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性第七章——權力(權威)

什麼是權力?(注意是權力不是權利)

權力就是能讓人順從服從的能力。

這裡先要解釋一下:權力與權威

權力就是制度上規則上的體現,而權威是人心順服的體現,兩者有著差別。

比如甲是乙的上司,但是手下人更聽乙的話更順從乙,而不是順從甲。那麼一般的說法是甲比乙更有權力,因為按照制度上來說甲比乙官大。但因為手下人更聽乙的話更順從乙,所以乙的實際權威比甲大。而我所說的權力是讓人順從服從的能力,所以文中或其它文章里我所說的「權力」實際上都是「權威」。

權力(權威)有什麼作用?

權力的作用就是讓人順從服從,並通過別人的順從服從來獲得資源的分配權從而獲得各種利益(資源)。很多時候我們只會把被動的順從服從理解為權力的作用,而主動的順從和服從就不屬於權力的作用。然而人的思想是很容易受影響的,主動或被動並不是能夠清晰界定的。所以無論主動被動,只要是順從服從都是權力的作用。

權力來自於哪裡?

權力來自於制度?來自於規則?來自於上級?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明白一個人為什麼要順從服從別人?

那麼一個人為什麼要順從服從別人呢?

人性就是:(感受——支配著人的一切行為。人的所有的行為動機也只是為了獲得好的感受,或避免和驅除不好的感受)。所以一個人順從服從別人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好的感受和驅除不好的感受。

也就是一個人順從服從別人是因為利益。也就是前面《人性第二章——自我》談到的基本囊括人的所有利益的互有重合的五大顧忌——價值觀、善良、感情、認同和利益。

其中價值觀、善良、感情都是內在顧忌,但人和人之間講平等講友善講感情都是有前提條件的,比如關係不好的人之間可能就沒有這些內在顧忌。所以內在顧忌在特殊情況下面對特殊的人才存在。而認同和利益這些外在顧忌,面對任何人都存在的。我們討論權力自然是要討論普遍情況下的權力,所以我們只討論外在顧忌。

為了便於表述,所以我把外在顧忌分解成了下面的三個項目。

一個人順從服從別人是因為要擺脫對方造成的自己內心的害怕和恐懼等負面情緒和由此產生的壓力或者對方能夠消除你的害怕和恐懼消除你的壓力。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是為了從對方那裡換取你的需求。

所以說一個人獲得權力的方式有:

一 製造害怕和恐懼讓對方有壓力或者能夠消除對方的害怕和恐懼消除對方的壓力;

二 獲得對方的認同或者能夠讓對方獲取不到認同;

三能夠給對方他的需求或者能夠讓對方滿足不了需求。

————————————————————————————————————————

獲取權力的具體做法:

一 通過製造害怕和恐懼讓對方有壓力或者能夠消除對方的害怕和恐懼消除對方的壓力來獲得權力。

動物界群體內都是通過暴力來角逐首領地位的,因為面對暴力生物的原始本能就是害怕傷害所以感受到壓力和恐懼,越被施加暴力就越恐懼越有壓力。越恐懼越有壓力為了消除壓力就越順從。同時首領是最強大的暴力源能夠消除別人製造的暴力,能夠讓他的順從者免於別人的暴力給順從者帶來安全。

二 獲得對方的認同或者能夠讓對方獲取不到認同

然而動物不同群體之間,通過暴力產生恐懼了並不一定能獲得權力,反而可能會獲得敵意。只有被施加恐懼的動物認為施加恐懼者與自己有關聯性,是同一群體,是一起的,產生了認同,才會認可施加恐懼的動物從而施加恐懼的動物才獲得了權力。

同樣如果一個人能夠用手段使人們獲取不到認同,這時人們意識到為了獲得認同必須選擇屈服順從這個人,這個人就獲得了權力。

三 能夠給對方他的需求或者能夠讓對方滿足不了需求

人有各種利益各種需求,為了滿足利益和需求,對於能讓他人獲得利益和需求的人,人們願意對他順從,希望通過順從獲得利益和需求的滿足,對方便獲得了權力。同樣對於能夠剝奪他人獲得的利益和需求的人,為了避免利益和需求被剝奪人們選擇順從他,這時他便獲得了權力。

