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國】之共生與中國式好人

最近一直在看武志紅的這本書,感觸頗深,現對其中第2,3章的內容,做個讀後感悟。

先對作者深厚的臨床心理學經驗+個人摸索思考 而形成這本佳作表示深深的欽佩。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說出了很多人都不敢說,也不願意說的心裡話。我覺得中國是需要更多這種視幫助國民認識自己為己任的先驅。

首先說說共生這個概念。嬰兒需要通過與撫養人的共生關係,而達到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理想的狀況是,過了1.5歲後,嬰兒會慢慢擺脫與大人間的共生關係,逐步認識到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而我們身邊很多人身體年齡是大人,但心理年齡依然是嬰兒(這也是這本書對【巨嬰】的定義)

下面列舉一些【巨嬰】的共生典型特點,比如說:

  1. 中國人普遍在找媽,你認真觀察在一個家庭中,兒子、女兒找不到東西了找媽問東西去哪了?到點要吃飯了找媽問飯什麼時候做好?包括爸爸也常常在找孩子的媽,或者回答你去找你媽。

  2. 中國媽寶男什麼時候都說我媽說了,這事我要回去問問我媽。當然作者舉的這個我自己身邊例子不多,但這麼無主見的男的,用【巨嬰】這個詞也恰如其分。

  3. 全能自戀。比如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女的對男的各種挑剔、各種比較,甚至要求對方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稍不如意,就完全發瘋失控。這一點作者給出的緣由是嬰兒時期,嬰兒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動一動手指,大人就要立刻滿足,否則就哇哇大哭。如果嬰兒在這段時間被充分接受了,那麼這種能量就會轉換成正向,成人之後就不會有這種現象。

  4. 逼婚-用表面完整來逃避破碎心靈。這一點應該在我們農村地方最為常見。就算是一個精神病的兒子,父母也希望找個女的和他結婚,認為用喜就可以衝掉生活的不如意。中國人是以戶為單位,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沒成家就會被排斥在家庭體系之外,必須通過結婚生子構建一個完整家庭,才會構成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單元。

  5. 我們成為了互害型社會。原因在於:

    A、原本一直強調集體性自我(可理解為以前強調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時代)的觀念已基本破碎,每個人都回到了所屬的家庭或小集體。

    B、只有個體性自我,才能培養出真正的良知,而陷入集體性自我的人會缺乏共情的能力、缺乏真正的同情心。對於自己所屬的小集體自我範疇內的人,自己會努力做個好人。但對於非我族類,則認為其心必異,將其視為非人,覺得怎麼對待都不過分。

    針對這一點作者給出自己的破解之道:法治與自由。法治提供了真規則,自由允許個體自我湧現。良知只能出自個體性自我。

  6. 共生即共絞。親密與分離構成一對關係的兩大動力。我們需要親密,需要愛與鏈接感,這會產生巨大的愉悅。同時,我們也需要分離,在分離中成為自己,分離也意味著對彼此的檢驗---我離開你,不同意你,你是否還會愛我?否則就會帶來兩種情況的絞殺:

    A、你我不能分離,你離開我,我會死,所以恨不得你死。我離開你,你會死,所以我內疚得要死。

    B、你的想法要和我一樣,否則你去死。我的想法也要和你一樣,否則我去死。

    作者給出了愛情的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1=1,我們兩個人,宛如一個人。第二個階段:1+1=0,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為你,我恨你。第三個階段:1+1=2,我是我,你是你,我們在一起。

上述舉例的六種特點,讀者可以做下思考,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否都有其中的幾個特定。我覺得自己輸出這些,目的有二:

其一: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其二:與有相同認知的人一起成長

對於【共生】,我們都有深刻體會,我自己的反思是--育兒教育可以是:

