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究竟是什麼?讓銀河系以2200萬公里的速度靠向它。
此文章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宇宙的奧秘則是你了解的越多,它對你產生的秘密也就越多,宇宙有著很多奇怪的天體,這些天體至今是個謎,我們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一周需要365天,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轉,一周需要2.5億年,那麼銀河系圍繞著什麼轉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個答案!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分析,他們發現銀河系在朝一個地方運動,而且它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200萬公里,不僅如此,科學家將範圍擴大至包含了50個星系的本地星系群,結果同樣是一樣的,它們都在跟著運動,結果呢還是如此,科學家最後總結了大約存在著50多個超星系團都在隨著宇宙的同一個方向移動,究竟是什麼東西有著如此強大的引力呢。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銀河系就是圍繞著它運轉,巨引源的存在是一個不解之謎,我們無法知道它究竟是超級黑洞還是宇宙引力的源頭或者是通向外宇宙的通道,這些問題我們表示無法解答,它存在的意義、它的位置、它的用途、以及它的形狀!
關於巨引源
巨引源指的是位於本超星系團中心附近的某一引力異常處, 大約幾億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響。 所有這些星系都發生紅移,依據哈柏定律顯示它們之間以及地球都在相互退行,但紅移揭示了這個不合理的現象。紅移變化顯示它們以約700km/s到-700km/s的速度向著巨引源方向移動。巨引源是Laniakea ( 蘭天)超星系團(也稱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重力中心。Laniakea ( 蘭天)超星系團內最巨大的星系團包含室女座星系團、長蛇座星系團、半人馬座星系團、阿貝爾3565、阿貝爾3574、阿貝爾3521、天爐座星系團、波江座星系團和矩尺座星系團。整個超星系團由大約300到500個已知的星系團和星系群組成,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這是因為部分天區被銀河系的隱匿帶遮蔽而無法被觀測。在特定超星系團內,所有星系的運動都會朝向超星系團的質量中心。而在Laniakea ( 蘭天)超星系團,星系都朝向它的重力中心--巨引源移動,因此也影響了銀河系所在地本星系群和其他超星系團內的星系。
星系的運動速度包括兩部分:本動和由宇宙膨脹帶來的退行速度。本動體現的是星系相對宇宙背景輻射的自身運動,退行反映了宇宙的整體特性。一直以來人們相信宇宙的均勻性,並推測本動的取值是隨機的。一直到1980年代,天文學家通過系統研究星系方位與本動的關係,才初步了解了宇宙中物質的真實分布狀況。劍橋大學的Donald Lynden-Bell、亞利桑那大學的David Burstein、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Sandra Faber、基特峰國立天文台的Roger Davies、格林尼治天文台的Roberto Terlevich、卡內基學院的Alan Dressler以及達特茅斯學院的Gary Wegner組成的國際天文研究小組的七武士。七武士本來的研究是橢圓星系的亮度、距離和成員星隨機速度之間的相互關係,卻發現了各個星系集團的整體運動。選擇橢圓星系作為觀測對象倒是為研究巨引源提供了方便,橢圓星系在天空中分布比較均勻,覆蓋面廣,尤為重要的是,橢圓星系的成團現象和星系團歸屬要比其它類型的星系更加明確,雖然橢圓星系的數量不如螺旋星系或不規則星系豐富,這一點也影響了他們進一步研究本星系群朝向室女座星系團的運動。
1979年,Chincarini和Rood發現長蛇—半人馬座方向可能存在超星系團,這使人們開始關注這個超星系團對我們銀河系的影響。之後Shaya(1984年)、桑德奇(1985年)等人的觀測初步表明,本星系群在朝向室女座星系團方向運動,並且本星系團和室女座星系團又一起向長蛇—半人馬座方向運動。一葉障目的隱帶
首先,我想很多人會對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存在問題本身感到奇怪——天文學家們不是特別擅長觀測天體的嗎?畢竟這是他們的老本行,那麼只要將望遠鏡對準我們前進的方向觀測一下,我們不就能夠知道我們前方究竟是何方神聖了嗎?的確,這是一個好辦法。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不管這個巨引源究竟是什麼,它一定是在半人馬座方向,然而,我們的銀河系銀盤卻恰好擋住了我們向這個方向觀測的視線——你要知道銀河系裡充滿了各種「垃圾」——恆星、氣體、塵埃,然後是更多的氣體——所有這些垃圾都會阻擋我們的觀測視線,讓天文學家們無法分辨其後方遠處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因此你會發現,天文學家們非常擅長繪製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天體的分布地圖,但總有一些地方是缺失的——沒錯,就是那些由於我們銀河系自身的阻擋而導致觀測無法進行的區域。對於這樣一些區域,天文學家們無奈地將其稱作「隱帶」(The Zone of Avoidance)。 現在你知道了,巨引源就隱藏在這個巨大的隱帶後方,我們的觀測將難以進行。但萬幸的是,這一局面正在開始出現改變,因為X射線波段以及射電波段天文學研究的進行正幫助我們穿透那些原本無法穿透的厚厚塵埃氣體雲,窺見宇宙中長期以來隱藏於我們視線之外的那部分區域的真面目。極目遠望,回到原點
