開戰,爭奪中央的控制權。

1146年,弗拉基米爾(5代)向北方的尤里·戈爾多魯基求援,表示一旦成功將成為羅斯托夫公國忠誠的封臣。尤里·戈爾多魯基答應他的請求,出兵攻打梁贊,第一次弗拉基米爾/羅斯托夫-梁贊戰爭爆發。弗拉基米爾在開戰不久,兵不血刃進入梁贊,控制了王公格列布(3代)。王公格列布之父羅斯季斯拉夫(2代)不能抵擋,急忙向斯摩棱斯克求援。

1147年,斯摩棱斯克軍殺入梁贊,扶植達維德·斯維亞托斯拉維奇(4代)任王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2代)待在普龍斯克。梁贊成為斯摩棱斯克公的下位王公,弗拉基米爾(5代)流亡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成為斯摩棱斯克王公的附庸。1148年,弗拉基米爾(5代)向羅斯托夫公國借了五百士兵攻回穆羅姆,夜襲城市奪回控制權。弗拉基米爾(5代)重組了梁贊軍隊,號召梁贊人保衛家園,將斯摩棱斯克人趕出去。1149年,弗拉基米爾(5代)打敗斯摩棱斯克軍,奪回梁贊城,命叔父羅斯季斯拉夫(2代)到科洛姆納任王公。

1150年,斯摩棱斯克軍捲土重來,欲爭奪梁贊統治權。弗拉基米爾背棄劣勢的北軍,加入南軍。羅斯季斯拉夫失去了南軍的支援,弗拉基米爾將他打敗並軟禁。同年,他不再以攝政名義行事,而是任命自已為共治王公,將首都遷至穆羅姆。弗拉基米爾(5代)加入南軍後面對切爾尼戈夫和羅斯托夫公國的夾擊,他決定先消除切爾尼戈夫的壓力。弗拉基米爾(5代)先讓兒子尤里前往蘇茲達爾為人質,表示銘記尤里·戈爾多魯基的恩情,不會出兵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

而弗拉基米爾也同時與斯摩棱斯克軍聯手,夾擊切爾尼戈夫的軍隊。斯摩棱斯克編年史載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使節問弗拉基米爾難道不害怕處在敵方陣營的兒子被處決。弗拉基米爾(5代)的回答十分鋒利:「兒子沒有了可以再生一個,機會失去了不會再來。」

1152年,尤里·戈爾多魯基送回弗拉基米爾的長子尤里,並同樣把自已的長子安德烈安排至梁贊當人質。尤里·戈爾多魯基請求對方答應在自己南下攻打切爾尼戈夫時不要從南部攻打即可,弗拉基米爾直接出兵支援。但當伊賈斯拉夫一世和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出兵援救切爾尼戈夫,梁贊軍再次倒向南軍。1153年,弗拉基米爾(5代)在拜占庭僧侶瓦萊涅烏斯仲介下重新投靠北軍,並協助攻打斯摩棱斯克。同年弗拉基米爾(5代)在沒有基輔大公授權下自己加冕為梁贊-穆羅姆公,稱弗拉基米爾(5代),定都穆羅姆。

弗拉基米爾一世數次轉換陣營都謀取到更大的利益,而最後更成為遺囑內戰的戰勝方。

5.8.2 斯摩棱斯克-羅斯托夫戰局

斯摩棱斯克-羅斯托夫的戰局是這場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區,兩大勢力互相爭奪周邊地區。1147年長手尤里攻陷斯摩棱斯克屬的托爾若克公國,令伊賈斯拉夫二世嚴重不滿。

由於長手尤里擁戴的伊戈爾二世已經被伊賈斯拉夫二世誅殺,長手尤里沒有理由繼續戰爭。

而長手尤里卻以替伊戈爾二世報仇為由,繼續出兵攻打南軍陣營。伊賈斯拉夫二世於是下令長手尤里行為構成叛亂,下令各公國圍攻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

