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香檳史

香檳區地處德法交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戰在香檳區打響,二戰在香檳區結束,普法戰爭的色當戰役也是發生在香檳區,如此不一而足。天災固然可怖,但在香檳區,更多的卻是人禍。自有葡萄栽培的一千多年以來,香檳區歷經了大小無數的的戰爭,在享受氣泡歡騰的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這個歷史上最多災多難的葡萄酒產區——香檳。

中世紀

496年,法王克洛維一世(Clovis I)在蘭斯大教堂用香檳酒受洗,加冕。由此,香檳區成為中世紀法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香檳地區的酒也開始大發展。此前,葡萄隨著羅馬帝國的鐵騎來到了香檳區。

1088年,一個香檳酒農的兒子就任教皇,他就是烏爾班二世。作為最早的香檳代言人,香檳區的葡萄酒聲名遠揚。烏爾班二世煽動了十字軍東征,劇烈地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

13世紀,香檳集市興起,但葡萄酒並非貿易集市裡的主角,而且香檳遠遠不如勃艮第和波爾多的葡萄酒流行。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香檳集市不復存在,香檳也一度被英國人搶去。

16~17世紀

1516年,朗格多克誕生最早的氣泡酒,在當時是絕對新鮮的玩意。

1531年,利慕(Limoux)村留下了起泡酒最早的交易記錄,100多年後,唐·培里儂(Dom Perignon)出生。

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全歐大戰,蘭斯(Reims)和埃佩爾奈(Epernay)先後數次被毀。

1630年,英國用煤炭燒制玻璃,比木材燒制的玻璃硬度提高了很多,玻璃瓶開始用於保存香檳,軟木塞也開始用於香檳的封瓶。

1688年,唐·培里儂進入Hautvilles修道院,潛心研究怎麼做才能沒有氣泡。

1700年,香檳區的氣泡酒開始流行,此前,酒中的氣泡是不受歡迎的。

18世紀

1715年,修道士Ruinart開創了在地窖中貯存香檳。

1728年,路易十五頒布法令,香檳必須裝在瓶子運輸,香檳的貿易開始擴大。

1729年,第一家香檳廠建成,創始人的名字叫做Nicolas Ruinart,就是修道士Ruinart的侄子。

1735年,法王法令規定了香檳瓶的大小尺寸、形狀、重量,以及封瓶軟木塞的尺寸,香檳生產開始標準化。

18世紀後期,大量香檳廠建立,如酩悅(Moet Chandon)、嵐頌(Champagne Lanson)、黃金天使(Henri

Abele)、凱歌(Veuve Clicquot)、路易王妃(Louis Roederer)、白雪(Piper Heidsieck)等等。

18世紀晚期,香檳杯由無腳錐形杯過渡到淺底碗狀,後者據說是根據宮廷貴婦人的乳房形狀設計的,有一說那是蓬巴杜夫人的。

19世紀

1818年,凱歌寡婦的酒窖主管Antoine Muller改進香檳除渣工藝,在此之前,香檳瓶中總是有沉澱的。

19世紀初期,再次興建香檳廠的高潮,這一波里有瑪姆(G.H.Mumm)、巴黎之花(Perrier-Jouet)、漢諾(Henriot)、伯蘭爵(Bollinger)、羅蘭百悅(Laurent-Perrier)等。

1825年,發明香檳的灌裝機器。

1827年,發明香檳打塞機。

1836年,Andre Francois掌握了壓力和加糖之間的關係,爆瓶率大大地降低,也有了各種口味的香檳。

1844年,亞克森(Adolphe Jaquesson)採用金屬絲封瓶機,就是今天軟木塞外面的金屬片和鐵絲網(muselet),之前是用麻繩捆住再蠟封。

1845年,各種機器發明,包括自動洗瓶機。

1871年,色當戰役,法國戰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此時,正值美國內戰的恢復期,香檳貿易嚴重縮水。

1882年,成立香檳區酒商聯盟(UMC),旨在保護原產地地理標誌,防止濫用「香檳」。

1891年,《馬德里協議》對原產地產品保護,意味著只有香檳區生產的起泡酒才能使用「香檳」。

1898年,酒農們成立了香檳種植者協會(AVC),一起對抗當時席捲歐洲的根瘤蚜蟲。

一戰前,歐洲享受了一段「美好年代」,香檳大發展,這段美麗的時光,在1902年被巴黎之花象徵性地用在了酒瓶上,銀蓮花設計成為經典。

19世紀末期,機器製作的玻璃瓶子逐漸代替手工瓶,質量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但仍因為壓力爆瓶時常傷人,進酒窖還是得全副武裝加頭盔。

20世紀

1904,有家俄國公司使用「香檳」和品牌「Roederer」(路易王妃),被俄政府勒令停止使用,這是香檳海外維權的先例。

1911年,香檳暴亂(Champagne Rebellion),起因對是香檳原產地域範圍的爭議。

1914年,爆發馬恩河戰役,一戰一來,香檳劇烈減產。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香檳最大的出口市場關閉。

1918年7月,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德軍敗了,一戰大局已定。

1918年11月,一戰結束,香檳損失了一大半人口,葡萄園全毀了,香檳生產幾乎停滯。

1919年,香檳重建葡萄園,但不幸的是,美國在同年開始施行禁酒令,香檳的貿易嚴重縮水。

1935年,香檳葡萄園進行定級,將321個酒村,按照品質分成三個級別,現在有17個頂級酒村,44個一級村。

1941年,二戰又來了,香檳協會CIVC在戰火中成立。

1945年5月7日,二戰的投降協議在香檳的蘭斯簽署。

二戰後,香檳再次進入恢復期,從1945年至1966年的二十年間,香檳銷量增長4倍。

1956年,香檳騎士團成立,最初的四個創建會員有瑪姆、泰亭哲(Taittinger)、羅蘭百悅和梅西耶(Mercier),至今全球有四千多名授勛的香檳騎士。

1958年10月31日,《里斯本條約》(Lisbon Agreement)簽署,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註冊,法國是最早的16個成員國之一。

1958年開始,香檳人打了一場載入史冊的官司,12家香檳廠商聯合起來和西班牙人死磕,香檳人最終獲勝,西班牙的起泡酒改叫「Cava」。

1970年之後,香檳品牌紛紛走出國門,僅在加州就先後有數個大品牌建廠,比如瑪姆、酩悅、白雪、路易王妃、泰亭哲,當然,這些只能稱作Sparkling起泡酒,而非香檳。

1994年,TRIPS協議由130個WTO的成員國共同簽署,對地理標誌進行了更為明確的界定和保護。

2013年5月,中國政府宣布承認「香檳」的原產地命名制度。

今天,保護原產地地理標誌是香檳協會(CIVC)的主要工作,官司已經打了上千場,堅韌的香檳人還在繼續,因此,起泡酒在全世界有了不同的叫法,義大利的叫阿斯蒂(Asti)或普羅塞克(Prosecco),德國、奧地利的叫做賽克特(Sekt),南非的叫做Cap

Classique,就連法國人自己在香檳之外出產的氣泡酒,也只能稱為克雷芒(Cremant)。

香檳人,一直不停地在戰鬥……


聲明:本文版權屬於「紅酒世界網」,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關注微信號「wine-world」,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紅酒資訊。

推薦閱讀:

AOC/AOP~究竟代表什麼,看AOC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假拉菲?
我在義大利吃喝 之二
如何跟喝葡萄酒的人談論茶

TAG:葡萄酒 | 香檳 | 葡萄酒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