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練字二十年的經歷③(定性篇)

轉折與變道:通過知識獲得解放

談談我練字二十年的經歷①(入門篇)

談談我練字二十年的經歷②(摸索篇)

談談我練字二十年的經歷④(歷練篇)

【第三階段:大學】除了逃課和泡師妹,那還能幹什麼

從高中到大學,是一個極大的改變,關於如何認知和理解世界,有了更多的方法和視角。那時候,本科四年,減去實習的大四,在學校的時間其實只有三年。三年的時間裡,那個時候的我們,心情大概是這樣的:大一很迷茫,大二很瘋狂,大三很猴急,大四畢業就再度迷茫了。

大一,剛從高中過來,以前都是有明確目標的,中考為了高考,高考為了大學,那大學為了什麼,沒幾個人知道,所以很迷茫,大一尤其上學期還是有點焦慮的。

大二,已經從迷茫變成了老油條,各種玩各種瘋,說談就談的戀愛,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有說逃就逃的專業課。那一年,我們號稱青春無悔,其實TM就是混。

大三,想起一年後就要出去上班,回頭看看自己的專業證書還沒過,相關證書也沒有,GPA更是不堪入目,沒入黨,課外書也沒看幾本,連個Excel也拉不出來,猴急如熱鍋螞蟻。

大四,出來實習,才知道自己一無所長,幹啥啥不行,卻又眼高手低,於是導出碰壁,感嘆世風日下,懷才不遇。其實自己壓根就是沒能力,不知道自己能力在哪裡,更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定位。畢業就失業,於是再度迷茫了 。

人說「揚名聲,顯父母」,或許是因為自己出身和家人期望,雖然上面的四種境況,我也經歷了大半,但我還是在一些方面有所堅持,說不上建樹,但起碼有了一些初見的收穫了。

《上大學》

第一,上課和專業。

小學、初中、高中,十三年的學科教育,它更多的是一種為了應試而設計地純碎的知識教育。在關於如何勘察人性、如何認識社會、如何理解世界方面,幾無章法,也無甚出色的建樹。雖然如今的大學教育與當年「西南聯大」的宏旨相去甚遠,但相對應試教育而言,起碼是在灰白的知識灌輸下,在人性、社會和世界方面打開了一扇通往理性的大門,自主自由的意識開始綿延生長,有了自己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對於一個人從純粹的學生身份轉變到具有社會層面意義的身份,具有關鍵作用。它不一定是一個人成熟的象徵,但起碼是走向成熟的開始。

所謂成熟,我覺得與道德並沒有必然的關係——道德是一種品質,成熟是一種態度。所以在我看來,四年的專業教育,除了最基本的理論傳授和技能實踐,更能體現高等教育價值的是隱含在其中的「理性和邏輯」。

理性,有很多定義,我姑且只看常規定義和哲學定義(源自百度百科):

1、常規定義: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有自信與勇氣地遇事不慌且能夠全面了解和總結並儘快的分析出多種可行方案(這些方案可以是預備的或是臨時的)並使用其中最好的一種方案去操作或處理,達到事件需要的效果。

2、哲學定義:理性是人類具有的依據所掌握的知識和法則進行各種活動的意志和能力,是哲學從人類的認識思維和實踐活動中發現出來的,主宰人類的認識、思維和實踐活動的主體事物。

就字面意思,我們簡單理解就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主觀能動的,它可以是這樣一種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能力,可以說是作為我們立身之本的謀生能力的核心。大學教育的專業體系,正是建立在這種理性基礎上的,儘管並不見得有多少院校是這樣實行的。

邏輯,也有不少定義,我們簡單舉例:

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表示事情的因果規律,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

1、規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

2、事物流動的順序規則。

3、事物傳遞信息,並得到解釋的過程。

如果說「理性」是一種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邏輯」就是關於如何構建事物框架並尋找出規律,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兩個加起來,簡單說就是——主觀能動的去尋找事物規律以更好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大學教育的專業,其本身的知識體系,正也是基於此而構建的。有幸的是,從大一開始老師們就讓我們寫論文了。

下圖雖有惡搞之意,但你不能否認它的的邏輯推理——「竟然那麼有道理,說的我無言以對!」簡直就是一篇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結構的論文提綱嘛!