上文提及的斯摩棱斯克的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就是北方王公的主導者,他主張立即將長手尤里廢位。而兩人的矛盾由1128年始,累積了一堆信仰婚姻家庭邊界血緣等等等等等雜七雜八的大小事。於是以秩序維持者自命的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與長手尤里開戰,對抗打破秩序的長手尤里。兩公國動員的兵力都破萬,因此戰爭烈度在羅斯史上前所未見,長手尤里乘春天農忙時攻入斯摩棱斯克的維亞濟馬地區。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動員與之決戰,將長手尤里一度打退,長手尤里一個月後再入侵。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為了應對長手尤里頻繁出兵,因此也組建一支軍隊。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自己親自指揮部隊,他任命長子諾曼和前圖羅夫王公雅羅斯拉夫·伊賈斯拉維奇任輔助。斯摩棱斯克軍與羅斯托夫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如上所述,羅斯托夫軍是一支一元化指揮的軍隊。

而斯摩棱斯克軍則是一隊由貴族為核心,依賴貴族之間協調能力的徵召軍。而斯摩棱斯克並沒有馬鎧和馬蹄鐵的技術,而羅斯托夫軍不僅有,而且有甲騎具裝的德沃希納騎兵。斯摩棱斯克地廣人稠,而且民眾很吃苦耐勞,也善長運用長矛和弩箭。由於鄰近敵對的羅斯托夫和切爾尼戈夫兩國臨近草原。可以從周邊游牧民得到馬匹用以養殖,以及相關的騎兵技術。而斯摩棱斯克則很少考古到大規模養殖的馬匹直接證據,這可能是養馬的成本效益不高導致不畜牧馬匹。因此斯摩棱斯克軍隊主體以步兵為主,而羅斯托夫和切爾尼戈夫軍以騎兵為主。

切爾尼戈夫的騎兵受欽察草原上的游牧民影響很深,波耶貴族(1)也穿戴游牧民的裝備。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在1147年決定南征切爾尼戈夫,起初對切爾尼戈夫的戰爭一直不順利。

切爾尼戈夫本來就與斯摩棱斯克同為基輔羅斯傳統的六大公國之一,不容易短時間內打敗。

(提示:基輔丶諾夫哥羅德丶切爾尼戈夫丶佩列亞斯拉夫爾丶斯摩棱斯克丶波羅茲克)

梁贊王公羅斯季斯拉夫的求援使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得到了機會,他命令五子姆斯季斯拉夫入侵梁贊。1147年,姆斯季斯拉夫攻破梁贊,將八座城的梁贊小國納入附庸。此時斯摩棱斯克的領地半包圍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1148年,長手尤里決定打破戰線過長的僵局,多點突破,其中包括借兵給其他王公爭位。另外讓西部退守回來的長子安德烈領軍,攻打斯摩棱斯克和諾夫哥羅德的中間地域,阻斷兩公國的聯絡。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快速反應,與切爾尼戈夫和談,帶著軍隊回軍攻打羅斯托夫。在茲韋尼哥羅德戰役中,以三倍兵力圍困羅斯托夫軍,大敗長手尤里,壓制了長手尤里的擴張。

切爾尼戈夫因為長手尤里兵敗,加上基輔大軍在西方的進攻,倒戈至南軍。1149年,伊賈斯拉夫二世進行北方遠征,讓各公國攻滅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諾夫哥羅德軍攻下雅羅斯拉夫爾,而長手尤里決定遠征,取道梁贊攻陷基輔。長手尤里此次遠徵兵力各編年史記載不同,約在11,000~16,000人的區間。長手尤里命諸子堅守諸城,抵住南軍的進攻,他出發前往南方。

長手尤里出兵協助弗拉基米爾一世取回梁贊城後向西,攻入背叛的切爾尼戈夫公國。切爾尼戈夫屬的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公國先行投降,再帶路攻打切爾尼戈夫公國。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率軍南下阻截,因無法追上長手尤里軍隊而回軍攻打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公國。最終長手尤里成功連續攻陷佩列亞斯拉夫爾和基輔,就任大公,戰略上反而對南軍不利。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堅決不承認長手尤里的大公之位,繼續擁戴身在柳別奇的兄長伊賈斯拉夫。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出兵攻打切爾尼戈夫公國,通過摧毀盟友的方式制衡長手尤里。並在1151年攻陷基輔,重新擁戴其兄複位。

