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抗洪士兵吃饅頭輿情分析
我國中部的汛情牽動人心,颱風逼近,更讓人揪心,願天公作美,緩解嚴酷的汛情。
在這次抗洪救災行動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同志們依舊是最可愛、可敬的人。他們團結一致、站在搶險行動第一線,年輕的面孔、威武的身軀,整齊劃一的行動。無情的洪水,受難的群眾,無畏的迷彩服們,總令人潸然淚下。然而,也有一些雜音闖入公眾視聽。最為尖銳的,是對抗洪救災制度,尤其是後勤保障的質疑。一張抗洪一線士兵吃饅頭的照片就惹來不少爭議。質疑聲音說:我們的救災走過這麼多年,為何後勤保障都跟不上,一定要讓士兵們吃饅頭嗎?一定要邊工作邊吃東西嗎?是否有故意作秀煽情之嫌?
好在今天的主流媒體反應非常迅速。軍報記者第一時間回應質疑,對饅頭事件作了很有力的回擊:
由於災情緊急,為了爭分奪秒救助民眾,堵塞漏洞,所以即便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力其實很強,甚至即便現場有餐車,但戰士們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去淡定的吃飯,得把有限的時間和人力都先投入到救災上。一般要等任務完成後,才會坐下來吃點正餐,但可能那時候他們卻已經累得吃不下了....比起所謂的專業「軍糧」,戰士們反而更吃得慣饅頭。饅頭除了「方便進食」外,其方便製作,方便運輸,能快速補充體力的特點,也令其成為了戰士們更傾向的一個口糧選擇。
其實,作為一個從媒體出來的人,尤其是從評論部出來的人,深知評論對大眾輿論的影響力。從事評論的人,最大的武器就是超強的表達能力,說能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完全不為過。文字上的超能力是他們的最大本事。當然,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尤其是當前,傳統媒體的評論部門的人員構成都非常年輕。年輕的評論員一方面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對社會實況、行業狀況知道不多,對事實的把握、對專業的拿捏缺少火候;另一方面,在網路群情洶湧的背景下,常年呆在辦公室的評論寫手,他們的材料來源於網路,捕風捉影,好打抱不平,甚至以鹿為馬成了一種職業病,尤其是涉及公共管理者負面的新聞,特別讓他們興奮。他們一旦興奮,就發揮了超強論述力,也帶動了一批不明就裡的讀者,以此次饅頭事件為例,評論是這樣鋪叔的:
就著雨水啃饅頭,沒有人否認這種場景的存在,但拎出這種場景作為宣傳材料,則只會給人以前線只能啃饅頭充饑的錯覺,這與我們在宏觀層面大國崛起之類的宣傳內容格格不入,更會讓人懷疑災難救援的專業性:一場救援,如果連後勤保障都跟不上,遑論救援本身?如果放在20年前,這樣的場景,或許會被認為艱苦的典型。但在今天,沒有人認為救災就必須把所有條件都降到最低層次,彷彿如果條件不夠艱苦悲情色彩不夠濃厚,就不足以凸顯救災本身的重要性,不足以凸顯在救援者的貢獻。 然而,誰都知道,艱苦的救援與一流的後勤保障完全可以同時存在。如果說1998年首次遭遇全國特大範圍洪災,後勤保障力有不逮,倒還情有可原。18年之後的今天,在無數的1998年生死經驗的基礎上,如果救災的後勤保障還是如此兒戲,那不免令人感到悲哀和震驚。就在遭受輿論廣泛質疑之後,有官方媒體隨即曬出正常的後勤供應場景,一份溫熱的盒飯,一份比饅頭更有營養的應急餐,提供起來並不存在任何實質上的困難。可惜,宣傳機器的思維,仍舊停留在艱苦就是奉獻、煽情方能勝利的原有窠臼,渾不知今夕何夕。在救援一線的,基本都是普通的士兵,他們來自於最為普通的家庭,凡是出現大災大難之時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讓一群沒有任何救災經驗的人上場,本身就是特殊時間下的特殊選擇,如果在後勤上還故意以艱苦來營造煽情的印象,那不啻於二次傷害。 尤其是,許多天災背後都兼有人禍的因素,人禍讓天災變得更加不可捉摸。原本不會絕提的大壩,原本不會水浸的城市中心地帶,原本可以儘早控制的水患,就在豆腐渣、推諉和不負責任中,變得不可控。到最終上場的只會是那些扛沙包的士兵,甚至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某些媒體提供譜寫讚歌的素材。人民都過河了,宣傳機器還在摸石頭。把災難轉化為政績,把救援轉化為淚滴,把一切苦痛埋在洪水裡,所有的一切都還在重複。
所以,時下輿論宣傳口徑越來越窄,很多時候也是一種無奈。總有一般喜歡攪渾水的人缺少實地調研的經歷,卻愛搶奪麥克風,喜歡在民眾面前指指點點,有時在大災大難面前攪動輿論,混淆視聽,不啻於精神領域的又一次決堤,這種決堤,一旦疏於防範,不僅會對現實抗洪產生影響,還會帶來不必要的人心潰散、內耗增加。
我支持言論自由,但這種自由是建立在大局意識至上的。基於調查、基於事實的呼喊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但基於幻想、基於鍵盤上的民意造勢是可怕的,有害的,需要提防的。還記得馬航事件之後,中外的記者專業水平相形見絀。在沒有太多言論管制之下,照理說各個媒體應該使出看家本領報道,但相比於國外對飛行技術、可能原因的專業解析,我們仍然停留在信息傳遞的層面。我們的媒體隊伍,無論從記者、編輯還是評論員,都是一支筆走天下,不懂經濟的,當兩年財經記者就可以混混,不懂財稅、公共管理的,也能一支好文筆矇混下去。媒體隊伍的專業性是我們的軟肋。當前,亟待提升這方面的專業度。否則,一支好文筆就只能貽害無窮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