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寒笛:打開這篇文章的人,都撿到了新武器
不患寡,患不均
之前在知乎看過一個帖子,大意是講:答主被健身房坑了,其他很多人也被坑了,和這些人一起去維權。剛開始大家維權的積極性還很高,後來就沒什麼人去了。去的人少了,健身房也不把你們這些維權的人當回事。
後來答主氣不過,就在微信群里散步謠言說:健身房偷偷把錢退給維權群裡面某個人了。其他人本來都放棄維權的打算了,但是一聽這消息,紛紛氣不過,覺得不公平。第二天,整個維權群里大部分人都氣呼呼的跑到健身房裡要說法,最終都把錢要回來了。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人性就是這樣,不患寡,患不均。從女權運動到婆媳矛盾,從股權紛爭到遺產糾紛,幾乎都來自於這種「不公平」的感知。
我們學《管理學》這門課時,都會學到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John Stacey Adams)提出的「公平理論」( Equity Theory),即: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投入回報比,和組織里其他人比較,如果差距太大,就會有「不公平」的感知。比如你身邊有個同事,資歷比你老,能力比你強,幹活比你努力,那麼領導升他不升你,你自己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人家雖然回報高,但是投入也大啊。相反,如果領導升的是一個能力弱,不賣力,資歷淺的同事,你可能就會非常憤怒,可能會找領導大鬧一場,可能會消極怠工,可能會辭職走人。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人的離職原因,都是在組織內感受到「不公平」。說來說去,「不公平」好像都跟負面效應有關。如果本篇文章就停留在「人性不患寡,患不均,我們要追求公平」這樣的論點上,也太提現不出我的水平啦!
這篇文章,不是要教大家去追求公平,相反,我們要追求「不公平」,製造「不公平」,要反過來讓「不公平」為我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彼之砒霜,俺之蜜糖;你之茅坑,我之…算了編不下去了。人生嘛,開局一張嘴,兩條腿,裝備全靠撿。利用「不公平」的心理效應,就是我們可以撿到的一個新武器。利用「不公平」
在創業、營銷、銷售、職場、人際關係的各種場景裡面,我們往往都需要某個人能按我們的想法來行事,但是人家往往不聽我們的。
這時候我們再怎麼吹得天花亂墜,在怎麼說得慷慨激昂,其實都沒什麼用。
改變一個人行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覺得「不公平」。「不公平」的感知情緒,就像平地一聲驚雷,就像糞坑裡一記悶炮,就像麻將館裡一記大對子清一色自摸,一下就讓人感受了,記住了,改變了。而怎麼讓人產生這種「不公平」的心理呢?又怎麼利用這種「不公平」的心理呢?
其實核心步驟就兩個:1.選定一個密切的比較對象;2.比較二者的投入回報比。
比如我們看到很多定位於已婚女性的美妝產品,都會或明或暗的傳達這樣一條信息:你不花高價錢買我們的這個產品,同樣的錢會被老公花在其他女人身上。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利用了「不公平」心理。
1.選定一個對象:老公身邊那些潛在的鶯鶯燕燕。2.比較二者的投入產出比:我身為妻子在家辛苦持家很節約,老公身邊那些賤女人,勾引我老公,還花他的錢。完成兩個步驟後,內心的「不公平」的怨恨就會油然而生。因為兩者的投入回報比差得很多。要緩解這種情緒怎麼辦呢?一個方式是改變對方的投入回報比,但是這很難;更簡單的方式是增大自己的投入,所以花錢買化妝品這一行為就合理化了。再貴都值得,因為不買,錢就被老公花在其他女人身上了。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感情投入。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夫妻也好,情侶也好,如果一方出軌了,另外一方可能也會出軌。說起來是「報復」,但本質上是在修正自己的投入產出比。第一步中,選定的一個對象——最好是和說服對象密切相關的,容易產生彼此仇恨的一個人。比如職場上的死對頭,正房和小三,女朋友和男生閨蜜,死對頭公司,婆婆和媳婦,同級同事。第二步,就是比較二者的投入回報比。只要差距巨大,吃虧的那方就會覺得「不公平」,進而產生強烈的改變衝動。「不公平」算是一種負向刺激,也可以反過來用,就是讓人覺得自己是「不公平」現象中受益的一方,反過頭來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比如很多商場的會員營銷,都屬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是在利用這種「不公平」的心理感知,不過是反著用的。要想刺激老會員提高消費頻次和消費金額,都會強調「我們給老會員折扣」、「這個折扣只有像您這樣的老會員才有。」