1152年的年初,長手尤里決定改變改變策略,在戈羅傑茨修築城塞,抵禦諾夫哥羅德的入侵。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難以同時抵禦斯摩棱斯克和諾夫哥羅德兩大公國的入侵,反攻也沒有充足人力佔領領土。因此他轉向奪取斯摩棱斯克的東南方的新領地,打算從此入手重新解放切爾尼戈夫。諾夫哥羅德王公雅羅斯拉夫二世強行越過戈羅傑茨攻打羅斯托夫,而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入援支援。長手尤里趕忙回軍拯救羅斯托夫,城牆被攻破一處,依靠巷戰和大雪才勉強將南軍趕回去。

長手尤里在戰後儘力改變劣勢,他的突破點是梁贊公國。他先送回梁贊的弗拉基米爾一世的長子尤里,並同樣把自已的長子安德烈送去當人質。也不敢奢求梁贊倒戈,只求對方答應不要從南部攻打即可,但弗拉基米爾一世決定倒戈南軍。1152年對切爾尼戈夫的圍攻是失敗的,伊賈斯拉夫二世和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出兵干涉。長手尤里退往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南軍追擊並攻陷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由於南軍迫近梁贊,梁贊公國將長手尤里之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下獄,觀望情勢。

斯摩棱斯克的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主張立即攻打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誅殺叛亂的長手尤里。長手尤里在南軍壓境下向伊賈斯拉夫二世求饒,表示願意順從,請求饒命。伊賈斯拉夫二世居然同意了叔父的泣訴,停止進軍並回軍。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不同意兄長的舉動,堅持進攻,表示必須誅殺長手尤里。1153年,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子雅羅斯拉夫被諾夫哥羅德維徹廢黜。議員們投票讓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兼并諾夫哥羅德公位,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身兼兩個公國的王公,但他仍留居斯摩棱斯克。諾夫哥羅德維徹由於需要對付利沃尼亞地區的異教徒,不贊成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東擴政策。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作為王公服從議會決定,與長手尤里停戰。同年,在拜占庭僧侶瓦萊涅烏斯仲介下促成了羅斯托夫-梁贊同盟,梁贊的弗拉基米爾一世釋放長手尤里之子安德烈。

1154年,伊賈斯拉夫二世病逝,遺命弟弟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繼位,對抗長手尤里。再次舍子而傳弟有現實上的考量,因為其長子姆斯季斯拉夫才能不足,傳位給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可以防止長手尤里奪位。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任命兒子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帶兵南下爭位。但諾夫哥羅德城鎮大會不滿意大公拋棄他們離去,他們任命長手尤里之子姆斯季斯拉夫·尤里耶維奇任大公。

長手尤里乘伊賈斯拉夫二世病逝捲土重來,此次與梁贊聯軍攻打羅斯季斯拉夫一世。長手尤里召集奧利戈維奇系的切爾尼戈夫諸王公,聯合梁贊公國的弗拉基米爾一世攻向基輔。諾夫哥羅德公國維徹此次嚴守中立,兩邊都不幫忙,繼續進行在利沃尼亞的西征。

同年年底,長手尤里與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在基輔城外進行了決定性的會戰。長手尤里打敗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入主基輔。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回軍北方後再領軍南下征伐基輔,再一次戰敗後雙方決定和談。1155年11月,兩人才簽訂和約,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仍然不認可長手尤里大公之位。即便戰敗,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仍是繼長手尤里後諸公次席,斯摩棱斯克公國仍然強大。

5.8.3 西部戰局

西部幾乎就是加利奇王公弗拉基米爾一世·沃洛達耶維奇主導抵抗南軍的戰爭。早期西部北軍面對南軍完全採取守勢,圖羅夫和平斯克等地被南軍快速攻陷,使弗拉基米爾一世·沃洛達耶維奇成為西部唯一的北軍大公。1150的奧爾謝尼斯河戰役,弗拉基米爾一世趁南軍半渡河流之時發動伏兵,大敗基輔軍。但由於周邊公國皆是南軍,國力差距巨大,加利奇軍難以轉守為攻。即便當年身在基輔的長手尤里打算打通一個聯絡加利奇的走廊,也因難以實行而放棄。

