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宜居競爭力三榜榜單!終極難題揭曉:幸福之城在哪裡?

素材來源於中國社科院

那接下來我們就把主要城市在以上三份榜單中的排名綜合起來做下分析,看下整體來看,究竟哪些城市更突出。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就直接把主要城市在三分榜單中的排名相加,這樣一來,得出的數值越低的城市,綜合情況越好(只選取在三分榜單中均上榜的城市):

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可持續競爭力排名+宜居競爭力排名=綜合競爭力指數/排名

一、深圳:1+4+7=12(險勝老大哥廣州) 【三項全能獎】

在可持續競爭力和宜居競爭力上,榜首均由非內地的香港奪得。而深圳,是三榜中唯一奪得榜首的內地城市,而且是在綜合經濟競爭力這一含金量頗高的指數上。一直以來,深圳依靠政策優勢和地理優勢,不斷向鄰居香港學習,並且成為內陸的科技創新之都。在中國全面面臨老齡化問題困擾時,深圳以極高的年輕化指數,進一步印證了其未來仍舊可以高速發展的潛在動力。相比香港、北京、上海甚至老大哥廣州,深圳的最大優勢,恰恰就在於深圳的年輕。而年輕,就意味著無限可能。由於深圳在三項榜單上的出色表現和最終的綜合成績,山川網為深圳頒發2016年度「三項全能獎」。

二、廣州:5+5+3=13(一線城市最均衡) 【一線最均衡獎】

廣州的出色是顯然易見的,為此山川網一直以來都在批評那些唱衰廣州的聲音。我們仔細觀察三榜全部上榜城市的各榜排名就會發現,廣州是三項排名之間排名差非常近的城市。也就意味著,廣州非常均衡,沒有明顯短板,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另外,廣州三榜排名最高項為第三名,最低項也為全國第五名,這樣的綜合實力,在內陸城市是非常少見的。尤其是宜居指數的排名,更是在一線城市中難能可貴。所以,山川網為廣州頒發2016年度「一線最均衡獎」。

三、上海:3+3+10=16(宜居競爭力稍弱)

在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兩項指數上,上海的表現都十分出色,但是最終也還是敗在了宜居競爭力這一指數上。怎麼說呢,上海的面積比北京小了一倍不止,但人口卻比北京又多了幾百萬。這樣一來,再加上上海城市規劃距離東京和紐約尚有差距,所以上海的生存環境和物價水平,共同拉低了上海的宜居競爭力排名。但饒是如此,由於地理和氣候原因,上海在宜居性上相較北京依舊優勢明顯。

四、北京:7+2+15=24(宜居競爭力是短板)

其實怎麼說呢,從古至今,北京的生存環境,都絕對算不上宜居。這點是由其地理位置決定的,沒有太多可以人為改變的可能性。氣候上來說,夏季太熱,冬季太冷;春秋季好不容易溫度適宜了些,由於近些年持續性的環境破壞導致沙塵暴之類的環境問題頻發。事實上,哪怕是全國宜居排名第15位的名次,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交通、醫療、教育、商業等資源的優越而得以彌補的。如果單論自然環境,北京只怕要直接跌出前三十位了,希望北京繼續加油吧,讓兩三千萬的北京常駐人口,過得舒適些。

五、南京:12+7+9=28(均衡發展的又一代表) 【二線最均衡獎】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之前發表過一個觀點,大致是說——南京,妥妥的新一線城市,為什麼還會如此焦慮?這個觀點很有意思,而且南京這座城市小川實在是太熟了,由於興趣原因,對南京的資料研究和實地考察,使得小川比了解自己家鄉還要了解南京。南京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南京不是成都,不是武漢,在省內沒有一家獨大的首位度。江蘇,或許是全國所有省份中發展最均衡的了(全省各市都較為落後省份我們這裡不討論,沒有意義),所以反而映襯得南京這座綜合實力非凡,沒有明顯短板的老牌強市不那麼突出了。放眼全國,和南京情況最接近的,就要數廣州了,都是綜合實力很強,但卻低調內斂的典型代表。所以,山川網把2016年「二線最均衡獎」頒發給了南京。

六、無錫:13+14+2=29(本次榜單最大黑馬) 【年度黑馬獎】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重磅,社科院發布2016年中國城市經濟、宜居、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快來看看有沒有你所在的城市!》中,小川重點從多個緯度分析了為什麼無錫這座江蘇省內並不高調的城市,宜居競爭力能夠一舉奪冠。相比經濟這種數據化的指標,宜居顯然更難以用非常數據化的形式去剛性評斷,但是,就小川多次往來無錫,深度考察和體驗過後的親身經歷,無錫之所以能夠宜居,關鍵還是在於恰到好處:氣候環境恰到好處,人口總量恰到好處,經濟總量恰到好處,醫療教育恰到好處,交通便利恰到好處,房價物價恰到好處。所以,無錫斬獲「年度黑馬獎」,也是實至名歸的。

