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庚的「30歲不唱跳」說起,國產偶像的最大問題是拒當偶像

作者|張家欣

編輯|李春暉

《偶像練習生》的如火如荼和韓庚在《圓桌派》的禍從口出,讓硬糖君忽然思考一個原以為不是問題的問題:究竟什麼是偶像?中國有沒有真正的偶像市場和偶像產業。

這看似確乎不是問題。中國當然有偶像市場,那樣出錢出力的迷妹,那麼層出不窮的四大流量、四小鮮肉,還有玩得花樣百出的粉絲流量變現模式。

但這又是一個切實關係偶像們發展甚至整個娛樂產業的真問題。我們的偶像似乎都在爭做「實力派」。他們靠偶像「發家」,然後就去努力當演員,甚至要演文藝片、擼獎片,一個個爭先恐後的撕下「偶像標籤」。

如果偶像只是一個實現目標的「手段」,那它永遠無法達成一個完整自洽的閉環。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只能一直南轅北轍、東食西宿的搖擺、糾結著,「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韓庚追憶往昔引起的飯圈爭議,其實也就是這個問題。

在這次訪談中,韓庚罕見的談到當年從韓團super juior退團的經歷。本來粉絲們是抱著追憶青春的心情來看,結果韓庚一張嘴來了句:「你說我在30歲,我還是在組合里蹦蹦跳跳嗎?」

韓庚對「30歲蹦蹦跳跳」不加掩飾的嫌棄,一下讓日韓男團粉絲都深感被冒犯。粉絲普遍質疑,韓庚做偶像起家,靠粉絲髮達,現在也很難說成功轉型,是否有資格「放下碗罵娘」。而且,作為偶像經濟公司樂華的股東,韓庚似乎連碗也沒放下,又當又立的樣子也是很難看了。

但也有人認為,粉絲們過於「玻璃心」了。30歲想轉型實力派順理成章,難道你希望自己愛豆30歲還在唱唱跳跳?人往高處走嘛。

對於韓庚是否有資格質疑偶像體系,其實只是他個人的問題。硬糖君更想討論的是後一種爭議:實力派就是偶像派的「高處」嗎?作演員比好看的唱跳更高階嗎?似乎偶像自己和偶像粉絲都認可的這一條金科玉律,硬糖君卻不敢苟同。

偶像就是偶像,不是誰的過去或將來。國內的偶像市場,已經被日韓偶像充分開發和培育。但國內的偶像產業,卻將唱跳愛豆們一股腦推去演戲,要做實力派小生。最後戲演不好,搞得大眾反感偶像。而粉絲們也沒能被滿足,平日里只能對著幾張時尚大片舔屏說愛。

你不能培育一顆蘋果,卻希望他有橘子的味道。偶像失格,本質是國內偶像行業的錯位,是巨大的粉絲市場和滯後的娛樂產業之間的矛盾。

爭當「實力派」的偶像們

韓庚說,「我想做演員」。這在偶像圈,大概就像「教練,我想打籃球」一樣,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理想?

畢竟,在前偶像韓庚自己看來,偶像不過就是「長得又好看,會跳,粉粉嫩嫩的」,然後就有了一大幫粉絲。

「粉粉嫩嫩」,不只是韓庚對偶像的看法,也是整個行業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偶像」在中國的娛樂文化語境中,似乎就等於空有皮囊的快消品。正因為這種意識的固化,粉絲和偶像,都渴望「實力派」稱號,不僅偶像有面子,粉絲也方便閉眼吹。

也許是因為偶像、流量、鮮肉這些概念已經讓人聽得耳朵起繭,越來越多偶像們努力撕下自己的偶像標籤。他們拍電視劇還不夠,必須得拍電影;拍電影還不夠,必須得拿個獎;拿個國內的獎還不夠,頂好拿個國外的獎。實力之路,才算功德圓滿。

然而,即便這樣折騰,他們的「實力」,無非是在粉絲面前增光,讓粉絲在和對家撕逼的時候,可以說「我們xx可是得過xx獎的」、「我們xx可是電影咖」。對大眾來說,有什麼價值?大眾躲這些影視作品還來不及!

