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大格局

真正有格局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認真地追求,但不刻意地需求;永遠關注大局,而不拘於小節;有大目標,絕不囿於眼前的一切。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大格局呢?

家教傳承

知識的積累和優良家教的傳承而形成的富足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才,未來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的基礎。

事實上,家教傳承的多少遠比家庭的貧富重要。

父母的言行舉止、素質修養以及厚重的人生閱歷,對兒女的影響非常大,有些影響也許不是有意或者刻意,但是無形之中,還是起到了影響作用。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子女對這社會的認知度。

父母格局的大小,並不取決於是否有文化,而在於是否有著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引導子女。

格局大的人,懂得輕重取捨,不會輕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他們看得很長遠,短期利益無法改變他們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善良和有責任心,無論順境逆境,不抱怨不悲觀,對生活充滿熱愛。

而格局小的人,則自私狹隘、鼠目寸光。

為人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為艱難的試煉,而我們傳承給孩子的格局和精神,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豁達樂觀,正直善良,也勇往直前。

鼓勵質疑

教育孩子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而有思想、有創意的人,最終會領先僅僅有技能的人。

如果我們只讓孩子學習技能,那麼,就註定要跟著別人吃飯。要是找不到器重他的技能的人,或者,科技發展,他的技能被淘汰了,那麼,他就沒飯可吃。

隨著孩子成長,他就會產生很多的疑問。這時,家長千萬不要不耐煩,要給孩子質疑的權利。

而質疑精神,是培養孩子獨立思想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仔細想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給孩子質疑的機會,還真的不是很多。

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是在灌輸、引導、啟發,恨不得用一秒鐘就把現有的正確答案塞到孩子的腦子裡,刻不容緩。

要清楚地認識到,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的學習,都是「複製」,不是「原創」。

只有孩子自己去思考,提出問題,挑戰權威,最後所得出的結論,才是他自己的思想。

在有容乃大的世界裡,活得本色和酣暢淋漓,或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我教育的意義和教育下一代的終極意義。

循序漸進

格局要大,但是做大格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

古人把人一生的心性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0到3歲,幼兒養性;4到13歲,童蒙養正;13歲以後到成年,少年養志;成年以後,成人養德。

而古代童蒙養正的家庭教育,都是從日常生活的穿衣吃飯、讀書寫字、洒掃應對進退等雜細的事宜之中,培養孩子的至誠恭敬之心,成為日後進修上達的階梯。

現在有的父母盲目追求孩子教育愈早愈好,學的東西愈多愈難愈好,其實這樣做不僅未必能使孩子成才,反而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

古代很早就有人懷疑或不贊成過早施教。《世說新語》中有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了未必成才。

宋代王安石寫《傷仲永》一文,講到他家鄉有一個五歲能作詩的「神童」方仲永,名噪一時,其父帶他四處炫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小,至成人,與常人無異,「泯然眾人矣」。


推薦閱讀:

你在格局的第幾層?
為什麼說女生普遍格局小?
一個人的格局和胸懷有多重要?
什麼是格局,怎樣去建立自己的格局?
從飛凡商業博覽會洞悉實體商業轉型的新格局

TAG:兒童教育 | 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