《愛情發展流程圖》

儘管也是「一大抄」,但結構畢竟不能少。論文首重提綱,而提綱正是基於事物或問題的框架,這個框架就需要「邏輯」的能力去構建。在框架構建完成後,則需要「理性」的能力去發掘包含在邏輯中的各種規律和關係。可能你會覺得說,練字而已,跟邏輯和理性能有半毛錢的關係嗎?其實我也覺得沒多大關係,它們之間,我以為然的更多是萬物之家的關聯和互通。

其一,漢字是方塊字,自然有結構所在,有結構必然就會有邏輯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是偏旁結構上的關係,如上下、左右、全包圍等;為也可能是形聲語義上的關係,如近義、反義以及各種修辭。這其實就是前文講過的「有意義的書寫」了,但其實我覺得,如果真的能寫字寫到這種狀態,或許算是超越漢字本身的意義了,更多是世俗化的引申義了。唐朝詩人李泌的這首《詠方圓動靜》,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示吧: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其二,練字是經年累月的事情,有心者自然會堅持。但它首先必須是以興趣表現的,而不是任務壓迫的。發自肺腑的愛好,心懷好奇和熱愛,就一定會主動去尋找各種可能的變化。這種變化,從我個人感受和經歷來講:它開始一定是感性的,然後是理性的,接著是感性加理性,最後還歸理性。開始你喜歡,所以放肆;然後你想寫得更好,理性驅使你去尋找更好的方法;其次,你發現自己寫的越來越好,感性的情緒又顯現了;最後,慢慢地,你便是全然感性了,因為你已經完全沉浸其中並享受其中了。用個不恰當的說法,這就是心理學上提到的「心流」狀態了。在這種狀態下,你不僅是高度專註的,更是極致的體驗。

第二,閱讀和寫作。

我是幸運的,高中的時候宿舍有一個小說迷,能帶我進入波瀾壯闊的小說世界。而到了大學,除了有一個小說迷,還有一個書獃子和一個文藝青年。

對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小說迷,我們叫他「雄英哥」,因為他真名叫「民族」。比起高中的那位翟同學,可謂是有過之無不及,連走路和吃飯同時都要看小說的人,其他時間就毋須多言了。只是他的涉獵範圍比較窄,只是集中在穿越、玄幻、都市等YY一類小說。

左邊床是一位典型的古典文化愛好者,書獃子一枚,整天看的都是老莊、易經、三十六計之類的書籍。但有一點是我所不及的,那就是逃課也要去圖書館看書。如今想來,我還真是慚愧的不行。當年為了複習四級去圖書館,然後就趴著睡著了。從此以後,就再也不去圖書館學習了,借書除外。

右邊床是一位矯情的文藝青年,我們都叫他「輝兄」,其父母都是老師,從小閱讀涉獵甚廣。不得不說,這是我最佩服的一個。因為此前的閱讀都是不成體系的,而且質量參差不齊。跟他接觸多了,閱讀的趣味也慢慢受他影響,開始有意識的去接觸各種國內外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一是兩人重讀《誅仙》,並為之引發的討論;二是一起夜讀蔡駿的《天機》,雖然現在不以為然,但當時確實是一起才敢看,大晚上看著怪嚇人的。

蔡駿《天機》

誠然,我宿舍的閱讀氛圍還是不錯的,所以三年下來看的書也不少,只是專業方面的研讀的少,這一點在畢業後只能狂補。但其實除了閱讀,寫作也是「輝兄」的一個重要技能,記得他那時的文風很有痞子蔡、王小波的風格,別說有多羨慕了。掐指算來,我在大學寫的成篇成文的也是屈指可數,但那時候微博興起,就經常在微博里寫140字。因為短小,所以遣詞造句方面精鍊較易。此外,當時還比較流行發節日簡訊,但我覺得大家都是複製黏貼的,於是每逢節日我就都自己原創,自認為還算不差。所以,那時候給同學的印象就是「你文採好好哦」!