七、武漢:10+11+11=32(底子厚,發展快)

山川網對於均衡性好的城市非常看好,可能短期內,不如一些一招鮮,吃遍天的城市如日中天,但是城市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而均衡性就是決定一座城市真正能夠走多遠的核心要素。經濟競爭力第10名,可持續競爭力第11名,宜居競爭力第11名,這樣的城市,放眼全國二線城市裡也是十分拔尖的。尤其是武漢的教育和交通資源非常優越,這為武漢的經濟騰飛,奠定了相當可靠的基礎。兩湖一代歷來就人才輩出,遠的不說,單單是互聯網圈內,就誕生了雷軍和周鴻禕兩個湖北籍大佬。

八、杭州:24+6+6=36(經濟略顯偏科)

可能有一些讀者對於在近幾年名聲大噪的杭州,綜合排名稍顯「落後」的情況有些不理解。但是我們看一下杭州的短板,恰恰就是經濟綜合競爭力這一項目上。為什麼互聯網行業如何繁榮,甚至有追趕深圳之勢的杭州,經濟綜合競爭力卻只能排到第24位呢?原因在於,杭州的經濟偏科比較嚴重,第三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但第二產業工業的基礎卻相對孱弱。這樣帶來的優勢是沒有太大的轉型包袱,經濟數據增長很快;但是劣勢卻是經濟基礎不夠穩固,需要杭州在今後的歷次技術升級中都不能落於下風,不然就會很快出現下滑。我們往排名靠前的城市看一眼,類似南京、武漢這樣的老牌強市,都有很雄厚的工業基礎。杭州未來的發展極具機遇,但是挑戰同樣不可忽視。希望杭州不要浮躁,不要過早驕傲,不要把城市營銷放在工作首位,則未來與深圳比肩的可能性,依舊大大存在。

九、蘇州:9+16+20=45(經濟競爭力是亮點)

又一個和多數人主觀判斷有些相悖的城市,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蘇州十分宜居,但事實上在宜居競爭力這一項目的排名中,蘇州僅名列第20位。原因何在?首先是蘇州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都並不突出,江蘇省內的教育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南京而非蘇州。其次由於蘇州緊靠上海,蘇州的房價水平一直以來都維持在二線城市的第一梯隊,明顯偏高。蘇州當下的經濟競爭力位列第9位,但可持續競爭力卻只是第16位,原因在於蘇州的產業結構中,加工製造業比重較高,且多數技術水平不夠高端,出口型主導下對於國際市場的依賴也較為嚴重。另外,相比珠三角2008年就遭遇經濟危機,並且及時快速就開始了轉型升級,目前也相應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來看,長三角的蘇州,在這方面就略顯遲緩,未來轉型陣痛將不可避免。

十、寧波:23+12+12=47(浙江二哥,得加把勁了)

寧波是非常典型的外貿型城市,而且工業基礎上相較蘇州又略顯不足。如此一來,反映在數據上,就是經濟綜合競爭力明顯有短板。第23位的成績其實十分公道,因為浙江一哥杭州的情況和寧波一直以來都十分相似,也果然排名在第24位。但是相比幸運的杭州及時找到了依靠互聯網產業這一條新途徑,寧波近十年的經濟表現其實一直算不上很出色。產業結構更多是維持在舊的軌道上繼續前進,轉型主觀上意願不強烈,反映到經濟增速上就是日漸被杭州拉開距離。寧波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從長期上看,寧波應深入思考自身定位與長三角其他城市定位的差異化,從而尋求合作,絕不能偏安一隅,得過且過。

十一、廈門:19+15+5=49(宜居是亮點,房價是痛點)

廈門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一直以來在福建省內都非常突出,甚至不比省會福州差。但是,廈門的經濟情況其實並不是那麼樂觀。原因在於廈門的城市面積較小,可用於發展的腹地自然也就略顯欠缺,更關鍵的是,稀缺的土地造成了廈門房價十分之高,甚至達到了一線城市水平。可是要知道,依照廈門的經濟總量,廈門只能算是三線城市;即使廈門的收入略高一些,但是至多也就是二線城市級別。這樣一來,廈門很快將成為廈門人的廈門,而對於外來人才,廈門由於優秀企業數量過少,顯然吸引力十分有限。環境好,並不能當飯吃。控制不好房價,對於廈門未來經濟的走向,十分之被動。