第三條很好理解,接下來我們重點討論其他兩條,恐懼和認同與權力的關係形成的過程。

—————————————————————————————————————————

認同和恐懼與權力之間的關係具體的形成過程

因為認同具有傳遞性(前面的認同章節講到過)。當群體和組織足夠大的時候,被施加恐懼的和施加恐懼的人之前可能沒有過接觸,或者接觸得不多,被施加恐懼的人認為兩人之間沒有關聯沒有認同施加恐懼的人,對施加恐懼的人產生了敵意,但當他看見了施加恐懼的人對第三人施加恐懼,而第三人對施加恐懼者產生了認同選擇了順從。第三者的行為會影響被施加恐懼者,使得被施加恐懼者被動認同施加恐懼者——這就是從眾效應的本質,也就是我在《人性第三章——認同》講到的認同的傳遞性。

恐懼和其他情緒一樣具有傳遞性,當一個人對某人沒有恐懼感,但是第三人對某人有恐懼感,當這個人感受到了第三人對某人的恐懼時,有可能他也因此對某人有恐懼感。就像我們接觸陌生人,而我們的同伴認識這個陌生人對他有恐懼感,同伴的情緒會傳染給我們,我們也可能對陌生人產生恐懼。

因為認同和恐懼的傳遞性所以權力可以傳遞和繼承。當然如果一個人的權力來自於繼承,在繼承過程會中權力會削弱。如果自己並沒有獲得認同也沒有讓手下產生足夠的恐懼,當他繼承權利後必須迅速通過繼承而來的權力製造屬於自己的權力(加強認同和恐懼或者許利)。否則會面臨和其他擁有次等權力的人的競爭衝擊較量而面臨權力的流失或被完全奪權。

所以通過獲得讓人恐懼讓人認同能給予他人利益和需求的能力,就可以掌握權力。反過來削弱一個人對他人製造的恐懼,削弱他人對某人的認同,削弱一個人給予他人利益和需求的能力就可以削弱一個人的權力。

恐懼和壓力產生的原因除了暴力還有很多,比如說宗教神明。所以古時候特別是蠻荒時代都是通過欺騙民眾假冒神靈獲取統治地位。認同的產生也有很多因素,比如血緣,文化,種族,組織等各種關聯性關係。不是說天意即民意,天心即民心。古人物質條件差,刀耕火種,靠天吃飯,對天也充滿敬畏,上天集恐懼認同和需求於一身,所以統治者總借老天的名義來加強權力。強大的認同便是凝聚力。宣傳名族主義、宣傳一國大統思想、宣傳名族團結、中央集權和一切利於凝聚力產生的文化和思想以利於權力的獲取。

歷史上的認同與皇權鬥爭

歷史上統治階級中能夠對皇權構成威脅的是哪些人呢?

在過去,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里,繼承權與血脈的濃度相關聯。對一個家庭來說,父親過世了最該獲得繼承權的是兒子,之後是父親的兄弟和兄弟的子嗣也就是大概相當於我們現在俗稱的男方親戚。之後才是妻子和女兒還有妻子和女兒他們的親戚。如果有人試圖跳過這個順序爭奪繼承權,就會遭到周圍人的反對,因為他違背了大家一致認同的觀念。

正是基於這樣的世俗觀念,所以對皇權的威脅性高低來排序的話——他們依次是皇族(叔伯兄弟)、外戚(娘舅親戚)、權臣、宦官。而這樣的一個次序實際上就是一個認同度由高到低的次序。所以歷史上權力的賦予對象也是以這個順序來排位的。因為認同度越高,大家越願意順從越願意捍衛。所以皇帝把權力給那些越符合大家的認同的人,大家越會擁戴。皇帝把權力給那些越不符合大家認同的人,大家越會反對。

起初皇帝都是把權力分配給皇族,經過無數的經驗教訓,後來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錯誤,因為大家都擁戴皇族,所以反而皇族容易對在位皇帝的權力構成威脅。後來的皇帝吸取了教訓就把權力給了外戚,結果外戚又成了威脅,然後又把權力給了權臣,最後權力又到了宦官手裡。在所有人中權力給宦官確實對皇帝最不構成威脅,這是因為宦官最不被認同。

皇帝賦予他人權力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權力能夠延伸出去,讓自己的所有命令都能夠得到執行,所以需要的就是會聽命於自己的人。而從皇族(叔伯、兄弟、子嗣)、外戚(娘舅親戚)、權臣、宦官,只有宦官是最聽命於皇帝,這同樣是因為宦官最不被認同,所以他對皇帝的依賴度最高。

