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C究竟是何方神聖?

原文出自:roncoo.com/article/deta

文章內容整理自《ZeroC Ice權威指南》作者Leader-us針對網友提出的ZeroC 問題的解答。

1、RPC又是炒冷飯??

Leader-us:

RPC的確是炒冷飯,但彼一時,此一時。 現在這個江湖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江湖了。移動設備早已吞噬PC市場,原先為應付移動設備兼容而開發的網頁模式的應用逐漸下架,App要界面好看,速度要快,要安全,要省流量,所以,RPC又重新引起大家的重視,現在90%的人都認為Rest沒有技術含量,淪為大路貨了,但90%的人都覺得Thrift是高大上的技術,在市場驅動下,RPC這個炒冷飯的技術,還真是一盤大餐!

2、Ice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有什麼用處?

Leader-us:

分散式系統的通信,要麼RPC,要麼消息隊列機制,而且RPC方式的代碼通常要佔到一半以上。 如果一個系統比較複雜,需要N個服務之間有調用關係,那麼這就是一個通用的技術問題,簡單的說,就是服務治理/服務匯流排平台,涉及到服務註冊、負載均衡、故障處理、服務擴容、以及最後的RPC調用功能,這些能力都具備的,而且是開源的,目前基本只有Zeroc Ice與 阿里放棄的Duboo,而Zeroc Ice則有超過10年的歷史,不斷更新,不僅僅支持伺服器端的RPC調用,也支持移動設備。 Ice的好處,可以用Java,C++,C#,Python等語言開發服務端,然後大家可以相互通信,最後這些服務組成一個系統,還能被7種語言寫的客戶端調用,包括PHP,Javascript,不僅僅是網頁程序調用,還能移動設備上調用。對於互聯網/App開發,節省了80%的工作量.

3、這個Zeroc Ice 與 Thrift 還有 Avro 相比 有什麼優缺點?同時Thrift 還有 Avro 在大數據及互聯網應用廣泛且都有成熟案例,Zeroc Ice如何進入這個圈子?

Leader-us:

我們要看看究竟是誰進誰的圈子,這個問題需要弄明白。 RPC技術最早是由SUN引領並成為標準規範的,後來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不同廠家的硬體、軟體、不同的開發語言之間如何能進行「標準化」的通信? 當時微軟有自己的DCOM技術,SUN 有自己的J2EE/RMI技術,這些都局限於一個小圈子裡,於是COBRA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一大群專家坐在一起,制定了一個跨語言、跨操作系統、跨硬體平台的「宏偉」目標。 但可惜最終這個宏大目標沒能實現,由於規範過於龐大、開發中間件的廠商沒有人能100%準確理解和遵循規範,導致各種兼容性問題,最終COBRA走向沒落。 COBRA沒落之時,出現兩個分支,其中一個是COBRA領域的資深專家們,這裡主要是技術派專家,而非吹水派專家,看到了COBRA失敗的本質原因,也很痛心這個偉大嘗試的失敗,於是他們抱團,成立了 Zeroc公司,開始了破冰之旅,從而誕生了Ice這個跨平台、跨語言、高性能的RPC平台——他們稱之為反叛之冰。 這裡順便說下COBRA的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中間件和平台這樣的技術,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功能遠遠超過一紙規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很多,網景公司的JavaScript最終不低微軟的JS,SUN的 J2ME最終也讓位於谷歌的Android。 Zeroc公司就吸取了這個教訓,他們自己實現ICE平台的各個語言的Runtime,包括Java版本的、C版本的、Python、PHP,而且十幾年來一直不斷完善,移動設備上,Android,IOS都提供Runtime包,因此,連SUN、Borland都倒下了,Zeroc公司僅靠Ice一個產品,屹立至今,試問IT界里,這樣的技術型公司還有幾個? COBRA沒落的同時,IBM主推的Webservice/SOA這條線發展下去了,他們也借鑒了COBRA的精華,比如WSDL其實就是IDL,但這個路也沒能光大下去,很快被Rest/JSON替代,然後這裡就沒有平台的說法,都變成了API。 由於Zeroc Ice的存在,所以在多語言、高性能的RPC領域,一直沒有什麼其他產品和開源項目,直到最近,由於移動設備對遠程通信性能和流量的要求提升,同時互聯網開發中多語言協作的增多,於是RPC技術重新被大家重視,谷歌釋放出開源的Protocol Buffers表明其RPC方面的領先性,Facebook則更開放的把Thrift這個框架開源出來,而Avro則是因為Hadoop之父(Avro是Hadoop里的一個組件演化而來的) 看不慣Thrift的思想而打造的一個框架,此框架目前仍然是「半成品」。 與Zeroc Ice相比,Thrift其實只能算作一個FrameWork,而Ice則是一個Platform,另外從成熟度、穩定性等方面來對比,都不是在一個層面上的,目前開源的唯一一個工業級的RPC平台,只有Ice, Ice的性能不用說,其穩定性更是有目共睹,因為最早很多電信級別的客戶使用它。大名鼎鼎的Skype也是用它,國內也不少公司默默的使用。 以下是我對Avro的一個測試研究: ?Apahce Avro框架簡單,非介面編譯的模式靈活度很高,用Json定義的RPC消息結構和方法簡單並容易理解 ?Http協議的編碼和傳輸機制效率遠遠低於長連接的Socket模式,本機對比了Avro的Http協議與Netty實現的Socket協議,請求應答消息相同的情況下,HTTP的TPS是500左右,而Netty Socket模式則是1.5萬左右,相差很懸殊,同樣的介面,ICE的TPS則達到2.5萬TPS! ?多語言客戶端支持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Avro的Phyton客戶端目前只實現了基本的Http協議,(Java的同時實現了Neety客戶端協議),這種情況下,服務端只能也採用Http協議,從而導致並發性能問題.

