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凌方談肛論腸:大腸的運動形式與抑制因素

大腸的最主要功能是排泄,那麼它每天是怎樣來完成這項工作的呢?

如果你沒有排便障礙,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去想糞便的排出問題,但糞便擱淺人人都可能會遇到,每當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問:是誰在推動糞便之舟前行?這就需要我們來了解大腸是如何運動的。

結腸的形狀是個M形,所以糞便的運行先要沿升結腸上行,然後橫結腸平移,到達降結腸時開始下行,最後主要存儲在乙狀結腸,等待下行直腸的命令。直腸一般是不存儲糞便的,當從乙狀結腸下來的糞便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被排出。如果把糞便比喻為河道里航行的一條小舟,那麼這條船有時逆水行舟,有時勻速前進,有時順流直下,有時也會被擱。

一、大腸的運動形式

(一)自主運動

自主運動是通過腸壁的肌肉收縮來完成的,是大腸最主要的功能形式。這種運動我們不能覺知,也不需要指揮,完全是自發行為。將不同的運動方式按不同的節律、強度組合起來把糞便推向直腸。

大腸有三種自主運動形式:往返運動、推進運動和蠕動。

1.往返運動:結腸的一種主要運動形式。空腹和安靜時,結腸壁的環肌完全無規律收縮,這種收縮在不同部位交替反覆發生,使結腸袋中流體或半流體內容物向兩個方向做短距離位移,不向前推進。

2.推進運動:又分多袋推進運動和分段推進運動。鄰近幾段結腸袋收縮,將部分或全部腸內容物移至下段腸中,稱多袋推進運動。一個結袋內容物被推到下一段,並繼續向更遠部位,而不返回原處,遠處結腸袋周圍肌肉收縮,腸內容物被擠向肛門端,稱為分段推進運動。這兩種運主要起到混合和攪拌食物殘渣並向前推進的作用。多發生在進食後或結腸受到擬副交感藥物刺激時。

3.喘動:類似蠕蟲的運動,是由一些穩定向前的收縮波所形成,推進腸內容物緩緩向前。結腸還有一種比較強烈的蠕動,可以快速將腸道內容物推送到直腸引起排便,這種蠕動又稱集團蠕動,主要由胃-結腸反射所致,每天2-3次。蠕動常見於進食後,尤其是攝食較多相纖維食物,常由肝曲開始,每日2-3次,以每分鐘1-2cm的速度向前推進,將糞便運送到乙狀結腸貯留。

大腸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控制,能夠興奮副交感神經的因素都可以使腸平滑肌收縮加強而促進腸道運動,相反,能夠興奮交感神經的因素都可以抑制腸運動。

這三種運動形式是推動糞便前行的常規動力。

(二)反射

糞便傳輸和排出僅有常規動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反射,最常見的有胃結腸反射、體位反射和排便反射。

反射是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應答。望梅止渴,看見美食就會流口水,這些都是反射。人體有很多反射系統,一個最基本的反射單元(反射弧)有五個要件: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中樞、傳出神經纖維和效應器。感受器是情報收集系統,由神經末梢組成,負責把刺激信號轉變成神經傳導信號。傳入神經纖維負責把感受器採集到的信息向中樞傳遞。

中樞是決策機構,又分低級中樞和高級中樞,前者分布在脊髓,後者在大腦。中樞下達的指令要通過傳出神經傳遞到效應器。效應器是執行機構完成中樞下達的任務。

1.胃結腸反射和體位反射:早上起床馬上有便意,這是體位反射。早上一杯涼白開或者飯後馬上要大便,這是胃結腸反射。涼白開是刺激物它刺激胃裡邊分布的反射器,神經信號傳人位於脊髓的中樞,中樞自動應答,然後傳到結腸平滑肌引起結腸總蠕動,以超過每小時10cm的速度向前推進。此時,如乙狀結腸內存有糞便可使糞便進入直腸內,直腸內糞便蓄積量超過300g以上,就會對腸壁產生一定壓力引起排便反射。

2.排便反射:排便反射是一個複雜的綜合動作,它包括不隨意的低級反射活動和隨意的高級反射活動。通常情況下直腸是空的。當糞便充滿直腸刺激腸壁感受器,發出衝動傳入腰骶部脊髓內的低級排便中樞,同時上傳至大腦皮層而產生便意。如環境許可,大腦皮層即發出衝動使排便中樞興奮增強,產生排便反射使乙狀結腸和直腸收縮,肛門括約肌舒張,同時還須有意識地先行深吸氣聲門關閉,增加胸腔壓力,隔肌下降,腹肌收縮,增加腹內壓力,最終使糞便排出體外。