因為宦官不被認同,所以即使宦官在擁有權力之後得勢周圍有很多黨羽,他仍然會對皇帝很順從,因為他的權力完全依附於皇帝。而其他人相比於宦官而言,因為更被認同,所以在擁有權力擁有黨羽之後,很可能尾大不掉,更不順從皇帝,更可能陽奉陰違,讓皇帝的權力皇帝的命令無法得到有效執行。這是因為越被認同就越可以建立純粹的個人權威,而不被認同他就難以建立個人權威,因為不被認同就是他這個人本身無法以自身建立權威,他的權威的建立完全依賴於皇帝賦予它的地位和官職,他完全依附於皇帝。所以宦官的權力依附於上級依附於皇帝,而不是依附於個人依附於自身。

就如同在滿清,皇帝讓漢人掌權,漢人也是極難陽奉陰違的,是更容易順從皇帝的。這同樣是因為在滿人當中,即使你能力再強,即使你在政府機構中的權威再大,因為你漢人的這一特殊身份,在最高權力中心你是不被認同的,你在權力中心的地位也完全依賴於皇帝的重視。

可能這一段也不容易理解,什麼是權力依附於上級依附於皇帝,什麼是權力依附於個人依附於自身?

所謂的權力依附上級就如同某個人加入公司當領導,之後大家是他的下屬,都聽他的,但他離職,大家在他離職之後就不再聽他的,這種狀況就是權力依附於上級,一旦脫離了上級就失去了權力。而權力依附於自身依附於個人,就是某個人加入公司當領導,之後大家是他的下屬,都聽他的,但他離職,大家在他離職之後還聽他的,和他一起離職,也就是他脫離了上級大家依然順從他,這種狀況就是權力依附於自身。

所以從歷史來看表面上看來宦官也結黨營私,好像權勢滔天,但實際上這種團體的凝結是脆弱的,一但到了要造反或者篡權的時候,宦官身上特殊化的標籤就會很顯目,而在他掌權的時候順從皇帝的時候,這個標籤就不顯眼。就如同一個少數民族或者擁有特殊身份標籤的人,他可能可以大權在握,但絕對不會被允許染指最高權力。一旦染指就會因為他特殊化的身份標籤而被不認同。這就如同作為父母給侄輩照顧和利益,這大家能夠接受,但是把財產繼承權給侄兒,大家是絕對不會同意和認可的。

但這時又產生了一個問題,宦官就是因為最不被認同,所以讓他們掌權的話,統治階級的矛盾最劇烈。在文官們眼中宦官是不被認同備受歧視的,因為他們都是出賣自己身體的人,在當時的社會觀念里,連自己的身體都出賣就等於道德敗壞、卑賤。所以文官最不服的就是被宦官掌權(文官心裡覺得我居然被下三濫的人支使,我也太窩囊了),所以一旦宦官掌權,朝堂上的權利鬥爭就最激烈(最不認同就最不服氣,最不服氣就最不順從,最不順從的結果就是矛盾最多最不能合作),宦官當政的時代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最多,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最劇烈。

前面說到宦官更順從於皇帝,所以聽皇帝的指令,所以能讓皇帝的權力得到延伸,所以皇帝的命令可以從宦官這裡執行下去。但因為其他大臣很不認可宦官,當宦官和他們共事或者直接凌駕於自己之上,大臣是很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們可能喜歡對宦官使絆子下套子,而宦官能力有限群體規模有限,所以國家的管理主體還是文官。因此皇帝為了極少數的宦官而引起絕大多數的文官消極怠工是不划算的。也就是總的來說,對皇帝而言重用太監的最終結果還是弊大於利,為了一個人的高執行效率(宦官的執行效率)毀了整個團隊的執行效率,讓團隊總體效率降低顯然划不來。所以最後還是文官掌權成了最優選擇,不會因為太被認同而威脅皇權,也不會因為太不被認同而影響內部團結。

歷史上的造反奪權與認同的關係

任何人造反的前提就是讓大家認可和追隨,所以要製造各種名義來取得認可。

一般造反時,如果皇帝沒有重大過失的,而且皇帝還很有威望的,直接攻擊皇帝就是攻擊一個大家都很認同的人,大家反而會反對你這個攻擊者,所以你的攻擊只會起反作用,於是轉而通過攻擊皇帝身邊的人,比如妃子或者受重用的大臣,稱皇帝被奸妃或者奸臣迷惑了,通過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讓自己被認同,或消弱對方獲得的認同。