為了刺激普通消費者成為其會員,都會強調「我們給您一個會員價」、「我們給您的這個價格,是資深超級VIP才有的內部價」。讓兩頭都覺得自己是「不公平」中受益的那方,就是利用「不公平」正向刺激的結果。
掌握了製造「不公平」心理的大的框架後,我們再分享兩個具體的實操方法:1.建立排行榜
任何無聊的事情,只要建立了排行榜,其中都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被激勵。
比如走路,大概是世界上最無聊的事情了吧,但是一旦有了微信運動的排行榜,你爸,你媽,你家隔壁二大爺,都會拿著手機沒事走走,甚至有人把手機綁在狗身上走路,只為了在微信運動上多刷一些步數,在排行榜上趕超其他人。互聯網產品,設置一個用戶排行榜。上榜的用戶,就會使勁兒用,使勁轉發朋友圈,使勁兒充值。為了讓更多的用戶捲入這個排行榜體系,還可以設置日榜、周榜、月榜、地區榜單。
實體消費,也是同樣的道理。按消費金額弄個榜單(初期可以搞個假的,利用羊群效應),如果是競技相關的,可以公示出來,比如保齡球館,密室逃脫;如果不方便公示,可以私下告知。前幾名給個折扣,大家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2.利用「相似案例」製造心理落差
李嘉誠再有錢,你也不會嫉妒他,因為你和他沒有任何相似點。
但是當年你隔壁鄰居那個你不太看得起的窮小子,現在賺得盆滿缽滿了,你可能就會心理很不平衡。「相似案例」所帶來的精神刺激,是很強的。你要推銷一個產品給你的客戶,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暗示他:你的競爭對手也購買了我們的產品,而且使用效果非常好,你要是不買,就落後了。你要讓一個慵懶的人奮發圖強,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找一個「當年不如他,現在卻混出頭」的例子來刺激一下他。你要勸一個人戒煙,再苦口婆心的勸說,也不如他身邊一個煙友查出來得肺癌死了。
連我下定決心開始在網上寫文章,也是緣起一個業內的自媒體水貨同行賺得盆滿缽滿。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反向操作。讓對方覺得自己是「不公平」現象中受益的那方,從而產生「佔便宜」的心理。
比如在我們售後環節,處理客服投訴的時候, 我們給客戶補償一些東西,並且告知他,我們是破例操作,其他客戶沒這個待遇,他一定也會比較滿意,不會再到處鬧事了。具體的應用場景真的很多,能玩出的花樣也很多,就像撲克牌一樣,大家慢慢研究。結語
有的黑粉寶寶看到這裡,可能要又一次跳出來說:吳寒笛,你這個人渣,你說的這些東西,都是一些心理操縱術,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說完,黑粉寶寶盯著手機,期待看到我是如何反駁和狡辯的。
哪知我微微一笑,並不反駁:你們說得都對,我講的這些都是心理操縱術,也確實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不僅如此,我將來還要教大家更多這方面的內容,幫助讀者們贏回人生的主動權,哈哈哈哈哈!(作反派笑聲狀…)大家讀完這篇文章,可以想一想,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場景需要去改變別人的認知和行為,其中又有哪些場景可以利用本文所講的技巧。大家好好思考一下並加以利用,哪怕只使用到其中十分之一的場景,我相信你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就像玩遊戲撿到一個殺傷力巨大的新武器一樣。另外,文章還有個小彩蛋,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另外,我的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我會講一些私藏乾貨。沒什麼財務野心,想看雞湯的朋友就不要關注了,心靈比較脆弱的朋友也不要關注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