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程維與李想握手,這才叫真正的互聯網造車
我們未來的競爭對手會有傳統汽車公司,滴滴和Uber等出行公司,還有谷歌BAT等互聯網公司。
這句話是半年多前,李想在採訪中說的。可見車和家原本對進軍出行服務是有想法的,不滿足於只做一家汽車製造商。
而在上周四出現的新聞,讓我們看到了李想思路的調整:
車和家宣布融資30億人民幣,同時將與滴滴出行組建合資公司,生產定製車,共同進軍出行領域。
很多人低估了這個新聞的重大意義。
事實上,前幾年國內風起雲湧的所謂「互聯網造車」,根本就是偽命題。蔚來、威馬、車和家、小鵬,本質都是新資本造車運動。作為新入局者,他們可以用新的思路改變這個行業,但並沒有誰有真正的互聯網基因。
可是滴滴有。滴滴是出行領域的絕對巨頭,擁有億萬級的用戶群、豐富的出行服務運營經驗和互聯網基因。
這才是全球歷史上首次真正的互聯網造車!
車和家:披荊斬棘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神經敏感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這個汽車行業的大題材,兩位相關當事人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所有的新聞出處來自於車和家、以及其背後的著名投資方經緯。
滴滴到目前為止,始終保持了沉默和剋制。
這已經告訴了我們:誰更需要這次合作。
李想是我最佩服的汽車行業人物之一,他的創業履歷極為輝煌、汽車之家被打造成了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好的汽車垂直網站(軟文在李想淡出後,越來越多,瑕不掩瑜),即使是帶有PR屬性的公共發言,每次都能做到擲地有聲、言之有物。
在All in車和家的這三年,到底做了什麼、遇到了多少困難、解決了多少問題。我們外人不便得知。
但從結果來看,之前反覆宣傳的都市微型雙座車SEV項目,似乎已經冷藏。
我們只能猜測:可能有政策法規的原因,可能也有市場需求和品牌塑造的考量。
第一個項目,小車SEV,出師不利;第二個項目,大車7座增程混動,要到下半年發布。
在這個關口下,很多人對車和家的態度,會從之前的期盼、信任,變成擔心、懷疑。
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車和家方面更迫切需要這次與滴滴的合作——這可能與他們獲得30億B輪融資,本身是相輔相成的。
因為誰都知道,目前中國的出行市場,滴滴是龍頭老大,它們能提供巨大的用車需求——這對初創整車製造商來說,是研發產品的信心,是現金流的保障,是一顆碩大的定心丸。
滴滴為何沉默?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滴滴作為出行巨頭,當它需要定製的智能電動網約車時候,甲方身份決定了談判的主動權。
事實上,滴滴在頻繁的和國內各大汽車品牌接觸,尋求合作機會,並且與北汽發布過戰略合作宣言,也與多家整車廠發布過類似主題的合作框架。
滴滴作為大甲方,處於賬目掌控權和項目風險的考量,必定不會輕易把雞蛋全部塞進同一個籃子。
和車和家的合作雖然敲定了,但和其它人的合作都還在談,滴滴不便站出來說話,也沒必要站出來說話——這事情就像結婚,反覆表白大獻殷勤的是被動的一邊,主動的另一邊只需要默默的點頭或者搖頭即可。
王者滴滴,四面楚歌
自從滴滴併購Uber中國以後,除了受到政策的打壓,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遭遇實質性的競爭對手。
但最近半年,四面都響起了楚歌。
Mobike、嘀嗒拼車、美團、曹操專車、首汽租車等等新老對手,開始加入戰局或者擴大投入,挑戰霸主滴滴的江湖勢力。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可能是美團和曹操專車這兩家。
用麥肯錫汽車行業分析師 @蘇志成 一句非常不客氣的話來說,大家看到了一點:
滴滴出行目前的狀態,可謂是「外強中乾」!