如果皇帝沒有過失的,但皇帝威望不高的,就直接攻擊皇帝,編造皇帝的罪狀,從而讓己方獲得認同,讓對方失去認同。

如果皇帝有過失的,就大肆渲染加大皇帝的罪狀,哪一種罪狀最容易消弱皇帝獲得的認同就用哪一種。比如皇帝誅殺了很有威望的人,那麼就假借這些被殺的有威望的人的名義。例如陳勝吳廣假借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造反。

如果皇帝對治下百姓來說是異族,那就是假借作為本民族的前朝最後的皇帝的名義。比如清朝早期那些造反的人都是借明朝皇室後裔的名義造反。

如果造反的骨幹勢力是由基層普通百姓組成的,屬於農民起義。因為基層百姓沒有文化,不會認同上層人物,反而是認同虛構的宗教中的人物神話中的人物。所以這樣的造反模式一般是通過假借宗教神話人物的名義獲取認同來造反。

總之怎樣最容易讓己方獲得認同或讓對方失去認同就怎樣來宣傳。

————————————————————————

再論認同與權力——同化(經認同而與自身歸於一體)

國家民族的同化

歷史書上有一個詞叫——同化。就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產生認同,而前面認同章節講了,認同——一種通過對自我的確定和延伸來構建自我。也就是認同的民族把被認同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拿來學習模仿和接受然後變成自己的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人要捍衛自我,我的東西我保護。所以一個民族被同化之後就會捍衛被認同的民族,兩個民族就融合成了一個民族。認同與不認同被對待起來就完全不一樣(個人邊界不一樣了)。所以國家很重視對兒童進行國家教育,教育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讓我們從小就彼此認同,消融個人邊界,讓彼此互相接受而不抵觸。所以國家也常常倡導在國際事務中的軟實力,提出文化的力量,積極向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就是為了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認同,從而來爭奪在國際社會中的權力。

集體主義中的同化

軍隊在訓練中常常做隊列,也就是所謂的分列式。士兵們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充滿著莊重的儀式感。但實際上這樣做對於人的體能和意志力並沒有特別的提升作用。分列式的真正作用是為了讓個體對集體的認同得到強化。

當個人處於隊列之中時,每個人都在做著同樣的動作,這無形之中給每個人都產生了內心的壓力:如果自己不順應集體做出同樣的動作就會顯得自己很怪異、覺得自己被孤立、被排斥(比如被異樣看待、被嘲笑)而如果自己做出和集體同樣的動作才是正確的合理的。這就是強化了個人對集體的認同,從而提高了個人的順從性利於管理者的管理。網路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實驗,在電梯這種密閉的空間里,幾個演員做出一個相同的舉動,唯一的一個普通市民進電梯之後看見電梯里演員的舉動,也會馬上做出相同的舉動。

虐囚的同化作用

為什麼軍隊總有虐待新兵的現象?

因為通過精神虐待——各種羞辱讓人失去個體尊嚴,也就是用負面感受來讓人放棄部分自我,抑制自我(變得懦弱)。從而提高順從性。《人性拓展閱讀》中《為什麼同樣的付出,有的人會感激你,有的人卻認為是理所當然?》也是與此相類似的邏輯。因為所有的顧忌歸根結底就是正面感受和負面感受。

通常嚴密的組織都會通過消弱或消除成員在組織面前的自我,讓他們面對組織自我抑制,降低要求。要求降低了就容易滿足,容易感激,從而加強他們對組織的認同,這樣就利於成員歸附和依賴於組織,最終利於組織對成員管束。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讓被羞辱的人感受到自己在組織面前的孤立感、無助感、無力感,被羞辱的人才會放棄自我擁抱組織。否則羞辱起到的只是激怒作用。所以一般都是一大群人在封閉的環境下羞辱一小撮人,這樣被羞辱的人的孤立感、無助感、無力感才最強。