如環境不允許,大腦中樞通過腹下神經和陰部神經發出命令,隨意收縮肛管外括約肌,制止糞便排出。外括約肌的緊縮力比內括約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糞便由肛門排出,這可抵抗排便反射,經過一段時間,直腸內糞便又返回乙狀結腸或降結腸,這種結腸逆蠕動是一種保護性抑制。

影響排便反射的因素:

(1)感受器:首先,刺激量不夠。進入直腸的糞便量過少,對直腸壁產生的壓力小,致使直腸壁內的感受器不產生衝動,因而亦無排便反射產生。這種情況多見於進食過少及進食過於精細者。其次,感覺遲鈍如果經常抑制便意,則可使感受器對糞便的壓力刺激逐漸失去敏感性。所以應該形成起床後排便的正常反射,除非環境不允許,就不應當有意識批抑制排便。

(2)傳導神經:如多發性神經根炎、截癱等病,使傳導衝動的神經受損,不能產生排便反射。

(3)中樞:大腦皮層對便意的抑制,如工作緊張、外出旅行、生活規律改變、情緒抑鬱及過度勞累等均可使便意受到抑制,另外直腸的局部病變如痔瘡、肛裂會引起大便疼痛,從而使排便受到大腦的抑制。會導致指揮中斷或指揮無力。

(4)效應器:排便無力,如老年人、久病體虛者,由於膈肌、腹肌、腸平滑肌均收縮無力,而缺乏推動糞便的力量。

(三)大腸運動促進因素

1.進食:進食刺激腸蠕動是通過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兩種途徑引起的。

進食時,食物的形狀、顏色、氣味,以及進食的環境等都可引起胃腸蠕動,這是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效果取決於對食物色香味的認可和興趣度。

所謂非條件反射,即食物對胃腸的機械性或化學刺激以及溫度的刺激,均使胃腸黏膜的感受器發生興奮,通過神經傳入中樞,再通過傳出神經到胃腸平滑肌,使胃腸平滑肌收縮。食物對胃腸壁的刺激,亦可不通過中樞神經的參與,而是通過局部反射即可引起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產生蠕動。非條件反射的效果取決於食物的質量,多吃富含纖維素及潤腸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如綠葉蔬菜、蘋果、香蕉、蜂蜜、燕麥等,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清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可以促進腸蠕動。

2.進水:增水可以行舟,船的航行離不開航道的水位,糞便的傳輸也離不開腸道的「水位」。糞便之舟之所以被擱淺,結腸「水位」不足是重要原因。這種水位包括糞便含水量、腸黏液、腸菌群等。

3.腸道菌群平衡:補充有益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可以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可以適量補充酸奶和一些益生菌製劑如金雙歧、枯草桿菌等。

4.鍛煉與按摩:可以做適當的全身運動和腹部的局部按摩。方法是以掌心緊貼腹部皮膚,從右下腹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以環形按摩至左下腹。

5.刺激穴位:如足三里、巨虛、支溝、大腸樞和膽經上的穴位。

(四)大腸運動抑制因素

1.睡眠:人在進入睡眠後,人體各個系統的活動水平均降低,腸平滑肌處於鬆弛狀態,故睡眠時結腸運動減弱。

2.緊張:緊張狀態和過度疲勞時人體的交感興奮,這時腸蠕動受到抑制。

大腸的運動功能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飲食、精神、情緒、環境、藥物、年齡等,了解後我們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規避、巧妙利用。比如腹瀉時我們需要抑制,而便秘時又需要促進。當然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健康的肛腸是我們每天幸福的保證,而做到這點,需要大家對尷尬的部位,尷尬的話題進行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凌方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中西醫理論選寫,有病治病,無病防身。對於有肛腸疾病及想擁有一個健康的人來說,都是值得一讀。凌方談肛論腸下期繼續為大家講解《腸道之健康法門》


推薦閱讀:

得了痔瘡,如何治療痔瘡?
「痔友注意」痔瘡不治可以么?痔瘡會轉化成癌症么?收藏!轉發!
「痔友注意」痔瘡痔核脫出是什麼原因?應如何處置!收藏!轉發!
教您一招,有效避免痔瘡複發

TAG:痔瘡 | 肛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