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宵夜真的會導致胃癌嗎?
事實上,夜晚太晚進食往往被認為會「傷胃」、「使胃得不到休息」,甚至還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罪魁禍首。在新聞報道中,「年輕白領常年加班吃夜宵患胃癌」這樣的標題也不時出現。然而,即使在一些個例中「常吃夜宵」和「胃癌」真的先後出現,這也不能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聯繫。
胃黏膜要在夜晚修復嗎?
我們總是聽到夜晚是胃黏膜細胞休息恢復的時間,這時候不能刺激它蠕動,要讓它好好「睡一覺」。而如果這個時候進食,會對它們造成嚴重的損傷,甚至可能致癌。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呢?
其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黏膜或者皮膚一樣,胃黏膜平時的修復依靠的是上皮細胞不斷地更新換代。胃腸黏膜是體內增生最迅速的組織之一,增生和生長與表面細胞剝落所致的細胞丟失之間保持平衡狀態。新生細胞從增生區向表面移動,並逐步分化為表面上皮黏膜細胞,與此同時衰老的上皮細胞從表面剝落,並被周圍上皮細胞吞噬而得以清除。胃黏膜大約3~5天就會完全更新一遍。黏膜細胞這種更新換代的過程是持續進行的,並沒有研究發現它與晝夜節律之間存在相關性。因此,流言中提到的胃黏膜要等到夜間休息時才能修復、夜間進食會阻礙修復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吃夜宵患胃癌?沒有證據支持
那麼有沒有研究數據提示吃夜宵和胃癌風險有關呢?答案也是沒有。在Pubmed等醫學資料庫中檢索可以發現,目前還沒有研究將進食時間晚(以及進食到睡眠之間的時間間隔短)與胃癌風險聯繫起來。
在提及胃癌的風險因素時,英國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UK)、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循證醫學資料庫UpToDate等權威機構和各個診療指南也均未將進食時間納入其中。雖然各個專業機構都認為飲食是影響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但他們所強調的是「吃什麼」而非「何時吃」:過多的鹽和腌漬食品攝入才是真正與胃癌有關的風險因素。
吃飯太晚,食管可能受傷
並沒有證據表明吃夜食與胃癌發病存在相關性,不過如果吃飯時間太晚,並且吃完就去睡覺,確實也可能給消化系統帶來一些麻煩。
一些研究顯示,進食到睡眠的間隔時間太短會增加胃食管返流的發生風險。而胃酸返流不僅會帶來「燒心」的不適感覺,而且也會損傷食管。食管黏膜如果長期處於胃酸的刺激下,就有可能產生所謂的「不典型增生」,逐漸發展為癌前病變,進而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有研究顯示,進食到睡眠間隔時間短確實是食道癌發生的潛在風險因素。在2014年8月刊登於《腫瘤外科年鑒》期刊的一篇論文也指出,這一因素與胃與食管交接處發生的賁門癌也有關聯。不過好消息是,這些研究也發現,只要避免吃完夜宵就睡覺的情況,並在餐後散散步,就可以降低這一風險了。
胃癌在國內的現狀
胃癌的發病率在全球腫瘤發病率中排在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之後居於第四位,也算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腫瘤。從1975年到2000年,許多發達國家胃癌的發病率出現了遞減趨勢的現象。然而在我國,還沒有出現胃癌發病率遞減的現象。我國是世界上胃癌高發國家之一,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成都是我國胃癌的高發地區。在我們國家每年每十萬人中有30.7人發病,遠遠高於世界的平均發病水平。每年我國要增加近40萬的胃癌患者,也就是說全球40%以上的胃癌病人都在中國。這裡面大多是男性,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大概是2:1。
胃癌的預防
飲食有節:飲食應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進過硬過燙的食物、飲烈性酒類,以免刺激或損傷胃黏膜。
健康的飲食結構:注意不食霉變食物及農藥污染的食品,不飲污染水源,避免或減少攝入鹽腌食品,如鹹魚鹹肉、火腿、酸鹹菜及含鹽量過高食品,因其內含大量亞硝酸鹽,極易促進胃癌發生;要控制食用煙熏製成的雞鴨魚肉及油炸、火烤的食品,避免致癌物質攝入體內。
營養平衡:應多進食富含維生素及β胡蘿蔔素的新鮮蔬菜、水果,它們參與修復機體的天然防癌屏障,阻止化學致癌物質在體內的合成,能起到防癌作用。還應適當增加蛋、奶、鮮魚、鮮肉和豆製品的攝入量,改進營養情況,做到營養平衡,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助於保護胃黏膜。
在胃癌的更晚期,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便血;
嘔吐;
不明原因的體重降低;
胃痛;
黃疸(眼睛和皮膚髮黃);
腹水(腹部積液);
吞咽困難。
如果有這些癥狀,一定及時與您的醫生聯繫溝通。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公眾號「癌度」,了解更多關於腫瘤和基因的資訊。
轉載文章請註明來源公眾號及作者
推薦閱讀:
※哪些胃癌可以用腹腔鏡手術?
※胃癌在發病前會出現什麼癥狀?
※胃癌可以採用中醫治療嗎?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
※為什麼日本是胃癌的高發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