而其中的邏輯就是,當一個群體欺負你的時候給你的感受與一個人欺負你完全不同。因為人被群體被周圍所有人排斥,被所有人不認同,所帶來的負面感受往往大於人格受辱所帶來的負面感受(嘗試著去想一想「你赤裸著身體站在大街上,所有人都對你指指點點」和「一個人罵你」,這兩者的區別)。人性的本質之一就是避免負面感受。一個人在承受極端的痛苦的時候,如果給他一個擺脫這痛苦的出口,他就會拼了命的往這出口鑽。而孤立感、無助感、無力感又會讓受辱者下意識本能性的感受到——自我抑制並拚命融入集體是自己擺脫自己無法承受的負面感受的唯一出路,於是拚命融入集體。所以自然的會起到認同集體的作用。

為什麼要篡改歷史?為什麼要建偉人雕像?為什麼要拆偉人雕像?為什麼威權體制的國家要陳列展示國家締造者的遺體?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裡為這些抽象的東西去爭論顯得有些莫名其妙。

實際上,這些舉動都是在「爭取認同或讓別人失去認同」這個問題上的鬥爭,通過認同的鬥爭來實現權力的鬥爭。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權力從哪裡來,就要受哪裡的制約。

例如,以神的名義獲得就受到神的制約。以某種因素獲得認同,就受某種因素制約。

人性就是追求感受,而認同對人的感受的影響多數情況下比其他因素要更強,這也是認同能成為影響權力的首位因素的根本原因。

—————————————————————————————————————————

通過以上的的深入闡述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認同與權力的關係。

我們對任何事物的認同,都會導致我們去捍衛這些事物,並為這些事物去付出。實際上就是我們會賦予被我們認同的事物以權力。

由此可以的出一個重要結論,我們認同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就可以在我們這獲得權力。

也就是說民眾的認同類型決定決定了民眾會賦予什麼樣的人權力,也就決定了當權者的類型 (什麼樣的人會當權)。

正因為中國人懦弱,認同權威。所以在中國越是權威,就越容易當權。

在威權國家裡,當某個權力擁有者脫下威權的面具,被統治者就不再認同這個當權者,但被統治者還是認同威權。例如像蘇聯這樣的典型威權國家裡,戈爾巴喬夫試圖從威權領袖成為一個民主領袖是行不通的。當威權者放下了威權就等於放下了他權力的來源——大家就是認同權威,你不當權威就失去了認同,就等於喪失了權力。在那一刻人民不再順從他了。所以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註定容易失敗。

所以威權國家裡真正要改變的是民眾對威權的認同,而不是當權者的治理模式(在大家的理解中是制度決定了社會的治理模式,然而恰恰相反,是所有民眾的選擇形成的結果決定了社會治理模式從而又決定了制度)。

所以在威權國家當獨裁者或者獨裁政權欲推行民主,而民眾並沒有真正脫離對威權的恐懼,只要有另外的獨裁者或獨裁政權出現,民眾立馬會撇下民主政府去擁抱另外的獨裁者或獨裁政權。

歐美國家為什麼民主政府當權?

自我狀態越合理的人,越能清醒客觀的看待問題,越不容易認同錯誤的對象,越不容易產生非理性的恐懼、獲取認同的方式越合理,越會去順從真正對他有利的人。那麼由這種類型的民眾組成的政府就是民主政府。但是自我狀態合不合理與人的學歷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很多高學歷的人仍然崇尚威權。

——————————————————————————————————————

權力不等於能力

人們對權力的最大誤解就是——權力=能力

很多人都以為一個人掌握組織的權力,那是因為這個人善於治理組織,能讓組織利益最大化。其實不然,掌握權力和個人的治理才能沒有必然的聯繫。無論一個人他的方法多好多有用,不去執行或執行不到位都是無用功。而執行的前提就是權力被認可。

舉個科幻一點的例子。一個現代的醫療專家可以在現代和古代攜帶任何必要的醫療設備進行時空穿梭,然後遭遇一群愚昧的人正被一個善於裝神弄鬼的騙子通過所謂的鬼神巫術治病騙人。

那麼是現代的專家還是騙子更能治好病人的病呢?

