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自主性」的幾件小事

作者 | 王玲玲 都市陽光高級心理諮詢師

帶寶寶去遊樂場的沙池玩耍,照例是她在裡面玩,我在一旁陪伴。旁邊有個爸爸帶著一個小女孩很是引人注目。小女孩看上去差不多2歲,拿起一根長把的鏟子把沙子鏟進塑料筒里,這位爸爸立刻跑上前把小女孩的手移開並調整距離,同時雙手握著孩子的手一邊做著鏟沙子的動作,一邊告訴小女孩:要這樣鏟,知道嗎?沒兩下小女孩就對這個失去了興趣,轉身往別處跑去,這位爸爸見狀立刻對小女孩說:別去那裡,過來這裡,快來快來!小女孩停頓片刻,最終還是慢吞吞的回到爸爸指定的範圍里乖乖坐下。

雖然這是短短几分鐘的事,卻是發生在日常生活里最普遍最常見的事。

作為一名專職心理諮詢師,碰到這類事件真的讓我覺得很無奈,同時也為這樣的孩子感到擔憂。在家長不知不覺處理的一些小事中,就輕易的毀掉了孩子的自主性。

究竟什麼是自主性呢?《現代漢語詞語》里對「自主」的定義是自己做主。而「自主性」從心理學上來講,是一個人個性的一個方面,行為主體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的動機、能力或特性,通俗的講,就是指一個人的獨立性跟主動性,即不依賴他人、積極主動負責的個性特徵。

嬰兒從出生的第9個月之後,會出現一種自我矛盾的現象。既表現出對母親(此處也可以指最親近的養育者)的強烈依戀,幾乎一步都離不開母親,但同時,又開始離開她!從嬰兒最初學會的爬行開始,到後面慢慢開始直立行走,無一不在用行動向外界宣告其人格發展的新階段到來了——嬰兒開始有了一個獨立的自我。這是一個孩子從被動依賴母親轉變為積極主動的用身體追求自己的目標的過程,也是一個孩子努力成為一個人,一個有自主性的人的過程。

在這個發展階段(9個月——3歲),孩子通過去看、觸摸、主動擺弄各種東西來探索世界,如果家長常常給孩子過多的控制或禁止,就會極大的損害孩子的探索欲及自主性。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教會孩子世界的規則(這個部分之後的文章里將詳細討論)。

自主性缺乏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更多的乖巧、順從、依賴家人,也許在最初的養育關係里家長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比較好照顧,但卻剝奪了孩子正常的權利,久而久之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出現在這一類的孩子身上。比如,學齡期孩子無法自主學習,常常需要家人的催促要求;成年期孩子在按照家人的期待完成某大學的學業後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感到缺乏自信,對生活感到迷茫等等。

然而,毀掉孩子「自主性」的幾件小事究竟是哪些呢?

前方高能,歡迎寶寶們對號入座。

1、9——12個月大的寶寶,對吃是非常有興趣的,這本身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但卻不完全符合媽媽的利益。飯菜倒的滿桌椅和地上都是,寶寶的頭上臉上也掛著蔬菜葉。對於媽媽來說,喂他吃飯會比讓他自己吃飯要乾淨整潔的多。所以,媽媽們為了避免這種亂糟糟的情況,要麼不允許寶寶擺弄飯菜,要麼親自喂飯。

2、12——24個月大的寶寶,是開始訓練大小便的階段。本身寶寶訓練括約肌就是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然而很多家長卻希望孩子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學會控制大小便,一旦出錯就開始責罵、羞辱。

3、自從寶寶開始學會了說話,每每遇到樓下的保安叔叔阿姨,或是路人爺爺奶奶,家長就命令寶寶要打招呼,如果不願意就會被訓斥沒禮貌。

4、最嚴重的是寶寶在玩遊戲的時候,家長要麼各種干擾打斷,如前面開頭講的情況,要麼一定要求寶寶分享玩具給別人,如果寶寶不願意,仍然面臨的是各種責備。

哎!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

作者 | 王玲玲 都市陽光高級心理諮詢師

? 醫學學士

?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 高級婚姻家庭指導師

? 資深心身瑜伽導師

------------------------------------------------------------

原文發表於:【原創】毀掉孩子「自主性」的幾件小事

幸福從心開始 | 歡迎關注有節操有情懷的公眾號: dsyg-hyn


推薦閱讀:

173心理治療四步法則——從解除交互作用開始
練習四種技能,遠離心理困境
如何尋找長程的心理諮詢師?(一)
殺人犯殺人時是怎樣的一種心理?
電影《心靈捕手》對心理諮詢師有什麼啟示?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