1151年,伊賈斯拉夫二世任命其子姆斯季斯拉夫二世攻打加利奇,此戰還有匈牙利的援軍支援。在薩波戈夫戰役中,弗拉基米爾一世截斷南軍匈牙利援軍的聯絡,先打敗匈牙利軍隊,再向東打敗南軍。此戰中,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之子弗拉基米爾·安德烈維奇沒有及時趕到增援。

1152年,隨著戰局日漸傾向北軍,弗拉基米爾一世出兵攻打沃里尼亞。同年,伊賈斯拉夫二世命令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姆斯季斯拉維奇率基輔-諾夫哥羅德入侵加利奇。加里奇軍在薩那河戰役中被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殺傷三千餘,軍潰,丟失沃里尼亞。

此時弗拉基米爾·安德烈維奇率援軍來救,見雙方軍力懸殊,不敢靠近,駐營隔河相對。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主動出兵尋小路渡河夜襲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軍,安德烈與數騎逃出。1153年,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攻陷加利奇,加利奇王公弗拉基米爾一世投降。西部戰局以南軍的完勝結束,除去了加利奇,南軍總算不再處於被夾攻的局面。加利奇新王公雅羅斯拉夫一世·奧斯莫梅斯爾流亡圖羅夫,再輾轉前去蘇茲達爾投靠長手尤里。

1154年,雅羅斯拉夫一世·奧斯莫梅斯爾潛回加利奇重登公位,但不久即在特雷博夫列夫之戰被南軍擊潰。

5.8.4 南部戰局

南方的戰局比北方更為混亂,1146年伊戈爾二世·奧利戈維奇被伊賈斯拉夫二世聯合叔父維亞切斯拉夫二世趕下公位。而1147年伊戈爾二世·奧利戈維奇被誅殺,使北軍失去大義名份,但是長手尤里自任領袖,繼續進行戰爭。1148年,伊賈斯拉夫二世進兵柳別奇,攻打切爾尼戈夫公國,與斯摩棱斯克軍一同擊敗切爾尼戈夫軍。1149年,長手尤里攻入切爾尼戈夫,北軍收復切爾尼戈夫,攻入佩列亞斯拉夫爾。同年長手尤里第一次攻入基輔,自任基輔大公。

1149年長手尤里出兵沃里尼亞公國,圍攻伊賈斯拉夫二世所在的盧茨克。伊賈斯拉夫二世向波蘭丶匈牙利以及姻親神聖羅馬帝國波希米亞公爵弗拉迪斯拉夫二世求救。在西方各國援軍到來後,長手尤里反而被數倍的兵力反包圍,長子安德烈更在攻城時受重傷。長手尤里決定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和談,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弟弗拉基米爾指長手尤里是形勢不利才和談。

雙方談判最終破裂,長手尤里率軍突圍南逃,但損失慘重。

1150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會同弟弟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一同南下進攻。切爾尼戈夫在諾夫哥羅德丶斯摩棱斯克的進攻下步步後退,切爾尼戈夫公國在去年的戰果又喪失了。同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命使者脅迫梁贊的弗拉基米爾一世加入南軍,梁贊公國倒戈至南軍。

1151年,切爾尼戈夫大半國土為勇者姆斯吉斯拉夫指揮下的斯摩棱斯克軍所佔領。弗拉基米爾二世·達維多維奇,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任命善戰的伊賈斯拉夫一世·達維多維奇任切爾尼戈夫王公。南軍4個公國30,000聯軍大舉南下,迫近基輔,而長手尤里為了阻止,前往魯特河阻截。

1151年魯特河戰役,是遺囑內戰中最大的戰役

魯特河之戰長手尤里召集了弗拉基米爾二世·達維多維奇一派的奧利戈維奇支系的各王公。並且也邀請南方的外族波洛維茨人參戰,主力則是他和兒子們的軍隊。南軍這邊仍是以伊賈斯拉夫二世和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兩方為主。

