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新世相喜歡咪蒙,這又有什麼錯?
果不其然,貴圈的鄙視鏈再一次壯大了自己的隊伍。
刷了一上午屏的新世相,終於被大家狠狠地踩在腳下,唾棄掉了。甚至連HR們都來湊熱鬧,口口聲聲拒絕學了新世相公開課的求職者。馬上一大批人就要學習拉黑咪蒙好友一樣,拉黑新世相好友了!
現在正值金三銀四跳槽黃金月,這樣的思維讓人慎得慌。
不到半天的時間,新世相,這個原本在媒體圈裡有口皆碑的品牌,就從人情冷暖的冷眼旁觀者變成了人人唾棄的主角本人。
跟著,大批新世相粉絲表示:過去的新世相還是非常好的,今天的新世相已經是一家大公司了,不再是張偉不求回報的在業餘寫一寫自媒體稿件那種賬號了……
可其實新世相一直都是一個作者個人的價值觀傳遞平台,跟咪蒙、《知音》、《故事會》在本質上都沒有任何差別。
可以說,各位粉轉路粉轉黑們給自己找台階下的速度倒挺快。
新世相有資格登上神壇嗎?
過去有許多人向我推薦新世相,介紹他是客觀記錄當下社會事件並剖析了背後的人文形態。這話一出口,小新就被唬住了,但是看了兩篇朋友推過來的「優秀稿件範例」之後,小新還以為是看了莆田系的街頭雜誌。同樣內心獨白式的人物描寫,同樣的文筆風格,只不過少了愛情動作、墮胎流產等三俗挑逗場景的描寫鋪排,多了電台知心大姐的人設罷了。
所以我一直也沒有覺得新世相有多好。在一群人聲嘶力竭的討伐咪蒙,推崇新世相的時候,小新的觀點就是:新世相與咪蒙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在販賣價值觀,只不過面向的人群不同罷了。
而今天的光怪陸離,只不過過去人們把他捧得太高了,而在經歷過職場課不如咪蒙之後,那些曾經在朋友中奮勇站台最終被打臉粉絲,在這一次集體反水而已。
這個過程,大家稱之為「智商稅的收割周期」。不過今天,小新卻想幫新世相說兩句話。
說句老實話,小新在今天才從頭到腳研究了一遍新世相。不能說研究得多深入,但同樣作為寫稿的,還是能夠看出他的套路跟硬傷。
而為什麼小新敢說新世相是莆田系街頭雜誌的變種,而粉絲們卻把他捧做社會人文的紀實解剖者?
我們先看看新世相的文章都用什麼題目,早期的文章題目有《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啊》《春天越美越殺人》《死在沙灘上之後,要不要爬起來再做一次前浪?》《失敗者的憤怒》《吉原就是男女們互相欺騙的地方》等等
最新的還有《發現父母出軌的那一刻 | 2000 個從爸媽的裂痕中明白了愛的人》《他們向愛人隱瞞了性癮、學歷和接吻的感受 | 1000 個愛情里的謊言》。
來一張新世相新浪博客文章列表截圖。
光看題目,你也大概能猜到,文章內容差不多都是雞湯,跟咪蒙沒有什麼實質區別。可為什麼新世相的粉絲讀者卻不這麼認為呢?
