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單純靠抄寫、誦讀記憶效果很難盡如人意?-談記憶強度與用腦量之間的對應關係

一提到記憶,很多人認為就是誦讀、抄寫、背誦,事實上這也是大部分學生正在普遍使用的記憶方法。通過簡單的抄寫、誦讀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記住一些東西,但是這樣的記憶很快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模糊、逐漸忘記,面對相對繁多的學習內容,難免力不從心。

要想知道應該怎樣記憶,首先要清楚什麼是記憶。對於學生而言,記憶其實就是大腦對知識施加用腦量進行加工處理過程中同步在腦海中形成的痕迹,這種痕迹的強度取決於用腦量的大小,而且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淡化、直至消失。這種痕迹的形成和保持就是記憶,這種痕迹的逐漸淡化和消失就是遺忘,這種痕迹的強度就是記憶的強度。

大腦對目標內容或目標信息施加用腦量同步在腦海中生成對應記憶,有點類似於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學習的過程可以想像為大腦對目標內容施加作用力,目標內容會同步對大腦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腦海中形成對應的印跡,這種印跡就是記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很顯然,大腦對目標內容施加的作用力越大,目標內容對大腦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在腦海中形成的印跡就越深,記憶強度就越大,記憶痕迹緩慢消失的過程就有可能越長。

圖1,記憶強度與用腦量對應關係示意圖:

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記憶強度受哪些因素制約和影響呢?是不是重複的遍數越多、抄寫的遍數越多、誦讀的遍數越多形成的記憶強度就越高?

其實真正決定記憶強度的是學習過程中大腦對知識進行加工處理、信息提取、鏈接挖掘、對照應用時施加的腦力,包括大腦的專註程度、活躍程度、運轉烈度、思維深度、腦存儲對照調用指數等,可以想像為是大腦對目標內容施加的作用力,統稱為用腦量。

用腦量其實就是大腦對目標內容和腦存儲內容相關鏈接挖掘調用的深度和廣度,是學習過程中新信息與腦內已存儲信息及信息載體之間建立鏈接的數量與強度的統稱。

記憶是大腦對知識施加用腦量的結果。

如圖1所示:記憶強度與用腦量成正比。用腦量越高,記憶強度越高。用腦量包括單次用腦量和多次有效累加用腦量。通過循環複習對某一目標內容反覆施加用腦量,就有可能把用腦量累加至一個對應的臨界值,將對這一目標內容的記憶升級轉化為永久記憶。

繞開或旁置大腦通過簡單的抄寫、誦讀等機械重複和肢體性重複來形成和增強記憶,用腦量很低,不能同步挖掘、捕捉、強化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鏈接關係,屬於典型的低用腦量高頻施加學習模式。

通過低用腦量高頻施加模式學習和記憶,即便能在短期內形成一定的記憶強度,但記憶點本身或記憶點之間的喚醒碼和提示性鏈接很容易被大腦孤立、屏蔽、刪除,導致記憶徹底消失或不可追憶,我們稱之為大腦的倦怠排斥反應。

有時候同學們平時已經背過的東西到了考場上往往會想不起來,但走出考場別人稍作提醒立刻就能回想起來,可能別人不經意間提醒的內容恰恰就是被大腦刪除或屏蔽掉的針對這一記憶內容的記憶喚醒碼或提醒鏈接。

腦子不動,光靠嘴上、手上忙活,表面上很用功、很努力,其實卻是真真正正在偷懶:懶於動腦。不動腦子,再怎麼努力、再怎麼熬時間,腦子裡也不可能存住太多東西。很大一部分學生習慣於靠抄寫、背誦來學習和記憶,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用腦量極低,這就是為什麼記得慢、忘得快、腦子裡沒東西、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所在。
推薦閱讀:

《刻意練習》書摘
你30多歲依然自卑迷茫又無力,怎麼破?
讀書|忙,不是你放棄學習的理由
吐血整理丨我的學習方法

TAG: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