在戰前,為了形成包圍網,伊賈斯拉夫二世命波耶扎魯賓斯基攻打南軍的姆斯季斯拉夫·伊戈列維奇部,在前哨戰中斬殺波洛維茨汗。南軍沿著魯特河北岸布陣,扎魯賓斯基則在第聶伯河左岸佔據山丘,扼守要道。南軍更拆除了加爾庫克的橋樑,使得長手尤里無法渡河逃走。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之子勇者姆斯季斯拉夫更在清晨天未明時率軍渡河,襲擊切爾尼戈夫軍的營地。切爾尼戈夫軍受到重創,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死戰,拯救了一部分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軍隊。長手尤里率軍向西南突圍,伊賈斯拉夫二世下令追擊,而南軍也全面渡河追趕。扎魯賓斯基以馬車兩旁裝載弓箭手和手斧兵,追殺長手尤里,長手尤里被迫應戰。

南軍停下馬車,結成車陣,阻礙羅斯托夫軍的騎兵突擊,長手尤里依靠諸子斷後突圍。伊賈斯拉夫二世仍然率軍追上了長手尤里,雙方混戰,伊賈斯拉夫二世親自衝殺,導致手和大腿受傷。在後方跟進的斯摩棱斯克軍則驅趕羅斯托夫軍至魯特河邊,不少羅斯托夫軍在跳河逃走時淹死。前切爾尼戈夫王公弗拉基米爾二世·達維多維奇也被斯摩棱斯克軍斬殺,切爾尼戈夫軍遭受全面包圍。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在得知長手尤里已經逃走,決定放棄抵抗向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投降。

長手尤里在諸子奮戰下成功逃走至佩列亞斯拉夫爾,南軍收復基輔,伊賈斯拉夫二世重新登位 幾天後,南軍追至佩列亞斯拉夫爾,長手尤里再逃走。長手尤里回到羅斯托夫的路已經全是敵人,他如何潛匿回到蘇茲達爾是一個謎。

普遍的兩種猜想是經切爾尼戈夫或是欽察草原逃走。

此時長手尤里幾乎是窮途末路,除了南方加利奇的遙距支援外,幾乎全基輔羅斯都與他為敵。

1152年,長手尤里再度南下,為了能南下成功,他先拉攏梁贊公國。長手尤里送回梁贊的弗拉基米爾一世的長子尤里,並同樣把自已的長子安德烈送去當人質。長手尤里在經過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時,獲得時任王公斯維亞托斯拉夫·奧列格維奇支持。反而是昔日盟友的伊賈斯拉夫一世·達維多維奇和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堅持敵對。伊賈斯拉夫一世·達維多維奇釋放切爾尼戈夫的囚犯作守城兵,同時向基輔和斯摩棱斯克求援。伊賈斯拉夫二世馬上率兵支援,長手尤里請求和談,但伊賈斯拉夫二世並不寬恕他,繼續進攻。

長手尤里解圍西逃至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南方聯軍追至,長手尤里再度北逃回弗拉基米爾。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被南軍攻陷,梁贊馬上拘禁長手尤里長子安德烈,與弗拉基米爾劃清界線。長手尤里在此次南征失敗後一直未再南下,直到1154年。

1154年,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病逝,遺命二弟羅斯季斯拉夫繼位。其長子姆斯季斯拉夫雖然身在基輔,但其才能遠遜父祖,因此伊賈斯拉夫二世決意傳弟。由於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已經身兼諾夫哥羅德和斯摩棱斯克王公,再加上基輔公國。其父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的領地便會由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完整繼承。對此長手尤里煽動姆斯季斯拉夫對抗,更率兵南下再次入主基輔。他聯絡了奧利戈維奇諸公一同出兵,否則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將會聯統三公國。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捨棄諾夫哥羅德南下,令諾夫哥羅德人選舉長手尤里之子任大公。而急行軍的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沒收到長手尤里率軍南下的情報,因此兵力完全不足。北軍聯軍在基輔城外打敗斯摩棱斯克軍,第二次入主基輔,戰爭結束。