但那時我寫長文的動力嚴重不足,儘管也有參加學院的徵文比賽,雖然獲獎了,但最令我觸動的還是「輝兄」的光榮事迹。那時候她戀上一個師妹,通宵寫情書啊,洋洋洒洒上萬字!雖然現在忘了,但當時讀了感受就是:用詞精到,用情極深!以至於我後來也是這麼乾的——當時喜歡上書畫協會的一個妹子,又恰好讀了前秦蘇蕙的《璇璣圖》,就依樣畫葫蘆用迴文的形式寫了一首「不倫不類」的表白詩給她,儘管為拒絕了,傷心了好一陣,但終究不悔。因為這首不是「詩」的「表白」既沒有押韻也沒有平仄,就不敢給大家看了,實在是貽笑大方。

我所理解的是:閱讀是聽別人的故事,寫作則是講自己的故事。

第三,社團和興趣。

大一入學不久,各大社團就開始招新了。因不明就裡,在各種師兄師姐的威逼利誘下,進了3個社團:營銷協會、書畫協會和藍天義工。美其名曰:營銷是專業,書畫是興趣,義工是情懷。

那時候的會費是三十塊,三個協會就是九十塊,這就去掉差不多一百大洋啦!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可是一筆巨資啊!雖然不能拒絕初上大學那一股關於理想的雞血刺激,也不能排除有隨大流的嫌疑,但關於「專業、興趣和情懷」,我想我還是有一些自己看法和堅持的,而後來的經歷也確實印證了我的想法。

關於專業,課堂上的都是理論,尤其是營銷這個專業,幾無實踐可言,一些老師更是照本宣科,全無主見。所以專業社團恰好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場景:課下的理論討論、商業新聞的互通、營銷活動策劃、校園創業的交流等。關於這點,除了在學院飯堂兼職切菜和幫校外大排檔送餐,還有兩點需要著重:第一,因校園禁止經商,大二時與舍友「輝兄」創建點餐網站,後因資金不足和招商不力,只好作罷;第二,大三代理駕校幫教練招生,從設計傳單到請人派發,再到內網廣告被查封,轉至地下後到實習,賺了一部諾基亞5233。

關於情懷,可能這個詞用的也不恰當,但就算是那麼一回事吧。當時藍天義工的活動我參加的不多,但卻也為我認識更真實的社會裂了一個口子。可能是受了我媽影響,我那時性格是多愁善感的,記得那時全宿舍一起看日劇《一公升的眼淚》,我雖是男兒身,卻也是看的淚眼迷濛。當時的活動多是去援助周邊的一些窮苦人家,或者去老人院送溫暖,甚至到大街上當志願者等等諸如此類。初生牛犢,也不知社會艱辛,當看到一些悲慘凄涼的人和事時,總是覺得很心酸。那時候年少氣壯,大有一種「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願望!只是這種惻隱之心,這種「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的情懷,已經被現實的生活剝了幾層皮了。只好立志:至少做個好人。

關於興趣,這個最後講,因為這是最重要的核心。

其實到大二,專業和情懷都讓位於興趣了。這並不是哪個更重要,只是說哪個對於當下心更有感召罷了。到大二,留任書畫協會書法部部長。到這時候,藍天義工就沒去過了,營銷協會參加的次數也比大一少了。倒是書畫協會,大二留任後,幾乎每周都有兩個下午在那裡。因為協會裡頭,真的是藏龍卧虎,行楷、隸篆、篆刻、國畫、水彩、素描、漫畫,甚至是古箏、鋼琴等,實在是群英薈萃。震驚之餘,更是自慚形穢,暗想之下能與之一拼的也只有寫字了,決心一定要把字寫得更好才行!

