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幫醫院人才調查:七成醫生想轉行 基層醫院用人荒

醫改由誰來改?政府是醫改的主體,主力軍應是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應在一個健康的醫療環境中參與醫改。一個健康有序、充滿活力、公平競爭的醫療服務市場與一支德藝雙馨的醫務人員隊伍,是醫改成功的關鍵。

作為致力於醫療人才服務平台的杏林幫近期做了一份《杏林幫醫院人才報告》指出,2012年~2016年,縣級公立醫院平均年門急診人次數從31.8萬增長至53.4萬,平均住院人次數從2.5萬增長至3.9萬。與之相反的是,醫生數量卻在迅速減少。日漸加劇的「用人荒」讓本就人才匱乏的縣級醫院雪上加霜。

杏林幫調研人員深入江西、貴州、陝西等地實地調研後發現,在86所縣級公立醫院中,4年間共有9392名醫務人員流出,平均每所縣醫院每年流出20人~30人。流出人員以臨床醫生為主,其中70%以上流向上級醫院或經濟發達地區;青年、中級職稱佔76.6%,副高級職稱佔36.4%。

在其他級別醫院,醫生轉行現象也較為普遍。杏林幫調查顯示,11910名一線臨床醫生中,71.2%的人表示曾有轉行的想法,過半醫生對工作缺乏成就感,41.4%的醫生有離職傾向。

究其原因,杏林幫調查顯示,約64.3%的人認為「工作負擔過重,缺少休息時間」;約57.4%的人「對收入情況不滿意」;約51.5%的人覺得「工作壓力大」。「社會偏見,媒體歪曲報道」也讓近一半醫生無法忍受。近年來頻發的惡性傷醫事件也對醫生的積極性造成了一定影響。

 醫生流動的三種類型

 對於「醫院用人荒」問題,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廖新波曾表示,現階段,我國醫生的流動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基層醫院向上級醫院流動。這主要源於基層醫務人員薪資、培養等方面存在問題。比如,在倫敦,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的醫生收入相差無幾;但在我國,後者可能不足前者的一半。基層醫生向上流動也是人之常情。然而,任由如此會導致大型公立醫院無限擴張,基層醫院日漸薄弱,分級醫療無法實現,就醫難問題得不到解決。廖新波認為,現階段應推廣多點執業,實現人才從上級醫院到基層醫院的流動。

  公立醫院向民營醫院流動。這種流動是值得提倡的,因為醫生到哪兒始終都是為人民群眾看病,只不過患者和報酬不一樣。

  醫務崗位向其他職業流動。醫生轉行是人才流失,也是極大的人才浪費。丁香園調查發現,37%的人轉行後會選擇非醫藥行業,27%的人轉當葯企醫藥代表。德國拜耳醫藥保健中國地區總經理克利斯·李對此表示,在大多數國家,醫生轉行做醫藥代表是極其罕見的。而在一些中國醫生看來,去外企做醫藥代表是條好出路,因為醫生培養成本不斷攀高,工作後薪金卻普遍偏低。

「養放」結合,留住醫生

  醫院人才的流失,最終將導致國家醫療水平發展滯後,群眾健康難以保障。廖新波認為,留住醫生要從兩個途徑入手:一是「養」醫生,給醫生提供合適的待遇和工作環境;二是「放」醫生,給醫生提供自由流動的空間。

  首先,加強基層醫院建設。大型公立醫院擴張,上萬張床的醫院陸續出現,相比之下,基層醫院發展明顯落後,有些甚至連最基礎的設備和技術都沒有普及。這樣的醫院很難留住醫生。

  其次,提高基層醫生待遇。培養全科醫生的理念是好的,政府也一再鼓勵醫務人員去基層。但事實上,「鼓勵」不如「吸引」,應按照市場規律在待遇方面提高吸引力。如廣東河源政府正在落實每月給基層醫院醫生髮放補貼的政策,以此留住人才。

  第三,宣傳引導老百姓改變觀念。基層醫院發展最關鍵的是人才和技術,但只做到這兩點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改變觀念,認識到基層醫院就能解決大部分的疾病。同時,大醫院門診應被限制,比如只解決疑難雜症,感冒等小病不得報銷等,以此督促大家去基層醫院看小病。

  第四,糾正醫院創收行為。醫院以創收為目的,必然會帶來過度醫療,醫生價值也無法得到真正體現。建議將醫院收費分為兩個部分,醫生診療費按5年一檔區分,醫院收費按不同級別區分。年資越高,收費越高;醫院級別越高,收費越高。

  最後,打破醫生體制觀念。目前,醫生良性流動的一大阻礙就是體制,很多公立醫院醫生覺得體制內的工作是鐵飯碗,擔心離開體制後,就很難再進入,職稱評定、科研項目等申請也會受到影響。這種現狀急需改變。

推薦閱讀:

80%的醫院回訪都有問題
醫院CRM有什麼作用?
診所和醫院的區別
醫院的一次難忘經歷
產婦及家屬質疑:江西贛州市人民醫院官方回應詹衛星索要紅包事件

TAG:醫院 | 醫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