真實的情況往往會是騙子治好的概率更大。其實這個例子一點也不科幻。現實中就有很多老年人遭遇醫療詐騙。他們被掌握粗劣的醫療水平的人詐騙掉成千上萬的財物,而且還會把自己糟糕的身體狀況幻想成很健康,再把這幻想的健康歸功於騙子的醫療。而那些正常治病救人的醫院他們通過正常的醫療服務給患者帶來健康,卻容易被貼上騙完錢還治不好病的標籤。

而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認不認同。因為民眾認同騙子,所以騙子即使醫死了人,也很容易用其他理由推脫掉責任,而民眾也會想方設法去自我欺騙為騙子做掩飾。因為民眾是在捍衛自己的認同。而因為民眾不認同醫療專家,醫療專家即使治好了病人。病人也會因為一點與被醫治的病無關的,身體其他方面的的小狀況,而視為自己的病醫生沒治好。

再說回那個科幻一點的例子,為什麼騙子治好病人的概率更大呢?因為一個現代的醫療專家回到過去的時代只會被視為怪物,是不可能被接受被認同的。不被接受的結果就是不會去嘗試。治都不讓你治,你怎麼可能會治好。所以方法的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會不會被認可。

—————————————————————————————————————————

順從到底有什麼危害?

下面這一段是回應《人性第六章——懦弱》的問題。

你對別人的順從會提高別人對你的索取欲,權利慾。而你對別人的認同 ,你對別人的害怕 ,如果被別人感知到了,雖然你沒有順從對方,你的這些信息都可以讓別人下意識就覺得你容易順從服從,這會讓對方產生讓你屈服和順從的想法和行動,從而提高了從你這裡獲得權力的期望值。對方有可能會因此要求你順從,導致對方下意識就會對你施加更多的壓力恐懼或者控制。所以不要讓別人感覺你會輕易順從或不要輕易順從別人。

而脫離《人性第六章——懦弱》從更廣泛的視角來說,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自利,也就是說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有利益,行為和利益是相對應的。如果你的行為被他人支配了,本質上就是你的利益不能由自己自主,也就是你的利益被支配了。所以從行為上順從別人,本質上就是從利益上順從別人,讓別人主導你的利益。所以順從要慎重,符合自己的利益可以順從,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就無需順從。

—————————————————————————————————————————

權力的錯誤運用方式——談無效用權力

一個人運用自己的權力時向他人施加壓力,讓他人順從著去做某事。不待他人去做或者在他人去做的過程當中自己就去做了。這削弱了主張權力時別人面對我們的壓力,就消減了權力的威嚴性或威懾力。

例如

要別人幫忙拿東西,在別人沒有拒絕和沒有順從之前,自己就跑去拿。

向別人提出問題,在別人沒有拒絕和順從之前,自己就回答了問題。

人在對拒絕和順從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之前,都會有壓力。而你對他人提了要求,進行的索取,在沒等對方做出反應前,就自己去做了,就打破了對方面臨的有壓力的心理環境,釋放掉了對方內心的壓力。每次這種幫對方釋放壓力的行為都是弱化自己的權力的作用,從而使對方面對起我們來壓力越來越小,顧忌構成的邊界感會越來越弱。對方對我們的無視也會越來越嚴重。權力達成的效果越來越差,權力的效用就變低了——就是我們越來越沒有權力。

————————————————————————————

印章或者虎符有那麼大的魔力嗎?讓看到他的人都乖乖聽話?金正恩不能同時打贏兩個人,他是如何魚肉成千上萬的百姓的,讓無數人聽命於他的?

上面這個問題,是知乎網上他人的提問,以前我解答過後來因為內容敏感,被我刪掉了。現在我再簡略的寫一次

印章或者虎符沒有魔力只是因為權力具有傳遞性。當一個人建立了權力他可以將權力傳遞給任何人甚至是物。

過程一般是這樣的:權力的擁有者拿著印章或者虎符然後說「以後見到這個印章或者虎符就如同見到我,對待持有印章或者虎符的人就要和對待我一樣 」通過這樣的過程就是一個授權的過程。如若手下不承認印章或者虎符的作用,面對持有印章或者虎符的人不順服,他就會遭受到授權下發虎符的當權的人的懲處。

金正恩雖然不能同時打贏兩個人但是照樣魚肉成千上萬的百姓。

因為他的爺爺通過

一 製造害怕和恐懼讓對方有壓力或者能夠消除對方的害怕和恐懼消除對方的壓力;

二 獲得對方的認同或者能夠讓對方獲取不到認同;