這其實是新世相的高明之處,他把自己夾藏的類似咪蒙式的價值觀內容,包裝進社會紀實的外殼中,配上電台主播的口吻,來幫助城市裡的孤獨男女療傷,讓讀者暫時忘掉柴米油鹽的艱難。
對於真正的社會紀實類內容來說,最重要的是時代背景人物背景的介紹,而我們的新世相偏偏用了180度高強度美顏磨皮,讓你只能看到文章的人物多麼性感有靈性,就是不知道這人是怎麼活下去的。如果你真的想看社會紀實類文章,建議你去訂閱《南方周末》。可真實情況是,我周邊幾個喜歡新世相的朋友,並不怎麼喜歡去看《南方周末》。
在成立獨立公司後,張偉團隊還非常討巧的利用了「讀者來信」式的彙編手法,做了非常多簡短的人物特寫。讀了這種內容之後,文筆精鍊留白豐富對比突出,有一種抓拍鏡頭的感覺。可真實的抓拍照片中,我們能看到人物的妝容、衣著、周邊環境、物件擺設等等信息。但在新世相的文章中完全沒有這些重要信息,完全就是婚紗影樓擺拍的文藝照質感。
除了這兩種套路化內容生產推介機制外,還有各種摻雜名人軼事名著解讀類的雜文散文遊記,《讀者》《意林》式的文風伴上各種掉書袋姿勢,高中生看了膜拜,文青小資也覺得甚合我意。
當然作為《智族》《博客中國》副主編級別的人物,張偉個人的眼界素養毋容置疑,新世相的文章中還是有許多的價值點閃光點。即便是偽社會紀實,即便是經過180度美顏磨皮的人物,也還是能看出其深厚的人物稿功底。這一點小新自愧不如。
咪蒙與新世相,沒什麼分別
再來對比一下咪蒙與新世相。
兩者內容的核心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全民關心的熱點話題。只不過咪蒙來的更加坦白,直抒觀點,振聾發聵大聲喊著叫賣自己幾十年總結出來的價值觀。新世相則把一系列人生經驗用女性視角包裝出一股高大上的城裡人風味,用看起來客觀中立第三方的冷眼視角,寫出一個個極具主觀意識的偽社會紀實稿。
對於表達欲強烈的人來說,咪蒙的方式更受他們的歡迎,咪蒙也直截了當的幫助他們完成了價值觀的建設與豐富。
對於熱衷於內心戲的讀者來說,新世相那種委婉的女性視角更加吃香,「偽社會紀實」的方式也能讓讀者放開心理防線,接受作者設置的一套套心理共鳴,坦然建設內心渴望的價值觀。
兩種操作方式,咪蒙那一套顯然需要更高的文字水準,當然咪蒙的十萬加百萬加也來得更快。不過現在我們再看咪蒙的文章,你會發現她也越來越像新世相了。兩者的內容,現在都已能夠達到流水化生產。
所以,你吃哪一套?偷偷的告訴你,小新更喜歡看《故事會》里原汁原味的三俗。
但無論是新世相還是咪蒙,亦或者是《故事會》《知音》《讀者》《意林》,都沒有高低之分,都只是世俗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因為你喜歡其中某一個,就去貶低其他任意一個。也不能因為今天誰出了問題,你就立馬站出來說自己不喜歡他了,或者說「以前XXX還是挺不錯的」。
因為其實他們一直都沒變,他們曾經帶給你的快感,還留在你的體內,驅動你做出一個個積極的選擇與決定。只是你吃飽喝足了,想換換口味了而已。
我們都不必以睥睨天下的姿態,來譏諷不同偏好的閱讀人群,任何人的愛好都沒有對錯,都不必受到「這些有什麼用」式的責難。
喜歡新世相們又怎麼了?
喜歡新世相、咪蒙、《故事會》、《知音》的讀者就一定「笨」嗎?
或者說一家內容平台一旦被打上「三俗」「女性」「小資」等標籤,就真的沒有任何價值了嗎?
這兩個非黑即白的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這樣的事情放在電影領域,你會發現,就完全只是電影風格與類型的喜好問題。爆米花大片、限制級類型片、文藝悶片、歷史寫實片各有自己的市場用戶,這裡雖然也有各自的鄙視鏈,但總體也相安無事。因為大家都明白且接受自己的喜好,不會像文字閱讀一樣,喜好不定且市場換代過快。
小資界泰斗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拍成電影,照樣好評如潮。怎麼看都一股新概念作文味的《蘇州河》,豆瓣評分7.9,國際大獎照樣拿到手軟。
所以,這世界不是按照鄙視鏈來運作,無論「三俗」「小資」還是嚴肅文學,只要用心好好做,都能受到市場的認可,都是有他存在的價值。
回過頭來看新世相的發展歷程,從2013年張偉選用「世相」作為IP開通個人公眾號以來,內容已經從編輯個人隨筆、讀書心得、優秀稿件推薦,轉向了熱點跟蹤炮製、網綜網劇製作、社群事件策劃、知識付費平台。新世相的媒體屬性相比初期,已經越來越專業,媒介形式也越來越豐富了。
中間看起來新世相的內容質量,隨著新編輯團隊的建設有一定的波折,但整體水平還是非常穩定的。這是一家只會越做越好越做越豐富的專業媒體平台,並不是許多反水黑粉所聲張的那種「新世相已經不是以前的世相了」。