  • 在孩子0-2歲時,無條件滿足他們,接納他們的各種請求

  • 在孩子2-4歲時,家長和孩子多玩耍,在遊戲中建立基本的生活秩序

  • 在孩子3-5歲時(處於性蕾期),要不避諱回答孩子關於性別,自己是從哪裡來等問題。注意:中國父母大多對「性」是持迴避的態度,其實這就像政府喜歡封鎖消息一樣,最終大多人都對政府公布的消息持懷疑態度。而且政府越封鎖,民眾越喜歡翻牆。

  •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交流彼此的思想

  • 在孩子畢業後,有條件的話,可以分開居住,讓他們走向獨立的生活

  • 在孩子結婚後,如沒有主動要求幫忙帶他們的孩子,應該讓他們去培養他們的下一代。

再來談談關於【中國式好人】的特點,特別是男人,特徵更明顯:

只付出,不索取;總給予,難接受;封閉,感覺麻木;理性或許發達,感性一般不發達;他們的好,像綿羊,缺乏力量;沒有欲求,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好人對自己的「好」很在意,會不惜代價捍衛「我是一個好人」。他們屬於沉默的大多數。

好人通常覺得自己活得好像還不錯,但要好好認識自己:作為這樣的一個好人,自己的能力是坍塌的還是伸展的 ,自己過得舒服嗎?為什麼這麼封閉?

作者給出作為「好人」的痛與悲:

  1. 好得沒朋友,好得難成功。好人會過分客氣,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相信很多人對這種好人也會感覺到關係會生分,真正的朋友間應該在尊重前提下,可以很豪氣地說今天哥請你,但你也不會覺得有啥不好意思。

  2. 好人的病,是因為在攻擊自己身體。好人看不到自己的惡,就很容易看到別人的惡。

  3. 超級好人,都是孤獨星球。每個人宛如一個能量泡,若想在這個世界上彰顯存在,就要擴展能量泡。而「攻擊性」和「性」就是能量泡擴展的動力。一個沒脾氣,沒需求,沒性能量的好人,得到了其他氣泡的讚許,但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4. 好人邏輯:表達憤怒,就是壞。崔永元說,從央視辭職後,不裝了,想罵架就罵架,抑鬱症竟然好了。

為什麼有興趣談中國式好人?我自己承認之前身邊有幾個朋友也給我發過好人卡。我想中國很多有受過點教育,且家庭教育都以善為準則的背景下誕生的男士,這類好人應該是數不勝數。

我想好人的【內傷】估計都比較重。也許好人有很多種,但僅以自己談談個人對【好人】的看法。

  • 陌生人間以好人形象出現,是一種禮節,起碼不會讓對方不舒服

  • 建立起一定的關係基礎,應該讓對方慢慢發現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不要藏太多,這點我覺得對於一些步入相親、交友階段的朋友應特別注意。因為早晚是要露陷的。

  • 對待你認為值得交往的人,就可以敞開心扉(除非有利益往來),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疏遠,如果有人做到這點,往往是可以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今天我在車上就遇到一位其他部門同事,以前從未深聊過,只因坐在隔壁座位,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相談盛歡。

  • 對待你不喜歡的人,聽從你自己的內心吧。這個不是強項,不做分享。

最後分享兩點自己在書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

如伴侶是巨嬰該怎麼做?

  1. 適當滿足。當你想滿足的時候,盡量給予高質量的回應。深深地理解和接納,帶著熱情。

  2. 守住自己的界限。不要淪為對方的奴僕。

  3. 無論如何,以自己感覺為中心發展真自我,別太在這個關係中委屈自己,否則最後會發現這最不值得

超級好人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

好人藏著一個邏輯是: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這種對愛的渴求,自然在伴侶關係中達到頂峰。可是,伴侶關係的根本邏輯是:親密。親密只能通過真實和敞開而達到,而付出卻沒有這個功效
推薦閱讀:

你獨處的時光,決定了你會成為怎樣的人
認知的世界永無止境
你,可能不懂自己,也不了這個世界
如何判斷是否同一類人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說自己「不上相」

TAG:心理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