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不是惡魔,也不光只是作(裝)秀(X)那麼簡單
在跑圈,有這麼一群人,經常能看見他們光著腳,或穿著奇形怪狀、無任何保護設置的鞋子跑步。個性十足,也非常吸引人眼球。有人說這是在作(裝)秀(X),也有人說這是張揚個性,甚至有磚家聲稱這種跑步方法對腳極具傷害性、不可取!
到底赤足跑是惡魔,還是一種進階跑步的運動方式,本文就個人近四年的赤足跑經歷,以及和很多赤足/腳跑愛好者的交流心得,跟大家聊聊關於赤足/腳跑的那些事兒。
說到赤足跑,就得先從什麼是赤足跑說起。所謂赤足跑就是穿著無支撐、無保護的鞋子進行慢跑運動的一種跑步方式。(有人說赤足跑就是不穿襪子,不穿跑鞋,赤腳跑步。但這是赤腳不是赤足,這個問題我待會兒會說。)與常規的跑步運動最大的區別,就是腳上的那雙鞋沒有任何足部保護裝置。
赤足跑最大的優勢在於通過運用足部各關節的配合,讓腳下的穴位得到按摩,從而提高身體各項機能。包括本人在內,很多赤足跑愛好者當初從傳統跑鞋轉粉赤足,不是因為傳統鞋過分保護帶來的傷害,就是因為不正確的跑姿給自身帶來的痛苦,或者偶然結識赤足為自己帶來難以忘懷的跑步體驗。
可能赤足跑並沒有赤足鞋產品宣傳里說的那麼神乎其技——強化踝關節肌肉,防止運動過速帶來的傷害。但赤足鞋卻有糾正跑步姿勢的功效。
關於正確的跑姿--前掌落地?還是後跟落地,在跑界里,這樣的辯論從未中斷過!而赤足鞋從上腳的那一刻開始,無論走路還是跑步,穿著者本能就會啟動生理防傷害機制,無論後跟落地怎麼無法改變,這時都會在此機制的潛意識狀態下轉為前掌觸地。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再穿傳統就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很少後跟再落地。從生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人的腳跟也不是拿來跑步用的部位。
曾經,有人在諮詢我赤足鞋有什麼好處時,就有旁人說「這鞋其實沒什麼,只是跑起來跑姿更加好看些而已。」真的僅此而已嗎?或許看起來確實更帥些,但前掌著地的方式落地,而不是常用的腳跟著地方式落地。
腳跟著地的方式,落地的衝擊大,並且主要由骨頭承受,衝擊一路上傳,最終由膝蓋,髖關節和腰部吸收,引起膝蓋,髖關節和腰部的毛病。前腳掌著地,然後順勢全足落地,衝擊主要由足弓和小腿的肌肉承受。前腳掌著地的研究是目前運動學研究的主流,包括哈佛,加州大學的研究中心都做了不少研究,可以支持這個結論。
引用一年前自己在跑鞋專題文章里的一句話,「如果說鎖鞋是騎行姿勢的糾正器,那麼赤足鞋就是跑圈裡的』鎖鞋』。」
也許上面的論點不足以說明什麼,但很多初上赤足鞋的跑者都會在最初接觸赤足跑一年的時間中,頻繁產生水泡,甚至是血泡。(其實我也有過這個階段)一開始,我們都認為這是從傳統到赤足的一個過程,可後來大家建群交流才發現,產生水泡除了運動中出現大量的腳汗導致,更多還是因為個人的跑姿問題。跑步是個尋找快樂和了解自己的過程,所有動作都應該更加自然。而很多人在跑步過程中,卻因為情緒問題,不自覺地做出「划船」(也就是局部蹬地)的動作,時間、里程長了,自然會因為摩擦而產生不適。這就是水泡產生的根本原因。後來,經本人近兩個月的跑姿糾正後,無論穿什麼鞋都不再出現水泡,因此這跟腳上的鞋其實關係真的不是很大。
另外,一個月前,曾在某論壇看到關於跑鞋、里程和換鞋的文章。認真看完全文,突然覺得自己好幸福,常規最遠距離頂多1600km差不多就得換,平均600km就該換了。其實,在這之前,和平時一起跑步的小夥伴——老臧也聊過這個問題,他日備三雙跑鞋,均為傳統,差不多3個月的時間就要逐漸更換。相比之下,我更換的頻率就沒那麼高,最近一次換下的跑鞋都是三年前入手。這裡絕不是為某品牌做廣告。不可否認,市面上的赤足跑鞋確實比很多傳統跑鞋要更貴一些,性價比好像也不是很高。但性價比這東西跟你所買物品的使用率有關,就像杭州赤足團的小馬哈說的,「買回來就供著,再高的性價比也會很低;只有高頻率的使用,體現其價值,物盡其用,再低的性價比也會變得很高。」多長時間?多少里程?才是換鞋標準?我覺得這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個人的觀點:與其天天喊疼天天不見痊癒的病人絕沒有疼一次就徹底治癒的病人快樂。傳統跑鞋和赤足跑鞋的區別其實也就是這前面這個例子的區別。
本文為悅跑圈專欄作者【Julius?】稿件。
推薦閱讀:
※跑步後膝關節疼痛要注意,看看你的膝蓋是哪裡受傷了?
※跑馬八類人,你屬於哪類?
※速度跑者的專註——如烈酒、戰爭和暴風驟雨的愛情
※用Running跑了將近1000公里之後,我換成悅跑圈
※【走路】也能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