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經濟觀 0丨從抽象走向現實

制度經濟觀引介

制度經濟學(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其沒有穩定的理論體系,而是一系列理論工具的合集。但它卻是相比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更為接近現實的一種分析工具和視角,因為它明確地表達了對前者長期忽略的「制度」的關注。這使得制度經濟學在研究社會環境中具體對象的應用性上得到了大大提升。

制度被引入經濟現象,經歷了兩個典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舊制度經濟學的階段,它最早摒棄了孤立抽象的古典方法,轉而研究制度對社會經濟的作用及其演化規律,通常通過整體的結構分析來研究制度;第二階段便是新制度經濟學,它則把制度看做人或組織之間的行為準則和互動關係,回歸了較為具體、現實的視角,且認為制度的運行包含了眾多隱形的成本。其中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羅納德·H.科斯(Ronald H.Coase)更是引入「交易成本」,在古典制度經濟學框架下發展了關於「制度」的一種成本概念。這將真空狀態中的有關理性人的「成本-收益」分析從抽象向現實推了一大步,同時又使結構的分析方法轉回了更微觀、可實證的抓手。

那麼

1 研究制度的目的是什麼呢?

簡單總結制度經濟學已有的理論成果而言:制度研究主要是針對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規則的規律進行探究,並一定程度上解釋和預判長遠的制度演化方向。

羅納德·H.科斯(Ronald H.Coase)在「社會成本問題」(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的長文大作中開門見山地提出,對於相互具有外部性的社會行為的裁定具有長期的誤解,我們的制度往往通過「損害」(如懲罰性的罰款、稅收、停業)被認定價值錯誤的並富有責任的一方來解決矛盾,然而這種懲罰方式並不一定帶來整體的最優績效,甚至有時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理性。隨後他對於制度如何實際地影響經濟行為選擇,並最終影響其整體外部性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後他說道,「制度」實則是通過權利的賦予(權利界定)、以及追加行使這種權利的成本(權利的安排)來實現對經濟行為進行約束的。這無疑再次道明了制度在「經濟行為」中起作用的運行邏輯。而在這樣一種語境下個人考慮得失就與行為的整體成本有關,而從社會格局層面,制度則應該起到以較小的總成本來使社會得以運行為目標來改變我們的制度設計。

如同科斯所述,我們思考制度問題其目的實則是為了避免社會成本高昂的制度帶來的集體行為的不理性,造成整體效益的低下。集體最優是動態平衡中的社會實踐追求的目標。而諾斯(North)則在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基礎上推論,歷史中制度的演化方嚮應像制度效率提高即交易成本變小的方向行進,制度的進化未帶來交易成本的變化是不可想像得,因此制度的改良對社會的進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制度經濟觀可以如何應用呢?

不難發現的是制度經濟學不論是舊制度經濟學(康芒斯將「交易」作為研究的對象)還是新制度經濟學(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都離不開對制度同交易行為,或者說經濟行為關係的探究。因此,我們能夠藉助制度經濟的視角研究同廣義的「交換行為」,即人們理性選擇方式相關領域的規律。交換的對象可以涉及相當多樣的權利,包括產權、使用權、所有權等;交換也由於組織方式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成本並且最終導致了不同的交換結果,即交換的發生與否。

以城市領域為例,城市的土地產權(所有權、使用權在我國分離)交易同城市空間、社會形態的演變有著直接的關係,利用制度經濟的視角則能夠學習城市變遷過程發生的可能性、及其方向,並能夠運用制度經濟的理論來推測城市更新、城市開發等行為在制度架構下發生的阻力來自何處,即過大的「交易成本」來自何處,從而優化城市形態有機演進的動力機制,使得研究更接近真實的「城市建造」過程和邏輯。

參考文獻

[1] Coase R.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3): 1-44.

[2]North D.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3]江泓.交易成本、產權配置與城市空間形態演變——基於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城市規劃學刊,2015,(06):63-69.

weixin.qq.com/r/-ip2br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
城市規劃用地分類口訣
「公共生活研究方法」的具體操作與摒棄「現代主義」的行為方式
蔡松濤調研指導鄉村綠化及沿路跑治理工作做得怎麼樣?
南京的經濟水平與城市建設?

TAG:制度經濟學 | 城市規劃 | 新制度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