5.9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奪取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

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他的父親長手尤里讓他管理弗拉基米爾城。弗拉基米爾城是為了紀念莫洛馬赫所建,尤里·多爾戈魯基欲以此表示他作為莫洛馬赫繼承者的地位。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擴建這一城池,他亦與父相同,表示自身是莫洛馬赫的繼承者。尤里·多爾戈魯基在1155年將蘇茲達爾封給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安德烈於是成為蘇茲達爾王公。尤里·多爾戈魯基在1157年死後,安德烈對奪取基輔羅斯首都基輔不感興趣。

由於尤里·多爾戈魯基仍保有諸子均分領地的想法,他下令安德烈可以承襲羅斯托夫-蘇茲達爾王公銜。但必須分封領地給各位弟弟。安德烈不顧父親的想法,不交出蘇茲達爾,派兵控制羅斯托夫和雅羅斯拉夫爾。他驅逐諸弟,讓諸弟流亡各地,自行擔任弗拉基米爾丶蘇茲達爾丶羅斯托夫和雅羅斯拉夫爾的王公。

安德烈在奪國後,為了穩定政權,他下令組建一隊由他的親兵組成的軍隊,出兵鎮壓叛亂。他不喜歡尤里·多爾戈魯基在羅斯托夫建立的制度,將首都搬至弗拉基米爾。至於傳統的波耶為他所排斥,甚至解散尤里·多爾戈魯基的長矛衛隊「前矛軍」。安德烈摒棄傳統,重商抑農,以多兵種協同作戰,甚至否定分封,提倡集權王公之手。

1159年,蘇茲達爾市民不滿一座子城的弗拉基米爾成為了公國首府而叛亂,最終被鎮壓。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雙城並立的時代就此落幕,也可以視為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的開端之一。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在安德烈就任王公後開始革新內政,最終締造了一個新的強權。

5.10 加利奇公位繼承戰爭

東軍

基輔大公丶斯摩棱斯克王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莫)

切爾尼戈夫王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奧利戈維奇(奧)

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王公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奧)(1159-1161)

沃里尼亞王公姆斯季斯拉夫一世·伊賈斯拉維奇(莫)

加利奇王公雅羅斯拉夫一世·奧斯莫梅斯爾

梁贊王公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1158-1159)

以及數位莫洛馬霍維奇系小王公

西軍

基輔大公丶切爾尼戈夫王公伊賈斯拉夫三世·達維多維奇(奧)

切爾尼戈夫、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王公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奧)(1158)

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王公安德烈一世·博戈柳布斯基(莫)

梁贊王公格列布一世·尤里耶維奇(1159-1160)

穆羅姆王公尤里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1159-1160)

加利奇王公伊凡一世·貝拉德里克(奧)

以及數位奧利戈維奇系小王公

波洛維茨汗確贊汗

莫:莫洛馬霍維奇支系丶奧:奧利戈維奇支系

梁贊-穆羅姆王公屬雅羅斯拉維奇支系,史稱梁贊公系

加利奇系出於特穆塔拉干一系,是智者雅羅斯拉夫之子,諾夫哥羅德的弗拉基米爾之後代。

在尤里·多爾戈魯基死後,斯摩棱斯克的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打算重新將宗支姆斯季斯拉夫二世扶上基輔大公之位。在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攝政下,奧利戈維奇支系的切爾尼戈夫諸公有所不滿,他們的待遇遠低於尤里·多爾戈魯基時期。曾經協助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伊賈斯拉夫三世·達維多維奇對羅斯季斯拉夫有所不滿。

由於上次戰爭莫洛馬霍維奇系的王公掌控了大半公國,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並不退讓,因此鬥爭白熱化。同為斯維亞托斯拉夫大公系的梁贊則決定征伐切爾尼戈夫公國。因此伊賈斯拉夫三世尋找尤里·多爾戈魯基之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協助。弗拉基米爾大帝之子預見者弗謝斯拉夫的後代的波羅茲克公國內戰正酣,沒有再參與此次戰爭。