滴滴雖然是份額最高的出行玩家,但它和用戶的粘性並不牢固。對於司機和消費者來說,從一個自己習慣的出行APP,跳槽到另一個相對陌生的出行APP,可能只需要一個月左右的高額補貼就足夠了——這一點滴滴自己很清楚,當年他們和Uber的的市場競爭核心之一,就是「玩命融資與補貼大戰」。
從美團的融資能力,用戶體量,團隊戰鬥力以及領導人王興的「不設邊界」的兇猛作風來看,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對手。就我個人觀察,如今滴滴在上海越來越難叫車,而本月21日起,美團開始大舉進犯上海,在騰訊視頻等各大APP都投放了開屏廣告,還宣布階段性司機0抽佣政策。
曹操專車,則是本土汽車OEM第一巨頭吉利孵化的出行業務,目前已經走出浙江大本營,開始滲透全國28個大中小城市。
吉利的汽車製造屬性+出行服務場景,能夠讓這個產業鏈條做的比滴滴和美團都更長、更深入、更無縫。而且我們都知道吉利擁有超強的融資能力和汽車行業影響力。吉利的工廠分散在全國各地,而地方通常很願意和有大型實業基礎的公司合作。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十分可怕的對手。
說完了以上這些局勢,你就會發現,其中王者滴滴,屁股下面的權力王座,也挺刺人的。
這個局面連我都會分析,程維又怎麼可能可能坐以待斃呢?
程維不會做西楚霸王,滴滴的王霸野心
我不知道滴滴會做什麼,但我們可以看一些事實,再做一些分析。
- 看融資
滴滴於16年6月宣布了45億美金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蘋果、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阿里巴巴、招商銀行及軟銀等現有投資人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
除此之外,招商銀行還將為滴滴牽頭安排達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中國人壽對滴滴進行了20億人民幣(約3億美元)的長期債權投資。這也意味著,滴滴本輪融資的實際總額高達73億美元。
考慮到兩個月後,滴滴宣布併購了Uber中國,我們都能理解16年6月份融資的目的所在。
併購Uber之後,在2017年,滴滴先後完成了兩輪融資,一共募集了超過95億美金的資金。
2017年4月28日,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超過55億美元融資以支持其全球化戰略的推進和前沿技術領域的投資。此輪融資後滴滴估值超過500億美元。
12月21日,移動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這麼多資金握在手裡,顯然不是準備跟美團和曹操玩補貼大戰的!
滴滴要做的事情,在17年融資的過程中,其實已經顯出出來了:一個是全球化擴張,另一個就是先進AI技術和新能源汽車服務。
- 和汽車OEM開啟戰略合作
滴滴從17年開始,頻繁和國內各個車企接觸,並發布過以下聲明:
滴滴&北汽
3月7日下午消息,滴滴出行今日宣布與北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在新能源汽車運營、大數據應用、出行服務、定製車及充換電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滴滴與12家本土及外資車企
2月7日訊 滴滴出行今日宣布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汽車、東風乘用車、東風悅達起亞、華泰汽車、江淮、吉利、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奇瑞、中國一汽、眾泰新能源12家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體系。
我的朋友 @田偉東 作為某傳統車企一員,參與了和滴滴的接觸。
據田偉東在知乎的相關提問下,寫到:
1. 滴滴很強勢。國家在推新能源,不逛知乎的都知道。但是新能源車離開了政策,寸步難行。2019年雙積分政策開始實施,每個廠家都在發愁新能源車怎麼賣。而滴滴,手握大量訂單,大到只要分一部分給一家車企,那麼這家車企一年的新能源積分就夠用了。把滴滴稱作「大爺」,一點不為過。
2. 滴滴很專業。從交流的情況來看,滴滴提供的一些合作要求,都是經過了縝密的計算。可見滴滴內部相關人員,非常了解新能源行業的局勢,手裡握著大量的信息資源,車輛的使用成本,電池的壽命,能量密度等等等等,比我們這些車企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滴滴絕不是互聯網的門外漢,心血來潮想要互聯網造車。
滴滴是移動出行領域的專家,有深厚的新能源車出行運營經驗,也配置了非常專業的團隊,絕對是有備而來。
滴滴現在有了資金、有了用戶群,有現成的出行服務運營能力,但車輛一直是從外部零散採購——當滴滴和車企談合作,絕對不是批量採購、淺度定製那麼簡單!
批量採購OEM的現有車型,也可以幫助滴滴增強壁壘,擴產自己的產業鏈——但很容易被美團和曹操們複製甚至反超。
只要車輛的知識產權還掌握在OEM手裡,對滴滴的戰略而言,就不是大突破!
