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預告丨彼得·埃森曼:第二數字時代的建築

1931年,彼得·埃森曼生於美國新澤西州。

1955年取得康奈爾大學建築學士學位,後獲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存研究所錄取。1960年取得碩士學位,在經歷不成功的法國求學經歷後,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哥特式建築,1962年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在建築理論暨評論家柯林 · 羅(Colin Rowe)的指導與鼓勵下,埃森曼遊歷歐陸,過程中養成的整套想法形成了他早期的建築哲學與實踐核心。1963年憑藉《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一文獲得博士學位。

年輕時的彼得·埃森曼

1967年,埃森曼在紐約成立著名的「建築與都市研究所」,成為新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理論的研究中心。在此期間,埃森曼與約翰 · 海杜克、邁克爾 · 格雷夫斯、查爾斯 · 格瓦斯梅、理查德 · 邁耶組成「紐約白色五人派」。

彼得·埃森曼代表作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2005年,德國 Germany

布穀大樓

Nunotani

1991年 日本 東京

加利西亞文化城

The City of Culture

2011年 西班牙 聖地亞哥

辛辛納提大學阿羅諾夫設計與藝術中心

Aronoff Center for Design and Art,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美國 俄亥俄州 辛辛那提,1996年

到1980年代末期,「紐約白色五人派」每個人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中,埃森曼在形式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的興趣從1970年代的符號學到1980年代的解構主義,此後又迷上了混沌理論,並且深受法國哲學大師、「解構主義」之父雅克·德里達哲學的影響,建築作品因破碎化的形式被人們貼上了解構主義的標籤,但是埃森曼本人卻不這樣認為.........

了解埃森曼作品的人知道,要想理解他的形式理論而不淪為膚淺的形式主義表面文章,就必須熟稔縱跨整個西方建築史的形式脈絡及其內在邏輯,這條形式脈絡跨越了從維特魯威到阿爾伯蒂、從克勞德· 佩羅到皮拉內西、從勒杜到勒· 柯布西耶的整個歷史。既如此,對於棲身「世界的另一端」(如福柯所說)的我們而言,埃森曼的這樣一個全然奠基於西方經典之上的建築師,又如何為我們自己的建築學帶來助益呢?

3月20日下午,彼得·埃森曼將在同濟大學建築學院做公開講座——《第二數字時代的建築》(Architecture in the Second Digital Age),講座之後埃森曼將為他的中文版新書《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The Formal Basis of Modern Architecture)做簽售活動。

2018年

《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中文版

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光明城

正式出版發行

彼得·埃森曼 著

羅旋 安太然 賈若 譯 江嘉瑋 校譯

《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

點擊鏈接了解更多:《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新書概覽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進入購買鏈接

dwz.cn/7Bb6eT (二維碼自動識別)

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

埃森曼先生是國際公認的建築師和教育家。作為埃森曼建築事務所的首席建築師,他設計過大規模住區和城市設計項目、創新型教育機構以及一系列有開創性風格的私人住宅。他曾任教於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和庫珀聯盟等。他出版了大量著作,包括《埃森曼:翻轉內外(1963-1988文選)》、《寫入空谷(1990-2004文選)》、《追蹤埃森曼》、《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朱塞佩·特拉尼:轉化、分解、批評》等。

Mr. Eisenman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rchitect and educator. As the principal of Eisenman Architects, he has designed large-scale housings and urban design projects, innovative facilities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 series of inventive private houses. He has taught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Cooper Union. His many books include Eisenman: Inside Out, Selected Writings 1963–1988; Written into the Void, Selected Writings 1990–2004; Tracing Eisenman; The Formal Basi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Giuseppe Terragni: Transformations, Decompositions, Critiques.

*微信頭圖來自picstopin.com,部分文字摘自維基百科和《現代建築的形式基礎》


推薦閱讀:

建築設計被忽略的細節:地庫衛生間
霍金大師、建築設計師,同樣的離去,不一樣的結局
畫圖者專用配色圖
有哪些設計得特別相似的優秀建築?
響鈴:大數據要讓傳統建築設計改頭換面,真正的門檻在哪?

TAG:建築 | 建築師 | 建築設計 |