諾夫哥羅德城鎮大會(大諾夫哥羅德維徹)表決不參加此次戰爭,嚴守中立原則。因此這場戰爭表面上成為了留里克宗系的莫洛馬霍維奇支系對戰奧利戈維奇支系的戰爭。由於雙方陣營都有對方支系的王公,本質上其實就是利益分配問題。

1157年,時任基輔大公的伊賈斯拉夫三世·達維多維奇受到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指責,指他沒有條件擔任大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理由是理應讓偉大者姆斯季斯拉夫的嫡孫沃里尼亞王公姆斯季斯拉夫登大公之位。伊賈斯拉夫三世反駁奧利戈維奇系本來就是智者雅羅斯拉夫次子後代,比三子弗謝沃洛德後代的莫洛馬霍維奇家族正統,他本人身為最年長的王公,按傳統順序制,也理應是諸王公之首。

1158年,伊凡一世·貝拉德里克逃至基輔,請求伊賈斯拉夫三世協助奪回加利奇公國。加利奇王公奧斯莫梅斯爾要求伊賈斯拉夫三世將貝拉德里克交出,伊賈斯拉夫三世以其對大公無禮為由拒絕。奧斯莫梅斯爾找了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為他出頭,伊賈斯拉夫三世再次拒絕,並打算征伐兩公國。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勸說堂兄不要魯莽開戰,除非是防守戰,他不打算協助伊賈斯拉夫三世。

伊賈斯拉夫三世斥責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並指在勝利後將會驅逐他離開切爾尼戈夫。以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三世為首,扶植貝拉德里克登加利奇公位,戰爭爆發。戰爭由西軍進軍開始,西軍動員20,000人北伐,打算攻打加利奇公國,同年圍困別爾哥羅德。加利奇和斯摩棱斯克兩公國也開始動員,奧斯莫梅斯爾推舉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為領袖,組成東軍。

東軍諸王公另外邀請了偏安東南方的梁贊公國加入,從三方向包圍奧利戈維奇系諸王公。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王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則率兵入侵斯摩棱斯克公國,收復尤里·多爾戈魯基時代失土。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戰略是先南後北丶一線防守多路突破的策略。斯摩棱斯克軍在東線防守弗拉基米爾軍的攻勢,大軍分三路南下,攻打奧利戈維奇系各公國。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命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在維亞濟馬一帶抵擋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他本人丶長子諾曼和五子勇者姆斯季斯拉夫南下攻打基輔公國。同年扶植奧利戈維奇系中最年長的斯維亞托斯拉夫為切爾尼戈夫王公。在西部戰線,東軍由前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之子姆斯季斯拉夫為領袖,抵擋西軍北上。在東部戰線,小國梁贊的軍隊迅速擊潰西軍,佔領切爾尼戈夫公國東部大軍領地。

西軍方面,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在抵抗梁贊軍失敗後決定轉投東軍。伊賈斯拉夫三世因波洛維茨人叛亂,而且有奧斯莫梅斯爾的軍隊壓迫,向南撤退。但撤退之時,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前鋒勇者季斯拉夫部已經追上基輔軍,大敗基輔軍。

開戰第一年,西軍的奧利戈維奇諸王公幾乎全部戰敗。

1159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扶持侄子姆斯季斯拉夫登位,稱姆斯季斯拉夫二世。為了掃除奧利戈維奇家族的敵對王公,姆斯季斯拉夫二世請叔父留在基輔。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為了維持傳統,堅持拒絕王公率兵留駐基輔。姆斯季斯拉夫二世邀請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登大公位,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婉拒。

