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見與物哀

「桜ひらひら舞い降りて落ちて」

這是一句歌詞,歌名叫sakura。所描繪的意境就是櫻花如同舞蹈一般,旋轉,跳躍,落下。在每年的3月,櫻花會自南向北,逐漸開花。這時候也正是日本春假之際,一家人帶著自製的美食,吃著便當唱著歌,排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去看櫻花。

我家在海邊。離市區30多分鐘以外的地方,有一個櫻花園,櫻花園的旁邊是一個蠻大的墓園。那時我才上小學,自家裡有位老人過世之後,每每拜祭過墓碑,一家人都會去隔壁的櫻花園看櫻花。所以在那個時候,相比墓園的冷清,櫻花園的熱鬧給了我很多心理慰藉。

其實提到櫻花,我最開始對於櫻花,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理解來源於我的歷史老師的評價:見櫻花落淚,殺人不眨眼的民族。當然我並不是要在這裡搞什麼事情,僅僅是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給我的幼小心靈給予了極大的震撼。

中目黑的夜櫻

日文裡面有一個詞語,叫「お花見(ohanami)」,這裡的「花(hana)」其實是特指櫻花。也只有賞櫻,才能叫做「お花見」。不可否認,櫻花作為日本人心中,或者說精神上的象徵,這種深厚的感覺可見一斑,好比中國人對於美食的執著。從隋朝以來日本就有派使者來中國考察,到中國唐代的時候,向中國派遣使者來做學術考察和研究變得十分頻繁,此時的日本是平安時代。他們廣泛學習漢民族文化,從建築,藝術,美食,包括審美方面都學到了很多。

在平安時代(公元710年),日本人也是賞花的,但是並非櫻花,而是梅花。梅花在中國人的心中是高貴品格的象徵,傲骨迎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這種感覺。

日本也是如此,在萬葉集中,關於梅花的和歌有將近120首,而關於櫻花僅僅40首左右,兩國的詩人對於梅花的品質,以及精神上的追求是相當一致的。梅花作為一年中最後開花的植物,挺過寒冬在春季落下,而春季正式櫻花開花的季節,櫻花開,那麼春天也就不遠了。所以日本的農田,稻田的旁邊也會種滿櫻花,算是司管農業生產的吉祥物。

中目黑的夜櫻

可是什麼時候櫻花成為取代了梅花,並成為日本人心中一種精神支撐呢?這個要從一部小說說起。

日本的平安時代,文學作品十分豐富,和歌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萬葉集,還有古今和歌集,而小說方面的經典就是號稱日本紅樓夢的《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字:宮,心,計。既日本平安時代,宮廷貴族之間的驕奢淫逸,勾心鬥角,愛恨情仇,以及男主角光源式的悲慘愛情故事,同時批判當時社會對於婦女的不尊重,將婦女當成權力遊戲的棋子與玩物。可以說這是一部比較早的女權小說了吧。而這部小說除了文學價值很高,更重要的是它展現了一個那時候的日本對於美的感受和審美意識,即「もののあはれ」。

「もののあはれ」,漢字表記是「物の哀れ」,這是本居宣長為《源氏物語》作注釋書時,提到這一個觀點。就詞語來說,物,(mono)是感情的對象,哀れ(aware)是感知的主體。「哀れ」的本來詞意僅僅是一個感嘆詞,如同中文中的「啊」,「嗚呼!」,這樣的詞語。當我們遇見有意思的事,或者意想不到事,由心底發出的感嘆,就是「哀れ」。

到了平安時代,「哀れ」已經不再是一個感嘆辭彙,它被賦予更廣闊的含義,無論好事壞事,都可以用「哀れ」來表達。這恰好就是與中國的「哀」所不同的地方:亦喜亦悲,生命的孕育和凋零之時都能感受的美,即是「物哀」。

作為中國人我們也同樣能理解這個情感。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的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他借著自己青年時代的書齋,回憶自己的家庭瑣事,感嘆世間的變遷。又諸如「無邊落木蕭蕭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迴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等中國的古典詩詞,這種感物傷懷的情感比比皆是。

與中國文學中「情我」合一不同的是,日本文學中的物哀,關於自己的事情常常是淡化掉的,而且在背景上,與中國文人的政治背景下的哀情相比,他們的哀情更加私人,更加隱蔽,淡淡的流露出那種不滿的情緒,而對於命運的無常,自己也是必然要接受的。所以在格局上,兩國的物哀格局有著大不同。

因為喜怒哀樂都可以被感知,它不單單是一種「悲哀」的情緒,所以與悲哀相比,物哀更具有那種恬洽,淡然的感覺,也就是「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不止於憂傷。

如川端康成的經典著作《伊豆的舞女》,書的感情基調雖是悲傷的,但男主角與舞女的情感線卻是唯美的。悲從屬於美,美又制約著悲,這樣一種循環往複的情感體驗,美的意識便形成日本獨特的「物哀美」-這樣的美意識。

世間的無常太多,因此要抓住瞬間,體會瞬間的美感。瞬間消失的東西,除了花火,還有生命。感嘆「物」之餘,自然會抒發對於死亡的「哀」。恰恰是我們難以理解的地方。

日本電影《48浪人》中的片末,家臣們完成復仇,被執行剖腹死,當時的場面是周圍布滿櫻花,地上坐著48位武士,然後集體剖腹的畫面。隨風飄落的櫻花預示著寂靜殞命的武士們,在日本武士看來,「狂死」好於「賴活」,死亡不過是如同櫻花一般飄零而落,頗像「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感覺,從死里看生,完成生命的輪迴。

因此,我們再看日本文化,器物,和對於美的感受,以及行為上,都能感受到「物哀」對於他們的影響。賞櫻花,自然也是蘊含著淺淺的「物哀」色彩,櫻花盛開很美,隨風而落的美更是溢於言表。

推薦閱讀:

假期里,日本人會選擇去哪兒旅行?
京都葵祭(京都專題一)
日本的溫泉美食之旅
日本的這家酒店已經研製出了生物打折券,有的人天生就攜帶
0006:大久野島觀光者中心紀念印章  大久野島ビジターセンター記念スタンプ

TAG:櫻花 | 日本文化 | 日本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