從「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以及這兩天被微信官方定性為「多級分銷」的「新世相營銷」,張偉團隊做得都非常成功,雖然因為創意抄襲下限太低的問題,讓幾個活動顯得不太漂亮。但項目的高成功率,也體現出張偉團隊在執行效率上的高素質水準。
對比新世相的投資方騰訊,雖然騰訊遊戲一直改不了抄襲的惡習,但是人家的微創新能力有目共睹,新項目成功率也是首屈一指的,粉絲認可這些都是事實啊。
讀者很清楚他們要的是什麼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新世相也不是一無是處。
首先,讀者從新世相的內容中得到了小資文青式的體面感,這是其最直接的價值。
其次,不像小新這種一有時間就睡大覺的「廢人」,張偉這個人特別勤奮。從新世相的內容類別,你可以發現,張偉確實有心要做社會紀實類內容,寫個人號上來就用了「世相」這麼大一個詞,看起來像是全國性的大牌雜誌。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專業媒體平台去的。
而且張偉一直也在努力建一個讀者訪問機制——粉絲社群,用傳統的「讀者來信」模式在互聯網上建一個更高效的內容采編平台。
當然,這樣的模式也不是新世相首創,小新見過的所有新媒體公司都有這樣的心思(幻想),但像新世相一樣把這個社群建立起來,並持續維護起來的並不多見。
到這裡,對於讀者來說,第二個更大的價值就出現了。新世相用自己深厚的話題炮製能力,打造社群活動、社會風潮。許多參與新世相社群活動的用戶,不僅獲得了精準的社交圈子,還跟著新世相一起學會了活動策劃執行,並將這些經驗運用在工作中。(所以小新覺得,一眾HR跑出來跟風抵制,是有問題的。)
這也是我看到許多公關策劃產品們力捧新世相的原因。說實話,沒有這些好處,你讓那些假文青們怎麼長期保持熱情?
即便現在這個社群運營已經偏離了「社會紀實」的目的,完全成了新世相讀者的形象包裝定製平台——可這也完全是跟著讀者需求走。
因此,新世相也索性將人物包裝的路線一走到底,什麼線下活動、網綜選秀、偶像團體、網路電影,甚至面向骨幹粉絲的知識付費都推出來了。
有著豐富眼界的老編輯,就這樣開了一家文青影樓。
用戶們來到新世相,看著老編輯口吐蓮花打造的各個案例,女人們心滿意足,男人們收穫PUA劇本,說不定同時還收穫了自己的女/男朋友。然後大家又開始爭著定製一部180度磨皮的人生細節,還為接下來隱約的出名走紅機會感到興奮不已。
同樣的事情也存在於你看不起的明星腦殘粉身上。流量明星的腦殘粉後援團們,也是一個個社群社交基地,裡邊也存在著無數的市場機會。那些看似不合邏輯的腦殘粉們,現在一個比一個彬彬有禮,一個比一個有商業頭腦。不僅吸引了一群群微商撲來撲去,甚至還能引來一個個富豪爹媽,親自上場參戰。腦殘粉後援團的商業模式,可以說是所有新媒體們要借鑒的重點。
這些林林總總,都是人家各取所得,能礙著別人什麼事?
所以我說,這裡跟「割韭菜」「收智商稅」沒有什麼關係。你白白看了人家寫的那些稿件,現在也都是願打願挨、各取所需。
而所謂的新世相跌下神壇,一是這次的活動確實觸及「多級分銷」的法律問題;二是大部分認為新世相跌落神壇的人,從來就沒有認為過他在神壇之上,只能說人們急迫於「反流行」,然後想把自己參與的「反流行」上升為更大的風潮罷了。
最後,我們還是要承認新世相在新媒體市場化上做出的貢獻。從內容品牌玩到活動策劃,然後再做粉絲服務知識付費。不僅完善了自己的媒介格局,還挖掘了用戶需求潛力,將普通用戶培養成了付費用戶。可以說是在羅振宇之外,新世相趟出了第二條發展模式。
當然,這一次的新世相營銷做得確實不夠體面。
小新還是建議張偉孵化一個全國連鎖的文青影樓項目,套上新零售、線下社交、大文娛概念,既為自己的讀者提供了活動場地,還能獲得資本市場認可賺個盆滿缽滿——說不定人家已經在這麼做了。
而對於那些粉著新世相和咪蒙的朋友們,無論選擇他們成為你的樂趣還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都是你們的自由,也從來不是什麼錯誤。
文/水上焱
本文系科技新知原創,微信ID:wwwbailve。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新世相·讀書會】活動?
※新世相「丟書大作戰」再次刷屏,背後的一些邏輯與思考
※丟書大作戰,僅是書單,看起來就很開心
※新世相為什麼能連續製造營銷「爆款」
※新世相聯合社交APP花1000萬拍下偶像男團出道活動,這輪營銷是在玩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