書法大賽

於是乎,在協會的時間裡,除了日常帶新人練字,我更多的是跟各種高手交流。不管是日常的書法培訓課,還是各種書法比賽,甚至是書法家來指導,我從未缺席。尤其在他們創作的時候,看著簡單的筆墨在他們一筆一畫的揮灑中,成形為一幅幅出色的書法作品,那體驗真的很是享受!為什麼我強調的是交流而不是學習,這是有原(借)因(口)的:

一則是因為自己毫無書法基礎,重頭開始太難,實則太懶;二則是想通過跟高手交流心得,然後去忽悠小師妹;三則是因為學習需要結構化的循序漸進,以點帶面,而交流卻是可以天馬行空,點線面體、參差多態,皆可達成多樣化互動。

古語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智者講,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才能變得更優秀;雞湯講,你是什麼人就會遇到什麼人——雖然我覺得這些話都是扯淡,但在書畫協會三年的交流,所得卻也是頗豐。尤其者,是趙的行書,臨摹的《蘭亭序》簡直難分真假;還有范的草書,頗有唐代懷素遺風。但最令我拜服的,還是學啟功體的曾,不論用什麼筆具,甚至用調羹、刻刀都能講啟功體的風範展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我經常向他請教,到後來還買了啟功書法字典,還有文阿禪編的啟功行書帖。從此,深陷啟功行書體,到如今,也是愛到不能自拔。不僅是簡單的因為啟功體的本身行雲流水、自由奔放的氣勢,更是因為啟功本人的傳奇經歷,讓我欽佩不已。

以下,就簡單談談感受吧:

1、不同性格的人,寫出來的字也是有其秉性的,字如其人不一定是硬道理,但一定有道理。

2、練字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它應該是一種興趣,一種寄託,一種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

3、臨帖,不必得其形,也不必得其神,重要的是寫出自己的風格,有自己能理解的韻味。

4、儘管去嘗試多種書寫工具,尤其要去嘗試「筆具」之外的工具,須知變化的才是有趣的。

5、與高手交流,關鍵不在於得其方法,而在於感受其對「寫」的理解,「得其道」而非「取其術」。

6、高手的境界非凡人所能理解,練字者不必強求,秉持寬容和開放的心態,才能看得更遠。

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練字猶如登山,百步一重天,事非堅持者,無以大成。

8、有從師學習,必有出師歷練,只有多與人交流,多與人切磋,知彼知己,取長補短。

9、練字不是一件事,它可以與閱讀、寫作、藝術、旅行、愛情、婚姻、事業等互融互通。

10、人生路遠,你不一定要練字,但練字的人,一定能多一些有趣的經歷和額外的滿足。

三年下來,關於自我性格和書寫風格,大局已定,基調已成。其實感受還有很多,更不乏深刻。淺顯地,可以影響你的情緒,喜怒哀樂,心隨筆動;更可以挑起你的慾望,讓你深陷而不能自拔。

隨性隨寫

譬如說吧,當時喜歡上的一位女生,就是從帶她練字開始的。我不能用漂亮來形容,我喜歡說她「好看」,而且同樣是文學愛好者,更是院國標隊的,一身氣質散發出來,那感覺自不必說。當然我也不能否認,那時候對於練字熱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儘管最後還是被拒絕了,但那種熱情一旦被點燃,似乎就滅不了了,只不如刻入人生的命數。

直到現在——我還是喜歡寫字,還是喜歡她。

推薦閱讀:

寫給我熱愛的籃球
堅持的意義在於什麼
三輪老人不幸離世是什麼讓他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17年,我與MATLAB的八件小事
新生大學:成功的人可能只做對了這一件事

TAG:練字 | 大學 | 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