十二、成都:15+13+23=51(宜居性並不像宣傳那麼好)

很有意思,在一些財經媒體上,成都的口碑一向好的驚人,尤其是宜居這一口號,更是被成都的城市營銷發揮到了極致。但是綜合社科院發布的權威數據來看,成都的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水平均屬二線城市中等水平,而最讓成都引以為傲的宜居競爭力,也僅僅是排到了第23位的程度。為什麼會這樣?決定宜居性的幾大要素教育、醫療、交通、物價中,成都最佔優的其實是房價水平尚算理性,但是在其他方面,不僅是成都,而是整個西部地區都要明顯落後於東部地區。成都各項經濟數據上很漂亮,但是這卻是集中了全四川之力而打造的,長期看對於整個四川和四川其他城市的經濟發展未必是件好事。謹防過度城市營銷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是成都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要素。

十三、青島:17+9+26=58(可持續性是亮點,一切求穩)

和多數沿海城市一樣,青島也是一座被房價搞的宜居性大打折扣的城市。並不太高的收入和頗顯昂貴的物價,是阻撓類似青島這樣沿海城市真正崛起的根本原因。但是青島的亮點也十分突出,在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上名列第9位,這可能和青島以工業立市的產業結構息息相關。青島或許是中國所有城市中對德國模式最有興趣的地方,事實上也的確是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青島的性格,也決定了它不會成為永遠追求最新新鮮事物的地方,而踏實穩重,也會給青島帶來屬於它的機遇和未來。

十四、西安:29+17+13=59(經濟是最大的短板)

西安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在西北地區首屈一指,而交通方面更是西北地區最重要的樞紐城市。房價上,目前西安的水平還停留在三線城市,如果我們判斷依照西安重要的地位位置將來升級二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毫無疑問,那麼西安現在的房價的確算的上是足夠宜居。但是和所有北方城市自然環境都並不令人滿意一樣,單單是空氣污染這一項內容,西安就已經很難讓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愛得起來。西安有歷史底蘊,有文化資源,不應該走傳統工業的老路。西安的發展,取決於西安人的思維方式。西安有一手好牌,如果打不好,有愧後人。

十五、大連:26+10+25=61(東三省最後的希望,挺住)

大連是被整個東北經濟形勢給帶壞了這種觀點,一直以來都是具有廣泛市場的。的確,大連這座城市,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政策方面國家也是大力扶持。放眼整個東三省,也沒有一座城市,能夠有大連這麼好的背景。事實上,在過去十幾二十年間,大連的發展也一直都是整個東北的驕傲。但是伴隨著產業轉型,東北尤其是遼寧,經濟壓力非常巨大,更關鍵的是出現了對經濟發展最不利的人口持續性流失。本地人不斷離開,外地人又不願進來,大連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吸引人口,留住人口,這是大連經濟完成轉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十六、長沙:20+26+19=65(中部二哥還需努力)

中部一哥是武漢,二哥自然是長沙。如果河南也算是中部地區的話,那麼鄭州就是老三。這個排名這麼多年倒是頗為穩定,一直也沒出過什麼意外。長沙近五到十年的發展有目共睹,經濟總量增長迅速,房價物價平穩上漲,哪怕是經歷了去年的全國主要城市房價上漲風潮後,長沙八九千的房價水平,放眼全國二線城市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再加上有長株潭的小城市圈,長沙未來十年的發展應該說是非常值得被看好。長沙的娛樂業非常繁榮,這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之名絕非浪得,只是過去十幾年間,大量的湖南籍人才多數都前往廣東發展。未來十年,如何能夠吸引這些人才重新返回湖南為家鄉經濟騰飛做貢獻,是長沙首要應當考慮的問題。

能夠在經濟、可持續、宜居三項指數上都名列全國城市前三十名的城市,暫時就是以上這些。有些城市在其中兩項指數上已經進入前三十名,希望再接再厲,儘快補齊短板,在明年的三分榜單中,看到他們的名字。

註:以上城市各獎由山川網自主評定,未來,將作為山川網更好分析城市的重要工具。


推薦閱讀:

北上廣深打拚的單身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比起北上廣,我更想留在家鄉
你羨慕別人光鮮亮麗的生活,卻看不到他們背後的默默努力
中國互聯網公司分布
2018年中國城市財力榜,城市為什麼有錢,城市又為什麼沒錢?

TAG:北上廣深 | 城市 | 宜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