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劉慈欣稱:「人工智慧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物種。」

今日,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訪談中提到,未來的人工智慧,或許會發展成為一個獨立於人類之外的新物種。

劉慈欣,中國作協協會成員,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

實際上,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漸發展,關於人工智慧的話題也越來越多的被人提起,當一個和人類一樣能夠獨立思考,效率更高的機器出現時,難免會讓我們感受到威脅,人類,或許不再是地球上唯一的特殊存在。

近日,阿里巴巴與清華大學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成立人機交互實驗室,探索下一代人機交互方式,使人工智慧具備「五感」——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並能對人類的情感和情緒進行分析和理解,並進行反饋。

人類總想知道,在冰冷的機械外表下,是否也能衍生出具有溫度的情感,不管是通過科學的方法證實,還是從藝術的角度探究。

美國皮克斯動畫出品的兒童電影《機器人總動員》,講述了關於機器人之間的情感故事,在電影中,主角小機器人瓦力,會抱怨無聊的工作,也會因為遇見新朋友而興高采烈,甚至會為了拯救人類犧牲自己。

瓦力具備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的情感,然而由機械構成的它,卻又和人類完全不同,或許具備了情感的人工智慧,就是這樣的存在。

電影通過美好的藝術,像我們拋出了一個問題,當人工智慧擁有了情感,它會成為一個新的物種嗎?

在訪談中,想像力豐富的大劉,暢談了關於人工智慧的話題,對於未來的人工智慧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劉慈欣提出了三點。

人工智慧在情感上可能會超過人類

越現代、越前衛、越高級的藝術越容易被機器模仿

當人工智慧遇見智人,也許形成「共生」的新物種

一、人工智慧在情感上可能會超過人

「究竟什麼是情感,人類自己都還沒完全弄清楚,那為什麼能斷定計算機不能擁有呢。」劉慈欣在訪談中說道。

目前為止,人工智慧的優勢還集中在與情感無關的機械工作上面,畢竟人工智慧的直接任務,是輔助人類進行工作,但擁有了情感的人工智慧,或許會更好的服務人類。

人類的情感來源於日常生活的一切,讀書、旅遊、聊天等等行為,都能讓人類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學界普遍認為,情感是人類區別於人工智慧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我們可以假設,當海量的情緒樣本收納進入人工智慧的大資料庫時,或許它能衍化出比普通人更加豐富的情感。

試想,一天讀完一萬本書,一小時看完一千部電影,這種速度是人類不可能做到的。

二、越現代、越前衛、越高級的藝術越容易被機器模仿

「機器也能創作藝術,這點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已經有過不少案例了。」在被問到機器是否會進軍人文領域時,劉慈欣這樣說道。

實際上,在2016年,國內的幾所大學就進行過關於人工智慧能否寫古詩的測試,事實證明,在程序指令下創作出來的古詩和人創作的放在一起,即使是中文系的教授,也沒辦法辨認出來。

儘管許多人堅持人工智慧創作的藝術作品是沒有情感的,但是目前來看,小說、繪畫、詩歌等形式的藝術創作活動,對於人工智慧來說都不再是難事。

但是與之相反,較古典的藝術,例如《蒙娜麗莎》,因為沒有其它樣本可以參考,人工智慧無法複製,也可以說,古典藝術是人工智慧目前還未掌握的領域。

三、當人工智慧遇見智人,也許形成「共生」的新物種

人類的歷史上,從未遇見過一個和自己如此相似的存在,當人機交互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或許會誕生類似於智人的新物種。

人類從其它物種中脫離出來的決定因素,在與智能的誕生。所謂智能,應該劃分為數理邏輯和人文情感,因為擁有智能,人類才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文化。

人類,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物種。

當然,目前的人工智慧還處在一個很初級的階段。人腦的一個神經節相當於一台CPU或者甚至一台高級計算機,而人腦有一千億個神經節,而我們目前速度最快的計算機CPU大概也就一萬個左右,人工智慧與人腦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但是我們不妨想像,但某一天人工智慧真的和人類站在同一起跑線時,人類社會將發展成什麼樣子。


推薦閱讀:

論中國教育的失敗 留學都無法逃避的詛咒
日常思考:從機器學習到人類學習(一)
讀一本名著最重要的是什麼?
你怎樣定義流動人口及流動兒童?
如何理解楊振寧的話:「美國的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好」?

TAG:人工智慧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