韓庚們的問題在於,一是意識還太保守僵化,用舊的市場思路看問題,覺得非要做實力派才行。其實所謂實力派,早已是前互聯網時代的事情。互聯網時代的諸多特徵:注意力經濟、分眾文化、去中心化……都註定不會再誕生周杰倫那樣的全民巨星,偶像們必須接受自己就是要靠粉絲這個事實。

二是人總看輕自己擁有的東西,覺得沒有的東西更好,最後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根基。事實上,偶像們的種種轉型努力,還是靠粉絲撐場面。而且這麼一折騰,還有可能失去自己原有的陣地。

目前流量小生市場已經明顯變天。當第一代「流量」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覺得流量理所應當,自己應該去謀取更廣闊的天地,急於轉做實力派,或者要做自己,第二代第三代甚至四五代都已經冒出了尖尖角,微博超話就明顯換了一撥人。

微博超級話題是鑒定鐵杆粉絲活躍度的重要數據之一。目前,通過《偶像練習生》走紅的蔡徐坤,已超越鹿晗、王俊凱等人排在第一位,粉絲還為其充值了70年的微博會員。

事實上,偶像的實力噱頭,無非是給他做偶像加了一點籌碼,讓粉絲更堅信偶像的「努力」人設。路人真的會關心這種偶像轉型的實力派嗎?

在這點上,不得不說楊冪老師可堪楷模。雖然有人認為楊冪堅持演偶像劇的做法是不求上進,但硬糖君倒覺得這才是真聰明。一件事做得好好地,她最擅長的就是這件事,幹嘛為轉型而轉型?為努力而努力?堅持做少女偶像的楊冪,從未失掉她的粉絲。做完了90後的偶像,今天仍然是00後的偶像。

過了30歲不能「蹦蹦跳跳」嗎?過了30歲照樣可以強調「少女感」好不好!而且更能帶貨,還能接「持久無暇少女顏」的廣告,這不正是30歲女偶像的價值所在嗎。

30歲的少女,不散場的青春,偶像就是這樣販賣夢想的職業啊。對於多數偶像而言,撕掉「偶像」標籤,最大概率的情況不是變成實力派,而是,什麼也不是。

粉絲是偶像的(?)

而韓庚提到「不能讓粉絲綁架了偶像的人生」一說,大概讓不少偶像心有戚戚焉。自己的人生,怎容別人指手畫腳。更何況偶像們有名有利有顏,難道不是最有資格放飛自我的嗎?

但這話放在偶像身上,卻是很缺乏「職業道德」的。需要粉絲,但不能被粉絲綁架,你當粉絲是「工具人」哦?你不能賣庚PHONE時候看人家是小甜甜,轉眼想自由了就叫「牛夫人」呀。

本質上,偶像是被現代娛樂流水線包裝出的產品,粉絲就是高黏度高忠誠度的用戶。你問問互聯網公司敢不敢說自己「不願被用戶綁架」,哪怕你做成騰訊、阿里,哪個不是小心翼翼的揣摩用戶的喜好。

正因為偶像本身就是產品,才能夠直接將流量花式變現。而演員,硬糖君舉個不算太恰當的例子,比如黃軒,他本身只是娛樂產業的生產資料,不能單獨構成產品。他必須是在演《芳華》、《妖貓傳》時,才和好作品協同產生價值。觀眾不是為了他走進影院的,而粉絲是為楊洋走進電影院的。

不想哄粉絲開心,那就背離了偶像這個產品的本質——偶像本來就不是單純靠作品、靠藝能,而是靠粉絲的愛。一切被粉絲認為背棄了自己「愛」的偶像行為,都可以視為「偶像失格」。

最徹底的「偶像失格」當然是談戀愛。鹿晗戀情就導致了他最大的粉絲個站——朝鹿脫粉。朝鹿從鹿晗在EXO出道之始便全力支持,專輯上萬張的買,應援用限量高奢砸,據說組織者個人就投入了以百萬為單位的金錢。

2013年一條微博破百萬評論、以「最多微博評論」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鹿晗,如今超話的熱度已經排在了「前同事」黃子韜和張藝興、TFBOYS、以及新來的「偶像練習生」後面。

同樣的,沉寂許久,沒有維持高曝光度、進行「粉絲服務」的李易峰,現在已經跌出微博一線流量之列。

除了追星少女,普通人還真貢獻不了那種微博話題度。正是抱著一腔對愛豆的真愛,再加上粉頭融合了「軍事化」、「公司化」、「宗教化」等多家之長的管理模式,飯圈幾乎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數據神話。

拒絕順從粉絲,當然會導致偶像價值下降。別談什麼「路人好感」,硬糖君一向認為,只存在「路人惡感」——就是有xxx的片子我不看。其餘時候,路人只為作品本身買單。

不論蘋果還是小米,這個時代最著名的公司,本質都是粉絲經濟——找到自己的核心受眾,全力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那麼偶像們為何在這個屬於粉絲的、垂直受眾的時代,偏要走娃哈哈賣水的傳統模式呢?