融資了95億美金,滴滴絕對是要干大事的!
滴滴的「陽謀」,顯然是要深度介入汽車製造。
這也是滴滴選擇車和家組建合資公司,合作製造車輛的一個原因——大型傳統車企對滴滴的「陽謀」心知肚明,有深深的排斥和恐懼。
上汽、吉利、大眾都希望自己把整車製造和出行服務一起做掉。大眾集團、豐田集團、福特集團、賓士集團在全球都不約而同的喊出了從汽車製造商轉型出行服務商的口號!
這就是告訴大家,在未來,滴滴Uber這些公司與大眾通用上汽吉利,將是死敵!
死敵之間怎麼能合作呢?
所以滴滴應該選擇一個比較小的汽車玩家來配合自己的戰略施展,這就像當年德國寶馬進入中國選擇合資公司,吸取了大眾的經驗,選擇了很容易聽話的華晨,是一個道理。
滴滴和車和家合作的宣布,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全球汽車出行服務巨頭,首次宣布自己要為出行服務場景,展開車輛定製化生產,並且深度的直接的介入汽車研發和製造。
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馬路上的私人車輛、網約車、計程車,本質都是為私家使用設計。
而這次滴滴和車和家計劃打造的,將是全球第一款完全基於出行場景設計的汽車。
北美的Uber、Lyft,都還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
滴滴介入汽車製造,其線路圖,在我看來,可能是這樣的:
- 定製汽車,培育相關產業鏈
通過聯合OEM製造汽車,徹底完成出行服務的大閉環「汽車製造,自營出行服務運營,自營車輛養護維修充電,自營汽車金融,二手車」,培育好相關的產業鏈布局
- 學會如何造車
通過深入介入汽車研發製造的過程,學習如何造車,這好比先學會如何「走」
- 學會造車+海量運營=加速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自己掌控的智能出行車輛+自己掌握的出行服務消費者數據=為自動駕駛研發積累大數據
在學會了「走」的情況下,結合大數據優勢,更快更好的學會「跑」——L4級別或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
- 用自動駕駛商業化來稱霸
通過自己的運營規模優勢,在全球最快最大規模把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徹底成為全球出行服務的霸主
到了那一天,滴滴就像谷歌安卓,就像微軟+英特爾,它提供了最關鍵的技術應用平台,掌握了核心技術。各大OEM和Tier1零部件公司,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無非都是霸主旗下的一級、二級代工廠而已。
當今全球汽車行業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
新型出行服務科技公司學習汽車製造的速度,與傳統汽車製造公司學習出行服務和互聯科技的速度,誰更快?
當滴滴入侵傳統OEM的領地時,傳統OEM也都在思考如何進入滴滴的領域。(大眾、寶馬、賓士、吉利、上汽,都在布局自己的出行服務品牌)
如果有誰把這兩個領域的能力結合起來,就將加快終極目標:商業化的大規模的自動駕駛應用
自動駕駛會徹底改變人類出行的方式,改變商業出行服務的效率和商業模式。
它的大規模商業化,是滴滴、Uber、谷歌、特斯拉、博世、各大汽車OEM巨頭共同的終極目標——誰先搞定自動駕駛,誰就能打敗競爭對手,徹底改變汽車行業,改變這個世界。
「公路飛行」研究團隊,專註汽車領域的商業、創新和投資。
每周為大家帶來一篇原創深度文章,希望跟少數人分享有價值的觀點。
聯繫方式
知乎:@一苒
微信公眾號:公路飛行
更多「公路飛行」文章:
1 2017中國車市年度榜單「上」 | 新常態:市場增速放緩,中外品牌開始貼身肉搏
2 一苒視頻 | 當3D列印遇到汽車
3 2017年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銷量反超特斯拉,計劃在A股借殼上市,你們在路上見過它嗎?
4 我們花了一周時間,將蔚來與特斯拉、比亞迪對標,告訴你5個重要發現
推薦閱讀:
※融資完40億美元後, 危機四伏的滴滴未來究竟在哪裡?
※在 ofo 或摩拜單車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從滴滴傍的一條大腿講起:電動汽車運營怎麼做?充電怎麼做?
※滴滴,別道歉,我不想聽。
※你都月入百萬了,為啥還要開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