為了弄清楚巨引源究竟是什麼,我們需要放眼大局。我的意思是,在真正的宏觀尺度上進行考慮。在銀河系之外,是我們距離最近的星系鄰居——仙女座大星系,距離我們大約250萬光年左右,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宏觀尺度」下,這就像是街對面那麼遠的距離。 銀河系,仙女座大星系,再加上三角星系和數十個更小的星系共同構成了本星系群,這是一個由引力維繫在一起,直徑超過1000萬光年的的星系集團。 再往外走,我們將接觸到室女星系團的概念,這是我們「本地小鎮」的鎮中心:超過1300個星系共同構成了一個密集的星系集團,直徑超過6500萬光年。室女星系團同樣是由引力作用維繫在一起的,這樣會有什麼後果?沒錯,就跟你腦子裡想的一樣: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時間,這些星系會越來越相互靠近。 如果將範圍繼續擴大,此時我們所面對的將會越來越感到模糊不清,我們將開始定義超星繫結構。在宇宙中存在很多被稱作「超星系團」的結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對它們的定義一直停留在:「額。。它們比星系團大,但比宇宙小」這樣的水平上。不同的超星系團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名字,這主要取決於它們位於哪個星座方向,但有時候也會以一些老一輩天文學家的名字去做命名,比如室女座超星系團、長蛇-半人馬超星系團、以及沙普利超星系團等等。這樣的定義當然是沒什麼問題的,但當我們準備對它們開展一些真正嚴肅的研究時,問題就開始出現了,比如它們與巨引源之間究竟是合作相互作用的?隨風而去
我們生活在一個結構層級分明的宇宙中。那就是,在過去超過130億年的歷史中,物質逐漸聚集成為較小型的團塊,這些團塊相互靠近併合並成為更大的團塊,而這些較大的團塊則進一步合併成為更大的結構,以此類推。但這一過程在大約50億年前終止了,在那一時期,宇宙中的暗能量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而至於暗能量的本質問題,那就是完全另一個話題了。 我們的宇宙中已經形成了星系,星系群和星系團結構。我們所在的本星系群正在不斷收縮,我們的銀河系和鄰近的仙女座大星系預計將在大約50億年內相撞。本星系群本身,和其他星系群和規模稍小的星系團一起,正在朝著室女座星系團的核心區域運動,後者(室女座星系團)本身則位於規模巨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團的核心位置。而與此同時,我們周圍的所有物質——包括銀河系、仙女座大行星、室女座星系團和它們周圍的一切物質都正在朝著巨引源運動。現代天文學對隱帶區域進行的複雜程度前所未有的巡視觀測,加上我們對於超星系團的了解愈發深入,我們終於開始揭開隱藏在所有這一切背後的巨引源神秘面紗的冰山一角。
研究顯示,我們所謂的超星系團實際上並非僅僅是簡單的「一大群星系聚合在一起」。對我們星系周圍空間內星系運行速度的分析正讓我們獲得一個針對「超星系團」更好的工作定義:某個特定空間範圍,該範圍內的星系正朝向一個共同的中心運動。這一定義同時也刷新了我們對於自身周圍宇宙空間的認識。室女座超星系團原來並非是一個孤立的結構,它只不過是一個更為巨大的結構所伸出的一條「臂」——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臂」。這個巨大的結構就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Laniakea Supercluster)。巨引源不可怕!
如果我們單純從物質流動的角度去觀察星系際超級結構,我們很容易就能觀察到巨引源所產生的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層級分明的宇宙當中,小型的星系就像樂高積木一樣逐級疊加,最終成為龐然大物。銀河系和仙女座大星系正隨著本星系群的收縮而逐漸向該星系群的中心位置聚攏。而在室女座超星系團中,所有的物質也都在朝著該超星系團的核心:室女座星系團聚攏。? 而所有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的物質也在朝著它的核心聚攏,目前這一核心位置被矩尺座星系群佔據,那是在我們之前便已經抵達核心的大量塵埃、氣體雲團以及星系物質組成的聚集體。 因此,從這樣的角度上來看,所謂的巨引源實際上很有可能並非「某樣東西」,而是「某個地方」,也就是宇宙中某個區域內物質聚焦的核心位置,這是130多億年來宇宙各種演化過程最終結果的體現,也是宇宙中各類物質自由流動並不斷累積的自然結果。這一切是如何開端的?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最後,再多說幾句:我們正朝著巨引源方向前行,那麼我們最終會抵達那裡嗎?很奇怪,因為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抵達巨引源,因為在我們抵達那裡之前,宇宙中強大的暗能量就會將矩尺座星系群推離我們,漸行漸遠。星系群或許將能夠保存下來,但超星系團在暗能量面前將很難倖免。因此,放寬心,對我們來說,巨引源「的確」沒有什麼可怕的!推薦閱讀:
※真心想問,困擾很久了,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呢?宇宙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為什麼會有物質,物質從哪裡來的呢?
※對撞機是否已經撞出其他宇宙?
※宇宙中形成星球的材料石頭泥土都是哪來的?宇宙中為啥有這些東西?
※研究宇宙終極理論究竟有什麼用?
※宇宙有沒有開端?如果有從哪一個特定時刻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