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印度 從吳哥窟開始

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南亞國家都是信奉佛教的。其實在1000多年前,東南亞大陸上信奉著印度教,後來被佛教所替代。吳哥恰好見證了,這一場宗教的更迭。

現在,印度和尼泊爾大量的人群信仰著印度教,周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西藏、尼泊爾北部大量信仰佛教,巴基斯坦、孟加拉這些地區大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不要再把印度簡簡單單的看作是一個佛教國家。

到達吳哥窟前,需要先補課。我們概念中的「窟」,經常是沿著山崖峭壁開鑿的一系列洞窟,繪有美輪美奐的壁畫或塑有精美佛像。吳哥窟實際上不是一個「窟」,而是一個建築群,而我們經常在明信片上見到的就是Angkor Thom(大吳哥)以及Angkor Wat(小吳哥),Thom「墳墓」意味著這裡不僅是寺廟更是1000年前王族墓地所在,Wat是指僧人居住修行的寺廟,據說在吳哥寺人流攢動之前,仍然會有大批僧人住在寺廟中,後來政府出資在遊人看日出的荷花池測建立了新的居住地。

提起印度教,毗濕奴、濕婆、梵天這三大主神以及眾多的各路神仙讓人傻傻認不清。了解它們最好的方式就是攪動乳海。

印度教的故事中,也有一個類似於盤古開天的故事,這就是「攪動乳海」。故事要從因陀羅(神族)因為怠慢了濕婆神,被他詛咒失去法力開始。因陀羅找到了老好人毗濕奴,毗濕奴就告訴他們可以通過「煉丹」來獲得「Holy water」助其恢復法力。但是僅僅靠因陀羅沒有辦法開發煉丹爐(milk sea),所以他們叫上阿修羅(魔族)一起開發。這就是小吳哥壁畫中「攪動乳海」的故事鋪墊。

攪動乳海的浮雕像一個大長卷,雙方以拔河的形式以曼陀羅山為杵、蛇王婆蘇吉為繩攪動乳海。由於曼陀羅山過於沉重,毗濕奴化身的巨龜將它托起,並自己盤坐居中調節,88位阿修羅(魔族)持蛇頭一方,92位因陀羅(神族)持蛇尾。在乳海中加入了各種奇珍異寶,「大煉丹」就開始了。像我們拔河一樣,繩子最後壓軸的必須是超重量級別,神族壓軸就是哈奴曼。

印度教裡面神也會偏心,比如蛇頭的一方經過毗濕奴的精心算計在阿修羅一端,蛇尾的一端在因陀羅。兩頭一起拉蛇身的時候,蛇頭就會噴出火焰,讓阿修羅備受折磨。而另一端蛇尾就會降下雨露,讓因陀羅享受愜意。

我們習慣性的將神視為正義的一方,而魔視為邪惡的一方,但是哈奴曼偷偷下殺手,狠狠捏了蛇尾,導致婆蘇吉疼痛難忍向阿修羅吐出毒液,乳海立即化成一片火海,而濕婆神為了拯救眾生,最終將毒水飲入,他的喉嚨炙熱難當,用三叉戟掘地取水,形成了尼泊爾的聖湖Gosaikunda,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壁畫中,濕婆神有一個大青脖子。

後來,在繼續攪動過程中,乳海中飛出了阿普薩拉(飛天)、吉祥天女(後來成為毗濕奴的妻子)、五頭白象、七頭馬等等(這些雕刻我們都可以從很多寺廟中看到,最頻繁的當屬阿普薩拉),Holy Water的出現使得神魔雙方開始了白熱化的爭奪,因為喝下他它可以永生。有一個叫做羅睺(Rahu)的阿修羅變成美女偷偷騙到了Holy water,被日神和月神識破並告發給毗濕奴。在羅睺喝下聖水正在吞咽之際,毗濕奴飛出法輪將他身首異處,但是羅睺的頭顱已經得到永生,開始無休止的追逐日月,但是由於他沒有身子,每次吞噬了日月又從他的脖子漏了出來,這就是日食和月食。羅睺的雕刻在吳哥的門楣經常出現,有些像貔貅。

這裡隱隱同情下阿修羅,辛辛苦苦的和人合夥開了「海上鑽井平台」,由於沒有「地頭蛇」庇護,最終白忙一場。「地頭蛇」毗濕奴娶妻得寶,「承包商」因陀羅飲下HolyWater騎著白象、飛馬娶了阿普薩拉,「發改委」濕婆將月輪佩戴在自己的額頭上,「打工仔」阿修羅慘淡的回歸地獄。

攪動乳海的浮雕,細節生動甚至有些卡通色彩。猴王哈奴曼被很多學者認為是孫悟空的前身,而羅摩衍那中幫助羅摩戰勝魔王Ravana的猴子大軍,就如同大鬧天宮後的神猴大戰。毗濕奴神的坐騎哈魯達,就如同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

法國佔領吳哥後,在東門新辟一條路可以使車輛進入以修復吳哥寺,在我們歷史教科書中的無惡不作的侵略者還是幹了些好事的。後期在紅色高棉時期,當地政府趕走了法國修復學者,屠殺參與工作的當地人並且焚毀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今天在吳哥王城中有很多編號的石塊靜靜的躺在那裡控訴這一段血色歷史,它永遠無法回歸編號所對應的角落。

推薦閱讀:

不是你不配得到愛情,而是沒碰上情種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幾個主角分別屬於什麼種姓?
跟隨我的腳步,給你一個真實的印度
印度種姓制度為什麼能持續那麼長時間?
印度神話專題——不如跳舞

TAG:印度 | 吳哥窟 | 印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