奧斯莫梅斯爾此時亦前來覲見新任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二世,被正式任命為加利奇王公。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聲稱為免有人為他宣稱基輔大公之位,率軍向東攻打切爾尼戈夫公國。在平定切爾尼戈夫公國之時,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聲望如日中天,更多人擁戴他成為基輔大公。奧斯莫梅斯爾勸告姆斯季斯拉夫二世,沒有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他無法登上大公之位,他理應讓賢。姆斯季斯拉夫二世也知道他沒有實力擔任大公,請求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登位基輔大公。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再三推託,並斥責那些要求他登大公位的人。由於奧斯莫梅斯爾的推動,基輔維徹丶波耶們紛紛要求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登位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二世表示父親伊賈斯拉夫二世也已經傳位給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夫二世自行退位,以對上位王公的禮儀奉迎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登大公之位。在這一場讓位秀以外,伊賈斯拉夫三世·達維多維奇反攻切爾尼戈夫城,南部東軍聯合抵禦,伊賈斯拉夫三世撤兵向東逃逸。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最終接受了基輔大公之位,但也將基輔周邊領地封給侄子姆斯季斯拉夫。

此時西軍主力剩下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的軍隊,伊賈斯拉夫三世提出聯合梁贊軍共同抵禦。弗拉基米爾丶梁贊和奧利戈維奇系三方勢力一致,因此組成聯軍反抗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西軍攻入斯摩棱斯克,由於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率主力南下,以及梁贊的意外叛變,斯摩棱斯克公國被西軍佔領。猛虎斯維亞托波爾克在亂戰中陣亡,格列布一世隆重地安葬了他。

尼康紀事中,描述三國聯軍攻入斯摩棱斯克,以及博戈柳布斯基和伊賈斯拉夫的子女聯姻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西征,西軍兵分二路,由梁贊擔任主力,應戰羅斯季斯拉夫一世的軍隊。弗拉基米爾軍則扶助伊賈斯拉夫三世率軍南下,奪取基輔。梁贊也成功以擊潰基輔-斯摩棱斯克聯軍,並會合弗拉基米爾軍合攻維利茨城,攻陷城池。奧斯莫梅斯爾也從加利奇協助抵擋西軍南下,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也整合軍隊南下。此時梁贊挾戰勝之機,私下與東軍和談,退出戰爭。

1161年,一度取回基輔的伊賈斯拉夫三世自稱大公,但是加利奇-斯摩棱斯克聯軍已經攻至。伊賈斯拉夫三世被迫解除對佩列亞斯拉夫爾的圍攻北上拒敵,但兵力比相當懸殊。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安排奧斯莫梅斯爾擔任軍隊左路指揮丶他自領中軍,右路是勇者姆斯季斯拉夫。

切爾尼戈夫-弗拉基米爾聯軍在開戰前將戰線延伸成半月形,意圖包圍敵軍。勇者姆斯季斯拉夫率軍攻打切爾尼戈夫-弗拉基米爾聯軍左翼,西軍隨即軍潰。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本人此時甚至仍在托羅佩茨尚未南下,僅右路軍隊就打敗了西軍。在奧斯莫梅斯爾的指揮下,東軍取回基輔,羅斯季斯拉夫一世下令逮捕伊賈斯拉夫三世。伊賈斯拉夫三世再次圍困別爾哥羅德,但被東軍反包圍,以勇者姆斯季斯拉夫為首,奧斯莫梅斯爾為副手的東軍大敗西軍。

伊賈斯拉夫三世逃亡,鮑里斯·喬里科夫繪(1836)

七位西軍王公在此戰陣亡,包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的兄弟瓦西里和姆斯季斯拉夫,他自己的五子。奧利戈維奇系四位王公,包括伊賈斯拉夫三世的堂弟丶兩位侄子和弟弟。東軍的堂弟豪邁者斯維亞托斯拉夫勸說他投降被拒,伊賈斯拉夫三世和兒子格列布帶著一個侍從逃出。伊賈斯拉夫三世最終被臣屬西軍的波洛維茨托基部誅殺,遺體呈獻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同年,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打敗北方的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以大公之名強迫他稱臣納貢,加利奇公位繼承戰爭結束。

伊賈斯拉夫三世之死,鮑里斯·喬里科夫繪(1836)圖右為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左側是其姪姆斯季斯拉夫。

戰後,羅斯季斯拉夫一世成為新一代共主,管轄基輔羅斯。


推薦閱讀:

歐洲中世紀史(二)新國家形成

TAG:中世紀歷史 | 俄羅斯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