三能夠給對方他的需求或者能夠讓對方滿足不了需求

這些方式獲得權力並把權力傳遞給他的父親,再傳給他。當然在經過傳遞後,會有人不認可類似於金正恩這樣的繼承者的權力。但當大多數人都認可的時候不認可的人也是無可奈何的。就像電影里村民信迷信,但有個別人不信,甚至是有一部分人不信。如果有人裝神弄鬼欺騙村民,不信鬼神的人為防止村民被騙而出來阻止。只要騙子和村民說「阻止的人會給村民帶來厄運帶來神的懲罰」,迷信的人馬上會把不信的人撕碎。同樣金正恩會用同樣的方式把不認可的人清除。

即使大多數人不認可金正恩,但政府里只要沒有出現權威超過繼承者的,照樣不影響權力的繼承。

例如十個人裡面,支持者最多的人擁有三個支持者,其他人最多只有一個支持者。雖然擁有最多支持者的人,支持他的人其實也不多,只有三個而已,但相對於別人,他的支持者是最多的,所以他是所有人里最有權力的。

即使政府里有權威超過繼承者的,他要奪權也要有時間有機會。一般在權力繼承過程中都是有準備的,上任當權者都會很早就為自己死亡之後選擇好繼承人,並為繼承人繼承權力鋪好路。所以繼承人被他人搶奪權力的例子很少。一般古代都是因為娃娃皇帝,才導致了權威超過繼承者的人有機會和時間搶奪權力。

奪權是很困難的,為什麼呢?

就算擁有權力的人,他的手下有人心中對他不滿想造反。但要造反是要很多人的。怎樣才能組織足夠的造反的人?不可能直接和大家說大家來造反,因為直接說你就是找死。而造反就要聚勢,要把大家團結起來,這又要求你必須說,只有說了只有有了信息的交流,才可能產生認同,有了彼此認同才可能把人凝聚起來團結起來。所以一般造反都是暗中觀察別人的言行是否不滿當權者,而且這種不滿要很強烈,而且不滿的人還要很多,要達到巨大規模,因為共同的仇恨同樣可以促進相互認同,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古代人在造反前總要通過迷信來做輿論宣傳來造勢,同時也通過觀察輿論的發展來探清真實的民情民意,看看老百姓是否會支持造反,造反能否被認同。

同時,即使大家真要造反,為什麼大家要聽你的?就算人人都不滿當權者不認同當權者,但未必就認同你啊!所以未必會響應你,造反的頭頭也不一定是你,大家也不一定支持你。所以歷史上造反成功的往往是統治集團內部當權者。因為它們最滿足權力的獲取條件。

一 製造害怕和恐懼讓對方有壓力或者能夠消除對方的害怕和恐懼消除對方的壓力;

二 獲得對方的認同或者能夠讓對方獲取不到認同;

三能夠給對方他的需求或者能夠讓對方滿足不了需求

就比如都說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起義第一槍。這武裝起義不也是通過拉攏統治集團國民黨自己的軍隊嗎,這是獲得滿足第一條的條件。共產主義信仰救國救民這是滿足第二條的條件。建設富強民主的國家這是滿足第三條的條件。

所以自古以來造反成功的都是內部當權者。農民起義的成功率很低,即使是劉邦和朱元璋兩個勉強算是農民起義,但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一個重要的因素——造反對象是秦朝和元朝,在當時民眾心中秦朝或元朝屬於「異族」。屬於不被認同的統治階級。所以為大家所不認同的統治集團服務的當權的「同族」官僚同樣不被認同,所以這才給了統治階級以外的人以機會。

——————————————————————————————————————————————————————————————————————————————————

拓展閱讀 (註:拓展閱讀的部分並不屬於文章內容)

為了讓看文章的人更深入的理解,設了下面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論巨大陰謀論的繆處

為什麼每個朝代所有皇帝中開國皇帝的權力一般都最穩定最大

劉邦和朱元璋為什麼成了殺害開國功臣的典型?

皇位為何立長立賢而不是立賢立長,長為什麼比賢更重要?

對皇帝而言奸臣的存在意義?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論距離與權力的關係

談周總理和清潔工握手!

論權力的正確運用方式

論面子

我對問題的闡述詳見《人性拓展閱讀》


推薦閱讀:

作為自身關係的政治學(1)
對「必死命運」的掙脫,是步往墮落墳塋的開始
國人的病態奮鬥:有錢的中國人為什麼在世界上得不到對應的尊重?連非洲人都不如?

TAG: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