4、有沒有比較形象一點的比較呢,比如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體現的一些優點,能有幾個粗略的數據對比會更加清晰一些啊

Leader-us:

直觀的幾個好處舉例如下: 以使用最多的語言Jar為例,Ice核心Jar包就一個,100多個類,總共幾百K,不依賴任何其他第三方包,不容易引發包衝突,因為包很小,所以手機上的APP就能打包很小,快速下載,這很重要。 如果系統比較簡單,只是幾個服務的遠程調用,除了業務代碼,Ice相關的編碼也就幾十行,容易上手,不用註冊中心的方式,比Java RMI還簡單 常見的互聯網應用,涉及到PHP、Java、C (ios),一個Java開發的Ice服務,互聯網Web,Android,蘋果手機,都搞定了,成本和代價很小 如果涉及到安全問題,客戶端從TCP改為SSL,則只要改Ice配置即可,不用改程序,而且一個Ice服務可以同時提供TCP和SSL兩種訪問埠,也只是配置就解決了。 最後,如果系統比較複雜,幾十個上百個服務,涉及到複雜的服務調用,負載均衡問題,那麼升級為IceGrid,定義一個XML文件,秒殺了服務的部署拓撲,只要用控制台命令發布即可, 不像Jboss這種系統,需要手工到每個Jboss下 起停等繁瑣工作。 總之,可以很簡單的使用,也開業很高大上的使用,這就是Zeroc Ice。網上有一個有趣的帖子,有個人說 他認為每個軟體都有自己的缺陷,但是Ice,他一直沒找到缺陷。

5、在介面調用方面,我用過webserivce SAP的RFC,效率和可移植性均不強。現在的平台太多了,而流量和效率是最需要考慮的方面,

1.RPC的效率應該是沒的說,

2.有個問題,Ice的底層是不是也是對OS的API socket的封裝?

Leader-us:

Ice 底層也是Socket通信,使用了NIO最佳模式,比Netty實現的Avro (Apache主席,Hadoop之父的新作) 高出近一倍,相同的介面,Http 介面實現的Avro RPC是 500 TPS,Netty 版的Avro 是1.5萬TPS,Ice則高達2.5萬。有人根據Ice權威指南里的例子,對比了Duboo,發現Ice比Duboo性能高4倍左右。 Ice對外宣傳的是,高性能,多語言,跨平台,非常穩定。排在第一的是高性能,這是其十年來不斷完善與進化的結果,如果你能10年磨一劍,那也是倚天劍了。

6、請問ACE和ICE有什麼區別?從架構層面和設計方面,而不是代碼(ACE的代碼公認的爛,為設計模式而模式)

Leader-us:

ace是對c++基礎開發介面和功能的封裝,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並且提供了很好網路類; ice是分散式框架,提供了消息分發、對象定位、遠程調用等功能的實現。 ACE 可以理解為是一個API,而且是面向C++ 的ICE可以理解為一個Platform,是多語言的RPC平台兩者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另外,Ice又稱之為反叛之冰,是當初參與COBRA的一幫資深大牛另起爐灶的產品,團隊的實力和影響力都是只能仰望的高人,用流行的一個句話來比較,Ice完美秒殺ace。


推薦閱讀:

TAG:信息技術IT | 分散式系統 | 微服務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