沒有比偶像更能激發當下娛樂用戶熱情和購買力的模式了,無論是當年的簡訊投票,還是現在為了pick,給愛奇藝充會員、買農夫山泉維他命水。

這一代追星少女鑄就的市場,本質是偶像市場。就連遊離在流量圈之外的實力派,都得靠著老幹部人設、老少配作品,吃到一些邊角紅利呢。

偶像就是偶像,你在一個路徑下成長,忽然變成另一個模樣,哪那麼容易。偶像是個職場,總有從新人到前輩的過程,需要的是在這個職場的自我提升,而不是跳槽。

而局中人,更需要自我價值認同。如果騰訊覺得做遊戲是禍害青少年,阿里覺得網上賣東西假貨太多,這事兒就沒法幹了。你自己都不認可自己的事業,怎麼做好呢?

職能錯位的偶像市場

當然,大家都不愛做偶像,除了意識認知問題,回歸到產業根源上,還是缺乏配套偶像市場的「基礎設施」。

硬糖君這裡說的「基礎設施」,不是拿粉絲流量變現那一套,那一套中國商人已經玩得爐火純青。但真正適合偶像粉絲消費的娛樂產品呢?是那些一年一兩部、經常演技尷尬的影視作品;還是時尚雜誌封面或內頁;或是千呼萬喚但只能粉絲沖沖銷量、根本沒有大眾傳唱的數字專輯。

也怪不得韓庚覺得30歲不該唱跳。事實上,就算是20歲的韓庚,又該去何處唱跳呢?不管是電視、電台還是互聯網,隨著整個音樂產業漫長的低谷期,現在國內已經沒有正經的打歌平台。沒有固定的唱跳舞台,偶像們難道就靠跨年晚會和春晚來展示唱跳才華嗎?

還記得「感謝CCTV,感謝CHANNEL V」嗎

緣起於日韓的偶像模式,需要配套的是成熟的音樂市場和健全的音樂產品,需要《偶像練習生》、《這就是街舞》這樣的團綜,讓偶像們有舞台展示唱跳能力,有綜藝展示人格魅力,讓粉絲有途徑充分表達愛。

但因為缺乏這樣的偶像基礎產業,國內公司又缺乏創新的能力和勇氣,只好把唱跳起家的偶像們推入已知可以穩定賺錢的領域——演戲,尤其是這幾年最賺錢的電視劇、網劇。

大家只能去演戲,不演戲的就是「沒作品」的花瓶。然而這些偶像並非演員專業出身,又諸事纏身,難以用太多精力琢磨演技,最終就是觀眾怨聲載道的「流量鮮肉垃圾演技」充斥熒屏,本質是一種偶像和大眾的相互折磨。

而在偶像模式的發源地日韓,偶像們從始至終主打唱跳,打歌、打榜、巡演、團綜,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偶像魅力的平台。無論是從行業(專做偶像經紀的公司)和藝人自我認知上,他們都承認偶像職業的獨立性。

當然,日韓偶像也轉型,但那是在承認偶像職業專業性的大前提下進行。尤其對於男團來說,他們不認為偶像比歌手演員低級,也不認為過了30歲就不能當偶像。

傑尼斯偶像二宮和也,作為主演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電影《硫磺島家書》參加柏林電影節時。有記者問他作為演員在這部影片里得到了怎樣的經驗,他回答:「我不是演員,我在日本只是唱歌跳舞作為一個五人團體在活動著。」而他所在的組合,馬上就出道20周年了。

傑尼斯男團関ジャニ∞因高水準的樂隊演奏備受外界好評,這不是從偶像轉型樂隊、音樂人、藝術家的大好機會么?但他們放下樂器,轉身就去排練舞蹈了,「那就太任性了,畢竟是偶像。」

最近,90年代誕生的第一代韓團水晶男孩、H.O.T.相繼重組,他們年紀確實大了,卻依舊忍受著傷病進行表演,「蹦蹦跳跳」,也不認為被粉絲綁架。這是他們對偶像職業本身的認可,也是對粉絲相伴一路走來的青春的認可。

國產偶像和業內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一下,偶像是什麼,粉絲經濟又是什麼。是不是永遠只能掛羊頭賣狗肉,讓流量派去干實力派的事兒,搞得偶像市場尷尬,影視市場畸形,而真正屬於偶像的平台,長久缺席。

「我家『兒子』能成為新一代的、中國真正的愛豆么,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真的沒有平台的話,他也只能去演戲。」硬糖君的一位朋友說,「勞資一點都不想看他演戲!」她憤憤的補充。

今天,是她PICK的小哥哥關鍵的一天。硬糖君祝福他的今天,也祝福他的明天。做個真正的「偶像」吧,加油!

推薦閱讀:

作為面對面偶像,snh48的成員因外務長期缺席公演是否值得?
如何評價女子偶像組合SNH48?
如何看待張丹三現狀以及四選?
如何評價SNH48趙粵的能力、定位以及今年總選排名進步的空間?
如何看待欅坂吊炸天的2單cw?

TAG:偶像練習生 | 韓庚 | 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